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卷
(本试卷分Ⅰ、Ⅱ两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80分)
一、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是古代世界文明古国及其发源地。据此可论证古代先进文明大多属于
文明古国 古代中国 古代巴比伦 古代埃及 古代印度
发源地 黄河流域 两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A.工业文明 B.农耕文明 C.商业文明 D.游牧文明
2.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它制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它”位于
A.印度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尼罗河流域 D.黄河流域
3.印度电影《流浪者》里有句经典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这句话有明显的阶级歧视。这种阶级歧视最有可能源自以下哪一制度
A.种姓制度 B.禅让制度 C.分封制 D.封建等级制度
4.世界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埃及尼罗河流域、西亚两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其中实行民主政治的是
A.古巴比伦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5.8世纪后,西欧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领取土地者对领主履行忠诚、服从、尊重、劝告、提供军事服务的义务,各级封建主构成了一个世袭的贵族阶层。这反映的是
A.种姓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城市自治制度 D.农奴制度
6.“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是
A.自给自足 B.商品经济 C.封君封臣 D.市民自治
7.某同学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汇报时,展示了以下三张图片,该同学的研究主题是
A.忠君思想在西欧传播 B.西欧封建社会的典型特征
C.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D.基督教在西欧的特殊地位
8.8世纪中叶,新罗(今朝鲜)在中央设执事省,地方设州、郡、县、乡,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以《左传》《礼记》《孝经》为主考科目。这反映当时的朝鲜
A.民族意识淡薄 B.仿效唐朝制度 C.重视制度创新 D.对外交往频繁
9.1522年,麦哲伦船队的“维多利亚”号,在绕过南美洲,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后,回到西班牙。由此可知,麦哲伦团队
A.完成环球航行 B.发现美洲新大陆
C.开辟亚洲市场 D.首次到达非洲
10.“马铃薯和甘薯,玉米和花生,四季豆、辣椒、南瓜,还有草莓、菠萝、番茄!遍地都是芝麻粒。”这首菲律宾民歌中出现的主要农作物原产于
A.美洲 B.非洲 C.亚洲 D.欧洲
11.早期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这段话阐释的是早期殖民扩张的
A.原因 B.条件 C.过程 D.影响
12.图1—图3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三杰”的代表作品,他们作品的共同点是
A.宣扬人性自由 B.挑战教皇权威 C.反对宗教信仰 D.构建理性王国
13.“关心人,就是关心人的生活;尊重人,就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A.教会特权 B.人文主义 C.实验主义 D.理性主义
14.近代英国的一位科学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善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可知,这位科学家是
A.牛顿 B.瓦特 C.史蒂芬孙 D.法拉第
15.如图为17世纪英国国王与议会权力对比示意图,天平由A到B的变化,表明英国
A.君主立宪制确立 B.共和国建立
C.责任内阁制形成 D.两党制成熟
16.下图可以用于说明
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B.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C.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 D.法国的人民主权原则
17.下列所列历史事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美国内战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1870年意大利国家统一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西欧重商主义的盛行 D.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8.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恩格斯评价的是英国
A.圈地运动 B.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议会改革
19.“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拉,新闻通过环绕全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可能出现于
A.“蒸汽时代” B.宗教改革时期 C.“电气时代” D.文艺复兴时期
20.1881—1885年间,在12月和1月,伦敦市中心所能见到的明媚的阳光不足牛津、剑桥等四个小乡镇所享有的阳光的六分之一。1880年皇家植物园和动物园的动物健康受到黑暗天气的严重影响,温室里的植物不再生长,在黑暗中半死不活。这揭示出当时英国
A.国家治理严重缺失 B.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
C.市镇建设十分落后 D.已经实现了高度工业化
21.19世纪中叶,日本被迫“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中国的门户被打开,亚非拉多数国家成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这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B.世界各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成熟 D.各国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2.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源。通过观察下图,我们可以了解的是
A.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B.一战前的国际形势
C.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3.下表为1913—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该表可以用来说明
国别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殖民地面积(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万人)
英 14 3350 39350
俄 2.6 1740 3320
法 6 1060 5550
德 16 290 1230
日 1 30 1920
美 38 30 970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 B.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结果
C.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D.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24.在巴黎和会上,围绕着不同的议题,列强之间不断改变着排列组合,既勾结又争夺。列宁讥讽地说:“他们像野兽一样彼此斗来斗去,互相撕咬。”这说明
