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凝固的语言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1901—1972),广东省新会县人,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
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后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主要著作《清室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曾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参与北京市城市规划与建设。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
作者介绍
科学论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篇关于中国建筑的科学论文,有比较浓厚的学术色彩。本文发表于顶级学术刊物《建筑学报》,是其1954年创刊号上的文章。
文体知识
(一)默读文章,梳理出文章的结构脉络(段落前标上序号)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2)中国的建筑体系是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第二部分(3-13)中国建筑的九大基本特征。
第三部分(14-20)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建筑“文法”“词汇”)、中外建筑进行联系对比(“可译性”),继承发扬、古为今用。
课文分析
(二)具体分析
第一部分 1-2段快速阅读
思考:这一部分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个观点的
提出观点:中国的建筑体系是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空间:分布广大
时间∶:历史悠久
(二)具体分析
第二部分 1-2段快速阅读
思考:
1. 中国建筑的九大基本特征有哪些?
请快速阅读,提取关键词
个体建筑的立体构成
房 屋
台 基
屋 顶
群体建筑的平面布局特征
左右对称
坐北朝南
户外起居
以木材结构为主要结构方法
横 梁
立 柱
斗拱
斗拱
拱
斗
举折、举架构成斜面屋顶
屋顶
着色以朱红为主,大量使用彩绘
部件的装饰作用
门环 脊吻 瓦当
建筑材料的装饰
木 刻 彩 漆
建筑材料的装饰
浮 雕
琉 璃
3思考:
作者在介绍中国建筑特征时着重说明了九大特征中的哪几个
【明确】从语言上的三个“最”可以看出——
(四)斗拱:最显著,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六)屋顶:最主要,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是
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
(七)颜色:最大胆,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
明的特色。
4. 思考:
文章题目是《中国建筑的特征》,在介绍完九大基本特征后,文章接着又讲述了什么内容 (勾画关键词)
【明确】风格和手法
“文法”和“词汇”
5. 思考:
怎样理解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
文学 建筑学
文法 中国建筑的惯例法式
词汇 建筑的单个构件和相对独立的建筑个体
6. 思考:
文章18-19段落又讲了什么内容?(请快速阅读)
文学 建筑学
可译性:可以互相翻译,即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 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具有相通性,但表现出的形式和运用的手法又有很大区别。
可译性
热河普陀拉的窗子 文艺复兴时代的窗子
7. 思考:
怎样理解各民族建筑间的“可译性”
以“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
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8. 思考:
联系第20段并结合全文,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
40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各国都在准备着战后的和平建设,讨论着新城市的理想规划,探索着新住宅的多种形式。梁思成也向往着自己祖国在胜利后的建设..
梁思成认为新中国建筑也和新中国的文化一样,应该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他写文章,作报告,连续发表了《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等,热情地介绍中国建筑传统,论述建筑创作的主张。
他向往着一种既能用新技术、新材料,又具有民族传统的新建筑形式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