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综合复习模拟训练 (含答案)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全册综合复习模拟训练 (含答案)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21 10:1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全册综合复习模拟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下列情况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A.的质量恒定 B.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对反应来说,下列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 B.
C. 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不是放热反应
B.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C.有能量放出或吸收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成键放出的能量为吸热反应
4.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不影响其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 B.将粉碎 C.通入 D.加入
5.下列试剂的保存错误的是
A.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B.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
C.新制氯水用无色的广口瓶保存 D.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6.用以下三种途径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铜与浓硝酸反应 ②铜与稀硝酸反应 ③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与稀硝酸反应
A.对环境造成的危害:③最小
B.所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①>②>③
C.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质量相同
D.铜与浓硝酸反应速率最快,故制取硝酸铜的最佳方案是①
7.实验室进行性质探究实验,将通入溶液至饱和的过程中,始终未观察到溶液中出现浑浊,若再通入另一种气体,则产生白色沉淀。制备气体的试剂不能是
A.大理石和稀盐酸 B.和
C.和浓硝酸 D.和浓盐酸
8.利用下列各组中物质间的反应制备和收集少量气体,能采用如图实验装置的是
A.浓氨水与固体氢氧化钠 B.浓硫酸与铜片
C.稀硝酸与铜片 D.浓硝酸与铜片
9.2022年2月4日在北京举办的第24届冬季奥运会倡导“公平公正,纯洁体育”的价值观,希望举办一届“像冰雪一样纯洁、干净的冬奥会”。绿色冬奥、科技冬奥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理念,餐具由生物材料聚乳酸制作而成,可降解;顶流“冰墩墩”“雪容融”,由PVC、PC、ABS和亚克力等环保材料制作而成。关于“冰墩墩”“雪容融”的制作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VC() 的单体为氯乙烯
B.PC()中所有原子均可共平面
C.ABS的单体之一苯乙烯()能使溴水褪色
D.亚克力( )可通过加聚反应制备
10.使1乙烯与氯气先发生加成反应,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则两个过程中消耗的氯气总的物质的量最多是
A.3 B.4 C.5 D.6
11.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得到纯净乙烷的方法是
A.与足量溴反应 B.通入足量溴水中
C.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氢气 D.分别进行燃烧
12.下列化学用语中,书写或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
B.乙醇含有的官能团是-OH,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C.丙烷的球棍模型为
D.乙醇的分子式:
13.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可存在c→d→e→f→c的循环转化关系
B.只能通过复分解反应直接得到e
C.a能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g
D.固体g溶于氢碘酸的离子方程式为
14.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自然界中,铁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B.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C.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但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
D.铁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都是碱性氧化物
15.“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赞誉越窑秘色青瓷的诗句,描绘我国古代精美的青瓷工艺品,玻璃、水泥和陶瓷均为硅酸盐制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玻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硅酸盐制品 B.制水泥的原料为纯碱、石灰石和石英
C.硅酸盐制品的性质稳定、熔点较高 D.沙子和黏土的主要成分均为硅酸盐
二、实验题
16.碘化钾是白色半透明的六角形结晶或白色颗粒状粉末,在空气中久置能被氧化为碘单质。某学校化学课外小组利用该反应原理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酸性溶液在空气中被氧化成碘单质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实验I: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四支试管中各加入浓度均为的溶液,再滴加同浓度的稀硫酸,同时均滴加2滴指示剂,用不同温度的水浴进行加热。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试管组号 ① ② ③ ④
