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检测题
一、单选题(共13题)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纯硅晶体可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
B.稀土永磁材料是电子通讯技术中的重要材料,稀土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生活中制作油条的口诀是“一碱、二矾、三钱盐”,其中的“碱”是烧碱
D.干电池低汞化、无汞化,有利于减少废电池造成的土壤污染
2.对于反应Fe(s)+H2SO4(aq)=FeSO4(aq)+H2(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判断该反应过程是否放热
B.改变Fe的表面积会改变反应的速率
C.通常用H2体积的变化情况表示该反应的速率
D.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正极材料应为铁
3.下列物质中,既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又含有极性共价键是
A.NaOH B.H2O2 C.Na2O2 D.H2S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情况下,NO比N2稳定
B.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
C.1molN2(g)和1molO2(g)反应吸收的能量为180kJ
D.1molN2(g)和1molO2(g)具有的总能量大于2molNO(g)具有的总能量
5.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A.BF3、CCl4中所有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B.78gNa2O2晶体中所含离子数目为3NA
C.18gH2O或D2O的质子数均为10NA
D.34gH2O2含有极性键的数目为3NA
6.大多数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的结合方式是
A.全部通过非极性键结合 B.形成4对共用电子
C.通过2个单键结合 D.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结合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HF、HCl、HBr、HI的沸点逐渐增大
B.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
C.Li、Na、K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D.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XO3,它的气态氢化物为H3X
8.在容积为4 L的刚性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X(g)+2Y(g) 2Z(g)并达到平衡,在此过程中,以Y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率υ(正)、υ(逆)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 )
A.X的浓度的变化 B.Y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C.Z的浓度的变化 D.Z的物质的量的减少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F、HCl、HBr、HI 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酸性依次增强
B.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
C.NCl3 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均为 8 电子稳定结构
D.NaHSO4 晶体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是 1:2,且熔化时破坏的是离子键和共价键
10.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固体物理学家约翰·巴尼斯特·古迪纳(John B. Goodenough)、英国化学家斯坦利·威廷汉(Stanley Whittingham)和日本化学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们发明锂离子电池方面做出的贡献。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S8=8Li2Sx(2≤x≤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
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g
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
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2S2的量越多
11.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其正反应放热。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密闭容器Ⅰ、Ⅱ、Ⅲ,在Ⅰ中充入1mol CO和1mol H2O,在Ⅱ中充入1mol CO2 和1mol H2,在Ⅲ中充入2mol CO 和2mol H2O,7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容器中正反应速率:I<II
B.两容器中的平衡常数:I>II
C.容器Ⅰ 中CO2的物质的量比容器Ⅱ中CO2的少
D.容器Ⅰ 中CO 的转化率与容器II中CO2 的转化率之和大于1
12.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选项是
A.氨水应密闭保存,放置在低温处
B.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C.对H2(g)+I2(g) 2HI(g)平衡体系加压,混合气体颜色加深
D.饱和硫酸铜溶液投入CuSO4晶体,析出CuSO4 5H2O
13.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N2 + 3H22NH3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N2、H2、NH3在容器中共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D.v正(N2)=2v逆(NH3)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4.如图为原电池装置示意图。
⑴将铝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一组插入浓硝酸中,一组插入烧碱溶液中,分别形成了原电池,在这两个原电池中,作负极的分别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铝片、铜片 B.铜片、铝片 C.铝片、铝片 D.铜片、铜片
写出插入烧碱溶液中形成的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
⑵若A为Pb,B为PbO2,电解质为H2SO4溶液,工作时的总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写出B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该电池在工作时,A电极的质量将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若该电池反应消耗了0.1mol H2SO4,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_。
⑶若A、B均为铂片,电解质为KOH溶液,分别从A、B两极通入C3H8和O2,该电池即为丙烷燃料电池,写出B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A极的反应物C3H8的一氯代物有___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
15.1843年伦敦泰晤士河隧道终于竣工,英国政界人物在隧道里举行了庆典。但带到隧道的香槟酒没有气泡使庆祝变得索然无味,当庆典过后,走出隧道的人们又有尴尬的事发生了:酒在肚子里发胀,酒气从鼻子、嘴里不断冒出来,有的人穿的马甲被胀开。请回答下列问题:
(1)香槟酒、啤酒、碳酸饮料在开瓶时会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请你写出与该现象有关的化学平衡方程式:_____。
(2)泰晤士河隧道竣工庆典的尴尬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化学平衡移动存在影响。
16.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均为气体)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
(2)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0~2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v(Z)=_______________。
(3)反应达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压强是起始时________倍。
17.恒温恒容下,将2molA气体和2molB气体通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xC(g)+2D(s),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剩余1.2molB,并测得C的浓度为1.2mol·L-1。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
(2)x=__。
(3)下列各项可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__。
A.压强不再变化
B.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C.A的消耗速率与B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
D.A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18.是一种常见的过氧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
(1)请写出的电子式:_______,其中化学键的类型为_______,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依据实验现象推测红色褪去的原因是_______。
(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因:_______。
(4)根据实验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了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外,还存在另一反应,则另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
19.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探究过程如下:
(1)实验1: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请分析脱脂棉燃烧的原因_______。
(2)实验2: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然后加入少量蒸馏水,有气泡冒出,充分振荡后再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提出问题:溶液为什么先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呢?
