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人教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唐雎不辱使命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独家】人教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唐雎不辱使命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03 10:2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独家】人教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唐雎不辱使命 同步练习
一、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9—12题(10分)(2008哈尔滨市)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http: / / www.21cnjy.com )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21cnjy.com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1·cn·jy·com
1.(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逆: 谢:
2.(2分)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天下缟素 吴广素爱人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受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发 野芳发而幽香
3.(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4.(2分)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www.21-cn-jy.com
二、(温州市08年) 秦王怫然怒, ( http: / / www.21cnjy.com )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秦王怫然怒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3)秦王色挠 (4)长跪而谢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4分)
三、阅读原文答题(徐州市 08年)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 l )故不错意也: ( 2 )长跪而谢之曰:
2.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①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 ② 太守谓谁
B.① 秦王不悦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① 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D、① 愿终守之 ②愿借子杀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 分)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译文: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4.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2 分)21教育网
答:
四、09年黄冈市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仓鹰击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殿上( ) ②长跪而谢之( )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睢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睢是个怎样的人?
答:
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