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7——判断题(含答案+详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7——判断题(含答案+详细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6-20 22:3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07——判断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1.月食时,地球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的,说明了地球可能是球体。( )
2.每一种动物的一生都会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 )
3.坐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的乘客,相对于列车是静止的。( )
4.要比较走完相同距离需要多长时间,需要用到秒表。 ( )
5.刻舟求剑的故事中和掉入水中的宝剑相比较船是静止的。( )
6.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 )
7.拨动直尺后,像直尺这样的运动形式称为振动。( )
8.在一天中,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
9.从不同的角度照射物体,就可能得到不同的影子。( )
10.地球上70%以上是陆地。( )
11.月球表面的环形山主要是火山喷发形成的。( )
12.我们在收集和选用与地球有关的资料时,应该判断资料的科学性,确定资料来源。( )
13.月相的变化没有规律。( )
14.我们有时在白天也能观察到月相。( )
15.地球上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不需要保护。( )
16.物体只能从斜面上滚下来。( )
17.我们在晚上能看到明亮的月亮,是因为月球本身会发光。( )
18.日晷是我国古代一种测量长度的仪器。( )
19.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登陆,进一步揭开了月球表面的神秘面纱。( )
20.月球对地球没有任何影响。( )
21.站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船只,一般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的一部分,最后看到全部船身。 ( )
22.在观测影子的活动中,我发现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既有长短变化,又有方向的变化。( )
23.我发现月球和太阳大小差不多,这是因为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相同。( )
24.地球的天然卫星是月球。( )
25.人的一生从婴儿青年幼儿成年老年。( )
26.物体有运动和静止两种状态,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 )
27.蚕宝宝只喜欢吃桑叶,不吃其他食物。( )
28.跟卵黄、卵白相比,鸡蛋壳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
29.小鸡是由鸡蛋中的卵黄发育而来。( )
30.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直接生下胎儿的叫胎生。( )
31.哺乳动物在生殖上最突出的特征是胎生、哺乳。( )
32.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
33.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都相同,寿命长短也相同。( )
34.蚕茧呈长椭圆形,与橄榄的形状相似,一定是白色的。( )
35.验证了细胞核和细胞质都会影响生物模样的生物学家是童第周。( )
36.不同种类动物的一生是没有相同点的。( )
37.蚕变成蚕蛹后,就死亡了。 ( )
38.鸡一般在地上行走,所以它不属于鸟类。( )
39.鸟类一般都是卵生动物。( )
40.通过养蚕活动我知道,蚕的生命周期大约是56天。( )
41.蚕的胸部有三对足,腹部有五对足。( )
42.老鹰的运动路线是直线运动。( )
43.做“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实验,选手出发时间可以不相同。( )
44.测试“过山车”,可以用方向盘判断方向,不能用软尺测量距离。( )
45.物体的运动形式会因物体受力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
46.百米赛跑小明拿了冠军,说明在参赛的学生中小明跑100米用的时间最少。( )
47.测量物体运动所用时间时,如果测量3次得到了不同的数据,我们应选用最大的数据。( )
48.当我们同车、船、椅子一起运动的时候,会看到车、船、椅子外的景物向相同方向运动。( )
49.小石子从手中掉落下来,运动的路线是曲线。( )
50.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
51.小丁在野外郊游,他观察自己的影子越来越短,这时应该是下午。( )
52.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
53.所有动物的卵,结构都完全相同。( )
54.饲养一种动物,是了解动物一生的好方法。( )
55.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 )
56.为了让“过山车”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的起点往往在“过山车”的中间处。( )
57.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
58.摆钟的摆和秒针运动方式是一样的。( )
59.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长,运动得越慢。( )
60.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关键是要测量准确距离和时间。( )
参考答案:
1.√
【详解】很久很久以前,绝大多数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但有一些现象,却让一部分人推测地球可能是球体。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帆顶,然后看到船身。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这说明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直至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西班牙。根据这个事实,人们才开始接受地球是球形的观点。
2.√
【详解】动物的共同特征是都会运动,遇到外界刺激都会作出反应,都需要吃食物,都能繁殖后代,都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等。每一种动物的一生都会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题目说法正确。
3.√
【详解】坐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的乘客,相对于列车是静止的;此时列车是参照物,乘客是被判断运动还是静止的物体。
4.√
【详解】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相同,比较它们的快慢的方法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通过的距离,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长,运动得越快,通过的距离越短,运动得慢。或者比较相同距离花费的时间,时间越长,运动越慢,时间越短,运动越快。要比较走完相同距离需要多少时间,需要用到秒表,计时比较精确。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5.×
