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范进中举》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兀自 腼腆 千恩万谢 拱手作揖
B.忌讳 带挈 细软银两 淋淋漓漓
C.锭子 拙病 面面厮觑 趋炎附势
D.桑梓 商酌 腆着肚子 不醒人事
2.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对中举前后的范进饱含同情,但又看不起他的卑微懦弱、逆来顺受,嘲笑他热衷功名利禄以至麻木不仁。
B.作者刻画的胡屠户是一个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不堪的市侩形象。
C.文章揭露了当时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世态的炎凉和政治的黑暗,更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D.从“张乡绅拜会范进”可以看出张乡绅为人热诚、友好、大方的特点。
3.下列的句子中标点使用的有误的一项是:( )
A.正在吵闹,又是几匹马,二报,三报到了,挤了一屋的人,茅草棚地下都坐满了。
B.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直寻到集东头,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C.范进看了众人,说道:“我怎么坐在这里 ”又道:“我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梦里一般。”
D.范进再三推辞,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④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应科学推进,统筹谋划。
B.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
C.中美经贸对话取得积极成果的最根本原因是两国人民和全世界的需求促成的。
D.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下”“我小老”“晚生”,都是对自己的谦称。
B.明清科举制度,考取秀才需要经历县考初试、府考复试、院考。
C.“生”是旧时对读书人或晚辈的称呼;“世先生”是对有世交的晚辈的敬称,是旧时人们拉关系时的客套语。
D.“桑梓”,指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6.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腼腆(tiǎn) 侥(jiǎo)幸 中(zhòng)举 颔(hàn)首低眉
B.报帖(tiè) 攥(zuàn)紧 作揖(yī) 拈(niān)轻怕重
C.星宿(xiù) 解(jiě)元 带挈(qiè) 吹毛求疵(cī)
D.拙(zhuō)病 名讳(wěi) 桑梓(zǐ) 细丝锭(dìng)子
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面对爸爸的耐心教导,小娟唯唯连声,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勤奋学习。
B.村民集中居住区内有医院、幼儿园、便民服务站等,现在的乡村已经今非昔比。
C.港珠澳大桥将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融会贯通,成为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D.男子委托家人取件遭拒,不由分说拳打快递员,最终被拘留,为自己冲动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8.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明、清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称作“举人”“贡士”“进士”。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探花”“榜眼”。
B.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就是说他与范进是同乡。
C.《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小说家吴敬梓。
D.《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小说,“章回体小说”的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每一章节称为“回”或“节”。
9.文中有许多表称谓的词语,下列对文中各种称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下”是对自己的谦称。
B.“我小老”是旧时老年人对自己的谦称。
C.“世先生”是对有世交的平辈的谦称,是旧时人们拉关系时的客套语。
D.“生”是旧时对读书人或晚辈的称呼,如“晚生”是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10.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账薄 凋零 幅员 煞有介事
B.缩起 簇拥 心窍 不醒人事
C.商酌 惬意 喘息 狗血喷头
D.盘缠 威摄 轩敬 万贯家私
二、语言表达
11.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的共同的心声。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最后一段是:“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
这一段话表明了阿拉法特对以今以后巴以关系的鲜明的态度,每一句都意味深长。
你的理解:
12.《信息时报》消息:高考临近之日,网络上兴起了一股“拜神”热,“百度拜神帖”和“考神公共主页”应运而生,学生纷纷留言祈求考试过关。而中国古代名人——屡败屡考的秀才范进被考生们封为“考神”,考神主页上的粉丝已经超过44万人。对封范进为“考神”这一做法,你是如何看待的?
三、文言文阅读
1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厨房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众人问:“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寻胡老爹来。他想是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又一个人道:“在集上卖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快些迎着去寻他。”
(1)文段写范进的疯癫,刻画出一个为 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尖锐地批判了 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范进言语中的“好了!”“好!”的言外之意是?
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①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②阔。空听潺潺清颍③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④波底月!
