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智取生辰纲》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窥望(kuì) 呕死(ǒu) 聒噪(ɡuō)
B.嗔怒(chēn) 恁地(nèn) 干系(xì)
C.勾当(ɡòu) 怨怅(chànɡ) 计较(jiǎo)
D.兀自(wù) 逞办(chénɡ) 朴刀(pō)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辰牌 分晓 候车室 絮絮聒聒
B.劈手 畜生 添加剂 喏喏连声
C.寻思 颠倒 蒙汗药 面面撕觑
D.尴尬 歇息 朱砂记 死心踏地
3.读《智取生辰纲》,下面对人物的言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军道:“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 也来打人!”——众军汉公开对抗杨志,表明押送队内部的矛盾已经深化,为下文众军汉最终凑钱买酒喝埋下伏笔。
B.“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白胜故意卖关子,欲擒故纵,为的是增强酒的诱惑力。
C.第9段中众好汉互相配合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劝解→买酒→喝酒→付钱→争执→抢酒→夺瓢→下药。
D.七位客人喝酒前不讲好价钱,是为了再讨一瓢酒吃时,好引起争端,趁机下药,让杨志消除疑虑。
4.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赤日炎炎似火烧。
B.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
C.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
D.你便剁做我七八段,也是去不得了!
5.下面是课文中对天气的几处描写,对其作用判断最正确的一项是( )
① 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② 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③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④那十一个厢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A.突出杨志谨小慎微的性格特征。
B.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为后文吃酒打下伏笔。
C.突出杨志的性格蛮横不近情理。
D.引出杨志与厢军、虞侯、都管等的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都管”“虞候”“提辖”“洒家”都是古代官名。
B.“两个虞候坐在柳阴树下等得老都管来。”这句话的主干是“虞候等得都管来”。
C.“青纱衫子”“雨汗通流”“勾当艰难”“小本经纪”这四个短语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补充短语、并列短语。
D.“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这是一个表并列关系的复句。
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官军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
B.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
C.负责押送生辰纲的杨志为求生辰纲不失,一路上可谓是煞费苦心。
D.由于天气非常炎热,那汉子担子里的酒就成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六月的黄泥冈正是炎热的时节。
B.为了防止酒驾行为再次发生,相关部门在市区开展了文明交通行为宣传活动。
C.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张劲写的。
D.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
9.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宋江起义的发生、发展、成功的过程,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B.《水浒传》的叙述方式带有说书的痕迹,如“话说”“且把闲话休提,只说正话”等。这种形式的好处是既可以因为故事发展的需要安排许多巧合,也可以打断故事进程进行议论。
C.《智取生辰纲》围绕“智”展开,明暗两条线索一起发展,之所以能“智取”,是因为晁盖一方占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且有周密的计划。
D.从写作特色上看,《水浒传》一书的人物语言、行为描写非常出色,尽管许多地方没有明确点明有关人物的姓名,但我们仍然能够通过听其言、观其行来判断。
10.下列对文中人物语言或行为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杨志道:“都管,你不知,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杨志的话交代了黄泥冈的危险之处,体现了他的谨慎和见多识广。)
B.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便道:“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卖酒汉子因杨志之前说酒中有蒙汗药,再加上本来打算去村里卖,没打算在冈上卖酒,故说“不卖了”。)
C.杨志拿起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无可奈何。(写出了杨志行事粗暴蛮横,同时“无可奈何”说明杨志已对众军汉失去领导力,这就给吴用等人以可乘之机。)
D.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这表现了杨志观察仔细,处事谨慎,此时已逐渐消除对卖酒汉的戒备。)
二、填空题
11.《智取生辰纲》节选自 代 依据民间传说的故事编纂的第一部歌颂农民斗争的长篇小说《 》,暗写 等人的定计,明写 的精明对策;有大矛盾—— 等人之间的矛盾,又有小矛盾—— 之间的矛盾;写法变化多端,而又合理地表现了故事发展的必然结果。
12.给加线的字注音。
趱行 嗔道 朴刀 省得
怄死 厮觑 兀的 聒噪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金圣叹先生传(节选)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①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洪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②,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③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④,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⑤四众⑥,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选自廖燕《二十七松堂集》)
[注]①诸生:明清时录取入府州县学生员的统称。②内外诸典: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典”。③九舞八蛮:指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④供其齿颊:意谓供其品评。⑤缁白:指僧俗。僧指缁徒,白指俗人。⑥四众:这里泛指听众。⑦权子母:以资本经营或借贷生息。
1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时有以讲学闻者
②先生辄起而排之
③斫山固侠者流
④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14.用“/”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
15.文中“□”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
A.以 于 虽 而 B.于 虽 以 乃
C.其 虽 乃 以 D.之 以 而 其
16.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金圣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明;施耐庵;水浒传;晁盖、吴用;杨志;杨志和吴用;杨志、老都管、虞侯、众军汉
12.【答案】zǎn;chēn;pō;shěnɡ;òu;qù;dì;guō
【答案】13.闻名;于是、就;本来;到
14.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
15.B
16.为人洒脱,不受世俗拘束,傲视一切;爱好喝酒,喜欢评论文章,批驳他人;知识渊博,口才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