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天人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曲靖天人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0 23:27:19

文档简介

曲靖天人高中2022-2023学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
答案和解析
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项“担当多少”错,纳博科夫的论述是围绕文字的担当性从原因、内容及重要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没有触及担当多少的问题。
2. 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项“只要……就能……”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中“这当然是限制,但也恰恰是机遇。它在砥砺作家真诚面对,‘修辞立其诚’,创作出具有担当的文字,收获大情怀大境界”,强调真诚面对生活,勇于担当责任只是必要条件。C项“不能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错,原文表达的是“人的内心世界复杂多变”“如果写作的人只注重讲真话,不考虑影响作用和社会效果,心里想啥就写啥,把内心所有的东西都统统宣泄出来,文坛就会乱象丛生”,是不能把内心所有的东西统统宣泄出来,而不是说不能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D项颠倒了前后两者的关系,材料三“凡是写作之人,都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写作……进行慎重的辨别、选择和取舍”。可见应是先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再对写作内容进行辨别取舍。
3. 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材料一“三个一致”指的是“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D项强调的是艺术创作要做到虚构与说真话的统一,与材料一中“三个一致”论述的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
4. ①首段从“修辞立其诚”说起,借用季羡林的名言,引出本文写作时不能只讲真话的基本论点;
②然后论述写作不能只讲真话的原因以及只讲真话的危害;
③最后立足于写作目的,提出写作者讲真话时应持有的原则。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三共有三段,第一段,“古人讲‘修辞立其诚’”“季羡林先生有句名言”“写作时不能只讲真话”,从“修辞立其诚”说起,借用季羡林的名言,引出本文写作时不能只讲真话的基本论点;第二段,分为两层,前一层“无论写文学作品还是写各种论著,都不同于写……”先分析写作不能只讲真话的原因,后一层“如果写作的人只注重讲真话……文坛就会乱象丛生”论述只讲真话的危害;第三段,“写作是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凡是写出来公开发表的东西,都应当能对人们的心灵起到滋养、启迪、保健和导向的作用”立足于写作目的,提出写作者讲真话时应持有的原则。最后用“首先”“然后”“最后”这样的次序词连贯表述即可。
①材料一侧重从解释概念出发论证“修辞立其诚”即做到三个一致。
②材料二侧重从文字的担当性的角度论证“修辞立其诚”需要作者要讲真话,发出心灵的声音,书写出时代生活的复杂性和可能性。
③材料三从面对读者的角度论证“修辞立其诚”体现在写作应从实际出发,对所写内容进行辨别、选择和取舍。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材料一首先对“修辞立其诚”进行概念阐释,“‘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接着阐述“立其诚”的三个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然后分别论述。可见材料一侧重从解释概念出发论证“修辞立其诚”即做到三个一致;材料二第一段即阐述“修辞立其诚”的内涵最重要的一点“简而言之,就是怀真诚之心,发出来自心灵的声音,讲真话”,倒数第二段总结“从这层意义上讲,说真话,发出心灵的声音,实际上就是充分表现心灵探索的深度,构建灵魂的高度,并发散情感的温度,书写出时代生活的复杂性和可能性”。可见材料二侧重从文字的担当性的角度论证“修辞立其诚”需要作者要讲真话,发出心灵的声音,书写出时代生活的复杂性和可能性。材料三最后一段指出“写作讲真话,应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入理性思考,对什么话该写、什么话不该写,进行慎重的辨别、选择和取舍”。可见材料三从面对读者的角度论证“修辞立其诚”体现在写作应从实际出发,对所写内容进行辨别、选择和取舍。
6.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B项“他们都认真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错误,由原文“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可知,他们的行动和语言受到了墨子的批评。
7. 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A项“民贵君轻”错误,“民贵君轻”应是孟子的主张。B项“可见孟子肯定墨子的主张”错误,由翻译“杨朱、墨翟的学说不灭亡,孔子的学说不光大,这会使邪说蒙骗人民,堵塞仁义”可知孟子在反对墨子的主张。C项“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错误,《非攻》选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树立墨子这一机智、善变、项侵略、反强暴的古代思想家形象时,用幽默的语言讽刺“空谈家”、“外交家”,以及当局政治腐败、军队无能。更加具有现实性,而不是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
