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下册语文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思维轨迹图,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作者以思乡之情为线索将整篇课文联系在一起。
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有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在故乡“小月亮”与异国他乡“大月亮”的对比中,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拓展思乡的古诗,了解寄托乡思的文学意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思维轨迹图,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作者以思乡之情为线索将整篇课文联系在一起。
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有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在故乡“小月亮”与异国他乡“大月亮”的对比中,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拓展思乡的古诗,了解寄托乡思的文学意象。
教学内容:
读诗中之月
谜语导入
“白玉盘,滴流圆,青色板上滚一晚。”这是什么?(月亮)
孩子们,你背过的哪些古诗里藏着月亮?
预设:(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的暮江吟》)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3.在这些诗句中,诗人由月亮联想到弯弓、联想到故乡,甚至联想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这样的联想背后,藏着诗人的“情感和思绪”。读这些诗句,你在月亮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思”?
预设:(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藏着诗人的思乡之情。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由月亮联想到了弯弓,藏着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诗人由月亮联想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今天学习的课文,课题也出自一首诗,谁来讲讲?
预设:“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诗人说故乡的月亮最明亮,其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只是诗人因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所以连月亮也觉得更明亮了。
4.导入:浓浓的乡情,把故乡的人、事、物都染上了一层感彩。季羡林爷爷借用“月是故乡明”这句诗,写了一篇散文,抒发了他对故乡明月的情思,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寻文中之月
初读课文:季羡林爷爷和那些诗人一样,看到月亮,也想到了很多很多的事物。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作者联想到的事物圈画出来。
字词检测:课文中有很多四字词语,你能读好吗?
出示词语:
山高月小 三潭映月 不可胜数
烟波浩渺 清光四溢 晶莹澄澈
风光旖旎 无边无垠 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
燕园胜地 茂林修竹 绿水环流 点缀其间 荷香远溢 宿鸟幽鸣
(1)指名读。关注多音字“燕”。
(2)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想到了哪些迷人的风景?
(4)这些词语描写的都是同一处月夜美景吗?根据分组,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不是。第一组出自第二段,写了在山陪衬下的月;第二组出自3-4自然段,写了故乡的月,第三组出自第5段,写了异国的月;第四组出自第6段,写了他乡的月。
你能试着画出作者的思维轨迹吗?
方法指导:以第二段为例,我们一起来试着画一画
①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二段,想一想作者由月亮想到了什么。
②请学生交流。教师帮助学生按描写顺序梳理: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山想象中的山、济南的山,最后想到了故乡的月。
教师板书:
月 山 想象的山 济南的山 故乡的月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自读第3至6自然段,思考作者想到了什么。同桌合作,试着画一画思维轨迹。提示:一组词一条思维轨迹。
请生展示。
预设:
故乡的月 赏月胜地 北京燕园 山 想象的山 济南的山 故乡的山
月
故乡的月 异国的月 背井离乡 水 大苇坑 童年趣事 故乡的月
(3)观察发现
观察思维轨迹图,你发现了什么?(作者最后都是联想到故乡的小月亮)
为什么?(为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小结:这是一篇散文,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很多事物,看似凌乱,却有一条线把它们联系在了一起,那就是对故乡的情。文章字里行间流淌的都是作者的思乡之情。
赏故乡之月
在童年趣事中赏月
(1)结合学习提示,故乡的月夜,哪些往事和经历令作者难忘?请同学们自读第3-4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预设:场院里数星星、古柳下点篝火、苇坑边看月亮。
(2)出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旷神怡的最深刻的记忆。”季羡林爷爷小时候做这些事情时心情如何,找出课文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理解。
预设:①“乐此不疲”,说明非常快乐,在篝火边看着知了成群飞落的画面,是作者关于童年难以磨灭的记忆。
②“萌动诗兴”,说明故乡苇坑水中之月与天上之月相映成趣,这幅画面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灵深处,是作者幼小心灵对于诗、对于美的最初启蒙。
(3)指导朗读,读出对故乡、对童年的眷恋与思念。
在对比中赏月
除了故乡的月亮外,作者还写到了哪些地方的月亮?请生读,谈自己读到这些月亮时的感受。
(2)仿写句子:季爷爷还可能在哪里看过月亮?
出示:在( )的( ),看过( )的月亮。请生交流。
作者在异国望月是什么样的感受?(“美妙绝伦”)
在作者居住的朗润园里,月夜又是怎样的?你仿佛看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请生交流。
在这良辰美景下望月怀远,季爷爷又有怎样的感受?(抓住重点词“风光绝妙”,“赏月胜地”,“良辰美景”,感受赞美之情)
带着感情朗读。
课文题目是“月是故乡明”,为什么花大量笔墨写他乡之月?
预设: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将他乡的月夜写得越美,越是对比体现出对故土的依恋。
品月中之情
小组思考讨论:作者多次说故乡的月亮是“小”月亮,为何一定要用一个“小”字呢?
预设:(1)这个“小”字,包含这一种喜爱。叫 “小”月亮,有一种亲切感。
故乡的“小月亮”与国外异乡的“大月亮”形成对比,“小月亮”虽然平凡,但它蕴含着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月亮景色差距越大,思乡之情越深。
2.小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季羡林爷爷在《去故国》中这样写道:“我只希望,当我从异邦转回来的时候,我能看到一个一切都不变的故国,一切都不变的故乡,使我感觉不到我曾这样长的时间离开过它,正如从一个短短的午梦转来一样。”离别的日子只是一场梦,季羡林永远走不出童年,永远是苇坑边看月的少年。带着季爷爷对故乡的眷恋,我们一起来读结尾。
读诗中思乡
1.拓展阅读:老师这里还有几首与思乡有关的古诗,说说这些古诗是怎样表达思乡情怀的?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故乡来人,独问梅花开没开,这株寒梅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成了诗人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诗人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
小结:除了月亮,梅、菊等也可以用来表达思乡情怀。故乡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是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不论何时何地,游子的心总是在守望着故乡。
板书: 4.月是故乡明
思乡
梅 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