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每课同步练习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每课同步练习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05 14:0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学习目标:
1.了解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
2.掌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
1.很久很久以前,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就把欧、亚、非三大洲联系在一起,其中就有著名的连接 的丝绸之路,通过这些商路,中国的 、
、 、 ,印度的 、 、 等作物也传到欧洲。
2.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 人作出了重大贡献。
3.阿拉伯数字的创造者是 人, 人把它发展并传播。 __________(时间),阿拉伯数字与现在写法基本一致。
4. 年,17岁的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受到 的赏识。《_________》一书记述了马可·波罗在 经历与见闻,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与向往。
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阅读第41页“导入框”、42页《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和45页“自由阅读卡”,温故知新:
2.《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与“丝绸之路”是一脉相承的。请从这幅地图提取有效信息,说出:“丝绸之路”经过哪些地区?最远到达哪里?
(“丝绸之路”有两条,一条在陆地上,另一条在海上。陆地上是由中国出发,向西经过中亚、西亚,到达北非和欧洲;海上则是从中国出发经过西太平洋、印度洋到达地中海一带。)
3.根据课本41-42页内容归纳:为什么说阿拉伯商人 “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
(他们的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保存并传播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例如,他们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制作,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4.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给了你哪些启示?
(科学和知识源于生活,人们必须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坚持探究、敢于创新,才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一、选择题
1.文化交流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篇章。对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民族是
A.古代印度人      B.古代埃及人
C.古代阿拉伯人     D.古代波斯人
2.世界文明是在不断冲撞和融合中向前发展的,把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从东方传入西方的是( )
A.古代印度人 B.古代阿拉伯人 C.古代罗马人 D.古代日本人
3.《阿拉伯通史》中写道:千余年来朝觐圣地的制度,对于团结全世界的穆斯林起了重大的作用。这种制度几乎使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做一次长途旅行。据所学知识判断,他们“旅行”的目的地是
A、印度 B.巴勒斯坦 C罗马 D.麦加
4.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请你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
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文明的冲撞与融合D.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5.两位学生正在争论阿拉伯数字到底是谁创造的,经查证后确定是( )
A.古埃及人 B.古巴比伦人 C.古印度人 D.阿拉伯人
6.现在被世界广泛使用的阿拉伯数字是由什么人发明的( )
A.古阿拉伯人 B.古印度人 C.古罗马人 D.古希腊人
7.世界文明交流史上,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的著作是( )
A.《荷马史诗》 B.《马可·波罗行纪》C.《俄狄浦斯王》 D.《哈姆雷特》
8.一位意大利旅行家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中国元朝生活了17年,游遍大江南北,其游记向西方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这位旅行家是( )
A.哥伦布 B.马可·波罗 C.张骞 D.徐霞客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乔治·萨顿:"拉丁文化是西方的,中国文化是东方的,而阿拉伯文化却两者兼备"。
请回答:
(1)你是否赞同乔治·萨顿说的?你的根据是什么?
(2)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给了你哪些启示?
三、识图题
10.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人物来到过中国,你知道他是谁吗?是哪国人?
(2)他在历史上主要活动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CBDCC BBB

10.(1)马可·波罗。意大利人。
(2)17岁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在中国生活了17年;与热那亚人作战;传播了东西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