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0 15:3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
1.漫画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历史真相。下图漫画反映的事件( )
A. 践行了“实业救国”政策 B. 是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 进行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D. 传播了民主科学的思想
2.时人记载:“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曾有学士六人仓皇避乱,因随身带铅笔一支,洋纸一张,途遇团匪搜出,乱刀并下,皆死非命。”这实质上反映了义和团运动( )
A. 具有盲目排外性 B. 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C. 反对生活西方化 D. 主张实施平均主义
3.归纳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国近代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赔款数额最大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4.“维新运动决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败。从一开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阵思想的巨浪。当1895年以后的政治活动展开时,它所唤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过来又加深和扩大了这阵巨浪。”这主要反映了戊戌变法( )
A. 是一次成功的政治变革 B. 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
C. 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 D.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5.下图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 B. 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C.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的学堂是( )
A. 京师大学堂 B. 京师同文馆 C. 福州船政学堂 D. 南洋公学
7.“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个揭贴描写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8.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起因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B. 得到了慈禧的大力支持
C.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 改变了中国的专制制度
9.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 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0.下面的时间轴上是1842年至1901年间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条约,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A. 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过程 B. 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发展的历程
11.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是( )
A. 戚继光抗倭 B. 雅克萨之战 C. 黄海海战 D. 《马关条约》
12.“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
A. 背景 B. 目的 C. 性质 D. 作用
13.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其中,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4.史学家郭廷以认为:自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其间中国多少尚可喘息苟延”,但“中日战后,情势急转直下,外来的凶猛压力跟踪而至,片刻未弛,真可谓危急存亡之秋”。符合其观点的是( )
A. 甲午中日战争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B. 甲午中日战争后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 甲午中日战争加重清政府的财政负担 D.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5.百日维新中最能体现其变法性质的一项措施是( )
A. 政治上裁撤冗官 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开放言论 D. 训练新式军队
16.史论结合是阐释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洋务运动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 戊戌变法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C 新文化运动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五四运动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A. A B. B C. C D. D
17.从1861年开始,“自强”一词在奏折、谕旨和士大夫的文章中经常出现。为了自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曾国藩、李鸿章等掀起了(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18.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这份“礼物”与哪场战争有关( )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抗日战争
19.华为用5G技术展现了中国民族企业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历史上,我国民族工业起步于(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20.如图的《时局图》形象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遭瓜分的内外局势。这一时局的出现和哪一事件有关( )
A. 《南京条约》签订 B. 《北京条约》签订
C. 《马关条约》签订 D.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选自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甲午战争在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历史灾难的同时,也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危机意识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近代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和寻找挽救中国的思想和道路”。
——摘编自施亚英《中国的觉醒与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研究综述》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京条约》中福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并简述两次鸦片战争前后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分布上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简析日本侵略者战败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以来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像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摘编自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对国家模式的认同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材料三:
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游船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标志着中国“走入了近代”的历史事件。指出“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的三大丧权辱国条约依次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义和团将矛头指向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民主义”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3).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结果如何?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请从两个方面回答。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材料二: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材料三: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中国历史上哪一抗争事件充分体现了材料一的精神?这一抗争事件的领导人是谁?
(2).根据材料二指出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从材料二中可以得出义和团的哪些信息?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四运动的作用和特点。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2.【答案】 A
3.【答案】 D
4.【答案】 D
5.【答案】 C
6.【答案】 A
7.【答案】 B
8.【答案】 C
9.【答案】 B
10.【答案】 C
11.【答案】 C
12.【答案】 D
13.【答案】 D
14.【答案】 D
15.【答案】 B
16.【答案】 B
17.【答案】 B
18.【答案】 C
19.【答案】 A
20.【答案】 C
二、材料分析题
21.【答案】 (1)通商口岸:厦门、福州。变化: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2)影响: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促使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刺激近代中国的志士仁人探寻救国思想和道路。
(3)原因:低估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4)民族危机的加剧;先进中国人的引领;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追求。
22.【答案】 (1)维新变法,学习西方。原因: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
(2)变化:从西方模式到苏俄模式。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等。
(3)救亡图存(思想启蒙或民族复兴等)。
23.【答案】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鬼子”(或:“洋鬼子”、外国侵略者、西方列强、帝国主义侵略者)。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或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4)列强的侵略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列强的侵略是中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
24.【答案】 (1)虎门销烟。林则徐。
(2)帝国主义列强。义和团的兴起是因为外国侵略者的压迫,民众对外国侵略者极为反感;义和团采取了一些行动反抗外来侵略,民众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义和团的口号是扶清灭洋。
(3)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特点:全民族参与。
(


页 共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