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为人民服务
第1课时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几个大字呢?
法院、公安局、办证大厅……
这是一枚党徽,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
为人民服务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背景简介
张思德
(1915—1944)
生平
简介
1915年4月19日,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
1933年12月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
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
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为救战友不幸牺牲,年仅29岁。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会写“彻、迁”等9个字,会写“革命、解放”等17个词语。
2.知道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严谨的结构。
3.借助相关资料,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含义。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自读任务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字词可以多读几遍。
2.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随文识字
读准字音
“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
hóng
鸿毛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míng
李鼎铭
dào
追悼会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集中识字
铭
悼
míng
dào
鸿
hóng
鸿:本意指大雁。鸿毛指大雁的毛,比喻事物轻微或不足道。
铭:是刻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业或用来警惕、勉励自己的文字。比如:座右铭、墓志铭。
悼:指悼念。组词:追悼、哀悼、悼亡。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认读词语
革命 解放 彻底 利益
意义 剥削 压迫 批评
兴旺 五湖四海 目标
责任 牺牲 死得其所
制度 寄托 哀思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梳理内容
谁要为人民服务?怎样为人民服务?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
...
新四军,全称是“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隶属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序列,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队伍,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
八路军,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简称,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
提出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梳理内容
课文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1)如何对待生死: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
像这样围绕一个中心论点分几方面来展开论述的文章就叫做“议论文”。
提出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如何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3)如何对待困难: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团结互助。
(4)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开追悼会,寄托哀思。
论述
观点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读一读第2自然段,理清四句话之间的关系,思考毛主席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的。
探究任务
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第2自然段的四句话分别写了什么,有什么关系?毛主席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的?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探究过程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读读第2自然段,理清四句话之间的关系,思考毛主席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的。
提出观点
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
两种生死对比
证明观点
死的意义有不同
①
②
③
④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自由读一读,说说画线句的意思。
.
.
.
本来
有的、有的人
比……还……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大雁的羽毛还轻。
..
大雁的羽毛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你还记得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毛主席引用司马迁的名言有什么作用?
引用论证
毛主席引用了司马迁的名言来表达“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这一观点,这就是引经据典,在议论文中我们称之为引用论证。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读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毛主席是如何进一步论证的?
.....
.....
像这样将两种人、两种死进行对比,进一步强调死的意义有不同,我们就叫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从画线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张思德同志一直默默地为人民服务,最终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941年至1942年,抗战到了最艰难的时刻。节约每一粒粮食,每一份资源,都是极其重要的。张思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他的棉衣早已破烂不堪,但每次轮到他换新棉衣,他总是坚持不肯,每次都是把旧棉衣拆补好再穿上。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结合资料,说说为什么张思德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张思德对身边的同志始终充满关心。他经常主动帮助炊事员挑水、烧火,帮助饲料班锄草、喂马。春天容易生病,他就上山采来草药,为同志们预防疾病。冬天天冷,他就主动进山烧制木炭,为同志们取暖。上级发下来的奖品,他舍不得用,都送给了同志们。有的同志生病,他就用自己的津贴买些鸡蛋,给生病的同志送到床前。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结合资料,说说为什么张思德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张思德也非常关心老百姓,和老百姓结成鱼水相依的亲密友谊。他经常抽时间到驻地附近老百姓家帮他们收割庄稼、修路、挑水。一次,一只狼叼走了一个小孩,他提枪就追出门外,为了防止开枪伤了孩子,他就赶上去一把抓住狼尾巴,打死了恶狼,救回了孩子。还有一次,外出值勤途中,他看到一个老大娘背着一大捆柴,非常吃力,就立即上前帮大娘把柴背回家。此后,他就把大娘当作自己的亲娘,常去看望,帮大娘种庄稼,做家务。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结合资料,说说为什么张思德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张思德心中始终想着人民,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死得光荣,所以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样的论证方法是什么呢?
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在第2自然段的结尾举了张思德的例子来肯定了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我们称之为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迁
泰
批
标
牺
彻
迫
炊
葬
牺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左右结构,“彳”两撇平行,竖画正直。
彻
“牺”要注意右边是个西,不要多加一横。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迁
泰
批
标
牺
彻
迫
炊
葬
葬
左下半包围结构,走之底的“捺”的捺脚要长一些,包住上面的“千”和“白”。
迁
上中下结构,中间的“死” 要写得扁一些,下半部分的第二笔是撇,不能写成竖。
迫
泰
上下结构,撇捺要舒展,下半部分不要写成“水”。
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提出观点
(1)
论证观点(2—5)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如何对待生死
如何对待批评
如何对待困难
如何对待死去的人
(引用 对比 举例)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当堂练习
抄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美观。
革命 解放 彻底 利益 意义
剥削 压迫 批评 兴旺 五湖四海
目标 责任 牺牲 死得其所 制度
寄托 哀思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人民服务》。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