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复习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能在明白算理的基础上正确计算。
2.利用移动终端对知识进行整理、反馈,评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基于前测展开精准教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生生互动,体会学习的乐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难点: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笔算除法
四、课前准备:做好前测、课件等
五、课堂实录
(一)前测反馈 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复习除法(揭题),昨天我们已经做过前测了,做了这些题目(出示课件)
1 .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要使9□5÷3的商中间有0,□里可以( )。
师:老师看过每个同学的作业,并做了统计,结果是这样的(课件出示)
题目 72÷4 432÷4 896÷8 704÷5 364÷7 方框里填几
错几题 0 1 2 2 0 0
看了表格,发现大家除法学得不错哦。老师在大家的作业中看到了这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3除以4不够商1要商0,她把32一起抄下来除4商8,所以错了。
(二)整理知识 形成网络
师:3个十除以4不够商1,要在十位上写零占位,否则就错了,这是除法这一单元的一个内容: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板书)。请你看看我们班黄慧聪同学的作业,或者翻开书本第一单元,想一想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过哪些知识呢?(课件出示)
师:老师把这个界面推送给你们(如由下图),大家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整理好知识再飞讯给老师
(小组交流合作,完成知识的整理)
(教师有选择的交流大家整理的知识网络,通过集体讨论形成以下板书)
师:还有一个内容是关于解决问题的,由于这堂课我们没时间复习,所以老师就没叫大家整理了。
(三)变式练习 促进思维
师:432÷4商中间为什么有零呢?
生:因为百位上4刚好除完,十位上的3除以4不够商1,所以要商零。
师:那我们来变个小魔术,请你把十位上的3变成另一个数,但是商中间还要有零。
生:422÷4,
师:你们要计算验证一下吗?
生:不要。
师:为什么不要?
生:因为4除以4刚好除完,2除以4不够商1要商0。
生:412÷4,402÷4,
师:除了十位上的数字,你还换别的数吗?
生:832÷4,822÷4,812÷4,
师:为什么这些被除数除以4商中间都有零呢?
生:因为这些被除数最高位刚好除完,而十位上的数比除数小,所以商中间就有零了(板书)
师:大家说的真好,继续我们的魔术,如果改变被除数中的一个数,使它变成商末尾有零的除法,你觉得应该改哪一位呢?你先思考一下,如果有想法了,请在草稿纸上算一算,再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生:442÷4,482÷4,
师:为什么这些被除数除以4商末尾有零呢?
生:因为前两位刚好除完,而个位上的数又比4小,所以要商0。(板书)
师:那484÷4行吗?把个位上的4当余数,商末商零,可不可以?
生:不行,余数要比除数小,个位上4还可以给4除,所以不行的。(板书)
师:看来大家已经掌握变魔术的秘诀了,那你还能不能变一变,变成最高位不够商1的除法呢?
生:332÷4,232÷4,132÷4。
师:为什么这些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呢?
生:因为最高位都比除数小,所以就不够商1了。(板书)
师:同学们,最高位不够商1,我们是怎么算的呀?
生:最高位不够商1要看被除数前两位。
师:既然最高位不够商1要看前两位,那么用这种办法,好像也可以算这样的题目422÷21,大家在草稿纸上算算看,你会做吗?
师:你们算出来是多少?
生:20余2
师:你觉得算对了吗?算的对不对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去检验?
生:验算,商乘除数加余数(板书)
师:你们算对了吗?大家太厉害了,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也学会了,其实知识与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只要我们抓住它们的连接点,那么学习数学会变得轻松许多。
师:今天我们不但整理了除法这一单元的知识,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认识了商中间有零、商末尾有零、最高位不够商一除法的被除数的特点,最后我们还学会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看来大家的收获真不小呀!接下来我们看看班同学做的几道题,想想问题出在哪里呢?
(四)精准纠错 提升练习
1、
2.方框里可以填几?
六、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关于数的计算的复习课。复习课的目的是巩固已学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温故知新。为了达到复习的目的,本节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体现了精准教学、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1、做好前测,把握方向。学生对于除法这一单元学的怎么样?老师回答不了这个问题,那么你的复习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只有把握学情,对症下药,我们的复习课才能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本节课老师在课前做了前测,知道了学生对除法计算掌握得挺好,所以就不进行机械的练习,而是从易错题入手,引出商中间有零、商末尾有零、最高位不够商一的被除数的特点,让计算课不断擦出思维的火花,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思维碰撞中体会到被除数的特征。本节课一改往日计算课枯燥单一的计算练习,让计算隐藏在“你需要验证吗 ”这样的问题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计算,乐于计算。
2、运用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在学生整理知识时,我运用移动终端把页面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形成合力,通过交流理清知识脉络,直接记录在平板上,再飞讯给老师。老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课堂生成情况,抓住学情,开展教学。信息技术助力教学,教师用最短的时间了解最全面的学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适度提升,温故更知新。学生提出“最高为不够商就看前两位”时,老师随即让学计算422÷21,由于计算方法是一样的,所以好一部分同学可以正确计算。对于自己的计算结果,同学们是将信将疑的,怎样让学生对自己的答案信服呢?老师并不是直接告诉他们,而是“有什么办法验证呢?”大家自然而然想起来了验算。这样的设计真是巧妙至极,既复习了验算方法,又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在好奇心驱使下的验证是主动的、发自内心的、深刻的。这样的设计运用了知识的正迁移,学生自己学会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为以后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4、针对性练习,适度开放。改错题都都来自前测中,针对学生的错误展开练习,对症下药。“方框里可以填几”是一道开放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让能干的同学“吃得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