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下册语文
《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恰、屉”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
2.联系上下文,借助相关资料,大致理解“忌讳、晦气”等词语的意思。
3.梳理“放风筝”的过程,感受乐趣。
4.在前三课的基础上,展开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大意,感悟宝玉形象。
教学重难点
在前三课的基础上,展开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大意,感悟宝玉形象。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初逢《红楼》,梳理读法
1.导入新课,提取信息
(1)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中的故事,感受了古典名著的魅力,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红楼春趣》(板书课题,齐读)。
(2)打开课文,找到下面的注释。看清楚第一行注释,教材的编者专门加了这样一个注释——
(出示)本文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为编者所加。
(这个注释很简单,但是很重要。它告诉我们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曹雪芹,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为编者所加)
(3)请同学们在课文题目的下方板书:曹雪芹《红楼梦》。
2.根据经验,梳理读法
(1)通过前三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不少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个单元的“交流平台”上,就有四位小伙伴向大家分享了一些很好的建议:
这节课,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来阅读《红楼春趣》。
(2)出示阅读提示,提取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所以,本课的教学,先让学生梳理方法,再去引导用这些方法开始学习,既可加深巩固,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板块二 疏通文句,梳理情节
1.阅读提示已经告诉我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宝玉和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那么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又是什么呢?
2.默读课文,理清情节
先默读,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几件事?(完成课堂作业本)
(1)探起因,猜测词义
第一自然段:众人因拾到大老爷房里嫣红姑娘放的大蝴蝶风筝,便也想去放风筝。故事一开头,讲一个大蝴蝶风筝突然掉在潇湘馆外的竹梢上。(板书:起因——拾风筝)
出示:探春笑道:“紫鹃也太小器,你们一般有的,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
这两位说的话中,就有难词新词陌生词。谁敢接受挑战读一读?(指名读)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猜一猜“忌讳”“晦气”大概是什么意思?
(2)查经过,跳读难词
2-4自然段:写了众人七手八脚拿风筝、放风筝的场景。
(板书:经过——拿风筝、放风筝)来看看丫头们拿来风筝都做了些什么?
出示: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子来。宝钗等立在院门前,命丫头们在院外敞地下放去。
(密密麻麻的都是难词新词,生自由、大声地读三遍,读得越快越好,争取把它读顺口。)
“搬高墩,捆剪子股儿,籰子”这三个词儿,平生是第一次见到。联系上下文也没有办法猜出它们的具体意思,碰到这样的难词新词陌生词,怎么办?
(可以跳过去读,大致知道这些词儿跟风筝有关就可以了。)
(3)知结果,读准多音字
这些小姐丫头们先把风筝放起来,放到半空中。最后,铰断风筝线,放走风筝。(板书:结果——铰风筝)我们一起看——
出示: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指名读)
这句话中出现了一个拟声词“豁喇喇”,“喇”是我们要学习的多音字,齐读“豁喇喇”。提问:谁发出的声音?
(这是籰子转动的声音啊!当籰子发出豁喇喇一阵响的时候,风筝就已经随风而去!)
我们用“猜测”“跳读”等方法,基本理解了这些难词新词陌生词。在理解过程中,我们也大致理清了这篇文章的发展顺序。
(设计意图:本课中,学生不理解的词句比较多,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面对阅读中的障碍,可以用猜测和跳读的方法,既可以降低阅读难度,又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块三 默读课文,领略“春趣”。
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一边读,一边圈画。
2.小组内交流反馈
预设①风筝有趣:
风筝各式各样,有美人儿,有沙雁儿,有软翅子大凤凰,有大螃蟹……让人目不暇接。
预设②放风筝的情境有趣:
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子来。宝玉为放风筝急得满头大汗,又差点把风筝跺烂了。宝琴叫丫头放大蝙蝠……人人沉浸在放风筝的乐趣里。
预设③放风筝的习俗有趣:放风筝就是放晦气。
预设④风筝飞走的样子有趣:一时……一展眼……一会儿……
3.春天的大观园草长莺飞,花红柳绿,一群青年男女在园子里放风筝,读了本文,我们仿佛看见了一幅幅趣味盎然的图画,难怪编者给本文取题为“红楼春趣”。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近文本,体会《红楼梦》的语音魅力,在自主交流过程中,感受小说描绘的栩栩如生的生活场景。)
板块四 理清关系,聚焦宝玉
1.《红楼春趣》写了各色各样的人物,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用笔圈一圈出现了哪些人物。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些人物的关系?
(设计意图:不理清人物关系,学生的阅读就成了空中楼阁,难以深入,通过前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查阅资料的能力,在预习的基础上简单讨论人物关系,能够更好地理解宝玉形象。)
2.四人小组讨论:宝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完成课堂作业本)
画出课文中描写宝玉言行的句子,并为他设计一张人物卡。
3.品读宝玉言行。
⑴勾画宝玉语言描写的语句,抓住关键词,体会:这是一个 的宝玉。
预设1: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指名读)
预设2: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预设3: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①朗读对话。
②从语言中你认识到怎样的宝玉?
点拨:这几处主要写的是宝玉的语言。细细品读可以看出宝玉是率真、单纯、善良的人。自己要放的风筝,不是被这个丫头给放了,就是被那个丫头给送人了,而且事先都没有跟他打声招呼,征得他的同意。但是,从宝玉的语言描写中没有表现出生气的意思,从舍不得跺烂“美人”,可见宝玉关爱女子,尊重下人,宽容大度,对人平等,没有架子。
⑵勾画描写宝玉动作的语句,抓住关键词,体会:这又是一个 的宝玉。
预设1: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指名读)
点拨:这里写了宝玉的一连串动作,见丫头们放不起来,宝玉先是说,接着是放,但是,放了半天,也没有放起来,于是他就摔,还指着风筝,最后又是说。展现出一个爱冲动、爱面子、直率的宝玉。
板块五 拓展延伸,走近《红楼梦》
了解风筝寓意。
出示课文中风筝图片
曹雪芹写了大观园里青年男女们放的各式各样的风筝,这些风筝有什么寓意呢?和放风筝的人又有什么关系?这一切都要到《红楼梦》里探索答案。
2.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曹雪芹走进了《红楼梦》里那个春天,欣赏了春暖花开,纸鸢翻飞的美景,认识了宝玉这个率直可爱的少年,《红楼梦》是一部奇书,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上到贵族,下到百姓,形形色色,鲜活立体,几百年来俘获了无数读者的心,在闲暇之余,大家能走近《红楼梦》去读一读,一定会收获颇多!
(设计意图:假如能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那才是这篇文章作为敲门砖的价值。)
板书设计:
《红楼春趣》
曹雪芹《红楼梦》
起因 经过 结果
拾风筝 拿风筝、放风筝 铰断风筝
这是一个( )的宝玉?(率真、平等待人、关爱女子……)
a.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b.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知道大概意思就行;
c.借助资料,扩大了解。
d.结合影视,加深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