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下 2.6 透镜和视觉 随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七下 2.6 透镜和视觉 随堂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6-20 18:0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 2.6 透镜和视觉 随堂练习
一、单选题
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龙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2.下列关于视觉和听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视觉冲动是由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的
②视觉冲动是由角膜产生的
③听觉冲动是由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的
④听觉冲动是由鼓膜产生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下列各组物体中,仅用视觉就能进行辨别的是(   )
A.凉开水和温开水
B.白酒和白醋
C.苹果和橙子
D.空心铁球和实心铁球
4.下图分别表示某人在花朵前20厘米处和1米处眼中所见(20厘米处比1米处清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及矫正方法分别是(  ) 21cnjy.com
A.晶状体曲度变大,眼球前后径过短,配戴凸透镜矫正
B.晶状体曲度变大,眼球前后径过长,配戴凹透镜矫正
C.晶状体曲度变小,眼球前后径过长,配戴凹透镜矫正
D.晶状体曲度变小,眼球前后径过短,配戴凸透镜矫正
5.如图所示,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商家的收款二维码图片,可快速完成线上付款,当手机扫描该二维码时(  ) 21·世纪*教育网
A.二维码图片是光源
B.摄像头相当于近视眼镜的镜片
C.摄像头靠近二维码,二维码所成的像变小
D.二维码应该位于摄像头的2倍焦距之外
6.如图所示为商场门口的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它主要由光源、广告片和焦距为f的凸透镜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来源:21cnj*y.co*m】
A.该广告灯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
B.地面上的广告图标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C.为了能从不同角度看见广告图标,应选择光滑的地面
D.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f
二、填空题
7.保护视力十分重要,一旦近视后戴上眼镜常会带来较多不便和不利影响。
(1)矫正近视时,要用   透镜,近视越严重,矫正的眼镜片越厚,戴上眼镜就更易疲劳。
(2)戴眼镜的同学戴上口罩后,更容易使镜片上起雾,看东西不方便。这是由于呼出的“热气”易从口罩上部流出上升遇到镜片,发生   (填物态变化)现象而产生水雾。
8.(1)图①中,两条光线是由同一点光源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请完成光路图,并确定光源S的位置。 21教育网
(2)如图②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凸透镜的焦点F和光心O,分别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如图③所示,一束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请作出图中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4)如图④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凹透镜的焦点F和光心O,分别画出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9.眼球中心的黑洞叫瞳孔,它周围有一圈有颜色的   ,其作用是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球光线的量。晚上,从黑暗的室外走到明亮的室内,瞳孔将变   。
10.如图是市面上的一款智能健身镜,可以让大家足不出户跟着网络课程进行锻炼,它的内部装有摄像头和传感器,让“智能教练”能识别人的动作;它的外表面还有深茶色的平面镜,让健身者及时看到自己的体态和动作。 21·cn·jy·com
(1)摄像头的镜头采用的是   透镜。
(2)“智能教练”提示:“检测不到健身者的精确动作,请靠近健身。”此时,人走近健身镜后,健身者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的大小将如何变化?   2-1-c-n-j-y
11.如图所示,人脸识别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所成的是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某人站在镜头前,屏幕上只显示人脸的一部分,若要在屏幕上显示他完整的人脸,他应离镜头   (填“远”或“近”)些。 【出处:21教育名师】
三、综合说理题
12.小月同学平常眼睛近视,却一直没配戴眼镜,致使近视得越加厉害。意识到这一点后就在同学的陪同下到眼镜店配了一副眼镜。她走出眼镜店,戴上眼镜刚下台阶,猛地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同学问她:“你怎么越戴眼镜越看不清路了?”她说:“你不知道,我一戴眼镜猛然发现地面似乎变高了!”请你帮她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
www.21-cn-jy.com
答案解析部分
1.D
根据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确定成像的特点。
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则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D。
2.B
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进入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频率与声波频率一致,振幅决定于声波强度。当鼓膜作内外方向振动时,通过三块听小骨的传递,使抵在前庭窗上的镫骨底板振动,引起内耳前庭阶外淋巴液振动。使前庭膜、蜗管内淋巴、基底膜、鼓阶外淋巴,以及圆窗膜相继发生振动。基底膜的振动使螺旋器的毛细胞与盖膜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引起毛细胞发出神经冲动,使耳蜗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传至延髓,再经中脑下丘到内侧膝状体,最后到大脑皮质的颞叶,形成听觉。【版权所有:21教育】
①视觉冲动是由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感受到的,沿着视神经在大脑皮层视觉中枢产生视觉,①正确;
②视觉冲动是由感光细胞产生的,②错误;
③听觉冲动是由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的 ,正确;
④听觉冲动是由听觉细胞产生的,④错误;
故答案为:B.21*cnjy*com
3.C
根据视觉的作用判断。
视觉主要可以分别物体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等信息。
