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蜀相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2 蜀相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2 21:0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1.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
2.杜甫的诗被称为( ) ,他被后人冠以( )的美称。
3.评价杜诗的名句 “ ( ) ”。
4.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 )诗人。
5.诗作风格多样,以( )为主
子美
少陵野老
杜工部
诗史
诗圣
语不惊人死不休
现实主义
沉郁顿挫
知人论世
    
“沉郁”,指感情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简单解释为深沉浓郁。如杜诗中的国破家难,已病,怀才不遇,年华已逝,命途多舛,壮志未酬,怀亲思友。
“顿挫”,语言刚劲、音调铿锵、章法多变。
关于“沉郁顿挫”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漂泊西南时期
漂泊西南时期:国处多事之秋,人值垂暮之年。
杜甫不同时期的诗歌:
《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759年,杜甫结束了在甘肃天水一带颠沛流离的生活,暂时落脚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里。个人生活的艰难困苦自不必说,政治上那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更是完全破灭。此时“安史之乱”已经“乱”了五年,百姓涂炭,田园荒芜,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中。唐肃宗宠信宦官,排斥功臣。在这样的情况下,杜甫满腔的苦闷、焦虑是可以想见的。定居在浣花溪畔的第二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写作背景
解题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定国号为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之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题 解
(1)交代写作对象: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封为武乡侯。
(2)表达敬佩缅怀之情: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说明全诗着眼点在诸葛亮这个人。
(3)点明题材:咏史怀古诗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
咏史怀古诗: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描其景)—抒己情
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
内容:古人——对比失落,同病相怜,个人失意,前人启示。
名地——昔盛今衰,世事变迁。
国家——叹惋国运衰微,总结历史教训。
统治者——荒淫误国,引以为戒。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咏史抒怀;即事议论、夹叙夹议。
咏史怀古诗
诵 读 感 知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思考: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感伤、叹惋
再读本诗,理清思路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所 见
所 闻
所 思
所 感
临古地

思古人

怀古事

抒今情
写 景
怀 古
抒 情
武侯祠
诸葛亮
英 雄
诸葛亮
丞相祠堂今安在?锦官城外树葱葱。
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活动一:
(1)找一个字来概括本诗的感情基调。
(2)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泪”——叹惋感伤。
(2)杜甫游武侯祠的所见所感。
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
本诗表达的感情是对诸葛亮的敬仰而不是诸葛祠。
这样命题杜甫的切入点是诸葛亮的政治身份,杜甫当时身处乱世,渴望有圣君贤相来匡扶摇摇欲坠大唐江山的处境。再说,“做贤相”是杜甫的志向,可惜自己报国无门,功业未就,所以选此角度能抒发郁闷和隐痛。
这个视角,诗末"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表现得极为明显:圣主良相,如果千载难逢的一对绝配,仍然没有能够成就兴复汉室之大业,可知天道弄人,后世怀才不遇者之伤痛,又深了一层。
活动二:
杜甫来到武侯祠,看到了哪些景象?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思考: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柏森森”突出了什么情感?
修辞:设问。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因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寻访其庙。
情感:1.“柏森森”一词,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渲染静谧、肃穆的气氛,适合表达追奉先人时的崇敬之感。
2. 象征。“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柏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来有忠贞、高洁的意味,可视为诸葛亮伟大人格的象征。
首 联
丞相祠堂哪里去寻找?在成都城外的柏树茂盛的地方。
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1.诗眼是哪两个字?
自、空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1.释字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2 阐述景象
(3)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3.明手法
(4)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4.点作用(特点、意境、情感)
颔 联
2.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碧草掩映石阶独自呈现着春色,黄鹂隔着树叶徒然唱着动听的歌声。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落寞和感伤
寄寓
冷寂凄清
融情于景
以乐衬哀


——徒自
——空有
意境
青草自绿,无人光顾
黄鹂好音,无人聆听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
颔 联
“自”“空”二字 。
描绘了一幅青草映阶,鸟鸣婉转,春光大好图,但“热闹是它们的”,诗人的心中只有对诸葛亮深深的崇敬与追怀,青草在幽媚,鸟声再动听,也入不得诗人的额眼、耳。诗人以乐景写哀情,反向衬托 ,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伤感和惋惜,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
诗人用“自”“空”二字表达深沉感慨的事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 《白雪歌》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唐] 李华《春行即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 李清照 《一剪梅》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陆游 《书愤》
明确: ①“自”是“兀自”、“徒自”的意思,“空”是“空有”的意思,这两个字是全诗的诗眼
②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说明这里的景色没人欣赏,进一步表明到这里的人很少,武侯呕心沥血的功业已被人遗忘,写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
③融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④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
1.释字义 2.绘景象 3.点手法 4.析情感
例题:“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此联中“自和空”两字一用,境界全出。试作简要分析。
答题范例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天下计——雄才大略
老臣心——忠心报国
颈 联
先主三顾茅庐商议定夺天下大计,辅助两朝创业治国,竭尽老臣的耿耿忠心。
手法:
用典
情感:
以诸葛亮的典故,评述了诸葛亮定大计帮助刘备开创基业和辅佐刘禅匡济艰危,赞扬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未捷——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尾 联
出兵伐魏未获胜利而病亡军中,长时间使后世英雄泪满衣襟。
诗意解读——尾联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思考:泣下沾襟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出师未捷——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泪满襟——表达了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之情。
诗意解读——尾联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思考:诗中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诗人自己呢?
诗中的“英雄”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首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成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
这里的英雄也包括诗人自己。
诗意解读——尾联
思考:杜甫这英雄泪饱含几层深情?
惋惜之情
哀叹之情
希冀之情
对诸葛亮功业未竟,壮志未酬的惋惜。
对自己身世漂浮,屡不得志,
个人抱负无法实现的哀叹。
通过表达对蜀相诸葛亮的敬仰和怀念,表达出希望当世能有挽救大唐危局的贤相之才。
活动三:
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试着比较杜甫和诸葛亮的异同之后再作答。
诗人为什么会与诸葛亮这样一个悲剧英雄产生共鸣?
诗人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诗歌主旨)
诸葛亮 杜甫
时代
才情
理想
付出
结果
不同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颠沛流离,矢志不移
统一大业未成 内心壮志未酬
汉末三国 动荡不安
战争不断 安史之乱
肃宗亲小远贤,有志难骋
君臣关系融洽,鱼水相得
仕途坎坷终遭贬谪
志向未就壮志未酬
诸葛亮 杜甫
志向抱负
境遇
命运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刘备三顾茅庐
辅佐两朝,六出祁山
遇到明主,知遇之恩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早年仕途坎坷,
晚年漂泊西南,
疾病缠身,怀才不遇
出师未捷身先死
壮志未酬身先老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事业未竟的痛惜; 抒发了自身壮志难酬的悲愤苦痛之情。
主旨
本诗追念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精神和赫赫战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和强烈怀念之情;对其精忠报国的歌颂,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理解性默写
1.杜甫《蜀相》中“ , ”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流露出诗人的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杜甫《蜀相》中“ , ”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
5.《蜀相》中,“ , ”两句诗,寄托了杜甫“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
4.《蜀相》中,“ ? ”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来衬托诸葛亮的形象,从而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道难》 《蜀相》
诗体 古体诗 近体诗
句式韵律 句式灵活、跳跃性强 格律严格、对仗工整
表现手法 善用反复、大胆夸张、想象奇特 (直接抒情为主,情感强烈) 借景(事)抒情
(间接抒情为主,含蓄深沉)
语言风格 飘逸豪放 沉郁顿挫
诗歌风格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