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2节硫的转化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与物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A.酸雨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B.光化学烟雾 CO
C.臭氧空洞 氟氯烃(如氟利昂) D.温室效应 CO2
2.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从实验开始到过一段时间后,对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中苹果块会干瘪
B.②中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
C.③中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D.④中pH试纸变红
3.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下列装置或操作错误的是
A.上下移动装置甲中的铜丝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
B.装置乙可用于收集气体
C.将试管中的液体倒入装置丙中稀释,观察颜色可确定的生成
D.利用装置丁将硫酸铜溶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可析出
4.下列浓硫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浓硫酸可用作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氢气、氧气等气体,但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和有较强还原性的HI、H2S等气体
B.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在此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了强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
C.1 mol铜粉投到足量浓硫酸中,加热得到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为22.4 L
D.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硫酸,是因为浓硫酸能使铁、铝钝化
5.一种以黄铁矿(主要成分是,设杂质均不参与反应)为原料生产硫酸的简要流程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黄铁矿“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依据上述流程,当最终生成0.1mol时,共转移7.5mol电子
C.“吸收”时若用水吸收三氧化硫会在酸雾产生
D.标准状况下,22.4L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6.某化学课题小组将二氧化硫的制备与多个性质实验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c中依次盛装70%硫酸、Na2SO3固体、NaOH溶液
B.实验时,湿润的pH试纸、鲜花、品红溶液、KMnO4溶液均褪色,Na2S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
C.此设计可证明SO2水溶液的酸性,SO2的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
D.点燃酒精灯加热,品红溶液恢复原色,KMnO4溶液不恢复原色
7.下列实验,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O的是
A.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不溶解
C.某溶液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D.某溶液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8.如图所示是一系列含硫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已略去),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说明SO2具有氧化性,反应②说明SO2具有酸性
B.反应②中生成物n(Na2SO3)∶n(NaHSO3)=1∶1时,则反应物n(SO2)∶n(NaOH)=1∶2
C.反应③④⑤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工业上可利用反应②和反应④回收SO2
9.在实验探究课上,同学们积极思考,设计出如图所示四种实验方案用以验证浓硫酸的吸水性,其中在理论上可行的是
A.①②③④ B.仅①②③ C.仅①③④ D.仅②③④
10.“绿色化学”要求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出可行的化学反应,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下列化学反应中,你认为最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用氨水吸收硫酸厂的尾气:SO2+2NH3+H2O=(NH4)2SO3
B.除去硝酸工业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2+NO+2NaOH=2NaNO2+H2O
C.制硫酸铜:Cu+2H2SO4(浓)CuSO4+SO2↑+2H2O
D.制硫酸铜:2Cu+O22CuO,CuO+H2SO4(稀)=CuSO4+H2O
11.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说法与“节能减排”不相符的是
A.为推广氢能的使用,工业上可采用电解水法制取大量氢气
B.将石油裂化、裂解,综合利用石油资源
C.有节制地开采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资源
D.倡导“绿色化学”理念,逐步实现化工企业零排放
12.下列有关硫的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淡黄色晶体,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
B.质脆易粉碎,易溶于二硫化碳,加热易熔化
C.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硫与铁粉和铜粉分别反应,都可生成二价金属硫化物
D.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3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KMnO4(H+)、石蕊溶液褪色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SO2
C.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D.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相遇在溶液中具有漂白能力
14.人们学习和研究化学,都是希望化学给人们带来正能量,但是有些不法分子不是利用化学来造福人类,而是危害人类,下列做法严重危害人类的是
A.利用化学合成各种药品用于治疗疾病
B.利用化学生产各种化肥以增加粮食产量
C.用SO2漂白已经霉变的食品,使其颜色好看
D.在食品包装盒内放置CaO干燥剂,防止食品变质