8. ①故事情节方面:埋头苦干、不做空谈的实干家形象;为民请命、扶危救急的侠义形象。
②语言方面:沉稳,幽默,有智慧,诚恳。
③侧面描写:为民众着想,实事求是,不故弄玄虚,果敢诚恳,大义凛然的形象。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故事情节:前部分,墨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及墨子和公输般的对话中得出墨子的形象,比如:由原文“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得墨子的埋头苦干,不做空谈的实干家形象,为民请命、扶危救急的侠义形象。②语言:由原文“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不相亲又油滑,马上就离散。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所以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得出墨子足智多谋的形象。由原文“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明年再见罢’”。得出处事不惊,诚恳的形象。③侧面描写:通过对学生的语言行为,以及公输般的语言行为侧面烘托出墨子的形象。比如:由原文“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学生的口舌之快,衬托墨子踏实,为民着想的形象。由原文“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老乡”,衬托出墨子的大义凛然的形象。
①从人物塑造上,使墨子不计名利,为民请命的形象特征更加鲜明。
②从主题表现上,深化了小说主旨,突出了真正的英雄默默无闻甚至被人误解的沧桑感,深刻揭示了真正的英雄是孤独的。
③从艺术效果上,在诙谐幽默中引人深思,余味悠长。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①对形象上的作用:由原文“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都是从人物的细节描写的角度撰写的情节,所以更好的塑造了人物的形象。
②揭示文章主题,句段通过人物的艰苦和一系列的劳苦,与前文照应,由原文“墨子从鲁国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从而揭示文章主旨突出了真正的英雄默默无闻甚至被人误解的沧桑感,深刻揭示了真正的英雄是孤独的。
③从艺术效果上,由原文“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戏剧化的一系列事情的发生,让我们在诙谐幽默中引人深思,余味悠长。
CGL【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我做国相,自己能够买得起鱼;如果因为今天收下你的鱼而被免官,今后谁还肯给我送鱼?
11. 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声非加疾也”的“疾”:强劲,引申为洪亮。句意:就立刻把妻子逐出家门/声音没有变得洪亮。
12. 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他管家甚严,见别人家织布好,便将妻子逐出家门,要她向织布工女学习”错误,原文“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是说他看见自家织的布好,就立刻把妻子逐出家门,还烧毁了织机,担心其他织妇无法卖掉她们的织布。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秋冬两季就鼓励人们进山采伐林木,春夏时便借上涨的河水把木材运出山外。百姓各有便利的谋生之路,都生活得很安乐。(“劝”,鼓励;“以”,借助;“所便”,便利的谋生之路。)
(2)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我该当死罪。(“以父”,以惩治父亲;“不孝也”“非忠也”,判断句;“纵”,纵容。)
14.①关爱百姓,不施苛政;②奉公守法,律己甚严;③洁身自好,不与民争利。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孙叔敖“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子产“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去世时百姓痛哭,公仪休“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可见,关爱百姓,不施苛政;公仪休“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石奢“坚直廉正,无所阿避”可见,奉公守法,律己甚严。公仪休“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石奢“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可见,洁身自好,不与民争利。
