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同步练习
单选题
1. 下列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古代青铜器表面的铜锈是铜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的氧化物,可溶于盐酸
B. 往少量水润湿的蔗糖中注入浓硫酸后,白色固体变为黑色,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C. 将产品溶于足量稀硫酸后,再滴入溶液,若溶液褪色,则证明产品中含有
D. 铵根离子在溶液中水解产生,则所有铵盐溶液都呈酸性
2.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浓硫酸滴在纸上使纸变黑,是由于浓硫酸有脱水性
B.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C. 欲除去中的水蒸气,可将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D. 不慎在皮肤上沾上少量浓硫酸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3. 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现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点燃硫磺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该气体可以漂白纸浆
B.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黑色,说明浓硫酸具有强的吸水性
C. 将气体通入溶液生成沉淀
D. 将片加入浓硫酸中,反应剧烈,说明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
4. 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均为正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用稀盐酸和溶液检验中的阴离子 B. 能使溴水褪色,体现了的漂白性
C. 的浓溶液能干燥气体 D. 自然界中没有单质
5. 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体现了化学变化之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硫单质在中燃烧可直接生成
B. 能使酸性溶液褪色,体现其漂白性
C. 可存在的转化关系
D. 与的浓溶液不反应,可用铝制容器盛装的浓溶液
6. 如图所示,将浓硫酸滴至下列物质上,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蔗糖 B. 铝片 C. 胆矾 D. 纯碱
7. 用下列两种途径制取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途径:
途径:
A. 途径中反应仅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
B. 途径中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将直接氧化为
C. 由途径和分别制取,理论上均消耗,均转移电子
D. 途径相较于途径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因为途径的污染相对于途径更小
8. 物质类别和核心元素的价态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认识视角。如图是某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单质是黄色固体,、均为正盐,且焰色都是黄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B. 和反应可以生成
C. 的浓溶液可用铝槽车运输 D. 的水溶液呈碱性
9.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结论
A. 浓盐酸 制氯气并吸收尾气
B. 浓硫酸 蔗糖 溴水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C. 稀盐酸 溶液 与可溶性钡盐均可生成白色沉淀
D. 浓硝酸 溶液 酸性:硝酸碳酸硅酸
A. B. C. D.
10. 下列有关浓硫酸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反应:浓中,浓硫酸表现酸性
B. 在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脱水性
C. 在反应:浓中,浓硫酸只表现氧化性
D.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转化为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所以浓硫酸不可以用于干燥具有还原性的气体;
氯气能与铁反应,所以液氯不宜存放在钢瓶中;
浓盐酸、浓硫酸两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浓度会下降的原因不同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小于的雨水通常称为酸雨
的漂白原理与溶液、和氯水的漂白原理不同
A. B. C. D.
12. 下列有关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或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黄矿制备硫酸经历两步:
B. 酸雨与土壤中的金属氧化物反应后,硫元素以单质的形式进入土壤中
C. 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排放,发生的反应为
D. 土壤中的闪锌矿遇到硫酸铜溶液转化为铜蓝,说明本身不具有还原性
13. 根据如图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反应条件已略去( )
A. 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 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
C. 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反应,生成
D. 反应中等量的完全反应消耗的和物质的量之比为
14. 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合理的是( )
A. 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溶液,产生沉淀,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
B. 把足量铜粉投入含有的浓硫酸中并加热,得到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C. 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钠、硫元素的相关物质能按照上述关系直接转化
D. 浓硫酸能够干燥、、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有还原性的、等气体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溶液中通入,生成,证明的酸性比强
B. 、为含硫化合物,都可用浓硫酸干燥
C. 将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
