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练习——《百年孤独》知识点进阶考察(三)
一、单选题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组是( )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说 当我17岁第一次读到 变形记 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会成为一个作家。我看到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一天早晨醒来时变成了一个偌大的甲虫,于是想到 我不知道可以这样写。如果能这样的话,我还是喜欢写作的 卡夫卡是对现代派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家,被尊为 现代文学之父 他把虚幻和现实结合起来,通过悖谬与合理 梦魇与现实的巧妙结合,概括出生活的实质,让人们对社会、对小说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验。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A.“
《
》
,
” 。
—
。
、
B.: “
《
》
:
。”
“
”。
、
C.:“
—
—
,
”。
“
”
,
D.,
《
》
:
。”
—
—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广袤(mào) 堕落(duò) 宿命(sù) 呱呱坠地(guā)
B.氛围(fēn) 和弦(xuán) 杜撰(zhuàn) 噤若寒蝉(jìn)
C.魁伟(kuí) 汗渍(zì) 滑稽(qī) 悄无声息(qiǎo)
D.狡黠(xiá) 污秽(huì) 骁勇(xiāo) 辗转反侧(zhǎn)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整个故事中,布恩迪亚经历了从淳朴的乡村生活到战争、革命,再到一切归于平静后的绝望、灭失,正是拉丁美洲,甚至是哥伦比亚整个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的再现。
B.这部由新锐导演执导的青春片讲述了一个性格内向的工人的女儿拒绝平庸、追寻梦想的励志故事,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到目前为止,包括安理会在内的联合国机构的有关决议或文件已不止一次纳入或体现了“一带一路”的内容,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D.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说,一季度的空气质量至关重要,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全年空气质量的改善率。
二、语言表达
4.某班即将召开家长会,李刚的父亲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向班主任发短信说明情况,语言表达有四处不妥,请指出并改正。
老师您好,我是李刚的家严,得知贵班近期将召开家长会,十分高兴。我因身体不适,不能按时莅临,请您海涵。待身体恢复后,一定会尽早来校,当面向您请教令郎的教育问题。感谢您为班级的辛勤付出,祝您工作顺利!
三、问答题
5.本文是《百年孤独》的节选部分,你认为文中所写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
6.《百年孤独》中何塞·阿尔卡蒂奥是谁?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们果然染上了失眠症。乌尔苏拉从母亲那里学过各种草药的效用,熬制了乌头汤让所有人服下去,可他们仍然睡不着,整天醒着做梦。在这种清醒的梦幻中,他们不仅能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到别人梦见的景象,一时间家里仿佛满是访客。丽贝卡坐在厨房角落里的摇椅上,梦见一个和自己相貌极其相似的男人,他身着白色亚麻衣裳,衬衫领口别着一粒金扣,给她带来一束玫瑰。陪伴他的还有一位女士,用纤细的手指拣出一枝玫瑰簪在她发间。乌尔苏拉知道那男人和女人是丽贝卡的父母,但一番努力辨认之后,还是确信从未与他们谋面。与此同时,由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个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的疏忽,家中出品的糖果小动物仍源源不断地在镇上出售。大人小孩都津津有味地吮咂着可口的绿色失眠小公鸡、美味的粉红失眠小鱼和柔软的黄色失眠小马,于是到了星期一凌晨整个镇子都醒着。一开始没人在意。恰恰相反,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因为那时候马孔多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时间总不够用。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很快就把活儿都干完了,凌晨3点便无所事事,听着音乐钟数华尔兹的音符。那些想睡觉的人,不是因为疲倦而是出于对睡眠的怀念,试遍了各种消磨精力的方法。他们聚在一起不停地聊天,一连几个小时重复同样的笑话,整夜整夜重复这一恶性循环。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意识到失眠症已经侵入镇子,便召集起各家家长,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症情形讲给他们听。众人决定采取措施防止灾难扩展到大泽区的其他村镇。他们把用金刚鹦鹉跟阿拉伯人换来的小铃铛从山羊脖子上摘下,放在镇子入口,供那些不顾岗哨的劝告和恳求坚持进镇的来客使用。那时节走在马孔多街道上的所有外乡人都要摇动小铃铛,好让病人知道自己是健康人。他们在镇上逗留期间禁止一切饮食,因为疫病无疑只经入口之物传播,而所有食品饮料都已沾染失眠症。这项举措成功地将疫病控制在村镇之内。隔离卓有成效,后来人们就将紧急情况视为常态。生活恢复秩序,工作照常进行,没人再为睡眠这一无用的习惯担忧。
还是奥雷里亚诺想出了办法,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帮助人们抵御失忆。这发现本出于偶然。他属于第一批病人,已是老练的失眠者,并借此掌握了高超的金银器工艺。一天他在寻找用来捶打金属箔片的小铁砧时,却想不起它的名称。父亲告诉他:“砧子。”奥雷里亚诺把名称写在纸上,用树胶贴在小铁砧底部:砧子。这样,他相信今后就不会再忘记。当时他还没想到这便是失忆开始的症状,因为那东西的名称本不好记。没过几天,他发现自己对实验室里几乎所有器物都叫不出名来。于是他依次注明,这样只需看一下标签就可以辨认。当父亲不安地告诉他自己童年最深刻的记忆都已消失时,奥雷里亚诺向他传授了这一方法。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先在家中实行,而后推广到全镇。他用小刷子蘸上墨水给每样东西注明名称:桌子,椅子,钟,门,墙,床,平锅。他又到畜栏为动物和植物标上名称:奶牛,山羊,猪,母鸡,木薯,海芋,香蕉。随着对失忆各种可能症状的研究不断深入,他意识到终会有那么一天,人们即使能通过标签认出每样事物,仍会记不起它的功用。于是他又逐一详加解释。奶牛颈后所挂的名牌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体现出马孔多居民与失忆斗争的决心:这是奶牛,每天早晨都应挤奶,可得牛奶。牛奶应煮沸后和咖啡混合,可得牛奶咖啡。就这样,人们继续在捉摸不定的现实中生活,只是一旦标签文字的意义也被遗忘,这般靠词语暂时维系的现实终将一去不返。
7.“在这种清醒的梦幻中,他们不仅能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到别人梦见的景象。”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8.“于是到了星期一凌晨整个镇子都醒着。一开始没人在意。恰恰相反,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因为那时候马孔多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时间总不够用”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9.马孔多的“失眠症”的两个特点是什么?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百年孤独(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
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每年三月,衣衫褴褛的吉卜赛人都要在村边搭起帐篷,在笛鼓的喧嚣声中,向马孔多的居民介绍科学家的最新发明。一个身材高大的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满脸络腮胡子,手指瘦得像鸟的爪子,拿着两大块磁铁,从一座农舍走到另一座农舍,大家都惊异地看见,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嘎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乱七八糟地跟在魔铁后面。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狂热的想象力经常超过大自然的创造力,他认为这种暂时无用的科学发明可以用来开采地下的金子。他用自己的一匹骡子和两只山羊换下了两块磁铁。这些家畜是他的妻子打算用来振兴破败的家业的,她试图阻止他,但是枉费工夫。在好几个月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着两块磁铁,勘察了周围整个地区的一寸寸土地,甚至河床。他掘出的唯一的东西,是十五世纪的一件铠甲。