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法令用以引导民众向善,刑罚用以阻止民众作恶。文法与刑律不完备时,善良的百姓依然心存戒惧地自我约束修身,是因为居官者行为端正不曾违乱纲纪。只要官吏奉公尽职按原则行事,就可以当做榜祥治理好天下,为什么非用严刑峻法不可呢?”孙叔敖是楚国的隐士。担任楚国国相,他施政教民,使得官民之间和睦同心,风俗十分淳美。他执政宽缓不苛却有禁必止,官吏不做邪恶伪诈之事,民间也无盗贼出现。秋冬两季他鼓励人们进山采伐林木,春夏时便借上涨的河水把木材运出山外。百姓各有便利的谋生之路,都生活得很安乐。子产,是郑国的大夫。子产担任国相一年,浪荡子不再轻浮嬉戏,老年人不必手提负重,儿童也不用下田耕种。二年之后,市场上买卖公平,不预定高价了。三年过去,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年后,农民收工不必把农具带回家,五年后,男子无需服兵役,遇有丧事则自觉敬执丧葬之礼。子产治理郑国二十六年就去世了,青壮年痛哭失声,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老百姓将来依靠谁!”公仪休,是鲁国的博士。由于才学优异做了鲁国国相。他遵奉法度,按原则行事,丝毫不改变规制,因此百官的行为自行端正。他命令为官者不许和百姓争夺利益,做大官的不许占小便宜。有位客人给国相公仪休送鱼上门,他不肯收纳。客人说:“听说您极爱吃鱼才送鱼来,为什么不接受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很爱吃鱼,才不能接受啊。现在我做国相,自己能够买得起鱼;如果因为今天收下你的鱼而被免官,今后谁还肯给我送鱼?所以我不能收下。”公仪休吃了蔬菜觉得味道很好,就把自家园中的冬葵菜都拔下来扔掉。他看见自家织的布好,就立刻把妻子逐出家门,还烧毁了织机。他说:“难道要让农民和织妇无处卖掉他们生产的货物吗?”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视察各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为臣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幸;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刎颈而死。
15.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C项“都表达了因病而不能上战场的无力报国的悲哀”错误,《登高》表达的是老病孤独、颠沛漂泊的悲哀。
16. ①羁旅漂泊之苦。“偷生”两句表达了诗人躲避战乱,远离家乡,长年颠沛流离,偷生落泪之悲苦。
②年老体病之苦。“老病”一句表现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衡湘之苦。
③无人赏识之苦。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不被理解赏识之苦。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可见作者正漂泊异乡,远离家乡,为了躲避战乱,只能在他乡“偷生”,表达了浓浓的羁旅之苦、思乡之苦。“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表现的是对自己年老多病之苦。“未见有知音”表现了自己孤独与无人赏识的痛苦。
17.(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3)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示例二: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示例三: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示例四:誉将星月同时朽身应山河满数生 示例五: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
18.①能工巧匠 ②耳熟能详 ③精益求精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后文列举的“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可知这里应该是讲中国从不缺少世界级工匠大师,可以用“能工巧匠”。“能工巧匠”,指工艺技术高超的人。第二空,前面列举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是人们很熟悉的诗句、成语,可以用“耳熟能详”。“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第三空,前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等诗句、成语体现的是匠人们认真执着、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可以用“精益求精”。“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
19.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更多精彩的故事,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错误:一是“需要每一个人发挥积极行动起来”句式杂糅,可以删除“发挥”;二是“精彩的更多故事”语序不当,应该是“更多精彩的故事”;三是“为实现中国梦献计力量”搭配不当,应该是“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20. 排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表述全面,条理清晰;增强语势,强调内容,有力诠释了实现中国梦所必须具备的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划线句中“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执着精神,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运用了三个相对整齐的动宾句式构成排比,各分句间是并列的关系,全面清晰、具体形象地阐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同时每个分句都引用了俗语或者名言名句,使得语句既富有文采又内涵深厚。“要有……要有……要有……”的句式铿锵有力,给人积极昂扬热血沸腾的力量,形式整齐,富有节奏感,琅琅上口。
