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第二次质量调查 (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物)试卷
满分:100 时长:1h
一、选择题(共34小题,每题1.5分)
1.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
① 红花×红花→红花
② 非甜玉米×非甜玉米→301非甜玉米+101甜玉米
③ 盘状南瓜×球状南瓜→盘状南瓜
④ 牛的黑毛×白毛→98黑毛+102白毛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①和④
2.玉米第九号染色体上的糯性基因在花粉中表达,糯性淀粉遇碘呈棕红色,非糯性淀粉遇碘呈蓝色。取一株玉米成熟的花粉,用碘液进行检测,结果约50%的花粉显蓝色、约50%的花粉显棕红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 B.非糯性基因不在九号染色体上
C.该株玉米的基因型一定为杂合子 D.该检测结果可证明基因分离定律
3.以抗螟非糯性水稻(GGHH)与不抗螟糯性水稻(gghh)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F1中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 )
A. B. C. D.
4.双脱氧核苷酸常用于DNA测序,其结构与脱氧核苷酸相似,能参与DNA的合成,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子链合成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若连接上的是双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终止;若连接上的是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继续。在DNA的人工合成体系中,有适量的序列为GTACATACATG的单链模板、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以该单链为模板合成出的不同长度的子链最多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5.某种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D)对白色(d)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直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黑色:卷毛白色=1:1: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
A.bbDd B.Bbdd C.BbDD D.bbdd
6.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7.假定某动物细胞染色体数目2N=4,据图指出②③④⑤⑥各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⑤内有4个四分体,②内有2个四分体 B.②③④⑤均含同源染色体
C.②③④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 D.⑥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8.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是AaBb,下图是其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
B.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不可能出现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
D.该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了4种不同基因型的细胞
9.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可表示DNA分子复制
B.b→c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
C.c→d可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
D.d→e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全过程
10.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相对含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c段细胞不能进行基因的表达 B.ij段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
C.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分别体现在de段和hi段D.Ⅱ和Ⅲ的生理过程保证了后代具有多样性
1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过程是( )
A.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B.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C.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D.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
12.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I、Ⅲ),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I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的基因在X、Y染色体上可以有等位基因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由于存在I、III片段,X、Y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
13.已知尿黑酸尿病是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病,分析如图所示的遗传系谱,控制相关性状的遗传因子用P、p表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Ⅱ-3是杂合子
B.Ⅰ-3的遗传因子组成一定是Pp
C.Ⅱ-3如果怀孕生育一个健康孩子的概率是1/2
D.Ⅰ-1一定是纯合子
14.下列有关科学研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与结论
A 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 在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加入DNA水解酶,然后与R型活菌混合 只生长R型菌,说明DNA被水解后,就失去遗传效应。
B 噬菌体、大肠杆菌 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 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C 烟草花叶病毒、烟草 用从烟草花叶病毒分离出的RNA侵染烟草 烟草感染出现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可能是遗传物质。
D 大肠杆菌 将已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培养基中,提取DNA,离心,记录在离心管中的位置 子一代:只有1条带,位置居中;子二代:有2条带,其中一条带位置居中,另一条带位置靠上。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A.A B.B C.C D.D
15.如图是人体细胞中某DNA片段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1”代表磷酸基团,“A”代表腺苷
B.图中“2”代表的化学键是肽键
C.图中“3”连接的是磷酸基团与核糖
D.图中“4”代表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16.实验表明,某些“21 - 三体综合征”患者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的活性为正常人的1.5倍。该事实支持了下列哪一观点( )
A.正常人不含有控制SOD的基因 B.SOD合成基因位于第21号染色体
C.SOD的活性与其基因数量无关 D.控制SOD合成的基因位于线粒体
17.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T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结合下图所示“中心法则”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合成至少要经过④、②、③过程
B.进行④、①、②、③过程的原料来自于宿主细胞
C.通过④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D.②、③过程分别在宿主细胞核内和病毒的核糖体上进行
18.若细胞质中tRNA1(5'—AUU—3')可转运氨基酸x,tRNA2(5'—ACG—3')可转运氨基酸y,tRNA3(5'—UAC—3')可转运氨基酸z,现以DNA的一条链5'—ACGTACATT—3'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该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的排列顺序可能是( )
A.x—y—z B.z—y—x C.x—z—y D.y—x—z
19.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②上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多条④
B.密码子CUU编码③所携带的氨基酸
C.形成②时,需沿整条DNA长链进行
D.①复制时,2条链都可以作为模板链
20.下列有关基因、DNA、染色体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就是DNA
B.所有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D.1条染色体复制后含有2个DNA分子
21.分别用β-珠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和丙酮酸激酶(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基因的片段与鸡的成红细胞、输卵管细胞和胰岛细胞中提取的总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结果见下表(注:“+”表示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3种细胞的总RNA β-珠蛋白基因 卵清蛋白基因 丙酮酸激酶基因
成红细胞 + ― +
输卵管细胞 ― + +
胰岛细胞 ― ― +
A.在成红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处于活动状态,卵清蛋白基因处于关闭状态
B.输卵管细胞的DNA中存在卵清蛋白基因,缺少β-珠蛋白基因
C.丙酮酸激酶基因的表达产物对维持鸡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很重要
D.上述不同类型细胞的生理功能差异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22.下图是基因对性状控制过程的图解,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过程所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B.同一生物的同一细胞中M1、M2可同时发生
