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米的认识表格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米的认识表格式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6-21 10:4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目 数学 班级 一(5) 单元 二上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课题 《米的认识》 主备 李斌霞 上课时间 2023.5.15
学习目标 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通过合作探究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掌握1米=100厘米。。 2.初步学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仅限整米),能估测物体的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 3.在活动中体会“参照物”对估测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掌握1米=100厘米。 能运用参照物较准确的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资源 课件、学习单、刻度条、1米长的木条、彩带、学生剪刀
前置学习 无
核心问题 米的长度概念、量感、测量方法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引入 (启思) 1.比划一下:用手指比划1厘米大约有多长。 2.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品 3.板书:厘米 ㎝ 较短 师:它可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自主阅读 生说说课前收集的有关生活中的负数。
任务驱动一 (思辨) 探究米和厘米的关系,建立米的长度概念。
请学生用1厘米的长度单位量黑板的长度,引出“米”。 探究1“米”有多长。 (1)展示1米长的木条。 师引:米与厘米相比较,多少厘米依次接起来才够1米啊? 操作、实验 ①师:介绍材料和小组合作实验要求。 ②生:合作实验 汇报、反馈:我们组贴的刻度条是()厘米、()厘米、几厘米,加起来一共是( )厘米。我们发现:1米就是( )厘米接起来的长度。 小结:1米是100个1厘米接起来的,我们就说:1米=100厘米,1m =100 cm。米这个长度单位可以测量比较长的物体。 1.请1个学生上讲台用厘米测黑板的长度。 2.小组合作要求: 3.组长代表上台汇报。
任务驱动二 (思辨) 比划、操作、测量,进一步建立“米”的长度具象。
一、找身体上的“米尺” 1.用手臂比划“1米”的长度。 2.学生报身高,指出从地面到自己身体的哪个地方是“1米”高。用尺测一下,并调整。 3.老师报身高,指出从地面到老师身体的哪里是“1米”。 小结:从地面到我们身体的位置不同,高度都是“1米”。 剪彩带,继续建立1米的具象。 课件出示剪彩带的要求,同桌合作“剪1米”的彩带。 代表汇报:剪得“准不准” 师小结:比1米长一点点或短一点点的就是大约1米,都是很棒的。 测量1米长的彩带。 ①课件出示测量方法。②学生合作测量。 1.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比划,另一个同学用米尺测。 2.一个同学指出老师的1米处,用尺检验。 同桌合作“剪1米长”的彩带,并用米尺检验。 4.同桌合租测量彩带的长度
迁移应用 (促思) 在公开课教室或者生活中寻找什么物品的长度大1米。(教师测量) 在公开课教室或者生活中寻找什么物品的长度约2米。 剪一条“2米”长的彩带,有什么好办法? 推理:练习单第( )题;小明的身高,小狗的身高。 估一估,建立3米、4米……的具象:黑板的长度、电子大屏幕的长度,公开课教室前门到后门的长度。 填合适的长度单位:学习单第( )题。 师: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有毫米等,比厘米大,比米大的长度单位也还有。 游戏:以班长为中心,请你站到离班长1米远的地方。 课件出示:所有站位形成的画面——一个圆。 1.学生观察、举例。 2.同桌合作:剪2米的彩带 3.独立完成推理,代表汇报。 4.独立做,代表汇报。 5.学生站位。
总结提升 (提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货? 学生自由发言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