21.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作用的掌握能力。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引号表示引用。A项表示特定称谓,C项表示讽刺,D项表示强调。
22.①萝卜叶是最佳补钙食物之一(或“宜多吃萝卜叶”)
②白菜还有相当高的药用价值
③菜内的水分会损失减少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因此”是结论,前文说萝卜是“养生的好食材”,“萝卜叶补钙”,以及萝卜的其它功用,语境是说冬季补钙的话题,故可以填:“萝卜叶是最佳补钙食物之一”或“宜多吃萝卜叶”;②处,“除了食用方法多种多样之外”说的是白菜的其它价值,而后文“中医认为,白菜有解热除烦、生津止渴、清肺消疾、通利肠胃之功效”主要是说药用价值,据此应填“白菜还有相当高的药用价值”;③处,“建议竖着切”目的是保存白菜内的水分,后文有“水溶性营养素丢失也会减少”,应填“菜内的水分会损失减少”。
2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核心话题是习主席话语中的“奋斗”。审读材料,考生要抓住关键词“拼”“干”“奋斗”,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社会的进步、乃至于新时代的伟大成就,都是敢拼敢干奋斗出来的。由此可见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身为当代青年的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奋斗的价值和意义。当代青年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学习信念,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不要被社会上或者网络上一些错误思想诱导,贪图享受、不愿奋斗的青春注定要遗憾终生。要将个人的青春与奋斗结合起来,用奋斗创造幸福的生活,成就美好的未来,这样的青春才更有创造力,才不辜负这段美好年华;要将青春的奋斗与国家发展、时代进步融合,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彩……
要求考生由材料引发的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来作文,也就是要求考生不论是记叙还是议论,都要文中有“我”,要有个人的真挚的情感、切合考生生活实际的思考,不要堆砌“大话”“套话”“空话”。
具体行文,可以论述“奋斗”之于青年人的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可以论述“奋斗”与“实干”之间的关系,说明“奋斗”不是空喊口号,需要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只有“实干”中的“奋斗”才是有意义的奋斗。在论述中,可列举的事例很多,“太空出差”创造历史,“中国饭碗”端稳端牢,“国之重器”砥柱中流,中国建造遍布大地,核心技术加快攻关,生态文明引领潮流……共和国的大厦由一块块砖垒起来,历史性成就靠撸起袖子干出来。从而深化中心,强化论点,让论证更有说服力。
参考立意:
1.青年勇奋斗,民族有未来。
2.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3.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
范文:
青年永不止步,奋斗未有穷期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发人深思、给人力量。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一代代青年不懈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绘写了壮美画卷。时间的流逝不舍昼夜,前进的航程击鼓催征。当代青年还需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漫漫百年已过,列强侵华的炮火声犹在耳旁,从当时世人的麻木不仁到如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中华儿女;从当时的饥寒交迫到如今的衣食无忧;从当时的战火流离到如今的和平安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征途上,一代代中国青年始终以远大理想抱负、深厚家国情怀,勇于担当、不懈奋斗,深刻地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从穷国到富国,从弱国到强国,一个个“中国奇迹”令世界瞩目。
鲁迅曾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正是这些流着热血的中国人,追求实干的中国人,充满意气的中国人,不断翻越高山,跨过河流,走过草地,踏过沙漠。一无所有就自己创造,看到差距就奋起直追,我们从不退缩,我们从不让步,我们中国人有自己的风骨。我们要递交的不仅是气象万千的“中国答卷”,而且是用奋斗奠基的长远的未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想要看得更远,就必须站得更高,而得更高就要不断攀爬,不断奋斗。于我们青年而言,没有十年寒窗的苦读,哪得鲲鹏展翅的逍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昨日我们和多少个凌晨相伴,今日我们便能以卓越奋发的青年自表。昨日的汗水为今日的芬芳奠基,今日的绽放是明日飞翔的底气。未来的路上,我们和祖国一样,都要经过风雨的洗礼。
人生无止境,唯有再奋斗。前进永不止,飞翔永不息。未来,祖国会以更快的速度、更瞩目的成绩,实现更大的超越,最终完成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而我们也会迎接更大的挑战,走出校门,迈向社会,遇到磨难不退缩,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扛起大旗向前走,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祖国代言!