三月间,吉卜赛人又带来一架望远镋和一只放大镜。磁铁的试验失败之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不甘心,马上又产生了将放大镜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他用两块磁铁和三枚殖民地时期的金币交换放大镜。乌尔苏拉伤心地流了泪。那盒金币由她父亲一生节衣缩食积攒下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无心抚慰妻子,他冒着生命危险,一头扎进了作战试验。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因此受到灼伤,伤处溃烂,很久都没痊愈。他甚至编写了一份使用这种武器的《指南》,连同许多试验说明和几幅图解,请一个信使送给政府。他等待答复等了几年。最后等得厌烦了,他就为这新的失败埋怨梅尔基亚德斯,于是吉卜赛人归还了金币,换回了放大镜,并且给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几幅葡萄牙航海图和各种航海仪器。梅尔基亚德斯亲手记下了修道士赫尔曼作的简要说明,把记录留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让他知道如何使用观象仪、罗盘和六分仪。在雨季的漫长月份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把自己关在宅子深处的小房间里,不让别人打扰他的试验。他完全抛弃了家务,整夜整夜呆在院子里观察星星的运行……最后,他洋洋得意地向孩子宣布自己的发现:“地球是圆的,像橙子。”
吉卜赛人回来的时候,乌尔苏拉唆使全村的人反对他们,可是好奇战胜了恐惧,因为吉卜赛人说是要展出纳希安兹人最奇特的发明。大家都到吉卜赛人的帐篷去,花一分钱,就可看到返老还童的梅尔基亚德斯——身体康健,没有皱纹,满口漂亮的新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觉得这一切既简单又奇妙,第二天他不再按时进餐,从早到晚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他向乌尔苏拉唠叨,“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
他让那些跟他一起建立马孔多村的人带上铁锹、锄头和狩猎武器,并把自己的定向仪具和地图放进背囊,就去从事鲁莽的冒险了。……
探险回来以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绘了一幅地图。由于这张主观想出的地图,人们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马孔多是在一个半岛上面。他是恼怒地画出这张地图的,故意夸大跟外界往来的困难,仿佛想惩罚自己轻率地选择了这个建村的地点。“咱们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他向乌尔苏拉叫苦,“咱们会在这儿活活地烂掉,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他决定把马孔多迁到更合适的地方去。
村里的男人已经开始准备搬家,乌尔苏拉却像蚂蚁一样悄悄地活动,唆使村中的妇女反对男人的轻举妄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说不清楚,不知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对立的力量,他的计划遭到一大堆借口和托词的阻挠,终于变成没有结果的幻想。有一天早晨他难过地对乌尔苏拉说:“既然谁也不想走,咱们就单独走吧。”
“不,咱们不走,”她说,“因为咱们在这儿生了个儿子。”
“可是,咱们还没有一个人死在这儿,”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反驳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亲属埋在这儿,他就不是这个地方的人。”
乌尔苏拉温和而坚决地说:“为了咱们留在这儿,如果要我死,我就死。”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试图用自己的幻想迷住她,答应带她去看一个美妙的世界:那儿,只要在地里喷上神奇的药水,植物就会按照人的愿望长出果实;那儿,可以贱价买到各种治病的药物。
“不要成天想入非非,最好关心关心孩子吧。”她回答,“他们像小狗儿似的被扔在一边,没有人管。”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望了望窗外,看见两个赤足的孩子正在烈日炎炎的菜园里。他觉得,他们仅在这一瞬间才开始存在。他全神贯注地望着两个孩子,终于望得两眼湿润,他无可奈何地发出一声深沉的叹息。
“好啦,”他说,“叫他们来帮我搬出箱子里的东西吧。”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封闭的马孔多村来说,吉卜赛人带来了外面世界新奇的东西,让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认识到马孔多的闭塞,这成为他探索新事物的契机。
B.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相比,乌尔苏拉封闭、保守、节俭、务实,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热衷于幻想并为之奋斗时,是她看守着他们的家,养育着孩子们。
C.“他们仅在这一瞬间才开始存在”的感受,侧面体现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长期以来对探索的投入。“无可奈何的叹息”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家庭和孩子的愧疚。
D.“地球是圆的,像橙子。”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凭借自己长期的努力,以一己之力得出地球是圆的的结论,说明他有一定的钻研能力和科研精神。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注重从日常叙事中展现大时代。梅尔基亚德斯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来的葡萄牙航海图、观象仪、罗盘和六分仪等东西透露出人类发展的时代感。
B.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形象,主要是运用叙述的方式,通过他对新鲜事物的探索表现出来的。此外,乌尔苏拉也对他的形象起到了衬托作用。
C.“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对外界的关注和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反思。
D.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吉卜赛人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选文的主要内容,这个矛盾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同时又突出了人物形象。
(3)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分析。
(4)《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请联系本文,谈谈对“魔幻”及其与“现实”的关系的理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可以从“马尔克斯说……”判断是直接引语,要带冒号,故排除AD;根据常识知道《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一部书,必须带书名号。再看第⑥前面的句子“卡夫卡是对现代派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家,被尊
为……”显然这个“现代文学之父”表示特定称谓,故地⑥和⑦处用引号,且⑦之后表示完整,需要句末点号,故排除C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特别注意问号、顿号、引号、冒号、破折号的特殊用法。
2.【答案】D
【知识点】多音字字音分辨
【解析】【分析】A.“呱呱坠地”中的“呱”应读作“gū” B.“和弦”中的“弦”应读作“xián”。 C.“滑稽”中的“稽”应读作“ii”。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3.【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分析】A.成分残缺,“正是拉丁美洲,甚至是哥伦比亚整个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的再现”缺少主语,“正是”前加上“这”。
B.表意不明,“性格内向”修饰的是“工人”呢,还是“女儿”呢,有歧义,将“性格内向的”调到“工人”的后面。 C.成分残缺,“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缺少主语,在“是”前加上“这”。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要读懂句子,弄清它要表达什么意思;在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后,再回到原句上去看哪个词影响了原意,并根据划分的句子成分和特征等区分是哪种语病。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利用修改方法,改正错误但不要改变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4.【答案】语句:①;“家严”改为“父亲”;语句:②;“贵班”改为“班级”;语句:③;“莅临”改为“参加”;语句:④;“令郎”改为“孩子”。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句①“家严”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此处指自己,应改为“父亲”;语句②“贵班”是对别人班级的尊称,此处是指自己孩子的班级,应改为“班级”;语句③“莅临”意思是来临,来到,多用于贵宾,此处为自己参加,应改为“参加”;语句④“令郎”,敬辞,称对方儿子,不合语境,应改为“孩子”。
