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属于第五单元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2课,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以及中国因为落后招致挨打的局面。本课按照时序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中国的边疆危机和甲午战争等历史事件,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透过这些历史事件对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及其阶级实质的认识和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这一课涉及的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多有涉及,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
1、时间轴整理,导出李鸿章:
首先整理本课涉及的主要事件:从太平天国至《马关条约》的时间轴;
在这40多年的时间里,有一位历史人物浮沉宦海,伴随着摇摇欲坠的清政府,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李鸿章。正如梁启超在《李鸿章传》所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今天我们就随着李鸿章,一起看国家出路的探索,叹列强侵略的加剧。
2、以“李鸿章”为主线,再现情境:
①战天国暂露头角
李鸿章的出道和中国历史上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不无关系:
及入翰林,未三年,而金田之乱起,洪秀全以一匹夫,揭竿西粤,仅二年余,
遂乃蹂躏全国之半。
——梁启超《李鸿章传》
设问文中的金田之乱是指什么事件?运动的主要人物除了洪秀全之外还有
谁?从而引出太平天国运动。请同学们根据书本P95的地图及第一段内容描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851年金田起义,运动爆发 1851年永安建制,政权初建 1853年攻占南京,与清对峙 1853年北伐西征,军事巅峰。
1853年太平天国已经完全形成了与清庭对峙的局面,外部占领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许多地方。内部也开始进行一系列改革,其中最典型的就是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P96史料阅读
通过设问:材料中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反映了太平天国农民什么愿望?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在当时是否能够实现?未来有没有可能实现?引导学生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进步性、空想性、落后性,从而得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必然性:农民阶级局限性,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
因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的领导集团日益走向腐败:
既而冯萧战死于湖南;杨韦金陵争权,互相屠杀;石达开独有大志,不安其位,别树一帜,横行湖南、江西、广西、贵州、四川诸省,于是五王俱尽。
——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中所指的杨韦金陵夺权指的是什么事件?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故洪氏末叶,得以扬馀烬簸浩劫,使官军疲于奔命,越六七载而后定者,皆秀成与陈玉成二人之力也
——梁启超《李鸿章传》
太平天国末期,对外有李秀成,陈玉成两员大将苦苦支撑,1858年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对内洪仁玕总理全国政事,颁布《资政新篇》。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但还是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1861年安庆失守,太平天国运动急转直下。而此时清军统帅曾国藩趁热打铁: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 有旨询苏帅于国藩,国藩以李鸿章对……于是鸿章归庐州(合肥) 募淮勇。
——梁启超《李鸿章传》
1864年在湘军和淮军以及外国洋枪队进攻下,天京沦陷,太平天国失败。虽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但他在南方纵横14年,甚至一度杀到天津,威胁背景,对清王朝的统治造成极大的破坏。同时在绞杀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地方军湘军、淮军起到了直观重要的作用,也使清政府的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湘淮集团的崛起,使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②办洋务鞠躬尽瘁
此时,湘军集团主要领导人曾国藩向朝廷上书:
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P97学思之窗
设问曾国藩向朝廷提出什么要求?(购买洋器)购买外洋器物的目的是(剿发捻、勤远略)?(如图)
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以曾国藩为首的当权人物,为了挽救国家颓势,开始推行洋务新政。下面我们通过一张表来了解下李鸿章所办的一些洋务企业。
从表中可以看出李鸿章所创办的洋务企业有哪些类型?正如梁启超在《李鸿章传》里所书:
综其大纲,不出二端:一曰军事……二曰商务……其间有兴学堂派学生游学外国之事,大率皆为兵事起见,否则以供交涉翻译之用者也。
——梁启超《李鸿章传》
创办军事工业是为了自强,创办商业企业是为了求富,这也是洋务运动的口号。下面我们通过一张地图来了解洋务运动运动的其他代表人物和代表企业。
通过识图,掌握洋务运动的其他代表人物奕 、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并了解其所办的洋务企业,设问:从洋务派所办的企业来看,洋务运动有何特点?(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其目标是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地侵略。北洋水师的建成或许能代表洋务运动的成就:1888年,建成新式海军北洋舰队,大小舰艇50艘,总吨位5万吨,被誉为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六(也说八)。洋务运动开展之后,中国似乎呈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梁启超评价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
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梁启超《李鸿章传》
可见,作为地主阶级代表的洋务派,并没有改变封建统治的打算,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③抵外辱毁誉参半
因此,洋务运动期间,西方列强并没有停止对中国的侵略。下面我们根据一副地图来细数洋务运动期间中国所受西方列强的侵略。
根据书本内容自主整理完成以下表格
从上表来看,洋务运动前期,我们面对西方侵略都应对有度,甚至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果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中国在洋务运动的引领下,似乎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重新站立在世界的东方,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话: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三月,朝鲜有东学党之乱,势颇猖獗……鸿章遂于五月初一日派海军济远、扬威二舰赴仁川汉城护商,并调直隶提督叶志超带淮勇千五百人向牙山。
——梁启超《李鸿章传》
六月十二日,李鸿章奉廷寄筹战备……所派往各兵,雇英商三轮船分运,而以济远、广丙二兵轮卫之。廿三晨为日兵轮袭击,济远管带方伯谦……逃回旅顺。
——梁启超《李鸿章传》
十六晨,瞭见南方黑烟缕缕,知日舰将至。海军提督丁汝昌,传令列阵作人字形…… 有顷,日舰圈入人字阵脚,致远、经远、济远三艘,皆被挖出圈外。致远失群后,船身叠受重伤,势将及溺,其管带邓世昌,开足汽机,向日舰飞驰欲撞与同沉,未至而已覆溺,舟中二百五十人,同时殉难……其同时被圈出之经远,船群甫离,火势陡发,管带林永升,发炮以攻敌,激水以救火,依然井井有条。遇见一日舰,似已受伤,即鼓轮追之,乃被放水雷相拒,闪避不及,遽被轰裂,死难者亦二百七十人。呜呼惨矣。
——梁启超《李鸿章传》
——梁启超《李鸿章传》
通过引用梁启超《李鸿章传》中的材料以及黄海海战的形势图,学习甲午战争的背景、本政府议和:
十一日,李备复文,将原约综其大纲分四款,一朝鲜自主,二让地,三兵费,四通商权利。
——梁启超《李鸿章传》
请同学们根据大纲里的条款选项完成表格里《马关条约》的内容并进行评价:
从《马关条约》内容的逐条影响可以看出,中国在甲午战争之后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主权不断丧失,中国社会进一步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以让地为例,《马关条约》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如图):
近代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创作《七子之歌》,让他们来倾诉“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悲哀之情,从而让民众从漠然中警醒,振兴中华,收复失地。事实上,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日本占领台湾之后,台湾义军和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重挫日本占领军,表达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从赔款和通商来看,赔款2亿两加上三国干涉还辽3000万元,使帝国主义争做中国债主,并强行掠夺铁路和工矿权利,加上允许列强在中国设厂,西方列强的侵略进入资本输出阶段。
3、入时空家价值引领
若以中国之失政而尽归于李鸿章一人,李鸿章一人不足惜,而彼执政误国之枢臣,反得有所诿以辞斧钺,而我四万万人放弃国民之责任者,亦且不复自知其罪也。
——梁启超
天下人都把中国的失政归于李鸿章一人的责任,而全然忘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引发学生对近代中国社会屈辱史的深刻反思,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及社会责任感。当今世界正处于抗击新冠肺炎的白热化阶段,在疫情面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妄图以“病毒”做文章,减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通过本课学习,请同学们结合目前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探讨在“新冠肺炎”面前我们如何体现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家国情怀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