15.现有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硫酸和浓硫酸。下列方法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A.分别取少量两种溶液加水稀释,比较热效应
B.分别取少量两种溶液滴加到纸张上,观察纸张是否变黑
C.分别取少量两种溶液滴加BaCl2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D.分别取足量两种溶液向其中加入铁片,一段时间后观察铁片是否溶解
二、填空题
16.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从氧化物、化合价的角度推测SO2的可能具有的性质_______
(1)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根据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试写出以下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酸性氧化物 + 碱 → 盐 + 水 SO2+ Ca(OH)2(少量)=_______ (注意:SO2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 SO2 +CaO =_______
③酸性氧化物 + 水 → 酸 SO2 +H2O _______
【实验5-1】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①把盛有SO2的试管倒立于水中,打开胶塞 试管内液面_______ SO2_______溶于水
②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试纸变_______色 二氧化硫水溶液呈_______性
17.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
浓硫酸能吸收存在于周围环境中的水分(自由水和结晶水),常用作_______。
(2)脱水性
使有机物分子中的H和O以原子数2:1比例脱去,而使物质结构发生改变,生成新物质的性质
实验现象: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搅拌,可观察到蔗糖_______,体积_______,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放出有_______气味的气体。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强氧化性
①浓硫酸与Cu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铜丝表面_______,溶液中产生_______色固体;试管中的溶液有气泡冒出;品红溶液_______;冷却后将a试管里的物质慢慢倒入水中,溶液呈_______。
实验结论 在反应中,浓硫酸体现_______和酸性
化学方程式 _______
②浓硫酸与非金属反应
碳与浓硫酸反应_______。
③浓硫酸与金属反应
a.常温下,Fe、Al与浓H2SO4发生钝化,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
b.氢前的活泼金属(如Zn):常温下与浓硫酸反应先产生_______,后产生_______。
c.氢后的活泼金属(如铜):加热下与浓硫酸反应先产生_______,后反应停止。
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8.根据图中的实验现象及转化关系判断:
(1)A、B、C、D、E、F、G各是什么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①、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9.已知甲、乙、丙是三种可溶性物质。其中甲是碱,乙、丙是盐,它们溶于水后电离产生的所有离子如表所示:
阳离子 Na+、H+、Ba2+
阴离子 OH-、CO、SO
(1)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
(2)乙溶液与丙溶液反应可生成气体M,则M的化学式为______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乙、丙溶液与甲溶液反应可分别生成白色沉淀A和B,其中B可溶于稀硝酸。
①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如何鉴别乙中的阴离子:_______。
②B溶于稀硝酸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酸雨分为硫酸酸雨和硝酸酸雨,因此酸雨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关,故A正确;
B.光化学烟雾与氮氧化物有关,故B错误;
C.氟利昂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空洞,则臭氧空洞与氟氯烃(如氟利昂)有关,故C正确;
D.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所以温室效应与CO2有关,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2.D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会促进苹果中的水分挥发,故①中苹果块会干瘪,A叙述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会促进胆矾失去结晶水,胆矾失去结晶水后变白,故②中胆矾晶体表现有“白斑”,B叙述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会促进硝酸钾溶液中的水的挥发,故 ③中小试管内会出现结晶,C叙述正确;
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会将pH试纸脱水碳化,故④中pH试纸会变黑,D叙述不正确;
故选D。
3.B
【详解】A.上下移动甲中铜丝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从而控制生成SO2的量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思想,A正确;
B.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采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集气瓶中应长管进气、短管出气,B错误;
C.含铜离子的溶液呈蓝色,可以将试管中的液体倒入水中稀释,根据溶液是否呈蓝色确定是否有CuSO4生成,C正确;
D.结晶水合物加热时容易失去结晶水,不宜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硫酸铜溶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可析出 CuSO4 5H2O ,D正确;
答案选B。
4.B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氢气、氧气等气体;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和有较强还原性的HI、H2S等气,故A正确;
B.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在此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降低,浓硫酸既表现了强氧化性,故B错误;
C.Cu能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1 mol铜粉投到足量浓硫酸中,加热得到1mol二氧化硫,标准状况下为22.4 L,故C正确;
D.浓硫酸能使铁、铝钝化,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硫酸,故D正确;