温度/℃ 30 40 50 60
显色时间 240
(2)实验中用到的计量仪器除量筒外,还需要_______(写仪器名称)。
(3)滴加的指示剂名称是_______。
(4)该实验结束后,小组成员得出结论:温度每升高,反应速率增大为原来的2倍。
①某同学将的溶液(含指示剂)置于的水浴中加热,时溶液开始显色,则c_______(填“>”、“=”或“<”)0.5。
②上表中_______。
实验Ⅱ:探究硫酸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常温下,取三支试管,先向其中各加入相同浓度的溶液(含指示剂),再分别加入的硫酸和一定量蒸馏水,其显色时间如下表所示:
组别 硫酸 蒸馏水 显色时间
i 3 0 120
ii 2 140
iii 1 200
(5)_______,实验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
(6)通过实验I、Ⅱ,本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为_______。
17.某实验小组利用以下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装置B中的干燥剂是_______(填名称)。
(3)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
(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装置D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为防止过量氨气外逸,需要在上述装置的末端增加一个尾气吸收装置,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填“E”或“F”)。
(6)①欲制取标准状况下4.48LNH3,至少需要NH4Cl_______g。
②实验室制取氨气,还可采用图中的_______(填“A”或“B”)。
三、有机推断题
18.A是一种石油裂解产物,以A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获得有机物B、C、D、E、F,其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标准状况下A的密度为1.25,B和D均能发生银镜反应,C和E的摩尔质量相等,F有芳香气味。
请回答:
(1)A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有机物B和D的最简式相同
B.在C和E生成F的反应中,浓硫酸有催化作用
C.以Ag为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氧气可将E氧化成D
D.可用新制的悬浊液鉴别C、D、E、F四种无色液体
四、工业流程题
19.铁、铜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范围很广。现有含氯化亚铁杂质的氯化铜晶体(CuCl2·2H2O),为制取纯净的CuCl2·2H2O,首先将其制成酸性水溶液,然后按如图步骤进行提纯:
已知Cu2+、Fe3+和Fe2+的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Fe3+ Fe2+ Cu2+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 1.9 7.0 4.7
氢氧化物完全沉淀时的pH 3.2 9.0 6.7
(1)加入氧化剂的目的是_______。
(2)最适合作氧化剂X的是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A.K2Cr2O7  B.NaClO   C.H2O2   D.KMnO4
(3)加入的物质Y可以是_______。(填字母),调节溶液的pH范围为_______
A.NaOH溶液 B.氨水 C. CuO D.Cu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NH3的质量恒定,密闭容器体积不变,则NH3的浓度不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H2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即浓度不变,能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故B不符合题意;
C.正反应的逆反应速率相等,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之比取决于起始量之比与转化程度,这是个变量,该比值未说明保持不变,故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2.B
【详解】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A为固体,不能表示反应速率,B中v==;C中v==0.25;D中v==0.2,显然B中比值最大,反应速率最快,故选B。
3.D
【详解】A.铝热反应需要高温,属于放热反应,A错误;
B.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B错误;
C.有能量放出或吸收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的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
D.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成键放出的能量,则整体表现为吸收热量,即该反应为吸热反应,D正确;
故选D。
4.D
【详解】A.升高温度,过氧化钡的分解速率加快,故A不符合题意;
B.将过氧化钡粉碎可以增大反应物的表面积,有利于过氧化钡的分解速率加快,故B不符合题意;
C.通入氧气,生成物的浓度增大,有利于过氧化钡的生成速率增大,故C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钡是浓度为定值的固体,加入氧化钡不影响过氧化钡的分解速率,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详解】A.金属钠在空气中易被氧化,需隔绝空气,钠与煤油不反应且密度比煤油大,通常保存在煤油中,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的硅酸钠能将瓶塞与瓶口黏合,所以盛放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B正确;
C.新制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所以应盛放在棕色的细口瓶保存,C错误;
D.硝酸见光易分解,所以硝酸应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D正确;
故选C。
6.D
