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陈情表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1 陈情表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2 21:3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感人心者,情为首也。古人在动笔伊始,蕴浓情于腹内,诉真情于笔端,显至情于君子。因此,大凡仁君在读了《陈情表》之后,没有不被这篇传情佳作所感动。故苏轼云: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本文随事曲折,不事雕琢,情景俱出,感人肺腑。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苏轼
《出师表》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祭十二郎文》,韩愈写给侄子韩老成的一篇祭文,十二郎与韩愈两人自幼相守,由长嫂抚养成人,共历患难,感情特别深厚。韩老成英年早逝让韩愈悲从中来,写下此文表达对侄子的深深友爱。
《陈情表》是一篇怎样的一篇文章,为什么苏轼说“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后人说:
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梳理并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文言句式、文化常识等文言知识点。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以诚恳的言辞请求皇帝允许自己先尽孝后尽忠的思想感情;探究作者辞不奉召并能获得皇帝准许的深层原因。
3.品味文章语言简洁、叙事委婉、描写生动、情感真切的写作特点,学习文章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写法。
4.背诵全文。
李密其人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晋犍为武阳(今四川)人。晋初散文家。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
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蜀亡后,晋武帝司马炎(废魏称帝)为巩固政权,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为由固辞不受。及祖母卒,服丧期满,以太子洗马任职洛阳,官至汉中太守。后因诗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长于经学训诂,著《述理论》,不传世。《晋书 孝友传》将他列首位,誉之“以孝谨闻”。
写作背景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为人阴险多疑。泰始三年(267年),采取怀柔政策,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
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
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
李密在这样的背景下向晋武帝上表“辞不就职”。
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
解 题
陈情表
陈述、禀报
隐情、苦衷
古代的一种奏章
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陈情表》原名《陈情事表》,选自《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组织选编。
表 ,即奏表,表文,是古代文体,属奏议类,多用于臣子向国君陈请谢贺。
文体介绍
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各种名称,不同的名称与上书内容有关。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章”是用来谢恩的;
“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
“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
“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
拒绝皇帝的征召,后果是什么?
收到李密的奏表,晋武帝赞叹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感动之际,赐奴婢二人,下郡县供其祖母奉膳,密遂得以终养。
李密所处的时代,是晋武帝司马炎主政的时候。当时,司马炎灭魏蜀以后,出现了一个极为尴尬的情况,就是诸多前朝讲究名节的知识分子,十分不屑跟司马炎这样的新政权合作。
这其中最著名的是竹林七贤之中的阮籍和嵇康。
阮籍还稍好些,只是消极反抗,司马炎派人登门说亲,他却大醉六十日,以此拒绝。但他内心极为苦闷,总是自己驾车到处游,走到无路可走之处就放声嚎哭。
嵇康则不同,不合作就不合作,立场鲜明,没有讨价还价之处。司马炎派钟会过来请他,他也无动于衷。同为七贤之中的好友山涛推荐他当官,他不但一口拒绝,还公开发了一封跟山涛断绝关系的书信。
司马炎见嵇康软硬不吃,就要挥刀问斩了。嵇康临死前,还弹了一曲《广陵散》,以此谢世。
拒绝皇帝的征召,后果是什么?
方孝孺:
浙江宁海人。明惠帝时任翰林侍讲、文学博士。后明成祖称帝时,命其起草即位诏书,他宁死不从,惨遭杀害,被灭十族。
拒绝皇帝的征召,后果是什么?
陈什么情?
