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0 23:5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昼寝 侍立 倾颓 沃野千里
B.鄙贱 傲慢 无礼 天下沧生
C.疏懒 拱手 诸候 民殷国富
D.教诲 草庐 仰卧 经事奇才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侥幸(jiǎo) 拱立(gǒng) 半晌(shǎng) 倾颓(tuí)
B.鹤氅(chǎng) 存恤(xù) 鄙贱(bǐ) 末胄(zhòu)
C.教诲(huì) 侍立(shì) 造逆(nì) 疏懒(lǎn)
D.纶巾(lún) 愧赧(nǎn) 殷红(yān) 金帛(bó)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玄德 衣襟  属咐  沃野千里
B.豪杰  诸侯  谬举  经事奇才
C.拜揭  顿首  施礼  民殷国富
D.鼎足  荒芜  避席  忧民忧国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山西太原人。
B.罗贯中的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C.《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
D.相传罗贯中是施耐庵的老师。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力度。
B.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民间传说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C.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D.迎宾展示机器人是一款工作于室内环境,用于迎宾、讲解、接待、引领工作的智能型服务机器人。
6.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顿开茅塞。
B.刘备思贤如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C.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偷盗者惊恐地越窗逃走。
D.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箪食壶浆,热情地犒劳他们。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汉末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英雄事迹。解说:这句话没有语病。
B.变得漂亮 拮据的生活 行为不正 张开两脚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解说: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小明虽然活泼好动,但是也热爱学习。 解说:此复句的关联词语使用恰当。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殆天所以资将军 B.南阳野人,疏懒性成
C.刘璋非立业之主 D.身未升腾思退步
9.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母爱、童真是他诗歌的重要主题。
B.艾青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他因为参加“中国右翼美术家联盟”活动,被捕入狱。
C.《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两位军事天才团结协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赤壁之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与这次战役有关。
D.《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中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其中“伏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徐庶。徐庶后虽被曹操用老母嫌取,但终生不曾为曹操设一谋,因此后世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10.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欲伸大义于天下。 译文: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
B.挟天子以令诸侯。 译文: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
C.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译文:可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
D.是殆天所以资将军。 译文:这是懈怠的天拿来资助将军的。
二、语言表达
11.阅读下面“三顾茅庐”的故事,进行缩写。(不超过70字)
  官渡大战后,徐庶向刘备推荐南阳奇才诸葛亮,说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不料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刘备只好回去。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拜访诸葛亮。诸葛亮的弟弟告诉刘备说哥哥被朋友邀去了。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南阳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午睡。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
三、文言文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①,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②,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③,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造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然亮才,于治戎⑤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⑥,攻守异体⑦,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⑧,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①殊量:非凡的器量、才能。②解带写诚:解开衣带表示诚意。③委质:呈献礼物,表示臣服、归附。④建:提出。⑤治戎:作战,治军。⑥侔(mòu):等,与……相等。⑦攻守异体:攻守的形势不同。意思是说,攻者难,守者易。⑧陵迟:衰落、衰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而备失势众寡   
②大义不及邪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3处。
昔 萧 何 荐 韩 信 管 伸 举 王 子 城 父 皆 忖 己 之 长 未 能 兼 有 故 也。
(3)文中认为诸葛亮“连年动众,未能有克”的原因有哪些?