【分析】①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二氧化氮,;
②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
③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与稀硝酸反应,反应为、;
【详解】A.由分析可知,③不生成污染性气体,对环境污染最小,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生成等量的硝酸铜,所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①>②>③,故B正确;
C.根据铜元素守恒可知,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质量相同,故C正确;
D.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污染性气体,且氮元素利用率低;方案③不生成污染性气体且氮元素利用率高,故制取硝酸铜的最佳方案是③,故D错误;
故选D。
7.A
【分析】气体通入溶液中,未见白色沉淀,不发生反应,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立即产生沉淀,沉淀可能为硫酸钡或亚硫酸钡,也可能为,则气体具有氧化性或碱性等,以此来解答。
【详解】A.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氯化钡溶液都不反应,不会产生沉淀,A正确;
B.和制备的气体为氨气,氨气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铵,亚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生成亚硫酸钡沉淀,B错误;
C.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通入水生成硝酸,硝酸能够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故能产生沉淀,C错误;
D.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D错误;
故选A。
8.C
【详解】A.浓氨水与固体氢氧化钠混合可制备NH3,但NH3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A错误;
B.浓硫酸与铜片加热生成SO2,装置没有加热的仪器,且SO2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错误;
C.稀硝酸与铜片反应生成NO,可以用排水法收集,C正确;
D.浓硝酸与铜片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NO,因此不能用排水法收集,D错误;
故选C。
9.B
【详解】A.PVC ( )为聚合物,其单体为氯乙烯(CH2=CHCl),A正确;
B.饱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结构特点,甲烷为四面体结构,所以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不共平面,B错误;
C.苯乙烯中碳碳双键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C正确;
D.该物质是加聚产物,所以通过加聚反应可以得到该高分子化合物,D正确;
答案选B。
10.C
【详解】烯含有碳碳双键,1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需要1mol氯气。所得产物中含有4个氢原子,完全被取代又需要4mol氯气,则共计是5mol,答案选C。
11.B
【详解】A.乙烷和乙烯均是无色气体,但前者易发生取代反应,后者易发生加成反应,若与足量溴作用,乙烷可以发生取代反应而生成溴代乙烷,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不仅不易鉴别,还会损失大量的乙烷且混入大量的溴蒸气杂质,A错误;
B.乙烯与溴水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是液体,而乙烷与溴水不反应,所以可以通入足量溴水中后可以除去乙烷,所以既可以鉴别又可以除杂,B正确;
C.若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氢气,虽可将乙烯转变为乙烷,但通入氢气的量不易控制,很难得到纯净的乙烷,C错误;
D.若分别进行燃烧,显然无法再得到乙烷,D错误;
故选B。
12.C
【详解】A.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A错误;
B.乙醇含有的官能团是-OH,羟基为中性原子团,不带电荷,B错误;
C.丙烷分子中含有两个甲基、1个亚甲基,C正确;
D.乙醇的分子式:C2H6O,D错误,
故选C。
13.A
【分析】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则abgde分别为铁、氧化亚铁、氧化铁、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ef分别为亚铁盐、铁盐;
【详解】A.氯化亚铁和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和氧气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和盐酸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和铁生成氯化亚铁,A正确;
B.氢氧化亚铁和氧气生成氢氧化铁,故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得到氢氧化铁,B错误;
C.铁和水蒸气高温生成四氧化三铁,C错误;
D.三价铁和碘离子会生成亚铁离子和碘单质,D错误;
故选A。
14.B
【详解】A.在自然界中,铁陨石有游离态的铁存在,A错误;
B.在自然界中,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B正确;
C.能通过制得,也能通过制得,C错误;
D.不是碱性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D错误;
故本题选B。
15.C
【详解】A.陶瓷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硅酸盐材料,不是玻璃,A错误;
B.水泥的原料是黏土和石灰石,纯碱、石灰石、石英是制造玻璃的原料,生成玻璃不需要黏土,B错误;
C.硅酸盐性质稳定,熔点较高,所以硅酸盐制品一般具有性质稳定、熔点较高的特点,C正确;
D.沙子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为氧化物,不是硅酸盐,D错误;
故答案选C。
16. 秒表(或计时器)、温度计 淀粉溶液 > 60 2 保持溶液总体积不变 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或者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均增大