故答案为:语句:①;“家严”改为“父亲”;语句:②;“贵班”改为“班级”;语句:③;“莅临”改为“参加”;语句:④;“令郎”改为“孩子”。
【点评】此题考查语言表达与运用中的得体的能力。此类题,从四个方面考虑:①是否正确使用谦敬词语;②是否正确使用书面语、口语;③语言有没有歧义;④ 转述是否得当。
5.【答案】观点一:马孔多是“孤独”的。它位置偏僻,难与外界沟通。这个充满魔幻的村子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偶尔外面透进来的一道光,最终也被卷入小镇一代代注定破败的循环之中。
观点二:马孔多的居民是“孤独”的。他们有挥之不去的自闭意识,他们只因何塞 阿尔卡蒂奥没有一道归来,就排挤以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卜赛人,而这些吉卜赛人曾以悠远的智慧和神奇的发明对村子的发展壮大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孔多的居民对失眠症缺少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把紧急情况视为常态而不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观点三: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如布恩迪亚家族里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反复使用那几个相同的名字:第一代的族长是何塞 阿尔卡蒂奥 布恩迪亚,而其长子是何塞 阿尔卡蒂奥,何塞 阿尔卡蒂奥的儿子叫阿尔卡蒂奥。其家庭成员缺少沟通,如奥雷里亚诺沉默寡言,孤独入骨,全神贯注于金银艺实验,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分析节选部分中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需要结合文中内容加以分析。
首先,由文中“马孔多是小说中布恩迪亚家族定居的地方,偏远闭塞”“……于是昔日僻静的小村落很快变成繁华的城镇,有了手工作坊和店铺,还开通了一条永久商道”等内容可知,马孔多是“孤独”的。它位置偏僻,长期处于闭塞的状态,与外界几乎隔绝。这个村子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虽然后来偶尔透进来一道现代繁荣之光,但最终也被卷入小镇注定破败的循环之中。
其次,马孔多的居民是“孤独”的。由文中“但他并没有出现,吉卜赛人也没有带蛇人来,在乌尔苏拉看来有关儿子的唯一线索也没了着落。镇上因此拒绝吉卜赛人扎营,并将他们视为贪欲与堕落的传播者,不许他们以后再踏上这片土地”可知,他们只因何塞 阿尔卡蒂奥没有一道归来,就排挤以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卜赛人,而这些吉卜赛人曾以悠远的智慧和神奇的发明对村子的发展壮大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由文中“于是到了星期一凌晨整个镇子都醒着。一开始没人在意。恰恰相反,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因为那时候马孔多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时间总不够用……”可知,马孔多的居民对失眠症缺少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不仅没有进行有效地治疗,反而因为无知感到高兴。
最后,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在布恩迪亚家族里,第一代的族长是何塞 阿尔卡蒂奥 布恩迪亚,而其长子是何塞 阿尔卡蒂奥,何塞 阿尔卡蒂奥的儿子叫阿尔卡蒂奥。他们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反复使用那几个相同的名字,说明他们不愿意有所突破,固执保守,缺少变通。由文中“青春期的他失去了甜美的童音,变得沉默寡言孤独人骨,但却恢复了呱呱坠地时流露出的执着眼神。他全神贯注于金银艺实验,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可知,奥雷里亚诺沉默寡言,孤独入骨,全神贯注于金银艺实验,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其家庭成员之间缺少应有的沟通。
故答案为:观点一:马孔多是“孤独”的。它位置偏僻,难与外界沟通。这个充满魔幻的村子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偶尔外面透进来的一道光,最终也被卷入小镇一代代注定破败的循环之中。
观点二:马孔多的居民是“孤独”的。他们有挥之不去的自闭意识,他们只因何塞 阿尔卡蒂奥没有一道归来,就排挤以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卜赛人,而这些吉卜赛人曾以悠远的智慧和神奇的发明对村子的发展壮大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孔多的居民对失眠症缺少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把紧急情况视为常态而不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观点三: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如布恩迪亚家族里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反复使用那几个相同的名字:第一代的族长是何塞 阿尔卡蒂奥 布恩迪亚,而其长子是何塞 阿尔卡蒂奥,何塞 阿尔卡蒂奥的儿子叫阿尔卡蒂奥。其家庭成员缺少沟通,如奥雷里亚诺沉默寡言,孤独入骨,全神贯注于金银艺实验,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分析节选部分中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需要结合文中内容加以分析。
6.【答案】何塞 阿尔卡蒂奥是布恩迪亚家族第二代中的长子:他是在来马孔多的路上出生的。他和一个女人私通有了孩子,但后来跟吉卜赛人出走。所以,这次吉卜赛人又来了,人们相信他会一道归来。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中主要人物形象的能力。
何塞·阿尔卡蒂奥是布恩迪亚家族第二代中的长子,在家族第一代去住马孔多的路上出生,何塞.阿尔卡蒂奥在他躁动青春期与特尔内拉私通,得知后者怀孕时无法接受事实而跟着一群吉普赛人流浪去了。他回到马孔多时与雷贝卡结婚,两人占有着马孔多的大量土地,过着还算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天,他一个人死于房间里,身上的血线一直延伸到乌尔苏拉的脚下,离奇死于枪下,不知凶手为谁。
故答案为:何塞 阿尔卡蒂奥是布恩迪亚家族第二代中的长子:他是在来马孔多的路上出生的。他和一个女人私通有了孩子,但后来跟吉卜赛人出走。所以,这次吉卜赛人又来了,人们相信他会一道归来。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答案】7.马孔多人浑浑噩噩犹如生活在梦境之中,他们把生活当成梦。
8.由于马孔多人将生活当成梦,所以对任何事都没有明显的利害之感,麻木地活着,可以没有经验,也可以没有教训。
9.集体性、传染性。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小说;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2)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3)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7.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如句中“清醒”表明并不是真正的“梦,而是马孔多人的生活状态似梦幻般浑浑噩噩。这句话的意思是,尽管马孔多人处于现实生活中,但他们却能于现实中看到梦中的形象,说明他们把生活当成梦。
故答案为: 马孔多人浑浑噩噩犹如生活在梦境之中,他们把生活当成梦。
8.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理解该句应着眼于“一开始没人在意”和“时间总不够用”等关键处,“没人在意”意指马孔多人对失眠症没有放在心上;“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说明马孔多人将生活当成梦,对任何事都没有明显的利害之感,所以当他们不用睡觉时,而感到兴高采烈;“那时候马孔多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时间总不够用”说明他们没有经验,也没有教训。
故答案为: 由于马孔多人将生活当成梦,所以对任何事都没有明显的利害之感,麻木地活着,可以没有经验,也可以没有教训。
9.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大人小孩都津津有味地吮咂着可口的绿色失眠小公鸡、美味的粉红失眠小鱼和柔软的黄色失眠小马,于是到了星期一凌晨整个镇子都醒着”可概括出“集体性”;由原文“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意识到失眠症已经侵入镇子,便召集起各家家长,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症情形讲给他们听。众人决定采取措施防止灾难扩展到大泽区的其他村镇”可概括出“集体性”。
故答案为: 集体性、传染性。
10.【答案】(1)C
(2)D
