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加考)
数 学 模 拟 试 题
(内容:数列 时间:30分钟 满分:35分) 2023.06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是“是递增数列”的( ▲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满足,,则( ▲ ).
A. 4 B. C. D.
中,,,,,则的前n项和( ▲ ).
A. B. C. D.
等比数列的首项为2,公比为,其前n项和记为,对,成立,则的最小值为( ▲ ).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共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 题目要求.全部 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意大利数学家莱昂纳多斐波那契提出了斐波那契数列.该数列的特点是:前两个数都是1,从第三个数起,每一个数都等于它的前面两个数的和.记斐波那契数列为,其前n项和为,则( ▲ ).
A. 不一定是偶数 B.
C. D.
四、解答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 程或演算步骤.
(本小题满分10分)
的前n项和,满足
(1)求和的通项公式;
(2)的前n项和,,求数列的前n项和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加考)
数学模拟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加考试题共35分,按比例计入总分!) 2023.06
1. 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是“是递增数列”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及等比数列的知识,属一般题.
根据等比数列的知识,结合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
解:因为 ,则或
当且时,数列单调递增;
当且,数列单调递增;
当且,数列不单调.
而若数列递增,则且或且,可以得到,
故“”是“数列递增”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故选
2. 满足,,则( )
A. 4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数列的递推关系式的应用,考查转化思想以及计算能力,是基础题.
利用已知条件求出数列的前几项,得到数列的周期,然后求解即可.
【解答】
解:数列满足,,
由,可得,
由,可得,
由,可得,
由,可得,…
所以数列是周期数列,周期为4,
故选
3. 中,,,,,则的前n项和(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数列的递推关系、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属于难题.
由题得到数列是以首项为2,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利用累加法与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得,进而得到,利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即可得到
【解答】
解:由得,即,
所以数列是以首项为,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因此,所以,,,,,累加得,
又,所以,当时也符合,所以,
因此数列是以首项为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故的前n项和
故选:
4. 等比数列的首项为2,公比为,其前n项和记为,对,成立,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单调性、分类讨论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
,①n为奇数时,,根据单调性可得:;②n为偶数时,,根据单调性可得:,可得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2,,考虑到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即可得出结果.
【解答】
解:,
①n为奇数时,,可知:
单调递减,且,
;
②n为偶数时,,可知:
单调递增,且,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2,,
考虑到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
,
的最小值
故选:
5. 意大利数学家莱昂纳多斐波那契提出了斐波那契数列.该数列的特点是:前两个数都是1,从第三个数起,每一个数都等于它的前面两个数的和.记斐波那契数列为,其前n项和为,则( )
A. 不一定是偶数 B.
C. D.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斐波那契数列为背景,考查了学生观察和归纳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解答】
解:对于A选项,为奇数,,为偶数,则为奇数,为奇数,为偶数,…,
以此类推,观察分析发现,这个数列的数字是按照奇数、奇数、偶数这三个一组循环排列的,故A不正确;
又
,
故B正确;
对于C 选项,
,
以此类推,故C正确;
可以发现,,,,…,归纳得到,
可以推断D正确,
事实上,
,
也可以判断D正确.
故选
6. 本小题分
的前n项和,满足
求和的通项公式;
的前n项和,,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解:当时,,由得,
,
又也符合,
,
,
,①
,②
①,②两式相减得:,
所以
【解析】本题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在数列求和中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属于中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