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结合图文材料,找出文化传承的载体:
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
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
(四川博物院藏)
文翁,汉景帝后期,担任蜀郡守。公元前143年至公元前141年间,蜀郡太守文翁曾创建文翁石室,是中国的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文翁石室”创立不久,即以学风卓荦,人才辈出而名冠西南。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下令全国效仿文翁兴办学校。
学校
书籍
图书馆
博物馆
西周:学在官府
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孟宪承《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
汉朝
元、明、清
重要标志
选1P32
参加科举考试的主要是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选1P32
培养封建官僚,巩固封建统治
以儒家经典为主,
与科举考试相结合
西周:学在官府
汉朝
元、明、清
重要标志
选1P32
学在民间
士阶层崛起,“百家争鸣”
纲上P12
原因
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逐步确立统治地位,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选1P48
科举制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
理学兴盛的影响
官学难以满足教育的需求
雕版印刷术的普及和应用
选1P48
西周:学在官府
汉朝
元、明、清
重要标志
选1P32
学在民间
士阶层崛起,“百家争鸣”
纲上P12
原因
创建于戊戌维新运动,
纲上P103
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纲上P103
培养封建官僚,巩固封建统治
以儒家经典为主,
与科举考试相结合
影响
学校教育的发展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教育与近代教育的不同。
汉武帝在长安建立太学,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又下令各地设立学校教授儒家经典。晋代增设国子学(国子监),教授内容与太学相同。到了明清,各府县学校学、生岁考优秀者可直接升入国子监成为监生,监生毕业可直接做官;未升入国予监者,则参加科考,科考合格者可进一步参加会试,会试合格者即为进士及第,成为官员。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规定中学堂课程如下: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语、历史、地理、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在1920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北大还开办了不少平民学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务于社会。
比较项 中国古代 中国近代
教育目的
教育内容
培养封建官僚,巩固封建统治
培养实用人才,救亡图存
以儒家经典为主,与科举考试相结合
注重自然科学与实用技能,融汇中西
西周:学在官府
汉朝
元、明、清
重要标志
选1P32
学在民间
士阶层崛起,“百家争鸣”
纲上P12
原因
创建与戊戌维新运动,
纲上P103
培养封建官僚,巩固封建统治
培养实用人才,救亡图存
以儒家经典为主,
与科举考试相结合
注重自然科学与实用技能,融汇中西
影响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
众生:(懒懒散散做动作)
老师:“老爷们好!”
众生:(齐声)“大人好!”
老师:“老爷们辛苦了!”
众生:(齐声)“升官发财!”
P78“学思之窗”:
阅读材料,概括蔡元培的观点及其教育思想产生的影响。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 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观点:将大学定位于“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力图将大学由追逐高官厚禄的名利场转变为研究高深学问的殿堂。
影响: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促进思想解放;
有利于学术研究,促进近代大学成长。
西周:学在官府
汉朝
元、明、清
重要标志
选1P32
学在民间
士阶层崛起,“百家争鸣”
纲上P12
原因
创建与戊戌维新运动,
纲上P103
培养封建官僚,巩固封建统治
培养实用人才,救亡图存
以儒家经典为主,
与科举考试相结合
注重自然科学与实用技能,融汇中西
影响
讲坛上的教授
胡适↑
辜鸿铭→
辜鸿铭
李大钊
蔡元培
原名《宽容》 现名《北大钟声》
胡适
陈独秀
鲁迅
钱玄同
刘半农
西周:学在官府
汉朝
元、明、清
重要标志
选1P32
学在民间
士阶层崛起,“百家争鸣”
纲上P12
原因
创建与戊戌维新运动,
纲上P103
培养封建官僚,巩固封建统治
培养实用人才,救亡图存
以儒家经典为主,
与科举考试相结合
注重自然科学与实用技能,融汇中西
影响
主要阵地
李、鲁、胡、钱、刘
纲下P116
西周:学在官府
汉朝
元、明、清
重要标志
选1P32
学在民间
士阶层崛起,“百家争鸣”
纲上P12
原因
创建与戊戌维新运动,
纲上P103
培养封建官僚,巩固封建统治
培养实用人才,救亡图存
以儒家经典为主,
与科举考试相结合
注重自然科学与实用技能,融汇中西
影响
主要阵地
李、鲁、胡、钱、刘
纲下P116
P78“历史纵横:留学教育的发展
古代
日本向中国 派遣唐使, 如晁衡
出现留学 日本热潮, 如鲁迅
甲午战后
清政府派留 学生赴美, 如詹天佑
洋务运动 时期
留法勤工
俭学运动,
如邓小平
新文化运 动时期
“以俄为师”,留苏学习热潮
20世纪20
中期以后
日本遣唐使晁衡
留美幼童
1920年留法勤工俭学的邓小平
1957年毛主席对留苏学生的讲话
1902年鲁迅赴日留学
1977年,考生们步入考场
1977年高考考场,考生认真作答
1978年春天,北京大学迎来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
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
“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柏拉图学园
柏拉图学园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西北郊外
办起了欧洲第一所综合性学校。学校坐落在
美丽的克菲索河边,两岸林木茂密,婀娜多
姿,学校的建筑和雕塑就掩映在一丛丛绿色
林阴深处。为纪念当地一名叫阿卡德穆(Academus)的战斗英雄,学校命名为阿卡德穆学园,后人为了称呼的方便,习惯上仍称之为柏拉图学园。
▲ 柏拉图学园
柏拉图学园
中世纪大学:10-11C起,西欧各地兴起众多城市,一些城市兴办大学 P17纲下
公立学校的教师视为国家官吏,所有学校的开办必须得到总监许可,全国实行同一学制和课程,即国民教育制度。
巴黎帝国大学
(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总监1人
27个大学区
每区设总长1人
各省
每省设督学1人
代表总长管理各境内初等教育
1806年拿破仑创办中央集权教育管理及行政体制
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办者 洪堡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前身是柏林大学。创办于1810年。柏林洪堡大学是蜚声中外的世界顶尖学府、德国精英大学。
柏林洪堡大学历史上曾产生29个诺贝尔奖获奖者
马克斯·普朗克: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赫兹: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埃尔温·薛定谔: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美国耶鲁大学办学目的:“使青年能够胜任无论是社会机构还是教会机构的公共职务。”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训: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
莎草纸残片
帛书
云梦睡虎地秦简
改进 纲要下P23
868年,《金刚经》,现存最早,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影响1
影响2
推动了报纸、杂志的普及
选三P12 推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继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欧洲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选3P12
选2P24、选1P53
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选2P28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现实因素,对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公告要求。——选2P28
“我,亚述巴尼拔,受到纳布智慧神的启发,觉得有博览群书的必要。我可以从它学到射、御以及治国平天下的本领。……读书不但可以扩充知识和技艺,而且还可养成一种高贵的气度。”——巴尼拔自述
国立历史博物馆
国立中央博物院
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
国立南京博物院
新中国成立后
1912:筹备
1926:开馆
1933:倡议
1948:竣工
北京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