(3)①有远见,富于幻想,有时不切实际。认识到世界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局限;看到磁铁,他想到可以用其来开采地下的金子;看到放大镜,他产生将它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感觉到村子的位置不理想,就动员大家搬家。②不怕闲难,不怕牺牲,勇于探索实践。为了用放大镜制造作战武器,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以至于被灼伤。③行动果敢,做事执着,甘于寂寞。他不顾妻子的反对,耗费钱财,多次尝试新事物;为了观察天象,他整夜整夜地呆在院子里。④关键时刻懂得让步。在妻子的劝说下,他最终放弃了搬家的念头。
(4)①“魔幻”是指用丰富的想象和艺术夸张的手法,对现实生活进行“特殊表现”,把现实变成一种“神奇现实”。如文本写到磁铁,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造成一种“魔幻”的神奇效果,②“魔幻”是表现“现实”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它立足于现实,最终也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现实。如本文描写磁铁的神奇效果“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嗖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乱七八糟地跟在魔铁后面”,这段描写虽然夸张,但立足于磁铁吸铁的事实;同时它又表现了封闭的马孔多人“少见多怪”的社会现实,给读者以新奇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欣赏文本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小说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C项,“‘无可奈何的叹息’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家庭和孩子的愧疚”错误,根据语境可以看出,“无可奈何的叹息”反映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内心深处面对沉重现实的无力感,他不想放弃搬家,但又不得不放弃。C错误。故选C。(2)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吉卜赛人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选文的主要内容”错误,选文的主要矛盾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业竭力钻研科学、探索外部世界与马孔多村的封闭保守之间的矛盾。D错误。故选D。(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狂热的想象力经常超过大自然的创造力,他认为这种暂时无用的科学发明可以用来开采地下的金子。”“磁铁的试验失败之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不甘心,马上又产生了将放大镜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咱们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他向乌尔苏拉叫苦,‘咱们会在这儿活活地烂掉,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他决定把马孔多迁到更合适的地方去。”认识到世界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局限;看到磁铁,他想到可以用其来开采地下的金子;看到放大镜,他产生将它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感觉到村子的位置不理想,就动员大家搬家。由此可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个有远见,富于幻想,有时不切实际。由原文“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无心抚慰妻子,他冒着生命危险,一头扎进了作战试验。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因此受到灼伤,伤处溃烂,很久都没痊愈”可知,为了用放大镜制造作战武器,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以至于被灼伤。由此可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不怕闲难,不怕牺牲,勇于探索实践。由原文“在雨季的漫长月份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把自己关在宅子深处的小房间里,不让别人打扰他的试验。他完全抛弃了家务,整夜整夜呆在院子里观察星星的运行……”可知,他不顾妻子的反对,耗费钱财,多次尝试新事物;为了观察天象,他整夜整夜地呆在院子里。由此可见,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行动果敢,做事执着,甘于寂寞。由原文“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望了望窗外,看见两个赤足的孩子正在烈日炎炎的菜园里。他觉得,他们仅在这一瞬间才开始存在。他全神贯注地望着两个孩子,终于望得两眼湿润,他无可奈何地发出一声深沉的叹息。‘好啦,’他说,‘叫他们来帮我搬出箱子里的东西吧。’”可知,在妻子的劝说下,他最终放弃了搬家的念头。由此可见,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关键时刻懂得让步。(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明确表达出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围绕观点组织材料,并形成答案。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对于小说情节合理性的探究,绝对不能离开文本而漫无边际地去谈,而应该紧密结合文本,并运用文本中的具体情节等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本题需要对“魔幻现实主义”的知识有了解,然后结合文本分析。“魔幻”是指表现方法和手段的奇异:运用象征、荒诞、夸张、变形等手法描写事物,刻画人物;“现实”是魔幻表象下、魔幻背后的现实。魔幻立足于现实,同时又表现现实。由原文“一个身材高大的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满脸络腮胡子,手指瘦得像鸟的爪子,拿着两大块磁铁,从一座农舍走到另一座农舍,大家都惊异地看见,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嘎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乱七八糟地跟在魔铁后面”可知,写到磁铁,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这段描写虽然夸张,但立足于磁铁吸铁的事实,造成一种“魔幻”的神奇效果,对现实生活进行“特殊表现”,把现实变成一种“神奇现实”。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像,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同时它又表现了封闭的马孔多人“少见多怪”的社会现实,给读者以新奇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
故答案为:⑴C
⑵D
⑶ ①有远见,富于幻想,有时不切实际。认识到世界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局限;看到磁铁,他想到可以用其来开采地下的金子;看到放大镜,他产生将它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感觉到村子的位置不理想,就动员大家搬家。
②不怕闲难,不怕牺牲,勇于探索实践。为了用放大镜制造作战武器,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以至于被灼伤。
③行动果敢,做事执着,甘于寂寞。他不顾妻子的反对,耗费钱财,多次尝试新事物;为了观察天象,他整夜整夜地呆在院子里。
④关键时刻懂得让步。在妻子的劝说下,他最终放弃了搬家的念头。
(4) ①“魔幻”是指用丰富的想象和艺术夸张的手法,对现实生活进行“特殊表现”,把现实变成一种“神奇现实”。如文本写到磁铁,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造成一种“魔幻”的神奇效果,
②“魔幻”是表现“现实”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它立足于现实,最终也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现实。如本文描写磁铁的神奇效果“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嗖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乱七八糟地跟在魔铁后面”,这段描写虽然夸张,但立足于磁铁吸铁的事实;同时它又表现了封闭的马孔多人“少见多怪”的社会现实,给读者以新奇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人物关系、环境特征等,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内容,选出恰当的答案。
⑵本题考查分析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应从语句理解、修辞运用、结构手法、抒情技巧等方面分析艺术特色及作用,准确解题.