李密试图向君王陈述自己身世的苦情,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孝情。同时,为了不激怒晋武帝而招致杀身之祸,李密还表达了自己对新朝的忠情。
臣密言:臣以①险衅②,夙③
遭闵凶④。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⑤;行年⑥四岁,舅夺⑦母志。
臣李密上言:臣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了不幸。生下来刚六个月,慈父便弃我而去;到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向(逼她改嫁)。
①以:因为。
②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好。险,坎坷。衅,祸患。(祭祀/征兆/争端)
③夙:A.早年(如夙愿、夙兴夜寐)。B.素有的,旧有的:~怨。C.旧;平素。~婴疾病
④闵凶:忧患凶丧之事,形作名词。也作“悯凶”。闵,忧患,忧愁。凶,特指丧事。
⑤见背:见,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见背,弃我而去,指尊长去世,婉曲手法。(见笑、见谅、见教)
⑥行年:年岁,年龄。
⑦夺:强行改变。
不幸之一:幼年父死母嫁。
祖母刘愍①臣孤弱 ,躬②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③,零丁④孤苦 ,至于⑤成立⑥。
祖母刘氏,可怜臣幼年丧父又身体虚弱,亲自抚养(臣)。臣小时多病,九岁还不能走路,伶仃孤苦,直到成人自立。
①愍:A.怜惜。 B.爱抚;抚养。如:愍爱(怜爱);愍恤(抚恤)
(鳏寡孤独: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②躬:亲自。
③不行:古今异义,古,不会走路。这里形容柔弱。今,不可以。
④零丁:孤独的样子。
⑤至于:古今异义,古,直到。今,达到某一程度。
⑥成立:古今异义,古,成人自立。今,形成,建立。
不幸之二:幼年多病,祖母抚养。
既无伯叔,终鲜①兄弟,门衰祚薄②,晚有儿息③。外④无期功⑤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⑥ ,形影相吊⑦。
(臣)既没有伯叔,又没有兄弟,家门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小童,(臣)孤单无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
①终:又。鲜:少, 指“无、没有”。
②祚:福分。薄:浅薄,少。 (祚:帝位。践阼/祚:即位;登基)
③息:子女。 ④外:自己一房之外的亲族。
⑤期功:近亲。期:穿一年丧服的亲族。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强近:勉强算是接近的。
⑥茕茕孑立:茕茕,孤单的样子。孑,孤单。
⑦吊:安慰。吊民伐罪: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不幸之三: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而刘夙婴疾病 ①,常在床蓐(rù)② ,臣侍汤药 ,未曾废离③。
而祖母刘氏早已疾病缠身,经常卧床不起,臣侍奉她服用汤药,从来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过她。
①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 被疾病缠绕,为疾病所困。
婴:被……缠绕。
②蓐:草垫子。
③废离:停止侍奉而离开。废:停止。离:离开。
不幸之四:祖母重病,不能自理。
研读第1段
1、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它包含了哪些内容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父丧母嫁
多病零丁
门衰祚薄
夙婴疾病
2、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李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情感?
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②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第一段总结
陈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
故不能“废远”
(为下文伏笔)
让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峻责化为同情怜悯。
逮①奉圣朝,沐浴②清化。前太守臣逵察③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④,辞不赴命。
到了当今圣朝,(臣)浸润在清明的教化中。从前太守逵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荐臣为秀才。臣因为(一旦外出做官)供奉祖母之事没人来做,(所以)辞谢而未接受任命。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
①逮:及、至(力所不逮:能力达不到。)
②沐浴:指承受恩泽。清化:清明的教化。
③察、举:经考察后予以推举。
孝廉、秀才:汉代选拔举荐人才的科目。
④主:主事的人。
沐浴清化之一:察臣孝廉,举臣秀才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
【察举】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贤良方正、明经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④,寻⑤蒙国恩,除⑥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⑦,当⑧侍东宫,非臣陨首⑨所能上报。
(陛下)特地颁下诏书,任命臣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典,任命臣为太子洗马。像臣这样卑微低贱的人,承担侍奉太子的职务,(皇上的恩遇)实在不是臣用生命所能报答的。
④郎中:古今异义,古,尚书省的属官。今,中医医生。
⑤寻:不久。 ⑥拜、除:授予官职。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⑦猥:谦辞,辱。(猥自枉屈:谦辞,降低身份。)
以,凭借。 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
⑧当:任、充当。 ⑨陨首:头落地,指不惜性命。
沐浴清化之二: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臣具以表闻⑨,辞不就职。诏书切峻⑩,责臣逋bū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⑨具:详尽;闻:使上闻、报告。动词使动,使......闻,使......知道。 状语后置句:“臣以表具闻”。
⑩切峻:急切严厉。切:急切。
逋慢:有意拖延,怠慢上命。逋:逃避;拖欠(如:逋租)。 慢:形容词作动词,怠慢、轻慢。
于:比。 星火:流星。
状语后置句:“于星火急”,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
臣(把自己的苦衷)在奏表中一一呈报,辞谢而不去就职。(不料)诏书(又下)急切严峻,责备臣有意回避怠慢上命。郡县长官逼迫,催臣上路;州官登门催促,急迫过于流星。
“辞不就职”的后果:责臣逋慢,催臣上道。
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dǔ)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奔驰:古今异义。古,奔走效劳,这里指赴京就职。今,迅速奔跑。
笃:病重。(忠实;专一;甚、深) 日:名词作状语。
苟:姑且。(如果;随意)
告诉:古今异义,古,申诉。今,使人知道。
不许:不被许可。 被动句
狼狈:古今异义。古,形容进退两难的窘状。今,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臣想接受诏命赶路(就职),但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想姑且迁就私情,但申诉(苦衷)不被许可:臣目下实在是进退两难,处境窘迫。
进退两难,
处境尴尬。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起、拔、点(用于布衣任官)。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擢、升、拔擢、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黜、夺 (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chǐ(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辞官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徙、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出京受任)、陟zhì(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假(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印信)
本段分几个层次?
