(共29张PPT)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有哪些文化?
文化之间
如何交流?
如何传承
与保护?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亚洲、非洲、欧洲、美洲)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课程标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
在长期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易除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代表中华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体现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主要思想观念。
概念解读
1、中华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内涵内涵?
预习三问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何特点和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华文化发展历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本土性
多样性
包容性
凝聚性
连续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以人为本,民本思想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崇德尚贤,天下为公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和而不同
起源:远古(多元一体)
奠基:春秋战国
形成:秦汉时期
发展繁荣:魏晋隋唐宋元
传承转折:明清时期
衰落与复兴:近代
:
预习反馈,构建体系
历史价值
现实价值
一、探发展历程,感文化特点
二、悟中华内涵、知文化价值
思考:远古时代的中华文化呈现出怎样的阶段特征?
多元起源,多元一体
(从中原核心向四周辐射)
1.起源:远古
一、探发展历程,感文化特点
本土性
多样性
2.先秦——奠基
中原
华夏认同
北狄
西戎
东夷
南蛮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与蛮夷的分别,并非在于种族,而在于是否认同华夏文化。
商周:青铜文明
春秋战国:华夏认同
民族融合、血缘认同、文化认同
凝聚性
2.先秦——奠基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有哪些?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兴起
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宗法制瓦解,争霸兼并战争,各国变法
阶级:士阶层崛起,受到重用
文化:礼崩乐坏,私学兴起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孟子 战国
荀子
道家 老子 春秋
庄子 战国
法家 韩非 战国
墨家 墨子 战国
①仁者爱人;②政治思想(为政以德);③克己复礼
①政治思想(仁政);②人性善;③重义轻利
①政治思想(礼法并用)②人性恶;③“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道”、朴素的辩证法、“无为而治”
“齐物”;“逍遥”
法、术、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变法革新
“兼爱”“非攻”“尚贤” “节丧”“节用”
2.先秦——奠基
多样性
延续性
为统治阶级提供治国方略,稳定社会秩序。
思考:百家争鸣”各学派主张各不相同,其共同目的是什么?
3.秦汉——形成
秦:推崇法家
汉武帝: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汉武帝即位后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有: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和匈奴为患。结合下面董仲舒的思想内容分析汉武帝选择独尊儒术的原因。
3.秦汉——形成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天不变,道亦不变。”
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时代需求。
三纲五常,等级秩序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春秋大一统,独尊儒术
凝聚性
魏晋
隋唐
思考2:请结合史实说明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华文化的阶段特征?
4.魏晋隋唐
佛教传入(两汉之际)
道教兴起(东汉末)
三教交汇融通
玄学盛行
文化辉煌灿烂
儒学受挑战,也创新发展
——文化发展与创新
包容性
宋朝至元朝
思考3:请结合史实说明宋元时期中华文化的阶段特征?
5.宋元
儒学危机;崇文抑武
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文化高度繁荣
文化高度繁荣
科技、史学、文学、艺术
多样性
明朝-明中期
思考4:请结合史实说明明清时期中华文化的阶段特征?
6.明清
提倡个性自由
经世之学
陆王心学发展与传播
——提倡个性自由与文化禁锢并存
文化禁锢
明末清初
清朝
莫道萤光小,
犹怀照夜心。
清风不识字,
何故乱翻书。
——清代翰林官徐骏
连续性
宋明理学
精神追求
道德修养
自我节制
社会责任感
优秀品格
尊卑等级
重男轻女
扼杀人性
统治工具
落后思想
宋明儒学吸收融合外来文化,实现思辨化与世俗化,
包容性
程朱理学
①“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②“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以求理。
陆王心学
①“心即理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②“发明本心”“致良知”以求理。
鸦片战争后
思考:请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的阶段特征?
科学民主成为
价值目标
救亡图存成为
文化潮流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推动文化进步
新文化运动时期
五四运动后
7.近代——衰落与复兴
凝聚性
包容性
1.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既互相驳难,但也相互吸收:《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中可以见到儒、释、道三者合一的许多具体描写。这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具有( )
A.兼容性 B.多元性 C.独立性 D.宗教性
A
即学即练
2.愚公移山故事起源于《列子·汤问》,宋明时期,愚公形象逐渐定型为精诚精神,成为训谕后人的典型形象;而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笔下的愚公则是中国人民抗战决心的写照。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华传统文化具有( )
A.多样性 B.包容性 C.独特性 D.凝聚性
D
中国文化,表现在中国以往全部历史过程中,除却历史,无从谈文化。——钱穆
人与自然
人与自身
人与国家
人与社会
人与他人
二、悟中华内涵、知文化价值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1.重视以人为本
——儒家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
(1)人本思想
西周
周公“敬天保民”、制礼作乐,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
孔子提倡“仁”,“仁者爱人”
春秋
思考1:先秦的人本思想有哪些具体表现?
——人与社会
2.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思考3:“天人合一”有哪些具体的思想表现?该如何评价?
——人与自然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夏商
春秋
战国
信鬼神
商人祭天地、祖先
老子的“道”
凸显人的存在
荀子的天命观
龟甲兽骨
评价: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摒弃天命的绝对权威。
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3.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思考4:下列史料如何阐述人与国家的关系?
——人与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以天下为己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学说的精髓
4.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思考5:“尚贤”之说对历史发展有何作用?
——人与国家
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怀保小民,惠鲜鳏寡。——《尚书·无逸》
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孔子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墨子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孟子
作用:掀起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变革;
对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5.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人与自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人与他人(处世原则)
6.主张和而不同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
民为邦本,本固平宁。----《尚书》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 离娄上》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横渠语录》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滕文公下》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国语郑语》
品读以下材料,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以人为本 民本思想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提倡爱国 家国情怀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崇德尚贤 天下为公
和而不同
义、礼、智、信、忠、诚、敬 、孝、廉、俭、勤、与时俱进、求同存异……
除了以上6点内涵之外,你还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内涵吗?请列举出来。
概念辨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其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济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诗句,能够体现出的中华文化的内涵主要是( )
A.自强不息 B.天下为公
C.崇德尚贤 D.家国情怀
D
中国古代的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主要有天、地、君、亲、师,后来人们常把“天地君亲师”连成一句话,挂在厅堂中央供奉。这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 )
A.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B.天人合一、和谐共生
C.天下为公、崇德尚贤 D.道法自然、以人为本
D
即学即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意义何在?
【问题探究】该如何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①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②伦理道德和价值标准影响中国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③维护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统一多民族大家庭
④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辩证扬弃
思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1.政治上:国家的统一
2.经济上:自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3.民族上:民族的交融
4.文化上:具有继承性,包容性,兼收并蓄。
5.地理上:位置相对隔绝。
6.汉字的发明和使用
7.史书典籍的编撰
8.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创新发展
文化culture
1、生活方式
2、精神价值
3、集体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