⑶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来说,要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了故事情节就抓住了分析人物的突破点;要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通过典型环境可以揭露人物的典型形象;要分析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此外,还要注意人物形象的衣着、外貌、神态等外在形象。
(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必须先亮出观点,然后对观点进行分析,再从文章中找出论据来论证观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练习——《百年孤独》知识点进阶考察(三)
一、单选题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组是( )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说 当我17岁第一次读到 变形记 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会成为一个作家。我看到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一天早晨醒来时变成了一个偌大的甲虫,于是想到 我不知道可以这样写。如果能这样的话,我还是喜欢写作的 卡夫卡是对现代派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家,被尊为 现代文学之父 他把虚幻和现实结合起来,通过悖谬与合理 梦魇与现实的巧妙结合,概括出生活的实质,让人们对社会、对小说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验。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A.“
《
》
,
” 。
—
。
、
B.: “
《
》
:
。”
“
”。
、
C.:“
—
—
,
”。
“
”
,
D.,
《
》
:
。”
—
—
,
【答案】B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可以从“马尔克斯说……”判断是直接引语,要带冒号,故排除AD;根据常识知道《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一部书,必须带书名号。再看第⑥前面的句子“卡夫卡是对现代派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家,被尊
为……”显然这个“现代文学之父”表示特定称谓,故地⑥和⑦处用引号,且⑦之后表示完整,需要句末点号,故排除C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特别注意问号、顿号、引号、冒号、破折号的特殊用法。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广袤(mào) 堕落(duò) 宿命(sù) 呱呱坠地(guā)
B.氛围(fēn) 和弦(xuán) 杜撰(zhuàn) 噤若寒蝉(jìn)
C.魁伟(kuí) 汗渍(zì) 滑稽(qī) 悄无声息(qiǎo)
D.狡黠(xiá) 污秽(huì) 骁勇(xiāo) 辗转反侧(zhǎn)
【答案】D
【知识点】多音字字音分辨
【解析】【分析】A.“呱呱坠地”中的“呱”应读作“gū” B.“和弦”中的“弦”应读作“xián”。 C.“滑稽”中的“稽”应读作“ii”。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整个故事中,布恩迪亚经历了从淳朴的乡村生活到战争、革命,再到一切归于平静后的绝望、灭失,正是拉丁美洲,甚至是哥伦比亚整个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的再现。
B.这部由新锐导演执导的青春片讲述了一个性格内向的工人的女儿拒绝平庸、追寻梦想的励志故事,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到目前为止,包括安理会在内的联合国机构的有关决议或文件已不止一次纳入或体现了“一带一路”的内容,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D.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说,一季度的空气质量至关重要,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全年空气质量的改善率。
【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分析】A.成分残缺,“正是拉丁美洲,甚至是哥伦比亚整个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的再现”缺少主语,“正是”前加上“这”。
B.表意不明,“性格内向”修饰的是“工人”呢,还是“女儿”呢,有歧义,将“性格内向的”调到“工人”的后面。 C.成分残缺,“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缺少主语,在“是”前加上“这”。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要读懂句子,弄清它要表达什么意思;在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后,再回到原句上去看哪个词影响了原意,并根据划分的句子成分和特征等区分是哪种语病。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利用修改方法,改正错误但不要改变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二、语言表达
4.某班即将召开家长会,李刚的父亲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向班主任发短信说明情况,语言表达有四处不妥,请指出并改正。
老师您好,我是李刚的家严,得知贵班近期将召开家长会,十分高兴。我因身体不适,不能按时莅临,请您海涵。待身体恢复后,一定会尽早来校,当面向您请教令郎的教育问题。感谢您为班级的辛勤付出,祝您工作顺利!
【答案】语句:①;“家严”改为“父亲”;语句:②;“贵班”改为“班级”;语句:③;“莅临”改为“参加”;语句:④;“令郎”改为“孩子”。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句①“家严”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此处指自己,应改为“父亲”;语句②“贵班”是对别人班级的尊称,此处是指自己孩子的班级,应改为“班级”;语句③“莅临”意思是来临,来到,多用于贵宾,此处为自己参加,应改为“参加”;语句④“令郎”,敬辞,称对方儿子,不合语境,应改为“孩子”。
故答案为:语句:①;“家严”改为“父亲”;语句:②;“贵班”改为“班级”;语句:③;“莅临”改为“参加”;语句:④;“令郎”改为“孩子”。
【点评】此题考查语言表达与运用中的得体的能力。此类题,从四个方面考虑:①是否正确使用谦敬词语;②是否正确使用书面语、口语;③语言有没有歧义;④ 转述是否得当。
三、问答题
5.本文是《百年孤独》的节选部分,你认为文中所写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观点一:马孔多是“孤独”的。它位置偏僻,难与外界沟通。这个充满魔幻的村子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偶尔外面透进来的一道光,最终也被卷入小镇一代代注定破败的循环之中。
观点二:马孔多的居民是“孤独”的。他们有挥之不去的自闭意识,他们只因何塞 阿尔卡蒂奥没有一道归来,就排挤以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卜赛人,而这些吉卜赛人曾以悠远的智慧和神奇的发明对村子的发展壮大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孔多的居民对失眠症缺少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把紧急情况视为常态而不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观点三: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如布恩迪亚家族里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反复使用那几个相同的名字:第一代的族长是何塞 阿尔卡蒂奥 布恩迪亚,而其长子是何塞 阿尔卡蒂奥,何塞 阿尔卡蒂奥的儿子叫阿尔卡蒂奥。其家庭成员缺少沟通,如奥雷里亚诺沉默寡言,孤独入骨,全神贯注于金银艺实验,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分析节选部分中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需要结合文中内容加以分析。
首先,由文中“马孔多是小说中布恩迪亚家族定居的地方,偏远闭塞”“……于是昔日僻静的小村落很快变成繁华的城镇,有了手工作坊和店铺,还开通了一条永久商道”等内容可知,马孔多是“孤独”的。它位置偏僻,长期处于闭塞的状态,与外界几乎隔绝。这个村子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虽然后来偶尔透进来一道现代繁荣之光,但最终也被卷入小镇注定破败的循环之中。
其次,马孔多的居民是“孤独”的。由文中“但他并没有出现,吉卜赛人也没有带蛇人来,在乌尔苏拉看来有关儿子的唯一线索也没了着落。镇上因此拒绝吉卜赛人扎营,并将他们视为贪欲与堕落的传播者,不许他们以后再踏上这片土地”可知,他们只因何塞 阿尔卡蒂奥没有一道归来,就排挤以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卜赛人,而这些吉卜赛人曾以悠远的智慧和神奇的发明对村子的发展壮大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由文中“于是到了星期一凌晨整个镇子都醒着。一开始没人在意。恰恰相反,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因为那时候马孔多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时间总不够用……”可知,马孔多的居民对失眠症缺少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不仅没有进行有效地治疗,反而因为无知感到高兴。
最后,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在布恩迪亚家族里,第一代的族长是何塞 阿尔卡蒂奥 布恩迪亚,而其长子是何塞 阿尔卡蒂奥,何塞 阿尔卡蒂奥的儿子叫阿尔卡蒂奥。他们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反复使用那几个相同的名字,说明他们不愿意有所突破,固执保守,缺少变通。由文中“青春期的他失去了甜美的童音,变得沉默寡言孤独人骨,但却恢复了呱呱坠地时流露出的执着眼神。他全神贯注于金银艺实验,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可知,奥雷里亚诺沉默寡言,孤独入骨,全神贯注于金银艺实验,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其家庭成员之间缺少应有的沟通。
故答案为:观点一:马孔多是“孤独”的。它位置偏僻,难与外界沟通。这个充满魔幻的村子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偶尔外面透进来的一道光,最终也被卷入小镇一代代注定破败的循环之中。
观点二:马孔多的居民是“孤独”的。他们有挥之不去的自闭意识,他们只因何塞 阿尔卡蒂奥没有一道归来,就排挤以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卜赛人,而这些吉卜赛人曾以悠远的智慧和神奇的发明对村子的发展壮大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孔多的居民对失眠症缺少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把紧急情况视为常态而不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观点三: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如布恩迪亚家族里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反复使用那几个相同的名字:第一代的族长是何塞 阿尔卡蒂奥 布恩迪亚,而其长子是何塞 阿尔卡蒂奥,何塞 阿尔卡蒂奥的儿子叫阿尔卡蒂奥。其家庭成员缺少沟通,如奥雷里亚诺沉默寡言,孤独入骨,全神贯注于金银艺实验,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分析节选部分中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需要结合文中内容加以分析。
6.《百年孤独》中何塞·阿尔卡蒂奥是谁?