D. 蔗糖遇浓后变黑,膨胀,最后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说明浓具有酸性、氧化性和脱水性
二、填空题
16.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浓硝酸在光照下久置会变黄。
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为红色。
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稀中,溶液变蓝,说明与稀发生置换反应。
硝酸可与反应制得气体。
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收集所得气体,气体不止一种成分。
溶于过量硝酸,转移电子数为。
由于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因此在常温下,相同的铝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浓、稀硝酸,浓硝酸中铝片先溶解完。
某种的溶液中可能含有、和。
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而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更低价的氧化物,则氧化性:稀硝酸浓硝酸。
浓硝酸、浓硫酸的浓度大时,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写分子式,不拆写为离子形式。
17. A、、、、五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略去,且物质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中常用_________填试剂名称来检验的存在,利用的是的________性。
的浓溶液在常温下为黏稠的油状液体。
将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会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的浓溶液可作干燥剂,下列物质可用的浓溶液干燥的是________填字母。
氨气 氢气 二氧化硫 氧气 氯化氢
将通入的溶液中,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8. 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制备夹持装置略去。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
开始时,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入仪器,放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装置中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该装置存在缺陷,提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19.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磺粉、硝酸钾和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会产生、等。
氮气在放电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在黑火药爆炸的反应中硫作氧化剂,在一些反应中硫也可以作还原剂,写出一个硫在反应中作还原剂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平黑火药爆炸时的化学方程式: 。
将下列性质的代号,填入各小题后面对应的括号中:
A.脱水性; 强酸性; 难挥发性; 氧化性; 吸水性
将胆矾放入装有浓的干燥器中,过一段时间胆矾变白色。 ( )
在烧杯中放入蔗糖,滴入浓变黑,并产生大量气体。 ( )
用稀硫酸清洗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铜锈俗称铜绿,其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属于盐类,不是氧化物,故A错误;蔗糖化学式为,往少量水润湿的蔗糖中注入浓硫酸后,白色固体变为黑色,说明生成了碳单质,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故B正确;该实验说明中含有价铁元素,而为纯净物,其中不含,故C错误;铵根离子在溶液中水解产生,若阴离子水解程度大于铵根离子水解程度,则该盐溶液呈碱性,若阴离子水解程度与铵根离子水解程度相同,则该盐溶液呈中性,若阴离子不水解或水解程度小于铵根离子,则该盐溶液呈酸性,故D错误。
2.【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的处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实验基本操作知识的积累。
【解答】
A.浓硫酸滴在纸上,纸变黑,是由于浓硫酸有脱水性,故A正确;
B.稀释浓硫酸会放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B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会与发生反应,所以欲除去中的水蒸气,不能用浓硫酸,而是将气体通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故C错误;
D.少量浓硫酸沾上皮肤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故D正确;
故选C。
3.【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含硫化合物、浓硫酸、的性质等,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含硫化合物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硫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该气体为具有漂白性的二氧化硫,可以漂白纸浆,故A正确;
B.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黑色,说明浓硫酸具有强的脱水性,故B错误;
C.将气体通入溶液生成沉淀,故C错误;
D.在常温下遇浓硫酸发生钝化,加热下持续反应,现象描述不正确,故D错误。
4.【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硫及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存在状态等,题目不难,掌握基础即可解答。
【解答】
A.为硫酸盐,加入稀盐酸没有沉淀,然后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证明含有硫酸根离子,故正确;
B.为二氧化硫,与溴水反应生成氢溴酸和硫酸,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错误;
C.为硫酸,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为硫化氢,具有还原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浓溶液不能干燥气体,故错误;
D.自然界中有硫单质,故错误。
5.【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掌握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同时考查学生“价类”二维图的思维,钝化的概念理解,难度不大。
【解答】