A.世界和平成为主流 B.列强之间矛盾重重
C.美苏矛盾成为焦点 D.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5.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这一体系被称为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德意日轴心国集团
C.雅尔塔体系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6.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后,实际掌握俄国国家政权的是
A.沙皇 B.布尔什维克
C.工兵代表苏维埃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7.下列各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有误的是
史实 结论
A 1824年,欧文建设“新和谐公社” 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有效途径
B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马克思主义由此诞生
D 1871年3月,巴黎公社建立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
28.新经济政策对农民做出让步,允许农民缴纳一定的粮食税之后自由支配余粮,这一举措
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是对余粮收集制政策的延续
C.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D.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要求
29.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 D.多种所有制并存
30.用“非暴力”的方式来反对殖民主义,带有无边的正义感,在某种程度上,它比“暴力”更为强大。提出“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领导人是
A.克里姆 B.甘地 C.桑地诺 D.扎格鲁尔
31.《新政日记摘抄》中记载:“(1932年)这个冬天,在组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深感不安的……从来还没有过这样的普遍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此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严重 B.一战的爆发 C.福利国家建成 D.经济大危机
32.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宜言》,这标志着
A.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B.德意日法西斯投降
C.联合国的正式建立 D.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3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世界银行 D.世界贸易组织
34.冷战初期,美国提出一个为重建西欧工业提供基金的方案,以达到既巩固西欧资本主义制度,又遏制苏联的目的。该方案被称为
A.新经济政策 B.波茨坦公告 C.马歇尔计划 D.关贸总协定
35.冷战发生后,一些国家希望保持中立,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61年,在南斯拉夫等国的倡导下,这些国家的首脑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这次会议提出了独立、自主、非集团等原则,标志着
A.反战运动兴起 B.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C.不结盟运动兴起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兴起
36.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其标志是
A.苏联解体 B.欧盟成立 C.日本崛起 D.不结盟运动
37.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苏联领导人在改革中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多党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据此可知,该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38.1960年被称为“非洲年”这主要因为是该年
A.非洲有17个国家宣告独立 B.埃及宣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C.南非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 D.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39.二战后,世界上出现了许多国际性和地区性经济组织,其中亚太经合组织的标志是
40.进入 21 世纪,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合作与竞争 B.战争与和平 C.和平与发展 D.竞争与发展
第Ⅱ卷(多项选择题 共20分)
二、本卷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每选对一项得1分,有选错的则得0分。
41.近代以来,在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过程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
B.美国1787年宪法——共和制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制
D.(德意志帝国宪法》——君主立宪制
42.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其中在亚洲充满火药味的代表性事件有
A.朝鲜战争 B.柏林危机 C.越南战争 D.古巴危机
4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为此成立的国际经济组织有
A.世界银行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4.属于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政策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
45.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日趋平衡,世界呈现出
A.多极化趋势 B.经济全球化 C.两极格局 D.单极世界
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D B A B B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B A A C B C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A B A D D C A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A B C C A D A A C
1.答案:B解析:据材料表格可知,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结合所学可知,河流中下游地区土壤肥沃,利于发展农耕,故选B项;据所学,工业文明是近代出现的文明,不属于古代文明,排除A项;据所学,商业文明主要在海洋地区,排除C项;据所学,游牧文明的形成是基于保护稀缺的水资源和可持续轮换使用不同的草场,而大河流域水资源并不缺乏,排除D项。
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制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故选C项;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文明产生了佛教、发明了“0”、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排除A项;两河流域文明的突出文化成就有楔形文字、成文法典、60进制等,排除B项;黄河流域中的中华文明的成就包括甲骨文、青铜制造等,排除D项。