【答案】何塞 阿尔卡蒂奥是布恩迪亚家族第二代中的长子:他是在来马孔多的路上出生的。他和一个女人私通有了孩子,但后来跟吉卜赛人出走。所以,这次吉卜赛人又来了,人们相信他会一道归来。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中主要人物形象的能力。
何塞·阿尔卡蒂奥是布恩迪亚家族第二代中的长子,在家族第一代去住马孔多的路上出生,何塞.阿尔卡蒂奥在他躁动青春期与特尔内拉私通,得知后者怀孕时无法接受事实而跟着一群吉普赛人流浪去了。他回到马孔多时与雷贝卡结婚,两人占有着马孔多的大量土地,过着还算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天,他一个人死于房间里,身上的血线一直延伸到乌尔苏拉的脚下,离奇死于枪下,不知凶手为谁。
故答案为:何塞 阿尔卡蒂奥是布恩迪亚家族第二代中的长子:他是在来马孔多的路上出生的。他和一个女人私通有了孩子,但后来跟吉卜赛人出走。所以,这次吉卜赛人又来了,人们相信他会一道归来。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们果然染上了失眠症。乌尔苏拉从母亲那里学过各种草药的效用,熬制了乌头汤让所有人服下去,可他们仍然睡不着,整天醒着做梦。在这种清醒的梦幻中,他们不仅能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到别人梦见的景象,一时间家里仿佛满是访客。丽贝卡坐在厨房角落里的摇椅上,梦见一个和自己相貌极其相似的男人,他身着白色亚麻衣裳,衬衫领口别着一粒金扣,给她带来一束玫瑰。陪伴他的还有一位女士,用纤细的手指拣出一枝玫瑰簪在她发间。乌尔苏拉知道那男人和女人是丽贝卡的父母,但一番努力辨认之后,还是确信从未与他们谋面。与此同时,由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个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的疏忽,家中出品的糖果小动物仍源源不断地在镇上出售。大人小孩都津津有味地吮咂着可口的绿色失眠小公鸡、美味的粉红失眠小鱼和柔软的黄色失眠小马,于是到了星期一凌晨整个镇子都醒着。一开始没人在意。恰恰相反,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因为那时候马孔多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时间总不够用。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很快就把活儿都干完了,凌晨3点便无所事事,听着音乐钟数华尔兹的音符。那些想睡觉的人,不是因为疲倦而是出于对睡眠的怀念,试遍了各种消磨精力的方法。他们聚在一起不停地聊天,一连几个小时重复同样的笑话,整夜整夜重复这一恶性循环。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意识到失眠症已经侵入镇子,便召集起各家家长,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症情形讲给他们听。众人决定采取措施防止灾难扩展到大泽区的其他村镇。他们把用金刚鹦鹉跟阿拉伯人换来的小铃铛从山羊脖子上摘下,放在镇子入口,供那些不顾岗哨的劝告和恳求坚持进镇的来客使用。那时节走在马孔多街道上的所有外乡人都要摇动小铃铛,好让病人知道自己是健康人。他们在镇上逗留期间禁止一切饮食,因为疫病无疑只经入口之物传播,而所有食品饮料都已沾染失眠症。这项举措成功地将疫病控制在村镇之内。隔离卓有成效,后来人们就将紧急情况视为常态。生活恢复秩序,工作照常进行,没人再为睡眠这一无用的习惯担忧。
还是奥雷里亚诺想出了办法,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帮助人们抵御失忆。这发现本出于偶然。他属于第一批病人,已是老练的失眠者,并借此掌握了高超的金银器工艺。一天他在寻找用来捶打金属箔片的小铁砧时,却想不起它的名称。父亲告诉他:“砧子。”奥雷里亚诺把名称写在纸上,用树胶贴在小铁砧底部:砧子。这样,他相信今后就不会再忘记。当时他还没想到这便是失忆开始的症状,因为那东西的名称本不好记。没过几天,他发现自己对实验室里几乎所有器物都叫不出名来。于是他依次注明,这样只需看一下标签就可以辨认。当父亲不安地告诉他自己童年最深刻的记忆都已消失时,奥雷里亚诺向他传授了这一方法。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先在家中实行,而后推广到全镇。他用小刷子蘸上墨水给每样东西注明名称:桌子,椅子,钟,门,墙,床,平锅。他又到畜栏为动物和植物标上名称:奶牛,山羊,猪,母鸡,木薯,海芋,香蕉。随着对失忆各种可能症状的研究不断深入,他意识到终会有那么一天,人们即使能通过标签认出每样事物,仍会记不起它的功用。于是他又逐一详加解释。奶牛颈后所挂的名牌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体现出马孔多居民与失忆斗争的决心:这是奶牛,每天早晨都应挤奶,可得牛奶。牛奶应煮沸后和咖啡混合,可得牛奶咖啡。就这样,人们继续在捉摸不定的现实中生活,只是一旦标签文字的意义也被遗忘,这般靠词语暂时维系的现实终将一去不返。
7.“在这种清醒的梦幻中,他们不仅能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到别人梦见的景象。”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8.“于是到了星期一凌晨整个镇子都醒着。一开始没人在意。恰恰相反,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因为那时候马孔多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时间总不够用”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9.马孔多的“失眠症”的两个特点是什么?