故选B。
5.C
【分析】黄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S2,“烧”时生成Fe2O3和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生成的SO2进行催化氧化,生成SO3,最后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黄铁矿“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错误;
B.根据煅烧的反应,可以确定0.05mol FeS2反应生成0.1mol SO2,转移0.55mol电子,0.1mol SO2被氧化生成SO3时转移0.2mol电子,SO3与水反应时不发生电子转移,因此反应生成0.1molH2SO4时,转移0.75mol电子,B错误;
C.SO3溶于水会产生大量热量,这个热量会使得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然后SO3气体就会溶解在水蒸气中,从而产生酸雾(H2SO4),C正确;
D.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为固体,难以计算22.4L的物质的量和原子总数,D错误;
答案选C。
6.B
【分析】根据SO2的制备以及SO2的性质(酸性氧化物、还原性、氧化性、漂白性)解答。
【详解】A.70%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SO2,多余的SO2气体最后用NaOH溶液吸收,所以a、b、c中依次盛装70%硫酸、Na2SO3固体、NaOH溶液,A正确;
B.SO2不能漂白pH试纸,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使湿润的pH试纸显红色,所以湿润的pH试纸不褪色,B错误;
C.SO2水溶液使pH试纸变红说明其水溶液具有酸性,SO2能使鲜花、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漂白性,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有还原性,与Na2S反应生成S说明有氧化性,C正确;
D.SO2与品红溶液反应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点燃酒精灯加热,品红溶液可恢复原色,KMnO4溶液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加热不恢复原色,D正确;
故选B。
7.D
【详解】A.能和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有Ag+、SO、CO、SO等,A不符合题意;
B.能和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盐酸白色沉淀的离子有Ag+、SO等,B不符合题意;
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所以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C不符合题意;
D.先加盐酸酸化,能排除Ag+、SO、CO的干扰,再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8.D
【详解】A.反应①中先变蓝后褪色,说明KIO3先转化为I2后转化为I-,SO2体现还原性,A错误;
B.根据原子守恒,当n(Na2SO3)∶n(NaHSO3)=1∶1时,n(SO2)∶n(NaOH)=2∶3,B错误;
C.反应④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因为元素没有化合价变化,C错误;
D.利用反应②④,可以吸收SO2并回收利用,②中SO2作反应物,⑤中SO2为产物,D正确;
故选D。
9.A
【详解】图①梨失水变干表现出浓硫酸的吸水性;图②可通过胆矾晶体变白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图③通过观察KNO3晶体析出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图④浓硫酸的液面上升,水的液面下降,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综上所述故选A。
10.C
【详解】A.既消除硫酸厂尾气排放的SO2气体,还能得到(NH4)2SO3这种氮肥,不但方法合理科学,而且避免空气污染,符合绿色环保要求,故A正确;
B.用此法消除制硝酸工业尾气氮的氧化物污染,防止空气污染,避免酸雨的形成,符合绿色环保要求,故B正确;
C.由题干中信息可知,“绿色化学”要求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该过程产物中有污染大气的气体SO2,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故C错误;
D.由此法制取硝酸铜,生成硝酸铜和水,不会导致空气污染,符合倡导的绿色化学,故D正确;
故选C。
11.A
【详解】A.用电解水法制取H2会消耗大量电能,与“节能减排”不相符,A项符合题意;
B.将石油进行深加工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符合“节能减排”,B项不符合题意;
C.资源是有限的,有效合理地开采煤、石油、天然气等符合“节能减排”,C项不符合题意;
D.实现工业零排放是原子经济性的目的,符合绿色化学理论,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B
【详解】A.硫是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的淡黄色晶体,故A错误;
B.硫是易溶于二硫化碳,质脆易粉碎,加热易熔化的淡黄色晶体,故B正确;
C.硫的氧化性较弱,与铜共热反应时生成硫化亚铜,故C错误;
D.硫不论在空气中燃烧还是在氧气中燃烧,燃烧产物均是二氧化硫,故D错误;
故选B。
13.B
【分析】常见漂白剂的漂白原理:Cl2、Na2O2、H2O2、O3等是因强氧化性而具有漂白性;SO2是能和有机色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活性炭是因吸附有机色质而漂白。
【详解】A.SO2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还原性,能使品红褪色是因其具有漂白性,SO2不能使指示剂褪色,A错误;
B.因为能使品红褪色的物质很多,不仅仅是SO2,B正确;
C.因为这些漂白剂的漂白原理不相同,SO2漂白属于化合型,活性炭属于吸附型,漂白粉、Na2O2属于氧化型,C错误;
D.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相遇在溶液中反应生成H2SO4和HCl,从而失去漂白能力,D错误;
故选B。
14.C
【详解】A.利用化学合成各种药品治疗疾病,例如布洛芬等,A不符合题意;
B.利用化学研制各种化肥用于种植庄稼,例如适当氮肥磷肥的使用可增加作物产量,B不符合题意;
C.SO2有毒,具有漂白性,但SO2不能用来漂白馒头、银耳等食品,C符合题意;
D.在食品包装盒内放置CaO干燥包,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防止食品受潮变质,D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5.C
【详解】A.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而稀硫酸溶于水,没有明显的热量变化,温度几乎不变,因此可以通过分别取少量两种溶液加水稀释,比较热效应进行鉴别,A正确;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够使有机物脱水炭黑,而稀硫酸不具有脱水性,因此分别取少量两种溶液滴加到纸张上,观察纸张是否变黑,变黑的是浓硫酸,不能变黑的是稀硫酸,B正确;