3.答案:A解析:据材料“这句话有明显的阶级歧视”,依所学,古印度出现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故选A项;依所学,禅让制起源于中国尧舜禹时期,排除B项;依所学,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排除C项;依所学,封建社会出现封建等级制,排除D项。
4.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古希腊众多城邦中,大都实行民主政治,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故选D项;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项;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君主专制的官僚系统,排除B项;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了一系列国家,在众多国家形成过程中,大都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
5.答案:B解析:据材料“西欧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贵族阶层”可知,在西欧封建社会,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即封君封臣制度,故选B项;在古代奴隶制社会时期,印度发展出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排除A项;中世纪西欧城市居民通过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方式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城市获得自治权,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农奴制是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奴役农奴的经济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6.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西欧封建庄园既有各种手工作坊,又有饲养牲畜、加工面粉、蔬菜种植和养鱼等活动的场所,说明庄园的特点是自给自足,故选A项;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封君封臣制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为服兵役,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是西欧封建庄园,不是城市,不涉及市民自治,排除D项。
7.答案:B解析:据所学中古时期的欧洲可知,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故选B项;A项仅是封君封臣制度的体现,不能完整概况材料信息,排除A项;民族国家是指欧洲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D项仅是第一幅图片的体现,不能完整概况材料信息,排除D项。
8.答案:B解析:据材料“地方设州、郡、县、乡,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结合所学可知,朝鲜仿效唐朝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和科举制度,说明其仿效唐制,故选B项;材料主旨是朝鲜学习唐朝先进制度,与民族意识无关,排除A项;据材料“以《左传》《礼记》《孝经》为主考科目”可知,材料体现了朝鲜学习唐朝制度,而非制度创新,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朝鲜学习唐文化的表现,不能说明对外交往问题,排除D项。
9.答案:A解析:据材料“在绕过南美洲,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后,回到西班牙”可知,麦哲伦团队完成了环球航行,故选A项;据所学,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哥伦布,排除B项;据所学,通过海路开辟亚洲市场的是达·伽马,排除C项;据所学,早在中古时期,欧洲人就和非洲有联系,排除D项。
10.答案:A解析:由题干中的“马铃薯和甘薯,玉米和花生,四季豆、辣椒、南瓜,还有草莓、菠萝、番茄”并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后物种的交流相关知识可知,上述作物原产地是美洲,选择A项符合题意。
11.答案:D解析:略
12.答案:A解析: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可知,三幅图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其核心是人文主义,故选A项;挑战教皇权威是宗教改革的内容,排除B项;据所学文艺复兴相关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仍然控制着人们的思想,排除C项;理性王国的构建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排除D项。
13.答案:B解析:据“关心人,就是关心人的生活;尊重人,就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可知,材料着重点在于人,主张关心人的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其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核心有关,提倡以人为本,肯定现世生活,故选B项;材料是对教会特权的否定,排除A项;实验主义是美国哲学家杜威的主张,也叫实用主义,排除C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强调的是人的理性,排除D项。
14.答案:A解析:略
15.答案:A解析:据材料示意图并结合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等相关知识可知,议会权力变重,国王权力轻了,是因为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确定了议会至上原则,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故选A项;共和国是通过选举产生最高领导人,是没有君主的,排除B项;英国责任内阁制是指18世纪逐渐形成的以“首相”为核心的内阁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英国两党制是指议会形成内部两个党派竞争的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16.答案:C解析:材料中行政、立法、司法三种权力分属不同部门,并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故选C项;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内阁首相掌握行政权,不存在材料中的权力分配现象,排除A项;德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并没有“总统”一职,排除B项;人民主权原则是指国家主权属于人民,是通过最高权力机关的设置体现的,而材料体现的是政府部门的权力分配,与之不符,排除D项。
17.答案:B解析: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美国内战使美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意大利国家统一使意大利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故选B项;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于十四五世纪,排除A项;西欧重商主义的盛行于新航路开辟后到工业革命前,排除C项;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
18.答案:C解析:略
19.答案:C解析:略
