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每课同步练习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每课同步练习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05 14:0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同其他亚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关系
掌握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具有博大的胸怀,能够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使得自身更加繁盛,才会对世界各地的人们产生巨大吸引力
自主学习:
大化改新:
背景:六七世纪时—————————————————————————————----------时间-----------人物----------内容---------------------------------------------------------------------------------------------------------------------------------------------------------------------------------------------------------------
意义————————————————————————————————————————————————————————————————————————。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背景————————————————————————————————————————————----------------------------------———。
建立:622年,----------离开麦加,在-----------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年,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合作探究:
1、总结“大化改新”的作用:
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进行了改革。
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指导学生在书上标注伊斯兰教所起的作用。
(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一、选择题
1.大化改新是大和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下列历史知识概述准确的是
①苏我氏父子专权,统治出现危机
②中大兄皇子依靠西乡隆盛等人,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
③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国国家管理;仿照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④实行中央集权 ⑤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2.日本历史上“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相同点是
A、发生在民族危亡之际B、旨在加强央集权C、致力于学习西方文化D、促进了对外扩张
3.下列有关宗教的材料,符合伊斯兰教教义的是
A.“众生平等”,“忍耐服从” B.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人“天堂”
C.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 D.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4.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5.穆罕默德的历史功绩在于( )
①创立伊斯兰教
②建立基本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③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④亲自完成《古兰经》的创作
A.①  B. 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6.世界古代史上,大和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隋唐封建制度,并通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 )
A.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B.民主政治 C.奴隶制共和国 D.资本主义制度
7.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施一系列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次改革史称( )
A.查理·马特改革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8.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于8世纪中叶建立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该帝国是( )
A.阿拉伯帝国 B.古希腊 C.古代波斯 D.奥斯曼土耳其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观察上述四副图片,请把它们分成两类,并指出这两类图片内容分别承载了什么文化?
(2)请根据你分类的情况,任选其中一类,说明其建筑之间有什么传承关系?
(3)请再举一例河南境内与图三文化渊源相同的遗存。
1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法度,法则)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
材料二 “古代日本国家图”
(1) 从图中可看出,日本有何自然特点?
(2) 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
(3) 从扬州到日本的九州岛,依次要经过的海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
鉴真——中日友好交往的使者。唐玄宗时,他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屡遭挫折,出生入死,甚至双目失明,但他仍继续努力。当鉴真与弟子们到达日本时,日本天皇以隆重的礼节相迎。他们带去大量书籍文物和许多药方,鉴真用鼻嗅的方法,帮日本人辨别了许多药物,日本药商界奉他为始祖。
(4) 鉴真为中日友好交往做出了什么贡献?
(5)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请用你所学的地理知识为他设计东渡的最佳时间,他最好于每年的________月东渡,为什么?
(6) 日本派出的谴唐使于__________月到中国来最合适,为什么?
(7)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学习其他民族好的东西,近代曾学中国、学西方,强盛起来。现在,日本先进的东西也影响中国,你能举几例吗?
参考答案:
一、ABCBC ABA
二、9.图一和图三一类,图二和图四一类。佛教文化:古希腊文化。
(2)图三是图一建筑风格中国化的结果;图二的建筑影响了图四的建筑风格。(答出其中任何一类即可。)[
(3)洛阳龙门石窟;洛阳白马寺;登封少林寺;巩义石窟等。(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它答案也可,但必须是有价值的佛教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