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课件(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1 10:5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开辟与发展
课程标准
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时空坐标
目 录
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第三部分

偉大的歷史轉折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
两个凡是
两个凡是源于1977年2月7日的两报一刊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表述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社论是汪东兴提议写的,也是经过了当时的政治局同意。“两个凡是”有特定的指向,目的是高举毛主席的旗帜。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次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2月13日,邓小平在会上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提出和阐述了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几个重大问题:
(1)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2)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3)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
(4)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近代史》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要求,制订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2)拨乱反正
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
到1982年底,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据不完全统计,中央和全国各地有300多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数以千万计的因与这些干部有亲属关系或工作关系而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也由此得到解脱。
——杨先材主编《中国历史新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3)历史决议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4)民主法治建设
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制度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的,《共同纲领》发挥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它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结构形式,都受到了人们的普遍称赞,为我国以后宪法的修改确立了基本依据。但由于极左路线的影响,这部宪法并没有得到很好实施,在“文化大革命”中更是被束之高阁,难以发挥作用。
1975年宪法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制定的,反映了那个时期“左”的错误,存在着严重问题。
1978年宪法是在我们党和国家还没来得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进行清理的历史条件下制定的,存在着严重缺陷。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法治热点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15》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4)民主法治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1978年宪法许多内容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政治经济生活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加以修改。1980年9月10日,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接受中共中央建议,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主持修改宪法。1982年11月23日,宪法修改委员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和关于修改草案的报告提请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简称“八二宪法”)。
“八二宪法”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它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正确总结新中国成来的历史经验,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对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责范围等重大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成为新时期安邦治国的总章程。
——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
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改革開放進程
二、改革开放进程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小岗生产队是凤阳县梨园公社最穷的一个生产队。十年“内乱”期间,小岗队生产极其落后,群众生活非常穷困,全队人均年口粮只有50~100公斤,人均年分配收入只有15~20元,每年有7个月吃返销粮,是个典型的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队。尽管如此穷困,还是照批“资本主义”,结果越批越穷。这个队不论是大户小户,不论是“光棍”、姑娘,全都讨过饭。
1978年冬,万里、王光宇和省农委政研室的周曰礼、张秀岗、鲁受教等5人来到小岗,逐户调查了小岗的情况后,万里说“像这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地方,只要能让群众吃饱肚子,能增产,不管什么办法都可以搞。”
——江鲲池《潮头从这里卷起——我国农
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诞生记》
二、改革开放进程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12月
地点 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小岗村1979年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还有钱,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平均每人400多元。在当时,对这群“叫花子”来说,这无疑是一座光芒四射的金山。
二、改革开放进程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些(包产到户支持者)领导干部的策略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口号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强调让农民吃饱肚子是政府当前的首要责任,强调包产到户只是局部的试验,风险可以控制。他们还通过向中央写报告,直接向领导人汇报和寻求舆论支持等方式来争取本地政策的合法性。
——萧冬连《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
——从历史视角看农村改革的全局意义》
二、改革开放进程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78年,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带领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的同志到江苏调查。
在与十几个大厂厂长座谈时,厂长们指出了传统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强烈要求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一些厂矿的负责人尖锐地指出:“每次权力下放,总是下放到各级地方政府,从来没有人想到要下放到企业。企业一点自主权都没有。管得这样死,经济怎能发展起来?”
——石建国《改革开放后党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探索与国企改革的路径选择》
1992年6月6日宣告破产的抚顺玻璃厂,在实际生产操作中,从来不对炉子的温度、料道的温度加以控制监测,不用说现代化的自动控制,就连最普通的温度计都没有一支。工人们全凭经验、凭感觉、凭观察火苗的颜色来揣摸温度,进行生产。生产出来的瓶子不是形状不规则,就是一半黑一半蓝,犹如花里胡哨的川剧脸谱。用户们十分气愤地说:抚顺玻璃厂生产瓶子以后倒贴给我们钱我们都不会买了。
——吴显果《国有企业:“破产”惊雷大震荡》
二、改革开放进程 3)对外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之特
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1)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2)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3)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4)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5)特在特殊的经济政策,特区内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不同,香港澳门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二、改革开放进程 3)对外开放格局
二、改革开放进程 4)理论的不断完善
1982年,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992年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形成;
二、改革开放进程 4)理论的不断完善
◆包产到户姓“社”姓“资”?
——这是单干,是倒退,姓“资”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生气勃勃,姓“社”姓“资”?
——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之源 ,姓“资”
◆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姓“社”姓“资”?
——这是削弱党的领导,姓“资”
◆市场经济姓“社”姓“资”?
——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姓“资”
二、改革开放进程 4)理论的不断完善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税收、外贸、外汇、价格、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我国还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形成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中外历史纲要 上》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二、改革开放进程 4)理论的不断完善

“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构想
中共对台攻而不取,解放军对金门打炮都打到无人的海滩上,国民党金、马守军回击时也心照不宣,双方都象征性的“和平炮”。同时,解放军炮击金门也增强了蒋介石固守金、马的信心,并以此作为拒绝美国逼其从金、马撤军的理由,毛泽东称炮轰金门“是帮助蒋介石守好金门”。美国妄图在台湾海峡实现“划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在两岸的共同抵制和反对下彻底破产。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就是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外历史纲要 上》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构想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2)港澳问题的解决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2)港澳问题的解决
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中国政府先后同英国和葡萄牙政府分别签署了中英、中葡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 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中外历史纲要 上》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3)两岸关系的进步
1988年初,以何文德等退伍老兵为主组成的返乡探亲团终于踏上了返乡路。临行前,他们搜集了台湾的泥土、特产槟榔等,亲手制作了“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返乡探亲团”旗,棉布质地,旗上印有两岸地图和一群正由台湾飞向大陆的白鸽,还套用贺知章诗句自况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
1987年,数万老兵在台北发起返乡探亲运动,向台当局要求准许老兵回大陆探亲。在当年的母亲节,上万老兵上街以“母亲节遥祝母亲”的名义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举行集会。老兵们身穿白色衬衣,正面印有鲜红色“想家”,后面是“妈妈我好想你”,他们一起合唱歌曲《母亲你在何方》:“雁阵儿飞来飞去,白云里;经过那万里可能看仔细。雁儿呀,我想问你,我的母亲在哪里……”整个集会哭声一片,令人动容。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3)两岸关系的进步
自1987年蒋经国批准在台湾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允许台胞回大陆省亲后,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展开。1990年11月,台湾当局成立“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负责两岸交往,董事长辜振甫。同年12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在北京成立,汪道涵出任理事长。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以民间渠道形式建立了中央政府与台湾地方政府之间的“官方”往来。
1992年10月,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就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述一个中国原则这一问题在香港举行会谈。会后,双方以函件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对于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台湾海基会表示“认知不同”,海协会表示“在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双方存异。此成果史称“九二共识”。
1993年4月,汪道涵、辜振甫在新加坡签署《汪辜会谈共同协议》等四项协议。“汪辜会谈”是海峡两岸高层人士在长期隔绝之后的首度正式接触,由此突破了以往台湾当局规定的同大陆“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3)两岸关系的进步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3)两岸关系的进步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反对“台独”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应中共中央和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自台湾正式访问大陆。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领导人的首次会谈,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对推动两岸关系的进一步缓和、维护祖国统一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本课小结
Design By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拨乱反正
历史决议
改革开放进程
民主法治建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国两制”与
祖国统一大业
港澳问题的解决
一国两制构想
对外开放格局
理论的不断完善
两岸关系的进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