两层
叙朝廷征召之频繁
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
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
伏惟①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②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③,历职郎署④,本图宦达,不矜⑤名节。今臣亡国贱俘⑥,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⑦,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①伏惟:俯伏思量。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伏,俯伏。惟,想。
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元老,旧臣。
②矜:怜悯。(伐功矜能:夸耀,骄傲)
③且臣少仕(于)伪朝 省略句
④职:名词作动词,任职。
郎署:郎官的衙署。历职(于)郎署
⑤矜:看重,推崇。
⑥今臣亡国贱俘 判断句
⑦优渥:优厚 希冀:非分的愿望。
臣想到圣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元老旧臣,均受到怜惜养育,何况臣的孤苦,(情况)特别严重。再说臣年轻时曾在伪朝做官,历任郎官之职,本来就希图官位显达,并不想自命清高。如今臣是卑贱的亡国之俘,极为卑微鄙陋,过分地受到提拔,荣宠优厚,怎么敢犹豫徘徊,另有所图呢
为“辞不就职”作进一步解释之一:做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仕途显达,此次推辞不是为了自己的名节,打消皇帝疑虑。
但以刘日薄⑤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⑥,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⑦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⑧不能废远⑨。
⑤薄:迫近。日薄西山: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⑥危浅:垂危。
⑦无以:固定句式,没有用来......的办法。 更相:相互。
⑧区区:形容自己的私情。
⑨废远: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只因刘氏(已如)迫近西山的落日,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如果)没有祖母,就无从(长大)以至今日;祖母(如果)没有臣的照顾,就不能尽其余生。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就臣)内心(而言)不能够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为“辞不就职”作进一步解释之二:祖母病重,朝不虑夕,两人相依为命,不可分离。作者姿态谦卑,满足皇帝至高无上的心理。
第三段总结
治国之本(朝廷):
从政追求(个人):
明述苦衷(祖母):
祖母病笃不能远离
图宦达,不矜名节
孝治天下
解释误会,
打消武帝疑虑,求得体恤
臣密今年四十有①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②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③,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④明知,皇天后土⑤实所共鉴。
①有:通“又”
②是:这样
③辛苦:古今异义。古,辛酸悲苦。今,身心劳苦。
④见:表被动。
⑤皇天后土:天地神明。
鉴:照察,审辨。
臣李密今年四十四岁,祖母今年九十六岁,这样(看来)臣在陛下面前尽忠的时日(还)很长,(而)报答奉养刘氏的时日(却)很短了。(臣怀着)像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求得奉养祖母到最后。臣的辛酸苦楚,不仅蜀地人士和梁州、益州的长官明白知晓,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通过对比,表明“报国恩”与“徇私情”只有为时极短的矛盾,从长远来看就没有矛盾。并进一步强调自己的难处,天地人神,皆可明见,以求得皇帝的成全。
愿陛下矜愍③愚诚④,听⑤臣微志。庶⑥刘侥幸,保卒⑦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⑧。臣不胜犬马⑨怖惧之情,谨拜表⑩以闻。
祈望陛下能怜恤臣的衷情,准许臣(实现)卑微的志愿,使刘氏能侥幸(因此)安尽余年。臣生时应当献身,死后也当结草报恩。臣怀着像犬马对(主人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谨地上奏章以达天听。
③矜愍:怜恤。 ④愚诚:谦辞,指自己的诚意、衷情。
⑤听:任从,这里指应许、成全。 ⑥庶:希望。
⑦卒:终,使动,使......终了。 ⑧结草:代指报恩。
结草: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见成语“结草衔环”。
⑨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臣子谦卑的话,用犬马自比。 不胜:受不住,承担不了。胜:承受,经得起。 ⑩拜表:上表章。
文章最后从“陈情”转向“恳求”,以最谦恭最虔诚的口吻,促使皇帝彻底动情并表明先尽孝后尽忠的赤诚。
本段哪句话是陈述的总提?它包含了哪些内容
愿乞终养
尽节日长,报养日短
天地所鉴,听臣微志
生陨死结,拜表以闻
事之实
心之诚
言之恭
先尽孝,后尽忠。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1.至真至诚的感情:陈苦情博同情;陈孝情动人心,陈忠情消疑虑
2.缜密严谨的思维:动之以情,示之以忠,晓之以理
陈情成功因素:
“陈”的原因:
“陈”的内容:
“陈”的方法:
为何陈情? 陈什么情? 如何陈情?
辞不就职。即:不想到晋朝为官。
自己身世的苦情、对祖母的孝情、对朝廷的忠情。
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
(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陈情表
内容总结
作者详尽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庭境况的困顿多舛以及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艰难处境,恳切地表达了为祖母尽孝的拳拳衷情和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委婉地申诉了不能奉诏赴命的理由,恳切而又真挚地表达了自己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欲先尽孝后尽忠的肺腑之情。
1、孤苦伶仃:孤独困苦,无依无靠。伶仃,亦作“零丁”,孤独的样子。
2、茕茕孑立:孤独无依的样子。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
3、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形,指身体;吊,慰问。
4、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5、气息奄奄: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
6、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
7、乌鸟私情: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古时候说小鸟能反哺老乌。
8、结草衔环: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9、皇天后土: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10、人命危浅: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危,危弱;浅,时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