【答案】7.马孔多人浑浑噩噩犹如生活在梦境之中,他们把生活当成梦。
8.由于马孔多人将生活当成梦,所以对任何事都没有明显的利害之感,麻木地活着,可以没有经验,也可以没有教训。
9.集体性、传染性。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小说;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2)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3)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7.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如句中“清醒”表明并不是真正的“梦,而是马孔多人的生活状态似梦幻般浑浑噩噩。这句话的意思是,尽管马孔多人处于现实生活中,但他们却能于现实中看到梦中的形象,说明他们把生活当成梦。
故答案为: 马孔多人浑浑噩噩犹如生活在梦境之中,他们把生活当成梦。
8.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理解该句应着眼于“一开始没人在意”和“时间总不够用”等关键处,“没人在意”意指马孔多人对失眠症没有放在心上;“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说明马孔多人将生活当成梦,对任何事都没有明显的利害之感,所以当他们不用睡觉时,而感到兴高采烈;“那时候马孔多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时间总不够用”说明他们没有经验,也没有教训。
故答案为: 由于马孔多人将生活当成梦,所以对任何事都没有明显的利害之感,麻木地活着,可以没有经验,也可以没有教训。
9.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大人小孩都津津有味地吮咂着可口的绿色失眠小公鸡、美味的粉红失眠小鱼和柔软的黄色失眠小马,于是到了星期一凌晨整个镇子都醒着”可概括出“集体性”;由原文“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意识到失眠症已经侵入镇子,便召集起各家家长,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症情形讲给他们听。众人决定采取措施防止灾难扩展到大泽区的其他村镇”可概括出“集体性”。
故答案为: 集体性、传染性。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百年孤独(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
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每年三月,衣衫褴褛的吉卜赛人都要在村边搭起帐篷,在笛鼓的喧嚣声中,向马孔多的居民介绍科学家的最新发明。一个身材高大的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满脸络腮胡子,手指瘦得像鸟的爪子,拿着两大块磁铁,从一座农舍走到另一座农舍,大家都惊异地看见,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嘎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乱七八糟地跟在魔铁后面。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狂热的想象力经常超过大自然的创造力,他认为这种暂时无用的科学发明可以用来开采地下的金子。他用自己的一匹骡子和两只山羊换下了两块磁铁。这些家畜是他的妻子打算用来振兴破败的家业的,她试图阻止他,但是枉费工夫。在好几个月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着两块磁铁,勘察了周围整个地区的一寸寸土地,甚至河床。他掘出的唯一的东西,是十五世纪的一件铠甲。
三月间,吉卜赛人又带来一架望远镋和一只放大镜。磁铁的试验失败之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不甘心,马上又产生了将放大镜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他用两块磁铁和三枚殖民地时期的金币交换放大镜。乌尔苏拉伤心地流了泪。那盒金币由她父亲一生节衣缩食积攒下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无心抚慰妻子,他冒着生命危险,一头扎进了作战试验。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因此受到灼伤,伤处溃烂,很久都没痊愈。他甚至编写了一份使用这种武器的《指南》,连同许多试验说明和几幅图解,请一个信使送给政府。他等待答复等了几年。最后等得厌烦了,他就为这新的失败埋怨梅尔基亚德斯,于是吉卜赛人归还了金币,换回了放大镜,并且给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几幅葡萄牙航海图和各种航海仪器。梅尔基亚德斯亲手记下了修道士赫尔曼作的简要说明,把记录留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让他知道如何使用观象仪、罗盘和六分仪。在雨季的漫长月份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把自己关在宅子深处的小房间里,不让别人打扰他的试验。他完全抛弃了家务,整夜整夜呆在院子里观察星星的运行……最后,他洋洋得意地向孩子宣布自己的发现:“地球是圆的,像橙子。”
吉卜赛人回来的时候,乌尔苏拉唆使全村的人反对他们,可是好奇战胜了恐惧,因为吉卜赛人说是要展出纳希安兹人最奇特的发明。大家都到吉卜赛人的帐篷去,花一分钱,就可看到返老还童的梅尔基亚德斯——身体康健,没有皱纹,满口漂亮的新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觉得这一切既简单又奇妙,第二天他不再按时进餐,从早到晚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他向乌尔苏拉唠叨,“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
他让那些跟他一起建立马孔多村的人带上铁锹、锄头和狩猎武器,并把自己的定向仪具和地图放进背囊,就去从事鲁莽的冒险了。……
探险回来以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绘了一幅地图。由于这张主观想出的地图,人们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马孔多是在一个半岛上面。他是恼怒地画出这张地图的,故意夸大跟外界往来的困难,仿佛想惩罚自己轻率地选择了这个建村的地点。“咱们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他向乌尔苏拉叫苦,“咱们会在这儿活活地烂掉,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他决定把马孔多迁到更合适的地方去。
村里的男人已经开始准备搬家,乌尔苏拉却像蚂蚁一样悄悄地活动,唆使村中的妇女反对男人的轻举妄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说不清楚,不知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对立的力量,他的计划遭到一大堆借口和托词的阻挠,终于变成没有结果的幻想。有一天早晨他难过地对乌尔苏拉说:“既然谁也不想走,咱们就单独走吧。”
“不,咱们不走,”她说,“因为咱们在这儿生了个儿子。”
“可是,咱们还没有一个人死在这儿,”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反驳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亲属埋在这儿,他就不是这个地方的人。”
乌尔苏拉温和而坚决地说:“为了咱们留在这儿,如果要我死,我就死。”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试图用自己的幻想迷住她,答应带她去看一个美妙的世界:那儿,只要在地里喷上神奇的药水,植物就会按照人的愿望长出果实;那儿,可以贱价买到各种治病的药物。
“不要成天想入非非,最好关心关心孩子吧。”她回答,“他们像小狗儿似的被扔在一边,没有人管。”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望了望窗外,看见两个赤足的孩子正在烈日炎炎的菜园里。他觉得,他们仅在这一瞬间才开始存在。他全神贯注地望着两个孩子,终于望得两眼湿润,他无可奈何地发出一声深沉的叹息。
“好啦,”他说,“叫他们来帮我搬出箱子里的东西吧。”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封闭的马孔多村来说,吉卜赛人带来了外面世界新奇的东西,让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认识到马孔多的闭塞,这成为他探索新事物的契机。
B.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相比,乌尔苏拉封闭、保守、节俭、务实,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热衷于幻想并为之奋斗时,是她看守着他们的家,养育着孩子们。
C.“他们仅在这一瞬间才开始存在”的感受,侧面体现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长期以来对探索的投入。“无可奈何的叹息”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家庭和孩子的愧疚。
D.“地球是圆的,像橙子。”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凭借自己长期的努力,以一己之力得出地球是圆的的结论,说明他有一定的钻研能力和科研精神。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注重从日常叙事中展现大时代。梅尔基亚德斯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来的葡萄牙航海图、观象仪、罗盘和六分仪等东西透露出人类发展的时代感。
B.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形象,主要是运用叙述的方式,通过他对新鲜事物的探索表现出来的。此外,乌尔苏拉也对他的形象起到了衬托作用。
C.“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对外界的关注和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反思。
D.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吉卜赛人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选文的主要内容,这个矛盾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同时又突出了人物形象。
(3)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分析。