C.白化病的成因是酪氨酸不足导致黑色素不能合成
D.③④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是核糖体结构不同
23.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表型相同,则其基因型也相同
B.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相同,则基因决定的性状一定相同
C.基因与性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D.基因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
24.有氧运动能改变骨骼肌细胞中的DNA甲基化状态,引发骨骼肌的结构和代谢变化,改善肥胖、延缓衰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NA甲基化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B.DNA甲基化能改变骨骼肌细胞中基因的碱基序列
C.骨骼肌细胞中的DNA甲基化状态可以遗传给后代
D.DNA甲基化程度可能影响代谢相关酶基因的转录
25.某基因的一种突变对该基因编码的多肽没有影响。这种突变最可能是( )
A.缺失了一个核苷酸对 B.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C.插入了一个核苷酸对 D.替换了一个核苷酸对
26.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共同点是( )
A.产生了新的基因 B.产生了新的基因型
C.都属于可遗传变异 D.改变了基因的遗传信息
27.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I、II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a、b、c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
B.I、II也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但不属于基因突变
C.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基因突变频率较高,主要是由于间期时间较长
D.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基因a和基因b可发生互换
28.下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依次属于( )
A.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29.果蝇的下列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 )
A.体细胞 B.精原细胞 C.精子 D.受精卵
30.下图所示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为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①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
B.植株B为纯合子的概率为25%
C.植株C为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
D.整个流程体现了体细胞与生殖细胞均具有全能性
31.为研究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和遗传方式,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
①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④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32.如图对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区域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请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下降不可能达到零的原因是种群中存在抗杀虫剂个体
B.杀虫剂的使用可以定向诱导马铃薯甲虫发生抗杀虫剂突变
C.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定向选择作用,结果导致甲虫种群抗药性增强
D.使用杀虫剂会使害虫中具有抗药性的个体大量繁殖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3. 一项关于唐氏综合征(21-三体)的调查结果如下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母亲年龄(岁) 20~24 25~29 30~34 ≥35
唐氏患儿发生率(×10-4) 1.19 2.03 2.76 9.42
A.抽样调查时应兼顾地区差异等因素,以增大取样的随机性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1号染色体未分离可使子代患唐氏综合征
C.新生儿患唐氏综合征只与母亲年龄有关,与父亲年龄无关
D.应加强35岁以上孕妇的产前诊断以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率
34.用秋水仙素对植物的幼苗进行处理,可以获得多倍体植株。秋水仙素作用的原理是( )
A.抑制着丝粒的分裂 B.使细胞连续进行染色体复制
C.干扰减数分裂的进行 D.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9分 )
35.(10分)某观赏植物花色有红、白两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B、b表示)。现有甲、乙两个白花品系,分别与一纯合的红花品系丙杂交,结果如下表,据此回答问题。
杂交组合 组合1 组合2
P 甲×丙 乙×丙
F1类型及比例 全是红花 全是红花
F2类型及比例 红花:白花=9:7 红花:白花=3:1
(1)两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甲________,乙___________。
(2)杂交组合1的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若对F1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是______。杂交组合2的F2中,能稳定遗传的类型所占比例是________。
36.(7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多肽链中,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替换。下图是该病的病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DNA上的碱基对发生改变,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
(2)图中②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mRNA的过程,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
(3)图中③的过程称为_______,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4)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为GAA或GAG,组氨酸的密码子为CAU或CAC,天冬氨酸的密码子为GAU或GAC,缬氨酸的密码子为GUA、GUU、GUC或GUG。图中氨基酸甲是______;氨基酸乙是__________。
(5)该病由隐性基因a控制。假定某地区人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7%,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
37.(8分)普通水稻中有高杆抗病(DDTT)和矮杆易感病(ddtt)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A:高杆抗病矮杆抗病品种
B:高杆抗病×矮秆易染病→→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品种
C:高杆抗病×矮秆易染病→配子幼苗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品种
(1)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水稻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_组,原因是_________。
(2)B组育种方法原理是_________,F2水稻植株中基因型最多有_________种,表型为矮杆抗病植株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__。
(3)C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获得的幼苗植株的特点是_________。
38.(24分)科研人员对猕猴(2n=42)的酒精代谢过程进行研究,发现乙醇进入机体内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缺乏酶 1,喝酒脸色基本不变但易醉的猕猴,称为“白脸猕猴”; 缺乏酶 2,喝酒后乙醛积累刺激血管引起脸红的猕猴,称为“红脸猕猴”;两种酶都有的猕猴,称为“不醉猕猴”。请回答问题:
(1)乙醇进入猕猴机体内的代谢途径,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___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__________ 。猕猴的乙醇代谢与性别关系不大,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基因 b 由基因 B 突变而来,基因 B ____(可以/不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是因为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
(3)“红脸猕猴”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白脸猕猴”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完善如下实验设计和预期,以确定某只“白脸猕猴”雄猴的基因型。
实验步骤:①该“白脸猕猴”与多只纯合________________杂交,产生多只后代。
②观察、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Ⅰ若子代全为“红脸猕猴”,则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Ⅱ若子代“红脸猕猴”∶“不醉猕猴”=1∶1,则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Ⅲ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
1-5:BBCDD
6-10:BBDDD
11-15:BDBBD
16-20:BDCCD
21-25:BACDD
26-30:CBCCB
31-34:BBCD
35.
(1)aabb
aaBB或AAbb
(2)5
红花:白花1:3
1/2
36.
(1)基因突变
(2)转录
(3)翻译
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
(4)谷氨酸
缬氨酸
(5)18%
37.
38.
(1)酶的合成
性状
与酒精代谢有关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可以
不定向性
(3)4
aaBB、aaBh,
aabb
不醉猕猴
aaBB
aaBb
全为不醉猕猴”
aa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