在未来前行的路上,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梦想的蓝图要靠奋斗来实现。面对新征程道路上艰巨繁重的光荣使命,我们广大青年要继承先辈遗志,前进不止步,奋斗无穷期,让我们同祖国一起讲好“中国故事”,继续创造“中国奇迹”!曲靖天人高中2022-2023学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以真伪对举,始于庄子。)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
(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
材料二:
关于“修辞立其诚”的内涵有多种解说,尚无定论,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修辞者持中正之心,怀敬畏之情,对自己的言辞切实承担责任,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简而言之,就是怀真诚之心,发出来自心灵的声音,讲真话。
小说家卡佛说,写作或其他的艺术创作都不仅仅是自我表述,它是一种交流。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在他拿起笔,以文字发声,诚挚而坚韧地与外围交流时,他便从个体的孤立中走出,与外围发生了碰撞、融合或抗衡。总之,作者与生活是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不能不说,再个体的文字,也是有意义的,而这已足够。那些源自心灵的文字,其实已在日积月
累中,自觉不自觉地与生活发生关联,并参与良性生活的构建。
生活承载的时代感严峻地摆在每个作者面前,我们该如何去对待?这一问题涉及文字的担当性。
纳博科夫在《文学艺术和常识》中这样说道:有时,在事物的进程中,当时间的溪水变成一股混沌之流,历史的洪荒漫过我们的地窖,认真的人们总要在作家、国家和宇宙之间寻找内在关系,而作家自己也开始为他们的职责忧心忡忡。他在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从来就不是轻松的,不是私人的。每一个作家拿起笔时,都会出于本能地进行有关生活、命运、环境、时代、精神等等的思考。这些东西看似芜杂又虚妄,却构成了作家的创作资源和作品的重要内容。也正是因其具有芜杂又虚妄的特性,作家内心才会有困惑、痛苦和挣扎。真正的作家会为文字只停止于表象描摹而不安,从而在对命运处境作深邃思考上不断努力并清晰地将其呈现出来。
从这层意义上讲,说真话,发出心灵的声音,实际上就是充分表现心灵探索的深度,构建灵魂的高度,并发散情感的温度,书写出时代生活的复杂性和可能性。
我们处在历史绵长、文化驳杂、物质与精神越来越背离的时代,可以说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形势相当严峻。这当然是限制,但也恰恰是机遇。它在砥砺作家真诚面对,“修辞立其诚”,创作出具有担当的文字,收获大情怀大境界。
(摘编自朱朝敏《修辞立其诚》)
材料三:
古人讲“修辞立其诚”。写作首先要诚恳、诚实、真诚、坦诚地对待读者,讲真话,不讲假话。但这是否意味着只要讲的是真心话就合乎道德?季羡林先生有句名言:“假话不能说,真话不全说。”季先生的这一思想,既适用于日常生活中说话,更适用于写作,写作时不能只讲真话。
无论写文学作品还是写各种论著,都不同于写日记,都不是纯粹个人的自言自语,更不是个人内心思想自然主义的宣泄和展示。写作是为了让别人看,势必会对读者产生影响。由于人的内心世界复杂多变,感受和见解有正误之分,欲望和念头有正邪之分,心境和情绪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如果写作的人只注重讲真话,不考虑影响作用和社会效果,心里想啥就写啥,把内心所有的东西都统统宣泄出来,文坛就会乱象丛生。现在有的人写文学作品,把内心中贪婪、淫秽的肮脏思想,都借用艺术形式来展露和渲染,严重地玷污了圣洁的文学园地,熏染着人们的心灵。
写作是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凡是写出来公开发表的东西,都应当能对人们的心灵起到滋养、启迪、保健和导向的作用;凡是写作之人,都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写作时,从选题立意、谋篇布局,到每一段文字、每一句话,都要慎重考虑社会需求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力求为读者提供营养丰富、健康洁净的精神食粮。这就决定了,写作讲真话,应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入理性思考,对什么话该写、什么话不该写,进行慎重的辨别、选择和取舍。
(摘编自李贵富、王长存《也说“写作讲真话”》)
1. 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现代的“真”与古代的“诚”一脉相承,无论古今,求真求诚都是发言著论应该秉承的一个原则。
B. 当创作者用文字与外界交流时,文字就与生活发生了关联,尽管这可能并非出于创作者的自觉。
C. 纳博科夫的相关论述,从文学对时代能否担当和担当多少两个方面,具体阐释了文字的担当性。
D. 文字不能仅仅描摹表象,还要能清晰地呈现对命运处境的深邃思索,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
2. 根据材料内容,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学虽不是理论命题,但若想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也不能违背客观实际,也要符合名实一致原则。
B. 当下时代中问题和机遇并存,创作者只要真诚面对生活,勇于担当责任,就能收获大情怀大境界。
C. 写作不同于写日记,不是纯粹个人的自言自语,创作者不能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以免带来负面影响。
D. 创作者要立足实际,对写作内容进行辨别取舍,这就让作者具有了社会责任感和为读者服务的意识。
3. 结合材料内容,下面例子不符合“三个一致”内涵的一项是(3分)
A. “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管子·心术上》
B. “一切真知都是从实践经验发源的。”——毛泽东
C. “我手写我心。”——胡适
D. “艺术是谎言但它述说真理。”——沈语冰
4. 请梳理材料三的行文思路。(4分)
5. 三则材料都说“修辞立其诚”,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非 攻