由图可知,为价的氢化物,即,为价的氧化物,即,为价的氧化物,即,为价的酸,即,为价的盐,即硫酸盐,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A.硫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不能生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才能转化为,故A错误;
B.为,能使酸性溶液褪色,体现其还原性,故B错误;
C.为,为,将与合适的强氧化剂反应,可以生成,即存在的转化关系,故C正确;
D.与的浓溶液发生了钝化,钝化属于化学变化,可用铝制容器盛装的浓溶液,故D错误;
故选:。
6.【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浓硫酸滴至蔗糖,炭化变黑,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A不选;
B.浓硫酸滴至铝片,发生钝化,无现象,故B选;
C.浓硫酸滴至胆矾,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蓝色晶体变成白色,故C不选;
D.浓硫酸滴至纯碱发生反应有气体生成,体现浓硫酸的强酸性,故D不选。
7.【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硫酸的制备,注意结合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相互转化进行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硫酸、二氧化氮和水,该反应中只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不能体现酸性,故A正确;
B.和反应只能生成,不会因为氧气的浓度等条件变化而导致产物不同,故B错误;
C.途径和都是由来制备,的化合价从价升高到价,制取,理论上各消耗,各转移,故C正确;
D.途径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硫酸、二氧化氮和水,有副产物二氧化氮,且二氧化氮会污染大气,所以途径与途径相比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且原子利用率为,故D正确。
故选B。
8.【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对物质的正确推断。
【解答】
单质是黄色固体,则是元素,故该“价类二维图”是元素的,、均为正盐,且焰色都是黄色,则为,为,故为、为、为、为,为,为,为,为。
A.为,不具有漂白性,不会使品红溶液褪色,故A错误;
B.为、为,两者反应方程式为:,有生成即为,故B正确;
C.为,浓硫酸与铝槽常温下发生钝化反应,可用铝槽车运输,故C正确;
D.为,为强碱弱酸盐,亚硫酸根发生水解,溶液呈碱性,故D正确。
9.【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实验装置的综合应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涉及物质的制备、酸性比较、氧化还原反应等,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的严密性的评价,难度不大。
【解答】
A.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图中缺少加热装置,故A错误;
B.蔗糖与浓硫酸混合,蔗糖脱水得到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而使溴水褪色,由实验可知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故B正确;
C.稀盐酸与亚硫酸钠生成二氧化硫,在中二氧化硫与硝酸钡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但结论不合理,如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反应,故C错误;
D.浓硝酸易挥发,在中发生硝酸与硅酸钠的反应,对二氧化碳与硅酸钠溶液的反应干扰,不能比较酸性碳酸硅酸,故D错误。
10.【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侧重于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浓硫酸的特性,难度不大。
【解答】
A.浓硫酸与氯化钠中元素化合价无变化,浓硫酸只提供,表现为酸性,项正确;
B.甲酸中的和能被浓硫酸以的形式脱出,项正确;
C.在浓中,硫元素部分化合价降低,部分化合价不变,所以浓硫酸既表现了其强氧化性又表现了其酸性,项错误;
D.中的水分子被浓硫酸夺取表现为吸水性,项正确。
11.【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硫酸、二氧化硫的性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浓硫酸的性质和二氧化硫的性质。
【解答】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但浓硫酸可以用于干燥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因为二氧化硫不与浓硫酸反应,故错误;
干燥氯气常温下,不与铁反应,所以液氯能存放在钢瓶中,故错误;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放置一段时间,浓度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放置一段时间后浓度下降,故正确;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故错误;
小于的雨水通常称为酸雨,故错误;
不具有强氧化性,溶液、和氯水都具有强氧化性,故的漂白原理与溶液、和氯水的漂白原理不同,故正确。
故B正确。
12.【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解题关键是熟悉相关知识点,需要注意的是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依据,不是物质本身的稳定性,而是组成元素的价态,元素价态较低时具有还原性,较高时具有氧化性,中间价态则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解答】
A.硫黄矿制备硫酸经历,硫和氧气反应只能生成二氧化硫,不能一步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故A错误;
B.酸雨,硫酸型酸雨为二氧化硫和水化合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被氧化成硫酸,硫酸与土壤中的金属氧化物反应后,硫元素以硫酸盐的形式进入土壤中,故B错误;
C.高温下石灰石分解生成,可与以及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发生的反应为: ,减少废气中的量,故C正确;
D.、都为难溶于水的盐,的溶解度小于的溶解度,与发生复分解反应,能转化为,为溶解度大的物质向溶解度小的物质转化,与不具有还原性无关,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具有还原性,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考查,熟记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是解题的关键,难度较易。
【解答】
A.反应中无化合价的改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与氧气只能生成,故B错误;