【详解】(1)酸性溶液在空气中被氧化成碘单质,氧气被还原为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为了记录时间和测定准确的温度,实验中用到的计量仪器除量筒外,还需要秒表(或计时器)、温度计;
(3)反应产生碘单质,淀粉遇碘变蓝,可用来指示反应,则滴加的指示剂名称是淀粉溶液;
(4) ①已知温度每升高,反应速率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40℃的时间为30℃的一半,则t1应为120s,而的溶液反应,80s就显色,则c>0.5;
②50℃的时间为30℃的,上表中240s×=60s;
(5)控制溶液的总体积相同,则实验i和实验iii的溶液体积相同,2,实验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保持溶液总体积不变;
(6)通过实验I、Ⅱ,本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为: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或者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均增大。
17.(1)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碱石灰
(3)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4) 瓶内有白烟生成 NH3+HCl= NH4Cl
(5)E
(6) 10.7 A
【分析】装置A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经装置B的碱石灰干燥氨气,进入装置C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氨气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为防止倒吸,应选E做尾气吸收装置;
【详解】(1)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故答案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氨气是碱性气体用碱石灰干燥,装置B中的干燥剂是碱石灰;
故答案为:碱石灰;
(3)氨气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溶液显碱性,氨气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故答案为: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4)浓盐酸易挥发生成氯化氢气体,遇到氨气发生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装置D中的胶头满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瓶内有白烟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l= NH4Cl;
故答案为:瓶内有白烟生成;NH3+HCl= NH4Cl;
(5)氨气极易溶于水,水吸收需要防止倒吸,选择倒扣在水面的漏斗用水吸收多余的氨气,选装置E;
故答案为:E;
(6)根据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标准状况下4.48L氨气物质的量为,NH4Cl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制取氨气还可以用,CaO溶于水放热,使得氨水生成氨气;
故答案为:10.7;A。
18. 碳碳双键 A
【分析】A是一种石油裂解产物,A的密度为1.25,则A的摩尔质量为28,A是乙烯;B和D均能发生银镜反应,B是乙醛、D是丙醛;乙醛氧化为乙酸,丙醛还原为1-丙醇,C是乙酸、E是1-丙醇;F有芳香气味,F是乙酸丙酯。
【详解】(1) A是乙烯,乙烯中含有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
(2)乙酸和1-丙醇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正丙酯,反应的方程式是;
(3)A.B的分子式是,D的分子式是,最简式不相同,故A项错误;
B.酯化反应中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故B项正确;
C.醇在Cu或Ag的催化下,加热,可氧化成醛,故C正确;
D.乙酸与悬浊液反应,悬浊液变为蓝色溶液,丙醛与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丙醇与悬浊液没有变化,乙酸丙酯与悬浊液混合后静置溶液分层,故D正确;
选A。
19.(1)将Fe2+氧化成Fe3+,便于生成Fe(OH)3沉淀而与Cu2+分离
(2) C 2 H++ 2 Fe2++ H2O2 = 2 Fe3++2 H2O
(3) C [ 3.2, 4.7 )
【分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液中,加入氧化剂可以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调节pH可以将铁离子沉淀,得到氯化铜的水溶液,然后再酸性环境下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氯化铜晶体。
(1)
根据实验目的,加入氧化剂的目的是将Fe2+氧化成Fe3+,便于生成Fe(OH)3沉淀而与Cu2+分离,故答案为:将Fe2+氧化成Fe3+,便于生成Fe(OH)3沉淀而与Cu2+分离;
(2)
K2Cr2O7、NaClO、H2O2、KMnO4都具有氧化性,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但是K2Cr2O7、NaClO、KMnO4能引进新的杂质离子,双氧水是绿色氧化剂,得到的还原产物是水,不会引进杂质离子,合理选项是C;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 H++ 2 Fe2++ H2O2 = 2 Fe3++2 H2O,故答案为:C;2 H++ 2 Fe2++ H2O2 = 2 Fe3++2 H2O;
(3)
中和溶液的酸性,调节pH,将Fe3+沉淀,而Cu2+不沉淀,可以加入CuO,若是直接用碱,Fe3+形成沉淀的同时,Cu2+也形成了沉淀,就不能达到分离Fe3+和Cu2+目的,同时Cu不与酸反应,不能其调节pH的目的;由表格可知,调节溶液的pH范围为[ 3.2, 4.7 ),故答案为:C;[ 3.2, 4.7 )。
【点睛】分离提纯物质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要结合溶液pH对离子沉淀的影响分析判断。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