A.凉开水和温开水的不同在于温度,无法用视觉分辨,故A不合题意; 21*cnjy*com
B.白酒和白醋都是无色透明的,无法用视觉分辨,故B不合题意;
C.苹果和橙子,它们的颜色和形状不同,可以用视觉分辨,故C符合题意;
D.空心铁球和实心铁球,从外面看到的都相同,无法用视觉分辨,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4.B
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太长,使得成像砸视网膜的前面,应该佩戴凹透镜;远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的前后径过短,使得成像在视网膜的后面,应该佩戴凸透镜;
某人在花朵前20厘米处和1米处眼中所见(20厘米处比1米处清晰) ,说明此人患有近视眼;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太长,使得成像砸视网膜的前面,应该佩戴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具有扩散作用;
故答案为:B.【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D
(1)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根据凸透镜的应用知识判断;
(3)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判断;
(4)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判断。
二维码不能自己发光,它反射其它物体发出的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摄像头相当于照相机,镜头为凸透镜,而近视镜片为凹透镜,故B错误;
物体在摄像头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二维码应该在摄像头的2倍焦距以外,故D正确;
当摄像头靠近二维码时,物距减小,根据“物近像远大”可知,此时像变大,故C错误。
故选D。
6.A
(1)(2)(4)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分析判断;
(3)光线在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发生漫反射,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
根据图片可知,地面上的广告图标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故A正确,而B错误;
为了能从不同角度看见广告图标,应选择粗糙的地面,让其发生漫反射,故C错误;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为:f故选A。
7.(1)凹
(2)液化
)近视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太大,使得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 矫正近视时,要用凹透镜,具有发散的作用;当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时会放出热量,液化的两种方法是降温或增加压强;
2·1·c·n·j·y
(1)近视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太大,使得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 矫正近视时,要用凹透镜,具有发散的作用,近视越严重,矫正的眼镜片越厚,戴上眼镜就更易疲劳。
(2)呼出的热气是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后液化成水珠,所以起水雾;
故答案为:(1)凹(2)液化
8.(1)
(2)
(3)
(4)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所有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据此完成作图;
(2)根据凸透镜的特殊光线解答;
(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完成作图;
(4)根据凹透镜的特殊光线解答。
www-2-1-cnjy-com
(1)①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它们的交点为像点S';
②通过像点S’作镜面的垂线,然后根据“物像等距”在这条直线上镜面另一侧找到对应的发光点S;
③将发光点S与入射点连接,从而得到对应的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①从焦点射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与主轴平行;
②射向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如下图所示:
(3)①通过入射点作垂直界面的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上侧画出对应的反射光线;
②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
(4)①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入射光线同侧的虚焦点;
②射线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如下图所示:
9.虹膜;小
根据眼睛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作用分析解答。
眼球中心的黑洞叫瞳孔,它周围有一圈有颜色的虹膜,其作用是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球光线的量。晚上,从黑暗的室外走到明亮的室内,瞳孔将变小,减少进入眼睛的光线量。
10.(1)凸
(2)不变
(1)根据凸透镜的应用分析解答;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的规律分析解答。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摄像头相当于照相机,采用的是凸透镜。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的规律可知,健身者在健身镜中像的大小始终与健身者大小一致,与健身者到镜面的距离无关,因此:人走近健身镜后,健身者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的大小不变。
11.缩小;远
(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的知识解答;
(2)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
(1)摄像机相当于照相机,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若要在屏幕上显示他完整的人脸,即所成的像变小,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要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即他离镜头远些。
12.解:由于凹透镜成缩小的像,戴上眼镜后,看起来地面与眼睛间的距离缩小,所以地面看起来变高了。
根据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
由于凹透镜成缩小的像,戴上眼镜后,看起来地面与眼睛间的距离缩小,所以地面看起来变高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