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一封家书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汝 体 吾 此 心 , 于 啼 泣 之 余 , 亦 以 天 下 人 为 念 , 当 亦 乐 牺 牲 吾 身 与 汝 身 之福 利 , 为 天 下 人 谋 永福 也 。 汝 其 勿 悲 !
— 林 觉 民 《 与 妻 书 》
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目录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背景)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过程)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影响)
教学目标
1、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的产物,认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2、用时间轴展示辛亥革命的过程,分析三民主义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是各种力量博弈的结果,认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和历史局限性,正确评价辛亥革命。认识中国近代化过程的艰难曲折(家国情怀)
狭义:1911年(辛亥年)武昌起义
1900年 1911年10月10日 1912年1月1日
广义: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时局图
材料一:
思考:材料一表明辛亥革命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背景
1、政治背景:
1、政治背景:
清末新政(1901—1905)
编练新军
教育改革
废科举、办学堂、设学制
倡导创办
工商企业
改革官制
(外务部等)
政治
经济
教育
军事
材料二: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发展工商,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军淘汰了旧军,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装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新政不新
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民主共和革命思想
新式知识分子
清政府掘墓人
新军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背景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背景
1、政治背景: “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1906-1911)
1906年9月,宣布预备立宪
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5月,设立责任内阁。
材料二
君上大权
第一条: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第三条: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第五条: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第六条: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预。
——摘编自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首批内阁成员(13人)
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
外务部外务大臣:梁敦彦
民政部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
度支部度支大臣:镇国公载泽
学部学务大臣:唐景崇
陆军部陆军大臣:荫昌
海军部海军大臣:贝勒载洵
法部司法大臣:绍昌
农工商部农工商大臣:贝子加贝勒衔溥伦
邮传部邮传大臣:盛宣怀
理藩部理藩大臣:宗室寿耆
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虚伪性彻底暴露,促使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汉族官僚与清政府离心,推动了反满运动。
政治背景: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腐败无能。
汉族4人 满族9人 其中皇族7人
材料三: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速度为15%,这促使中国资产阶级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利用商会有组织的参与地方或全国性的经济与政治活动。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背景
2、经济、阶级基础
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背景
3、组织基础
前排居中孙中山 右二是黄兴
1894年11月——兴中会(革命团体)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革命政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一)驱除鞑虏。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巳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三)创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四)平均地权。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於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同盟会宣言》
反映了人民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权利的愿望。
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把矛头直指清王朝;
间接打击帝国主义;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政治纲领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背景
4、思想基础:三民主义的提出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有哪些积极意义及局限性呢?
材料四: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背景
4、思想基础
内 容 同盟会纲领 思想内涵 地位
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 创立民国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前提
核心
补充和保障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背景
5、军事行动
1906.萍浏醴起义
1907年.
浙皖起义
镇南关起义
1907年.孙中山.黄兴
1910年.
黄花岗起义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背景
6、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
川汉铁路
粤
汉
铁
路
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后,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引发保路运动。清政府紧急调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导致湖北防务空虚。
小结:辛亥革命的背景
偶然or
必然?
必然性
1、政治背景:
2、经济基础:
3、思想基础:
4、组织基础:
5、军事行动:
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腐败无能。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三民主义的提出
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
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偶然性
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为革命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
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
1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2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过程
宣布独立各省的都督身份
身份 人数 派别 比例
革命党人 5 革命党 18.5%
新军将领 13 旧官僚 70.4%
巡抚 3
布政使 1
提督 1
总参议 1
谘议局议长 3 立宪派 11.1%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合影
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
1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2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3
五色旗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表达国家和民族至上观念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过程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清帝退位诏书
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
1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2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3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4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5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过程
1912年3月11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
捍卫共和
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
1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2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3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4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5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过程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过程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一章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第二章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 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主权在民
否定君主专制
自由平等
否定封建等级
(1)目的:为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2)内容:
思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原则有哪些?如何评价呢?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过程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责任内阁制:总理负责,总统象征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性质: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一座丰碑。
(3)评价
三权分立
防止专制独裁,
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第三、四、六章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第五章 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1、性质: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2、积极意义: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影响
“朕即国家”
“五族共和 ”
国家的政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起共和政体。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影响
材料一: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yong)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的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也!
——1912年《工业建设会趣旨》
指出民国成立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2)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影响
材料二: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想要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梁启超
袁世凯称帝:83天
张勋复辟:12天
(3)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影响
剪辫
易服
礼仪
放足
(4)风俗:促使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影响
3、历史局限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南京政府名义上是中央政府,但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也没有结束国家的混乱状态。
——《吴玉章回忆录》(1878-1966)
(1)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影响
结合所学,材料说明辛亥革命缺少了哪些成功的条件?说明了什么?
材料四:孙中山主要得到了海外的中国商人和洗衣工人的支持。在国内,只有少数学生和商人受到他的思想的影响,而广大民众仍无知、冷漠。
——美国费正清《评中国和日本近代化》
材料五: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同盟会,早已处于十分涣散的状态,内部“意见不相统属,议论歧为万途”起不了领导革命的作用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49)》
(2)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
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请就上述观点结合所学和材料进行四人合作讨论(史论结合)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影响
在帝国主义的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实践证明:资产阶级领导的资本主义建国方案行不通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