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
1.2020年2月,一批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字样的日本援助中国的防疫物资运往武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是公元8世纪日本长屋王在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绣的文字,在当时长屋王此举促成了( )
A. 玄奘西行 B. 鉴真东渡 C. 郑和下西洋 D. 马可·波罗来华
2.钱穆《国史大纲》中写道:“自唐代镇兵拥立留后,积习相沿,直至五代,造成国擅于将、将擅于兵的局面。”这一“局面”是( )
A. 宦官专权 B. 藩镇割据 C. 五胡乱华 D. 相权大于君权
3.下图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
4.《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 秦隋宋 B. 秦隋元 C. 秦元明 D. 隋元明
5.“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文中“其利”是指( )
A. 减轻劳动人民负担 B. 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C. 推动隋朝完成统一 D. 大大加速隋朝灭亡进程
6.下图是从一名同学的笔记中选取的一个片段,你认为笔记中的“论点”应该是( )
A. 社会经济繁荣 B. 社会风气开放 C. 文化繁荣昌盛 D. 科举制度完善
7.“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A. 武则天 B. 唐太宗 C. 唐中宗 D. 唐玄宗
8.唐朝诗人皮日休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以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 巩固隋朝的统治 B. 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9.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
A. 安史之乱 B. 黄巢起义 C. 藩镇割据 D. 澶渊之盟
10.“高僧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追述了唐朝文化对哪个国家的影响( )
A. 天竺 B. 新罗 C. 日本 D. 波斯
11.他在位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他是( )
A. 唐太宗 B. 隋炀帝 C. 隋文帝 D. 武则天
12.小说《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第一章标题为:百年乱世出新朝。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是( )
A. 王莽 B. 杨坚 C. 杨广 D. 李渊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安史之乱重要影响的是( )
A. 安史之乱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B. 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
C. 安史之乱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D. 安史之乱的爆发,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覆灭
14.唐朝时期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 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 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15.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属于“观点”的是( )
A.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定都逻些
B. 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D.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等
16.唐朝时期传到日本的螺钿铜镜(见下图),把南海的夜光贝、东南亚的琥珀、中东的宝石、阿富汗的蓝宝石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五彩缤纷的图案。这体现了唐朝( )
A. 农业发展的水平 B. 疆域范围的辽阔 C. 对外开放的气象 D. 社会矛盾的尖锐
17.589年,隋朝完成统一。下列有利于当时隋朝统一的条件有( )
①南北朝后江南经济的发展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的交通
③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④北周改革日益强大,陈朝的日益腐朽
A. ①②③ B. ②③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8.唐朝时有位阿拉伯人来到中国江南农村游历。他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①小溪旁筒车把溪水送进田里 ②有的农民扶着曲辕犁在耕田
③有的农民在秧田里插占城稻 ④有的农民在地里收获花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19.促使唐朝由盛转衰、逐渐走向衰亡的因素有( )
①安史之乱 ②藩镇割据 ③宦官专权 ④开放的社会风气
⑤五代十国的更替与分立 ⑥黄巢起义
A. ①②③⑥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③④⑤
20.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五代”的五个政权都在黄河流域 B. “十国”都在南方
C. 这一时期南方地区经济有一定发展 D. 北汉政权地处北方
二、材料分析题
2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图二
材料二:
图一(汉)坐而论道图二(宋)站议时政图三(清)跪受笔录
(1)材料一中图一方框内内容应是什么?指出图一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及图二所示中央行政管理体制最早出现的朝代。
(2)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图三“跪受笔录”的原因,进而指出图一到图三君臣礼仪变化所反映的实质。
(3)下列是王明同学正在制作的“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表格,请补充表格中的部分论据,并指出王明同学评价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方法。
论点(积极作用) 论据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及生产活动,巩固国家的统一; …… 秦朝修建长城,隋朝开凿①________,明朝营造②________城等
论点(消极作用) 论据
第一,强化思想文化控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 秦朝焚书坑儒,明朝③________,清朝④________等。
22.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伟大的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某班历史兴趣小组以“盛世繁荣的经济”为主题,探究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请你参与合作。
【发达的农业】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繁荣的商业】
材料二:北宋东京……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
(1)兴趣小组搜集到材料一中唐朝时发明和改进的农具图片,请你标明生产工具的名称。
(2)“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说明当时南方的江浙一带已经成为主要粮食产地。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两宋时期南方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我国是“瓷之国”,精美的瓷器层出不穷,各具特色,制瓷技术不断更新。请你举出能够体现唐朝制瓷技术创新的瓷器一例,并指出北宋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城市名称。
(4)根据材料二分析北宋东京商业繁荣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择端描绘东京繁华景象的著名画作名称。
(5)通过本次探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在促进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哪个因素更重要?
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1)结合材料一,唐太宗在位时对科举制度采取什么措施进行完善?这种制度到明朝时有了什么变化?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科举制?
24.唐朝开创了多个繁荣的局面,其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等都给后世留下了无数宝贵的遗产和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唐代由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
——摘自教材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
材料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材料一与哪位皇帝有关?在他执政后,出现了怎样的统治局面?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社会什么特点?
(4)材料四描述了唐朝繁荣与富庶的景象,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盛世局面称为什么?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2.【答案】 B
3.【答案】 D
4.【答案】 B
5.【答案】 B
6.【答案】 B
7.【答案】 A
8.【答案】 C
9.【答案】 A
10.【答案】 C
11.【答案】 B
12.【答案】 B
13.【答案】 D
14.【答案】 B
15.【答案】 C
16.【答案】 C
17.【答案】 D
18.【答案】 A
19.【答案】 A
20.【答案】 B
二、材料分析题
21.【答案】 (1)内容:尚书省名称:三省六部制朝代:明朝。
(2)原因:军机处的设立实质:君主专制的强化。
(3)大运河;北京;八股取士;文字狱。方法:略
22.【答案】 (1)图一:曲辕犁 图二;筒车
(2)南方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劳动力;耕作技术的提高,垦田面积不断扩大;优良作物品种的引入,如占城稻等;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先进的手工业】
(3)唐三彩(或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城市:景德镇。
(4)特点:商业区与居住区已经没有界限;经营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夜市(商业活动时间长)。画作:《清明上河图》。
(5)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创新);政府政策;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23.【答案】 (1)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明朝时采用八股取士。
(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后期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
24.【答案】 (1)①唐太宗(或李世民)②贞观之治。
(2)开明。
(3)开放的社会风气。
(4)①开元盛世。②唐玄宗(或李隆基)。
(
第
一
页 共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