[注]①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②长淮:淮河。③颍:颍水,淮河支流。④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颖河合诸水汇流处。
[乙]六一泉铭并序
苏轼
予昔通守钱塘①,见公②于汝阴而南,公曰:“西湖僧惠勤③甚文,而长于诗。吾昔为《山中乐》三.章以赠之。”予到官三日,访勤于孤山之下,抵掌④而论人物,曰:“公,天人也。人见其暂寓人间,而不知其乘云驭风,历五岳而跨沧海也。此邦之人,以公不一来⑤为恨。公麾斥八极,何所不至?”勤语虽幻怪,而理有实然者。明年公薨⑥,予哭于勤舍。又十八年,勤亦化去⑦久矣。访其旧居。舍下旧无泉,予未至数月,泉出汪然。二仲⑧谓余:“师闻公来出泉以相劳苦公可无言乎?”乃取勤旧语,推本其意,名之日六一泉。且铭之日:泉之出也,去公数千里,后公之没,十有八年,而名之日六一,不几于诞乎?日:君子之泽,岂独五世而已,盖得其人,则可至于百传。尝试与子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则公之遗风余烈,亦或见于斯泉也。
(选自《苏轼诗词文选评》,有删改)
[注]①通守钱塘:任杭州通判。“钱塘”和下文的“此邦”都是指杭州。②公:指欧阳修,号“六一居士”。③惠勤:欧阳修的朋友,苏轼曾为其诗集写序。④抵(zhǐ)掌:击掌。表示谈话时气氛融洽。⑤不一来:指欧阳修未曾在杭州做官。⑥薨:去世。⑦化去:僧人去世。⑧二仲:指惠勤的两个弟子。
[丙]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①。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②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日文忠。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面赐五品服:指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②台谏官:御史台和谏院的官员。
14.下列对《木兰花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空听”一句移情人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
B.深秋时节,淮河失去宏阔的气势,颍水潺潺似在鸣咽,触发了诗人悲秋伤时之情。
C.诗中写出光阴流转如电,草露倏忽而逝,十五圆月到十六即缺,皆令人不由感叹生命无常,短促易逝。
D.结尾写“西湖波底月”,以景结情,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收束全词,令人赏心悦目。
15.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①以公不一来为恨
②尝试与子登孤山
③去公数千里
④且铭之日
16.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限断两处。
师闻公来出泉以相劳苦公可无言乎
17.[乙]文提到“公之遗风余烈”,请结合[丙]文及《醉翁亭记》思考欧阳修“遗风余烈”的具体表现。
18.结合[甲][乙]两文思考苏轼将此泉命名为“六一泉”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⑴我们是希望和平的。⑵必要时我们会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而战。⑶我们不希望和平的愿望破灭。
12.【答案】示例:这样做可以让大家笑一笑,乐一乐,起到正面的心理暗示作用,间接帮助考生缓解心理压力。当然,如果把范进作为偶像,顶礼膜拜起来,则是不可取的。
13.【答案】(1)追求功名;封建科举制度
(2)“我”终于中举了,有钱有势了,有好日子过了,可以享福了
【答案】14.D
15.遗憾;曾经;距离;写铭文
16.师闻公来/出泉以相劳苦/公可无言乎
17.[丙]中“修论事切直”“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可见欧阳修穷究是非曲直,公正无私;“帝独奖其敢言”表现其直言不讳,不畏皇权,在皇帝面前也敢于说真话,不随波逐流;《醉翁亭记》中记叙了欧阳修和百姓同宴共饮,可见其心系百姓,与民同乐。
18.[甲]词中“佳人犹唱醉翁词”“与余同是识翁人”表达了苏轼对欧阳修的怀念、崇敬之情;[乙]文中“明年公薨,予哭于勤舍”及惠勤对欧阳修的赞颂都可见欧阳修是苏轼和惠勤共同尊崇的,人,苏轼取欧阳修的号“六一”命名,表达他对欧阳修的尊崇;“公之遗风余烈,亦或见于斯泉”表明泉水长流是欧阳修文气英灵永存世间的象征;结合文中“以公不一来为恨”可见,以“六一泉”命名顺应了杭州人民的心意,弥补了杭州人心中欧阳修不曾到杭州做官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