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测试卷 B (含答案 )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测试卷 B (含答案 )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0 15:3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B卷子)
一、填空题(该部分共10小题,每空1 分,共20分)
1. 隋的统一:589年, 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 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抵 ,南至 ,连接了海河、 、淮河、
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3.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
4. 唐玄宗在位的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历史上称为“ ”。
5. 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闻名中外的 ,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6.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诗人李白享有“ ”的美誉。
7. 唐朝高僧 不远千里到达天竺,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8. 开元末年以后, 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各地的 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形成 的局面。
9. 年,朱温建立了 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10.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 局面的延续。此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 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二、选择题
11. 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统一全国的伟业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其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的时间是( )
A. 581年 B. 589年 C. 605年 D. 618年
12. 美国学者麦克·哈特编写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将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功绩属于隋文帝的是( )
A. 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B. 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 开创了“文景之治” D.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13.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A. 促进了经济交流 B. 促成了贞观之治 C. 巩固了封建统治 D. 结束了分裂局面
14. 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以下最贴切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5. “北通深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的高度评价( )
A. 赵州桥的修建 B. 大运河的开凿 C. 指南针用于航海 D. 市舶司的设立
16. 唐太宗在用人上有自己的一套做法,他说“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这段话道出了他的选人标准是( )
A. 任人唯亲 B. 无才可用 C. 自我推荐 D. 任人唯贤
17. 下图是古代殿试的场景。这种场景最早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
A. 汉武帝统治时期 B. 贞观年间
C. 武则天统治时期 D. 开元年间
18.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在上有”的制度指的是( )
A. 度量衡制度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选官制 D. 三省六部制
19. 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菜地)。”诗句描述的是唐朝(  )
A. 农业生产的发展 B. 丝织工艺的提升 C. 垦田面积的扩大 D. 长安城市的发展
20. 唐都长安经济繁荣,城市功能齐全,“市”在城市中的功能是( )
A.政府办公区 B.居民住宅区 C.文化教育区 D.商业区
21. 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图文展览。“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语句与下列哪一人物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据统计,唐朝宰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士为24人,占6%。这在历代汉人建立的王朝中是较为罕见的。这说明唐朝( )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 避免了民族间的战争
C. 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D. 致力于商业贸易发展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广告中曾有这样一句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下列哪一朝代以博大的胸怀造就了盛世景象( )
秦朝 B. 西汉 C. 隋朝 D. 唐朝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今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圣”的是( )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贞观年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的是( )
A.玄奘 B. 鉴真 C. 郑成功 D. 郑和
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之一。标志着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七国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八王之乱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春秋战国 B. 魏晋南北朝 C. 辽宋夏金 D. 五代十国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叙述错 ( )误 ( )的是( )
A.北方的五个政权加上南方十个政权的合称
B.五代十国是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C.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政局相对比较稳定
D.五代十国时期,统一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
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大变革的时代
唐朝中外交往中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三、材料题(该部分共2题,共2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完成问题。
【隋朝兴亡】
材料一 (炀帝)遂恣荒淫,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经济繁荣】
材料二
材料三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材料一列举了哪些隋炀帝征发人民的史实?除此之外,你认为隋朝由盛而速亡的原因还有哪些?(3分)
请分别完成材料二的结论部分,并说说出现材料二、三所反映景象的原因是什么?(5分)
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2分)
32. “盛世”是指我国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特定阶段。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个“盛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社甫《忆昔》
材料二
材料二 “隋唐之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世家大族子弟虽无才学,不思进取,照样‘坐至公卿’,世代垄断高官显位。”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科举选官的基本原则是,由朝廷设立一些科目,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成为国家纯粹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
——刘宗绪《唐代的选和举》
材料三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一描绘了唐朝历史上哪个皇帝在位期间出现的哪一盛世局面?盛世局面的出现离不开农业的发展,材料二中展示的两个农具分别是?(4分)
对比材料二的两个文段,思考唐朝时期选官的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的办法”。举出唐太宗“赢得了他们的爱戴”的史实。(4分)
宁波市第十五中学 干学展
参考答案:
填空题
1. 隋文帝/杨坚
洛阳;涿郡;余杭;黄河;长江
贞观之治
前期;开元盛世
唐三彩
诗仙
7. 鉴真
8. 唐玄宗;节度使;外重内轻
9. 907年;后梁
10. 藩镇割据;统一
二、选择题
11-15 BDADB 16-20 DCDAD 21-25 AADBA 26-30 BDACB
三、材料题
31. (1)史实: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2分)原因:隋炀帝统治残暴,徭役和兵役负担沉重。(1分)
(2)结论:人口激增;垦田面积大增;粮仓丰实。(3分)
原因:隋文帝在位期间,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2分)
(3)成由俭,败由奢;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体恤百姓;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32.(1)唐玄宗(1分);“开元盛世”(1分);曲辕犁;筒车(顺序错乱不给分)(2分)。
(2)从依据家世背景到依据才学(才能)(2分)。
(3)民族平等,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史实: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