【详解】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就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运动,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静止。在“刻舟求剑”的故事中,楚人的宝剑掉到了江底,他马上在船上做记号。对于江底的宝剑来说,江底是静止的,船及船上的人和船上的记号都是运动的。
6.√
【详解】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说的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7.√
【详解】物体有平动、滚动、振动、跳动和摆动等运动方式,物体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拨动直尺后,像直尺这样的运动形式称为振动。
8.√
【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晨和傍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所以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低-高-低,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9.√
【详解】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物体离光源的距离越来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来越小。所以从不同的角度照射物体,就可能得到不同的影子。
10.×
【详解】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的星球。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相互穿插分割,海洋占71%,陆地占29%,因此人们称地球是一个“水球”。
11.×
【详解】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大多是圆形,其分布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如此众多的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遗留下来的痕迹。
12.√
【详解】我们通过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收集各种关于地球的信息,更能充分全面地认识地球。收集、选用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的正确步骤是确定资料来源、判断资料的科学性、比较材料、选用材料。
13.×
【详解】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变化是有周期性,规律性的。
14.√
【详解】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月相主要出现在夜晚,有时在早晨或傍晚也能够看到。
15.×
【详解】地球上的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是生命之源,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工业、农业用水。但是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水有限,我国是缺水国家之一,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
16.×
【详解】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相同条件下,滚动比滑动速度快。
17.×
【详解】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我们在晚上能看到明亮的月亮,是因为反射了太阳的光。题干错误。
18.×
【详解】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光影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它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面是倾斜的,晷针朝北,并且晷针和晷面是垂直的。
19.√
【详解】中国“嫦娥”登月工程正在稳步实施。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登陆,进一步揭开了月球表面的神秘面纱。我国的登月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工程。
20.×
【详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有很多方面,一个很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就是潮汐。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可以使地球上的海水升高或下降,形成有规律的涨潮和退潮。
21.√
【详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通过应用遥感技术,能够精确的计算出地球形状的各种数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略扁的球体。所以站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船只,一般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的一部分,最后看到全部船身。
22.√
【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既有长短变化,又有方向的变化,早晚影子较长,中午影子较短,太阳东升西落,影子的方向早上朝向西,傍晚朝向东。
23.×
【详解】太阳比月球大得多,但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看上去差不多大小,这是因为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太阳距离地球比月球距离地球远。
24.√
【详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
25.×
【详解】人出生后经历了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阶段;人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成熟直至衰亡的生命过程。
26.√
【详解】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说的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运动与静止: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7.×
【详解】在蚕的周围放一些干燥的嫩桑叶和别的植物的嫩叶,我们发现蚕宝宝只喜欢吃桑叶,它也吃莴苣叶、榆树叶等叶,但吃了长不好,有的发生死蚕或不产卵等现象。当桑叶和其它叶混在一起时,蚕寻找桑叶吃,很多植物的叶根本不吃。
28.×
【详解】鸡蛋的结构由蛋清、蛋黄膜,蛋黄,卵黄系带,气室组成。鸡蛋中的卵黄提供养料,卵白提供胚胎成长所需的养料和水分,胚发育成小鸡,气室提供氧气,蛋壳膜可以防止鸡蛋内营养物质的流失;卵壳不能为胚胎提供营养,但是鸡蛋壳具有保护卵细胞的作用。
29.×
【详解】鸡卵由卵壳、卵壳膜、卵白、卵黄及胚盘等部分组成,生鸡蛋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它将发育成小鸡。
30.√
【详解】繁殖是指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动物的繁殖方式常见的有卵生和胎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用胎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胎生动物,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31.√
