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0 23:3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在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进程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学重点】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难点】
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对外开放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观看视频《春天的故事》。同学们,视频中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这位“老人”是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在这次会议上,做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对内的经济体制改革,那么我国的对外开放又是如何展开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9课《对外开放》。学生活动:观看老师提供的视频,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
利用视频导入,可以很快将学生带入本课学习情境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二、讲授新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课件出示现象“用生命作赌注的‘逃港’风潮”据统计,仅 1978年,便发生“逃港”事件 9.7万多人次,逃出 1.8万多人。内地民众此起彼伏大规模的逃港风潮,这为中国改革开放最为重要的决策之一——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做了深刻而令人心酸的铺陈。
——《人民网》
内地民众为何纷纷逃往香港?出示下面表格数据
学生观察表格,说出原因。同样落后的内地城市还有广东的汕头。我们与先进国家之间为何有那么大的差距呢?差距在哪里呢?1978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了对一些先进国家的访问之旅,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去看一看。
2. 出示邓小平访问美国和日本的两个镜头(图片、文字)。
如果你是当时的邓小平,你会有什么感慨?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出示材料:
邓小平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认为,中国要发展,需要怎样做呢?
(学生根据材料回答)因此他决定在中国划出几个城市,在这里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经济特区,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设计意图]:以历史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从而认识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和必要性,了解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
3. 经济特区“特”在哪里?出示材料
材料一
除投资规模在一亿元以上项目要报国务院审批,轻工业投资 3000万元以上......其余项目不需国家综合平衡,特区可以自己审批。
---《六十年国事纪要》
材料二第十三条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免征进口税......第十四条特区企业所得税税率为百分之十五。对技术性较高、资金周转期较长或......的企业,给予特别优惠待遇。第十八条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华侨和港澳同胞,出入境均简化手续,给予方便。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经济特区“特”在哪里?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4. 问题探究:1979年 4月举行中央工作会议,假如你是邓小平将选择哪些地方作为经济特区?理由是什么?
(课件出示地图和材料)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
学生观察地图,分析材料,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设计意图]: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重难点,选取有典型探究价值的材料分析题进行小组内探究,通过问题探究,提高学生的论从史出的能力。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5.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设成就。出示深圳图片(开放前后)、深圳市生产总值增长趋势图。
播放视频“小渔村变身大都市”,学生观看,感受惊人的深圳速度,感受这个“一夜崛起的城市”。
教师提问:建立经济特区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过渡:建立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接下来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怎样一步步扩大的呢?
(二)对外开放的扩大——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如何一步步扩大的?课件出示地图。学生结合教材文字和地图,小组合作,梳理过程。[设计意图]:在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进程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方法。
2.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如何理解这些特点?
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国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形成全国范围的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仅仅是经济领域,也包括科学、教育、文化、服务业、医疗卫生等领域。
学生根据提示,总结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过渡: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光“请进来”是不够的,还必须要“走出去”。为主动融入世界,加入国际市场,我国加入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课件出示:世贸组织简介。出示世贸组织标志,让学生获得初步认识。何为世界贸易组织?(课本 P45相关史事)学生阅读课本,进一步了解世贸组织。
2.我国哪年加入的世贸组织?学生结合课本回答问题。出示图片,加入世贸组织有哪些好处?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三、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对外开放的扩大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加入世贸组织
四、板书设计9. 对外开
五、测评练习
1.(2020 锦州)2020年 6月 2日有媒体以《海南成中国深化改革开放新窗口》为题进行报道。下列城市中,被称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的城市是(  )
A.厦门 B.珠海 C.汕头 D.深圳
2.(2021 潍坊)邓小平指出:“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1984年“放”体现在(  )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 14个沿海城市C.开发浦东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2021 日照)1990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说,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据此,中央决定在上海浦东建立(  )
A.经济特区 B.开发区 C.沿海开放城市 D.经济开放区
4.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收获。
课堂结语:课件出示中国的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不论国际形势发生什么变化,中国都将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
——习近平
播放音频:每日一习话今后还要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伟大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设计意图]:用习近平的讲话结束本节课,让使学生深化感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对外开放》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在认真分析和思考课程标准、教材、学情等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教学立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整合等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理念,经过不断实践探索而完成的。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整合,主要从对外开放的起步、对外开放的扩大—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对外开放的推进三个模块进行教学,运用视频、创设情境、史料分析、小组合作探究、阅读地图、思维导图等多种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本节课课后检测题的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用来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成,充分体现了“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课开始先用一段视频向学生展示邓小平带领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路程,上课结束前又一次展示习近平关于坚持改革开放的谈话: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从总体上来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本节课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是:在授课方面老师可以把每一幕的过渡语进一步锤炼;更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有效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的有效设计。相对而言,教师讲解略多,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略少,对知识渗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