(4)文中提到的“三顾草庐”这件事在《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请你联系故事情节,品读孔明所吟的诗,回答问题。
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诗的末句中“迟迟”两字,有两种不同理解:①阳光温暖,光线充足的样子;②徐徐、缓慢的样子。你认为哪种理解更恰当?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戏答元珍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①。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乙]秋声赋
[宋]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②,忽奔腾而砰湃③;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 鏦鏦铮铮④,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⑤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⑥;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⑦。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賊⑧,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注]①物华:美好的景物。②初淅沥以萧飒:起初是淅淅沥沥的细雨带着萧飒的风声。③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④ 鏦 (cōng) 鏦 铮铮:金属相击的声音。⑤衔枚:古时行军或袭击敌军时,让士兵衔枚以防出声。⑥烟靠云敛:烟气飘散,云雾密聚。⑦渥然丹者为槁木,黟(yī)然黑者为星星: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变得鬓发花白。⑧戕(qiāng)贼:残害。
13.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序号 方法借鉴 文言词句 字词释义
① 查阅字典法:恨:①遗憾;②怨恨,仇恨。 亦何恨乎秋声 恨:    (填序号)
② 联系成语法:“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中的“及”可依据成语“始料未及”中的“及”推测为“到”的意思。 衔枚疾走 走:   
③ 课内迁移法:“但闻人马之行声”中的“但”,根据(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但”,可理解为“只是"的意思。 万事劳其形 劳:   
④ 语境推测法:“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可推断,“夷”是杀、杀戮”的意思。 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 乐:   
1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
15.[甲1诗中”   ”一联,选择山城典型、奇特的景物铺开描写,展现出一幅别有韵味的早春画卷。[乙]文第二段直接评价秋声的语句有:   。
16.阅读[甲]诗,结合表格信息,判断[甲]诗应填在A还是B处,并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
时间(年龄) 创作背景 作品
1036年(29岁) 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夷陵。 A
1045年(38岁) 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 《醉翁亭记》
1059年(52岁) 结束贬谪外放,获得朝廷重用,官职一路升迁。 B
1071年(64岁) 以太子少师身份辞官退休,定居颍州。 《采桑子(轻舟短棹)》
17.[甲]诗[乙]文抒发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结合诗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A
10.【答案】D
11.【答案】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前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第三次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并答应辅佐刘备。
12.【答案】(1)众人;至,到
(2)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付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
(3)一是诸葛亮的“奇谋”不足;二是诸葛亮的对手都是厉害角色;三是蜀国是小国,兵力少,而且诸葛亮采取攻势,就更难取胜了。
(4)示例一:①更恰当。“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是说春日正好,春睡正美,描述了诸葛亮高卧隆中,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把一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隐居者的形象活现出来了。
示例二:②更恰当。“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是说春天到了,窗外的日光缓缓移动,“我”在草堂里也睡足了觉,该是“我”出山施展才华,实现人生抱负的时候了,把诸葛亮在刘备一再真诚相邀下准备出山辅佐他的微妙心态表现得细致入微。
【答案】13.②;跑;使……劳(劳累);音乐
14.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
15.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噫嘻悲哉!此秋声也(或: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16.A处。[甲]诗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写诗人被贬天涯,山远地偏,春风难到,百花未开;颔联“残雪”“惊雷”写出环境恶劣,点明诗人所处之地僻冷,透露出“被贬夷陵”的背景;颈联“夜闻归雁生乡思”,卧听归雁叫声,勾起无尽乡思,表明诗人此时身不在家乡,心情苦闷,与被贬的情境吻合;尾联“曾是洛阳花下客”,写诗人曾在洛阳做官,见过洛阳名花,而今身处偏远山城,野花晚开,暗含被贬之意。(这些都表明此诗是作者被贬到偏远的夷陵时所作。)
17.[甲]诗[乙]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悲愁。[甲]诗中,首联作者感慨自己地处偏远,已是二月,依然春风难到。颈联写诗人在新年的夜晚听到归雁之声,顿生思乡之愁,感叹人生病痛。尾联写曾经在洛阳为官,传达一种怀才不遇的凄凉。[乙]文中,作者从凄切悲凉的秋声起笔,由草木经秋而摧败零落,写到因人事忧劳而感到悲愁。(也可结合[甲]诗[乙]文,分析二者都表达了作者政治上失意的郁闷之感以及自我宽慰的豁达之情等。)
不同的是:[甲]诗不仅仅写到悲愁,也传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颔联中作者写到残雪之下有橘果显露,竹笋被雷惊醒欲破土抽芽,这些富有生机的画面,表现出作者在逆境中的坚
强与对未来的希望。尾联写到即使现在境遇不佳也不应该嗟叹,表明作者仍对前途充满乐观,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顾影自怜的傲气,更有在人生的“春天”中的坚定昂扬、豁达乐观。(或:[乙]文由秋声起兴,渲染了秋之萧瑟,发出世事艰难、人生易老的深沉感慨。“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是作者历经宦海沉浮后借“秋声”发出的人生感悟:不要怨恨,顺其自然,自我反省。表达了作者自我超脱的愿望,但这种豁达超脱侧重于表现经历世事后,作者在人生的“秋天”却不知如何作为的无奈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