鲁 迅
墨子从鲁国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
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
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
……
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那么,带我去见王就是。”墨子说。
墨子和公输般一起见楚王,楚王说公输般已经为他造了云梯,可以攻下宋。
“那可不一定能攻下宋,我可以和公输般拿木片来较量试试。”墨子说。
公输般和墨子拿木片斗了九个回合,公输般输了。楚王觉得有些扫兴,说:“我就不去攻宋罢。”
墨子说停了攻宋之后,原想即刻回往鲁国的,公输般留他吃饭。
墨子说:“今天要走,明年再来,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老乡!”
“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
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注],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不相亲又油滑,马上就离散。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所以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的做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他削三寸的木头,就可以载重五十石。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明年再见罢。”
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
(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注】钩拒:一种武器,可以钩住敌人后退的船只,也可以挡住敌人前进的船只。
文本二:
基于一种新世界观之上的对于历史事件的审视,鲁迅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以给予现实斗争的人们一种启示、一种借鉴和一种新的认识感受。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创作意图,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调动丰富的手法,生动而又细腻地,历史而又现实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
(摘编自崔军艺《浅析<非攻>》)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通过写墨子和楚王、公输般之间尖锐斗争,讽刺了楚王等人的见利忘义的利己主义思想,高度肯定了墨子的互爱互利的利天下思想。
B.文中墨子的徒弟管黔敖以及曹公子,他们都认真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
C.小说通过人物言行和环境描写来写人物,尤其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D.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但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进行了艺术加工,塑造了“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并融人了对现实的思考。
7.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墨子名翟,先秦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家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节用”“民贵君轻”等主张。《墨子》一书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作。
B.孟子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可见孟子肯定墨子的主张。
C.“募捐救国队”“饭碗敲碎”等词语,饱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文本一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
D.鲁迅的小说集《故事新编》在取材和写法上不同于《呐喊》《彷徨》,是对神话、传说及史实的再创作,同时融入了现代生活元素,具有现实意义。
8. 结合对文本二的理解,概括小说《非攻》中墨子的形象。(6分)
文本一最后一段写墨子回到宋国的遭遇,说说鲁迅写这一段有什么作用。(6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 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 循吏列传》)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3分)
今A为B相C能D自E给F鱼G今H受I鱼J而K免L谁M复N给O我P鱼Q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尺籍,指书写军令、军功等的簿籍,也指军籍,“士无尺籍”是说当时男子无服兵役。
B.高弟也作“高第”,指考核中获得了高等级,后指代科举中试者,文中意为品学兼优。
C.“疾出其家妇”的“疾”意思是急速、快速,与荀子《劝学》中“声非加疾也”的“疾”相同。
D.“行县”的“行”意为巡视、巡察,文中指石奢以国相的身份视察各属县,了解民生民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叔敖担任楚国国相期间,施政宽缓不苛,对百姓施以教化,使得楚国出现了官民同心、风俗淳美、为官者正直、作恶者不起的和乐局面。
B.子产担任郑国国相,执政一年,就使百姓有明显变化;不过数年,市场买卖公平有序,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他去世后,百姓悲痛不已。
C.公仪休遵奉法度,公正不苟,在他的影响之下,百官行为端正;他管家甚严,见别人家织布好,便将妻子逐出家门,要她向织布工女学习。