2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伦敦市中心所能见到的明媚的阳光不足牛津、剑桥等四个小乡镇所享有的阳光的六分之一”“皇家植物园和动物园的动物健康受到黑暗天气的严重影响,温室里的植物不再生长”,可知工业革命导致的环境污染影响了当时英国动植物的生长,故选B项;材料中的环境污染从短期来看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导致的,与国家治理的严重缺失无关,排除A项;工业革命时期是英国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市镇建设比较发达,排除C项;19世纪末英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建设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
21.答案:A解析:据材料“19世纪中叶,日本被迫‘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中国的门户被打开亚非拉多数国家成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可知,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新航路开辟后,开始殖民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以资本主义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故选A项;据材料“19世纪中叶”这一时间点可知,只有欧美等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排除B项;据材料“19世纪中叶”可知,此时的新航路已经开辟,排除C项;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于1995年1月1日,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22.答案:B解析:据图“协约国”“同盟国”可知,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国际局势日益紧张,故选B项;材料是欧洲局势,与帝国主义瓜分非洲无关,排除A项;民族解放运动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和一切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剥削,争取民族解放,维护民族独立的革命运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排除D项。
23.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英国相比德国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和殖民地人口,但是工业总产量远不及德国,说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不平衡性加剧,故选A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因为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差异性导致的,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大的亚非拉地区基本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排除C项;1882年形成三国同盟,1907年形成三国协约,排除D项。
24.答案:B解析:据材料“斗来斗去,互相撕咬”可知,巴黎和会上,列强为争夺利益,彼此斗来斗去,说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故选B项;冷战结束后,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排除A项;二战后,美苏矛盾成为焦点,排除C项;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排除D项。
25.答案:A解析:略
26.答案:D解析: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结合所学可知二月革命后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局面,而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选D项。
27.答案:D解析:“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的是十月革命的胜利,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其建设“新和谐公社”的实践失败了,说明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纲要》所学,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纲要》所学,《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8.答案:C解析:据材料“新经济政策对农民做出让步,允许农民缴纳一定的粮食税之后自由支配余粮”可知,这一政策有效的解决了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农民暴动,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故选C项;据所学,斯大林模式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原因,排除A项;据所学,这一政策是对余粮收集制政策的修正,而非延续,排除B项;据所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是余粮收集制,与新经济政策是相背离的,排除D项。
29.答案:A解析:为尽快实现工业化,斯大林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来发展工业,故选A项;斯大林时期不允许市场经济成分存在,排除B项;勃列日涅夫时期扩大了国营企业的自主权,排除C项;斯大林时期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排除D项。
30.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甘地在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中提出“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故选B项;克里姆是摩洛哥的民族英雄,排除A项;桑地诺是尼加拉瓜民族英雄,提出“要祖国、要自由”的思想,坚决反对民族压迫和独裁统治,排除C项;札格鲁尔是埃及独立运动领袖,领导华夫脱运动,迫使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排除D项。
31.答案:D解析:略
32.答案:A解析: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宜言》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故选A项;德意日法西斯投降的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联合国的正式建立是在194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在194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33.答案:B解析:略
34.答案:C解析:略
35.答案:C解析:1961年,在南斯拉夫等国倡导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这次会议提出不结盟和非集团化原则,是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标志。故选C项。
36.答案:A解析:略
37.答案:D解析:略
38.答案:A解析:略
39.答案:A解析:略
40.答案:C解析:略
二、多(双)项选择题
题号 41 42 43 44 45
答案 ABCD AC ACD ABC AB
41.答案:ABCD解析:略
42.答案:AC解析:略
43.答案:ACD解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为此成立的国际经济组织有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故选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