C.二者溶于BaCl2溶液中都会电离产生,因此能够与溶液中的Ba2+结合形成BaSO4白色沉淀,因此不能使用BaCl2溶液进行鉴别,C错误;
D.在室温下铁遇浓硫酸会发生钝化现象而不能进一步反应,而铁加入稀硫酸中,会发生反应使铁片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同时产生气泡,二者现象不同,可以进行鉴别,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6. 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和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a(HSO3)2 CaSO3 H2SO3 上升 易 红 酸
【详解】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从化合价角度看,+4价位于硫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①酸性氧化物 + 碱 → 盐 + 水:SO2+ Ca(OH)2(少量)= Ca(HSO3)2;
②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 SO2 +CaO = CaSO3;
③酸性氧化物 + 水 → 酸:SO2 +H2O H2SO3;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使溶液呈酸性。
17.(1)干燥剂
(2) 变黑 膨胀 刺激性 C12H22O1112C+11H2O、C+2H2SO4(浓)CO2+2SO2+2H2O
(3) 有气泡产生 白 逐渐变为无色 蓝色 强氧化性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C+2H2SO4(浓)CO2+2SO2+2H2O SO2 H2 SO2
【详解】(1)浓硫酸能吸收存在于周围环境中的水分(自由水和结晶水),常用作干燥剂;
(2)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C12H22O1112C+11H2O、C+2H2SO4(浓)CO2+2SO2+2H2O,故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搅拌,可观察到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放出有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铜丝表面产生气泡,溶液中产生白色固体;试管中的溶液有气泡冒出;品红溶液褪色;冷却后将a试管里的物质慢慢倒入水中,溶液呈蓝色,Cu+2H2SO4(浓)CuSO4+SO2+2H2O,浓硫酸体现了强氧化性和酸性;浓硫酸还可以与非金属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量变引发质量,浓硫酸在反应中逐渐变稀,与氢前的活泼金属(如Zn):常温下与浓硫酸反应先产生二氧化硫,后产生氢气;与氢后的活泼金属(如铜):加热下与浓硫酸反应先产生二氧化硫,后反应停止。
18.(1) 硫化亚铁 硫化氢 硫酸亚铁 硫化铜 硫酸钠 氢氧化铁 硫
(2) FeS+2H+=Fe2++H2S↑ H2S+Cu2+=CuS↓+2H+ 4Fe(OH)2+O2+2H2O=4Fe(OH)3 Fe2(SO4)3+H2S=2FeSO4+S↓+H2SO4
【分析】根据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放置变灰绿色,继续放置变红褐色,可知白色沉淀为氢氧化亚铁,F是氢氧化铁,F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硫酸铁),硫酸铁与B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G和C,B是硫化氢,C是硫酸亚铁,G是硫,黑色固体A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化氢气体,A是硫化亚铁,硫化氢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D(硫化铜),E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硫酸钡,且溶液焰色反应显黄色,所以E是硫酸钠。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FeS+2H+=Fe2++H2S↑,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H2S+Cu2+=CuS↓+2H+,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H2S=2FeSO4+S↓+H2SO4。
(1)
由分析可知:A、B、C、D、E、F、G各是硫化亚铁、硫化氢、硫酸亚铁、硫化铜、硫酸钠、氢氧化铁、硫。故答案为:硫化亚铁;硫化氢;硫酸亚铁;硫化铜;硫酸钠;氢氧化铁;硫;
(2)
①硫化亚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化氢气体,②硫化氢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D(硫化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FeS+2H+=Fe2++H2S↑、H2S+Cu2+=CuS↓+2H+。③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放置变灰绿色,继续放置变红褐色,④硫酸铁与B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G和C,B是硫化氢,C是硫酸亚铁,G是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4Fe(OH)2+O2+2H2O=4Fe(OH)3、Fe2(SO4)3+H2S=2FeSO4+S↓+H2SO4。故答案为:FeS+2H+=Fe2++H2S↑;H2S+Cu2+=CuS↓+2H+;4Fe(OH)2+O2+2H2O=4Fe(OH)3;Fe2(SO4)3+H2S=2FeSO4+S↓+H2SO4。
19. Ba(OH)2 CO2 2H++CO=H2O+CO2↑ NaHSO4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盐酸无现象,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有硫酸根离子 BaCO3+2H+=Ba2++H2O+CO2↑
【分析】甲、乙、丙是三种可溶性物质,甲是碱,则甲中含有OH-和Na+或Ba2+,碳酸钡和硫酸钡都是沉淀,所以甲是Ba(OH)2,乙、丙是盐,则乙为NaHSO4,丙为Na2CO3;或乙为Na2CO3,丙为NaHSO4。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的化学式为Ba(OH)2;
(2)乙和丙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则M的化学式为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H2O+CO2↑;
(3)乙、丙溶液与甲溶液反应可分别生成白色沉淀A和B,其中B可溶于稀硝酸,则A为BaSO4,B为BaCO3,则乙为NaHSO4,丙为Na2CO3。
①乙的化学式为NaHSO4,其阴离子为SO,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盐酸无现象,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有硫酸根离子;
②BaCO3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H2O+CO2↑。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