C.的硫酸为稀硫酸,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故C错误;
D.反应为:,反应为:,每反应,需要和,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明确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相关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试题难度一般。
【解答】
A.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溶液,产生沉淀,可能为亚硫酸钡,再加入盐酸,在酸性环境下硝酸氧化亚硫酸钡为硫酸钡,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不一定有,若溶液中有也会出现此现象,错误;
B.与浓硫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当降低到一定程度变为稀硫酸时,反应自行停止,故产生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小于,错误;
C.钠元素可以实现:钠氧化钠或过氧化钠氢氧化钠钠盐;硫元素可以实现:硫二氧化硫亚硫酸亚硫酸盐,正确;
D.浓硫酸可以干燥,错误。
15.【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难度不大,熟悉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
【解答】
A.向溶液中通入,生成,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强氧化性,能将氧化生成,不能证明的酸性比强,故A错误;
B.与浓硫酸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硫化氢能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B错误;
C.二氧化硫能与品红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受热后,生成的物质分解又生成二氧化硫,又恢复原色,故C正确;
D.蔗糖遇浓后变黑,说明浓具有脱水性;膨胀,最后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说明浓具有氧化性,没有体现酸性,故D错误。
16.【答案】
【解析】略
17.【答案】;
品红溶液;漂白
减小
生成黄色沉淀;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含硫化合物之间的性质与相互转化关系,涉及化学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二氧化硫、浓硫酸的性质等知识,题目难度一般。
【解答】
由物质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可知,为硫单质;结合题干中的转化关系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可知,为、为、为;由的浓溶液在常温下为黏稠的油状液体,且铜与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则为硫酸,据此解答:
由以上分析可知,的化学式为;的化学式为;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实验室中常用此方法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
由以上分析可知,的浓溶液为浓硫酸;
将浓硫酸溶液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会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
浓硫酸溶液可作干燥剂,常用于干燥酸性气体和非还原性气体;
氨气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错误;
氢气不能与浓硫酸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正确;
二氧化硫为酸性气体,不能与浓硫酸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正确;
氧气不能与浓硫酸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正确;
氯化氢是酸性气体,不能与浓硫酸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正确;
通入的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黄色沉淀单质;根据元素守恒与电荷守恒可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8.【答案】圆底烧瓶
先打开分液漏斗顶部的玻璃塞或塞子凹槽对准分液漏斗上口的小孔,再打开中部的活塞,放液后及时关闭活塞
吸收等有害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之间增加防倒吸的安全瓶或、之间增加防倒吸的安全瓶
【解析】利用亚硫酸钠粉末和的硫酸制取的二氧化硫通入和的混合溶液中,发生反应:制取,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用溶液吸收。
根据仪器的构造可知,为圆底烧瓶。
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入仪器,需要先打开分液漏斗顶部的玻璃塞或塞子凹槽对准分液漏斗上口的小孔,使漏斗和空气相通,然后再打开中部的活塞,放液后及时关闭活塞。
装置中发生亚硫酸钠和硫酸的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浓。
二氧化硫在中反应后可能有剩余,在中还可能生成,二氧化硫和都有毒,是大气污染物,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故需要用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中反应放热,中溶液可能会倒吸到中,应该、之间增加防倒吸的安全瓶;二氧化硫和容易和碱溶液反应,中的溶液有可能倒吸到中,使制得的不纯,在、之间也要增加防倒吸的安全瓶。
19.【答案】2
2
;;;;;
;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氮气和硫单质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浓硫酸的性质等,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氮气在放电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化学方程式为:2;
故答案为:2;
在硫与氧气的反应中作还原剂,化学方程式为:2 ;
故答案为:2 ;
反应中的化合价由降低为价,的化合价由价降低为价,的化合价由价升高为价,化合价变化最小公变数为,配平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将胆矾放入装有浓的干燥器中,过一段时间胆矾变白色,是利用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故答案为:;
在烧杯中放入蔗糖,滴入浓变黑,并产生大量气体,表现了浓硫酸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故答案为:;;
用稀硫酸清洗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是利用刘稀硫酸的强酸性;
故答案为:。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