【详解】繁殖是指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动物的繁殖方式常见的有卵生和胎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用胎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胎生动物,哺乳动物在生殖上最突出的特征是胎生、哺乳。
32.√
【详解】繁殖是指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蜗牛是雌雄同体,海马是雄性育儿,皱唇鲨为卵胎生,水螅、海葵是无性繁殖(出芽生殖,断裂生殖),鸭嘴兽是卵生哺乳。
33.×
【详解】有些动物一生中要经历很大的变化,它们幼年期与成年期的样子很不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变态。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不同,寿命长短也不同。如蚕是变态动物,鸡和狗是不变态的。
34.×
【详解】蚕茧是指桑蚕的茧,蚕茧的颜色各有不同,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浅黄色,甚至有金黄色的。茧的外形有点像橄榄的形状,是椭圆形。
35.√
【详解】中科院院士、生物学家童第周是我国实验胚胎学主要创始人之一,1965年完成的金鱼和鳑鲏鱼不同科之间的远缘核移植实验,证明了细胞核和细胞质两者都含有可影响胚胎发育的物质。该研究不但克服了种间不能杂交的局限性,同时开创了我国动物胚胎细胞克隆技术的先河。故题干说法正确。
36.×
【详解】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每一种动物的一生都会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这样的生命过程一代一代循环往复,使得动物种族得以延续。不同种类动物的一生都有生命周期,都会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还需要食物、水、温度等等。
37.×
【详解】蚕蛹是蚕吐丝做茧后在茧中变成的蛹虫。轻轻用棉签触碰蚕蛹,发现它会动,这说明蛹是有生命的。
38.×
【详解】鸟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有角质喙,没有牙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心脏为四室;体温恒定;卵生。一般而言,大多数鸟儿会飞,但是家禽因为长期训养,已经失去飞行能力。鸡属于鸟类。
39.√
【详解】卵生动物是指用产卵方式繁殖的动物,胚胎发育的位置不在母体子宫,蚕和鸡是卵生动物,昆虫类、鱼类、鸟类一般都是卵生动物,题目说法正确。
40.√
【详解】桑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这个全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41.×
【详解】蚕的形态是圆筒形,分头、胸、腹三部分;蚕的头小,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具咀嚼式口器。蚕的胸部有3对足,腹部有4对足,尾部有1对足,共8对足。
42.×
【详解】把物体运动的路径连成线,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是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由于老鹰的运动路线是曲线,所以是曲线运动。 
43.√
【详解】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做速度;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在相同距离下,所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做“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实验,选手出发时间可以不相同,只要运动时间是相同的即可。
44.×
【详解】选用合适的工具完成测量任务,判断方向用到方位盘,测量距离用到软尺等。测试“过山车”时,描述小球的位置需要用方向盘判断方向,用软尺测量距离。
45.√
【详解】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两种方式,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则跟它的受力相关。人们可以通过精心的设计,改变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更好的运动。
46.√
【详解】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在相同距离下,所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百米赛跑小明拿了冠军,说明在参赛的学生中小明跑100米用的时间最少。
47.×
【详解】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做速度。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速度=距离÷时间。测量物体运动所用时间时,如果测量3次得到了不同的数据,我们应选用中间值数据。
48.×
【详解】一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另一个物体就是这个物体的参照物。物体的动与静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当我们同车、船、椅子一起运动的时候,以车、船、椅子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则看到车、船、椅子外的景物会向相反方向运动。
49.×
【详解】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是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小石子从手中掉落下来,运动的路线是直线。
50.√
【详解】略
51.×
【详解】一天中,物体受阳光照射产生影子的长度变化是有规律的,早晨最长逐渐变短,到中午变至最短,下午逐渐变长。所以当影子越来越短时应该是上午。
52.√
53.×
【详解】许多卵生动物的卵都类似于球形,这种形状十分坚固,能有效地保护其内部,有利于生命的繁衍。不同动物的卵是不同的,有的包着一层壳,有的包着膜;不同动物的卵颜色和大小会有区别。
54.√
【详解】饲养一种动物,很好地了解了动物的生命周期。为了观察动物的一生可选用的方法有:填写记录表、写观察日记、拍照、画图和摄像,用视频、照片、图画或文字等记录动物的生长变化情况。饲养一种动物,是了解动物一生的好方法,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55.√
【详解】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我们在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时是在相同距离的情况下比较时间的多少,在相同时间的情况下比较距离的长短。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用的时间短,运动快。
56.×
【详解】我们可以用积木、铁架台、卡纸、纸箱等材料设计制作“过山车”。在观察“过山车”运动过程中,描述小球得位置,可以用方向盘判断方向。为了让“过山车”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的起点往往在“过山车”的高处 , 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57.√
58.×
【详解】物体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平动、振动、转动、滚动和摆动等。摆动:一个物体来回摇摆时做的运动。摆钟的摆的运动方式是摆动。转动:也叫旋转运动,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做圆周运动,整体不发生位置的变化。比如:小风车、钟表指针、齿轮等。秒针运动方式是转动,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59.×
60.√
【详解】速度与时间和距离有关,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