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1 09:3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叙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经过及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欧洲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爆发。最终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一战后,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了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存在着诸多矛盾,而维护战后国际政治秩序的国联由于制度缺陷,未能实现保证国际和平的目的。欧洲优势地位的动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美国和苏联的崛起,使得战后国际体系出现新的变局。
教学目标:
1、通过史料解读,分析地图,理解一战爆发的原因。
2、通过表格梳理,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过程。
3、通过史料研读, 分析一战的国际秩序的新变化,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背景及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
教学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背景及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
教学过程:
单元导入: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各国矛盾日益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个体系并没有带来和平,反而埋下了新的战争隐患;另一方面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纪元,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出现,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情境一 一次意外:走向第一次世界大战
1、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出示萨拉热窝事件漫画图,设问:指出漫画所描述的事件,并说明其人物、地点、影响等。
生: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师:一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是偶发事件,战争爆发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材料1: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
国家 英国 沙俄 法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14 2.6 6 16 1 38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3350 1740 1060 290 30 30
殖民地人口(万人) 39350 3320 5550 1230 1920 970
设问:指出德国在当时的世界地位,说明其潜在要求及对英德关系的影响。
生:
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生产超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但殖民地占有份额远远少于英、法。
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影响:德国与老牌殖民帝国的矛盾日益尖锐。
3、主要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师出示材料,学生思考探究。
材料2: 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上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陷于1866年前的政治卑微地位。
——本哈第《我们的前途》(1911年4月)
设问:指出本哈第的看法反映的问题和背后的原因。
生:
问题:德国不再满足于欧洲大陆强国的地位,而要求成为世界帝国,夺取英国的殖民地。
原因:随着德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对外扩张的野心也急剧增强。
材料3: ……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这里指刚果)让出……希望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时有这样巨大的变更!——《泰晤士报》(1911年7月14日)
设问:指出英国对德政策的实质。
生:表面上维护法国的殖民地,实际上是勾结法国抑制德国,以维护其殖民霸主地位。
师出示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示意图。了解一战的非正义性。
情境二 四年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战争与和平:出示表格梳理一战进程。
(1)出示图示,直观认识一战进程。
(2)列表梳理一战的具体进程。
时间 1914年7月至1918年11月
战线及交战双方 西线 英法——德
东线 俄——德奥
南线 塞尔维亚——奥匈
战争阶段及重大战役(事件) 第一阶段(1914年) 马恩河战役
第二阶段(1915-1915年)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第三阶段(1917-1918年) 美国、中国参战,同盟国战败
2、残忍与杀戮:了解一战的残酷性。
出示一战概况材料,学生直观了解一战的残酷性。
战争历时 1914.7.28——1918.11.11
参战国家 31个
战争范围 欧亚非三大洲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数 3000多万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特点 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损失大
3、胜利与耻辱:中国参战
出示一战中华工在前线挖战壕照片和五四运动中抗议的北京学生图片,一方面了解中国华工参战为协约国胜利做出的贡献,另一方面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作铺垫。并通过毛泽东的话“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得出结论“不管斗争还是妥协,最终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在今天的国际舞台上,中国要想获得更高的国际地位,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升华家国情怀。
情境三  百年回望:战后国际秩序的安排
解释国际秩序的概念: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1、国际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1)梳理知识
两大会议 巴黎和会1919 华盛顿会议1921-1922
重要条约 《凡尔赛条约》 《九国公约》等
主要内容 惩处战败国;承认波兰复国,捷克、南斯拉夫等国独立 限制美、日、英军备;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同意“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原则
(2)认识实质。出示漫画《巴黎和会三巨头》,认识实质。
实质:战胜国宰割战败国和相互妥协的基础上安排的战后世界国际体系。
过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完成了对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国际联盟是这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的成立
(1)国联概况
由来:美国威尔逊“十四点原则”。
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原则:“全体一致”。
性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2)客观评价
师介绍其积极作用,然后出示材料学生探究其局限性。
积极性:
(1)、盟约包含许多积极规定,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
(2)、开创了国际合作的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趋势;
(3)、为联合国等建立与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
局限性:
材料4: 出示日本局部侵华的九一八事变图片和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的讽刺漫画。
生: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不能制止战争(全体一致原则),后来成为绥靖政策的工具;
材料5:第二十二条
(一)凡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下列之原则,即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成为文明之神圣任务,此项任务之履行应载入本盟约。
(二)实行此项原则之最妥善办法莫如以此种人民之保佐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责任而亦乐于接受之各先进国,该国即以受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保佐。
(三)委任统治之性质应依该地人民发展之程度、领土之地质、经济之状况及其他类似之情形而区别之。——《国际联盟条约》(1919年6月28日)
设问:如何认识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
生:战胜国将战败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视为“落后国家”,还不能获得独立,而需要将它们委任给英法等“先进国”进行统治。虽较原来的殖民统治有所进步,在很大程度委任统治还是殖民统治,只不过是宗主国变化了。
师:其实质是英法帝国主义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维持霸权的工具。
过渡: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3、国际影响:火山并未沉寂
(1)和平并未到来:埋下大战隐患
出示漫画《五头怪兽》,这幅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将英、法、美、意、日比做一只五头怪兽,它将德国踩在脚下,贪婪地将其内脏吞食殆尽。
图片:1919年,德国民众在国会大厦前抗议巴黎和会上作出的决定。
生:战胜国对德国的掠夺激发了民众的不满,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隐患。
(2)革命风云再起:民族解放高涨
出示时空框架,了解一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总结)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后,对外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也空前尖锐。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这一看起来偶然的事件背后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四年的一战空前激烈与残酷,战后国际秩序被重新安排,而这并没有给世界带来和平,一战之后还有二战,战争之后还有革命。
附:板书设计: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 一次意外:走向第一次世界大战
(
工人的工作环境
)二  四年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  百年回望:战后国际秩序的安排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