猜想: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查阅资料:
i.H2O2可以破坏酚酞的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
ii.NaOH溶液浓度过高,酚酞不变色或变色后迅速褪色。
设计实验方案:
①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MnO2固体,若有气泡冒出,用_______检验该气体,则证明该反应过程中生成了_______(填化学式)使溶液褪色。
②另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稀释,若溶液变红,则证明溶液褪色原因可能为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质,运用pH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氧气传感器等仪器进行实验探究,得到如下图象。
根据图象,得出结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0.化学反应在实现物质转化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转化,最常见的一种能量变化就是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在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用于制取氧气。
(1)A是用CaCO3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按要求填写表中空格:
仪器编号 盛放的试剂(焰色反应均呈黄色)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______
C ______ 与CO2反应,产生O2
D ______ 吸收未反应的CO2气体
(3)反应后取D中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产生的CO2气体体积与所加入盐酸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加入盐酸之前D中溶质的成分以及对应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
(4)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是否需要在B装置之后增加一个吸收水蒸气的装置,请说明理由:_______。
(5)研究发现,一定条件下CO2加氢可制备甲酸(HCOOH)。工业上利用甲酸的能量关系转换图如下:
则:反应的焓变 H=_______。
(6)溶液与1.95g锌粉在简易热量计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温度为20.1℃,反应后最高温度为30.1℃。
已知:,溶液的比热容近似为、溶液的密度近似为,忽略溶液质量的变化、忽略金属吸收的热量。
①上述反应放出的热量数值为_______J。
②请书写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以离子方程式形式表示)_______。
21.元素①~⑧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回答有关问题:
(1)画出⑥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
(2)在②、③、④、⑤四种元素中,其简单离子半径按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示例:用r(A2-)>r(B-)的形式表示】。
(3)元素②、③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③同一主族并且在短周期的元素的某种含氧酸可以消毒杀菌,写出该物质的电子式___________。
(5)比较①与其同族短周期元素的氢化物的熔沸点高低,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a
f
b c g h i j
d e k
(1)上表中g元素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
(2)j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该化合物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_。
(3)下列事实能说明e元素的金属性比c元素强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e元素的单质熔点比c元素单质的低
B.e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比c元素的单质剧烈
C.e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c的强
D.e元素的单质不能从c元素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c
(4)将if2通入氯化钡溶液中,没有明显变化,若再向其中加入b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观察到白色沉淀,写出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h、i、j三种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顺序是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6)e、k、i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3.已知X、Y、Z、W、R五种元素中,X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Z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4个;W元素原子K层和M层电子总数等于其L层电子数;R元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其阳离子与Z的阴离子电子核外电子总数相同。请完成下列问题。
(1)R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Z元素形成的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2)含X、Y、Z、R四种元素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3)W的两种氧化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B 4.C 5.B 6.B 7.A 8.C 9.D 10.D 11.C 12.C 13.C
14. B Al-3e-+4OH-=AlO2-+2H2O PbO2+SO42-+4H++2e-=PbSO4+2H2O 增加 0.1NA O2+2H2O+4e-=4OH- 2
15. 压强
16. 3X+Y2Z 0.05mol/(L·min) 0.9
17. 0.6mol·L-1·min-1 3 BD
18.(1) 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1
(2) 反应生成的具有漂白作用(或反应生成的氧化了酚酞)
(3)
(4) 复分解反应
19.(1)反应产生氧气和放出热量
(2) 带火星的木条 H2O2 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太浓
(3) Na2O2+2H2O=2NaOH+H2O2 2H2O2=2H2O+O2↑
20.(1)CaCO3+2H+=Ca2++H2O+CO2↑
(2) 除去CO2气体中混入的HCl Na2O2 NaOH溶液
(3)Na2CO3、NaHCO3,1:1
(4)不需要,后续操作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5)-31.4kJ mol-1
(6) 4.18×103 Zn(s)+Cu2+(aq)=Zn2+(aq)+Cu H=-209kJ mol-1
21. r(O2-)>r(F-)>r(Na+)>r(Al3+) HF>H2O 氨气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熔沸点NH3>PH3
22.(1) Al
(2) HClO4 共价键
(3)BC
(4)2OH-+SO2=+H2O、Ba2++=BaSO3↓
(5)HCl>H2S>PH3
(6)Ca>Se>S
23.(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