(4)《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请联系本文,谈谈对“魔幻”及其与“现实”的关系的理解。
【答案】(1)C
(2)D
(3)①有远见,富于幻想,有时不切实际。认识到世界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局限;看到磁铁,他想到可以用其来开采地下的金子;看到放大镜,他产生将它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感觉到村子的位置不理想,就动员大家搬家。②不怕闲难,不怕牺牲,勇于探索实践。为了用放大镜制造作战武器,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以至于被灼伤。③行动果敢,做事执着,甘于寂寞。他不顾妻子的反对,耗费钱财,多次尝试新事物;为了观察天象,他整夜整夜地呆在院子里。④关键时刻懂得让步。在妻子的劝说下,他最终放弃了搬家的念头。
(4)①“魔幻”是指用丰富的想象和艺术夸张的手法,对现实生活进行“特殊表现”,把现实变成一种“神奇现实”。如文本写到磁铁,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造成一种“魔幻”的神奇效果,②“魔幻”是表现“现实”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它立足于现实,最终也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现实。如本文描写磁铁的神奇效果“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嗖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乱七八糟地跟在魔铁后面”,这段描写虽然夸张,但立足于磁铁吸铁的事实;同时它又表现了封闭的马孔多人“少见多怪”的社会现实,给读者以新奇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欣赏文本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小说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C项,“‘无可奈何的叹息’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家庭和孩子的愧疚”错误,根据语境可以看出,“无可奈何的叹息”反映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内心深处面对沉重现实的无力感,他不想放弃搬家,但又不得不放弃。C错误。故选C。(2)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吉卜赛人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选文的主要内容”错误,选文的主要矛盾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业竭力钻研科学、探索外部世界与马孔多村的封闭保守之间的矛盾。D错误。故选D。(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狂热的想象力经常超过大自然的创造力,他认为这种暂时无用的科学发明可以用来开采地下的金子。”“磁铁的试验失败之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不甘心,马上又产生了将放大镜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咱们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他向乌尔苏拉叫苦,‘咱们会在这儿活活地烂掉,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他决定把马孔多迁到更合适的地方去。”认识到世界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局限;看到磁铁,他想到可以用其来开采地下的金子;看到放大镜,他产生将它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感觉到村子的位置不理想,就动员大家搬家。由此可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个有远见,富于幻想,有时不切实际。由原文“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无心抚慰妻子,他冒着生命危险,一头扎进了作战试验。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因此受到灼伤,伤处溃烂,很久都没痊愈”可知,为了用放大镜制造作战武器,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以至于被灼伤。由此可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不怕闲难,不怕牺牲,勇于探索实践。由原文“在雨季的漫长月份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把自己关在宅子深处的小房间里,不让别人打扰他的试验。他完全抛弃了家务,整夜整夜呆在院子里观察星星的运行……”可知,他不顾妻子的反对,耗费钱财,多次尝试新事物;为了观察天象,他整夜整夜地呆在院子里。由此可见,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行动果敢,做事执着,甘于寂寞。由原文“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望了望窗外,看见两个赤足的孩子正在烈日炎炎的菜园里。他觉得,他们仅在这一瞬间才开始存在。他全神贯注地望着两个孩子,终于望得两眼湿润,他无可奈何地发出一声深沉的叹息。‘好啦,’他说,‘叫他们来帮我搬出箱子里的东西吧。’”可知,在妻子的劝说下,他最终放弃了搬家的念头。由此可见,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关键时刻懂得让步。(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明确表达出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围绕观点组织材料,并形成答案。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对于小说情节合理性的探究,绝对不能离开文本而漫无边际地去谈,而应该紧密结合文本,并运用文本中的具体情节等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本题需要对“魔幻现实主义”的知识有了解,然后结合文本分析。“魔幻”是指表现方法和手段的奇异:运用象征、荒诞、夸张、变形等手法描写事物,刻画人物;“现实”是魔幻表象下、魔幻背后的现实。魔幻立足于现实,同时又表现现实。由原文“一个身材高大的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满脸络腮胡子,手指瘦得像鸟的爪子,拿着两大块磁铁,从一座农舍走到另一座农舍,大家都惊异地看见,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嘎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乱七八糟地跟在魔铁后面”可知,写到磁铁,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这段描写虽然夸张,但立足于磁铁吸铁的事实,造成一种“魔幻”的神奇效果,对现实生活进行“特殊表现”,把现实变成一种“神奇现实”。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像,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同时它又表现了封闭的马孔多人“少见多怪”的社会现实,给读者以新奇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
故答案为:⑴C
⑵D
⑶ ①有远见,富于幻想,有时不切实际。认识到世界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局限;看到磁铁,他想到可以用其来开采地下的金子;看到放大镜,他产生将它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感觉到村子的位置不理想,就动员大家搬家。
②不怕闲难,不怕牺牲,勇于探索实践。为了用放大镜制造作战武器,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以至于被灼伤。
③行动果敢,做事执着,甘于寂寞。他不顾妻子的反对,耗费钱财,多次尝试新事物;为了观察天象,他整夜整夜地呆在院子里。
④关键时刻懂得让步。在妻子的劝说下,他最终放弃了搬家的念头。
(4) ①“魔幻”是指用丰富的想象和艺术夸张的手法,对现实生活进行“特殊表现”,把现实变成一种“神奇现实”。如文本写到磁铁,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造成一种“魔幻”的神奇效果,
②“魔幻”是表现“现实”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它立足于现实,最终也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现实。如本文描写磁铁的神奇效果“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嗖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乱七八糟地跟在魔铁后面”,这段描写虽然夸张,但立足于磁铁吸铁的事实;同时它又表现了封闭的马孔多人“少见多怪”的社会现实,给读者以新奇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人物关系、环境特征等,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内容,选出恰当的答案。
⑵本题考查分析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应从语句理解、修辞运用、结构手法、抒情技巧等方面分析艺术特色及作用,准确解题.
⑶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来说,要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了故事情节就抓住了分析人物的突破点;要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通过典型环境可以揭露人物的典型形象;要分析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此外,还要注意人物形象的衣着、外貌、神态等外在形象。
(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必须先亮出观点,然后对观点进行分析,再从文章中找出论据来论证观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