D.石奢刚强正直、廉洁公正,尽管楚昭王并未因他放走自己的父亲而追究他的责任,但他还是认为不遵守王法并非忠臣所为,于是刎颈而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2)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
司马迁为什么将孙叔敖等四人都列入《循吏列传》?请简要概括。(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唐首诗,完成15~16题。
南 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高》和本诗都写了景,但前者借凄清萧索之景抒诗人悲凉愁苦之情,后者以乐景衬哀情,极为沉痛。
B.“春岸”两句描写了诗人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枫树成林。
C.“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都表达了因病而不能上战场的无力报国的悲哀。
D.“君恩北望心”一句,道出了诗人虽已是年老多病之身,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
16. 尾联说“百年歌自苦”,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联系全诗概括并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的“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与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强调了学与思的关系。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的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家国情怀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因而“山河”一词作为家国的代名词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它并不是西方工业文明的“舶来品”。中国自古虽是农业大国,但从不缺少( A ) ,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便是成长于斯;也不缺少名种精美的制造品,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亦曾经是西方贵族的奢侈品。这些“中国制造”承载的是中国古代工艺匠人执着专注、独具匠心的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还有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 B )的诗句、成语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匠人们所秉持的( C )、一丝不苟的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发挥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精彩的更多故事,为实现中国梦献计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实现中国梦要求人们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要有“锲而不金,金石可镂”的执着精神;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这些精神都体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屠呦呦、袁隆平、南仁东……这些大国工匠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写恰当的成语。(3分)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白萝卜是冬季的时令蔬菜,也是养生的好食材。萝卜根开胃顺气,萝卜叶补钙。白萝卜性凉,味甘辛,对肺胃有热、疾多的人尤为适用。大雪节气,人们需适当调整日常饮食,保证身体获得充足的钙源,因此 ① 。
白菜被誉为“百菜之王”,还有“冬日白菜美如笋”的说法。白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苹果和梨,与柑橘类居于同一水平,而且热量还要低得多。除了食用方法多种多样之外, ② 。中医认为,白菜有解热除烦、生津止渴、清肺消疾、通利肠胃之功效。大白菜含有丰富的水、粗纤维及多种维生素,有补水滋润、护肤养颜的效果,常吃白菜可以使皮肤光滑滋润,防止皮肤变得干燥,粗糙,失去光泽。大白菜中所含的膳食纤维及微量的钿,可抑制人体的亚硝酸胺的生成,吸收,起到防癌的作用。白菜建议竖着切, ③ ,水溶性营养素丢失也会减少。
亲爱的朋友们,在时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出现高油脂高热量的饮食习惯的时候,为了让咱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不妨让萝卜白菜成为餐桌的常客,烹调出各色美食。
21. 下列各项中的引号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
B. “满招损,谦得益”这句话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C. 人们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D. 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上长了许多野菜。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发人深思、给人力量:“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
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震撼人心的“中国故事”,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气象万千的“中国答卷”……十年不懈奋斗,我们绘写了壮美画卷。
身为当代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