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0张PPT)
鉴赏
诗
歌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中国传统文化
目
录
中华传承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中国传统文化
壹
诗歌鉴赏五步法
贰
诗歌类型
叁
诗歌表达技巧
肆
常见题型
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壹章
诗歌鉴赏五步法
壹
贰
叁
看标题
肆
伍
看作者
看注解
看关键词
看意象
一、看标题
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
《春夜喜雨》
——表达欢愉喜爱之情。
《枫桥夜泊》
——表达羁旅愁思。
《悯农》
——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
二、看作者(知人论世)
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二、看作者(知人论世)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二、看作者(知人论世)
答: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陆游(1125年—1210年)
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代表作品:
《示儿》
《钗头凤·红酥手》
《卜算子·咏梅》
生平经历: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三、看注解
四、看关键词——诗眼
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五、看意象
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只有领悟“意象”中的寓意,才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
壹
贰
叁
诗歌意象分类:
意象
物象
人物
形象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
提问方式:
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景象、景物)?
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答题步骤:
1. 描绘画面
2. 总结特点(有手法的要点明手法)
3. 思想感情
常见的景物特点:
①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②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③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④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二)鉴赏诗歌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例如:咏物抒情诗、托物言志诗
答题步骤:
1.抓物象的特点。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3.作者托物言的何志
常见物象含义: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③以折柳表惜别。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
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常见物象含义:
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⑧松——坚贞高洁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
⑨莲——表达爱情 由于“莲”与“怜”音同
⑩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鹧鸪鸟——离愁别绪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三)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 诗中刻画的人物
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三)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三)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
1. 总结人物特点
2. 具体分析人物
3. 思想感情
常见的人物形象:
1. 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如:杜甫《春望》
2.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 如:屈原《离骚》
3.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如:苏轼《定风波》
4. 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 如:王昌龄《出塞》
5. 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如:李清照《声声慢》
6. 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 如:李白
7.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常见的人物形象:
8.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陆游《书愤》
9. 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
10.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
11.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如:杜甫的《石壕吏》
12.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 如:杜牧《赠别》
13.辛苦劳作、纯朴善良的形象 如:白居易《卖炭翁》
诗歌类型
第贰章
婉约诗
怀古诗
爱国诗
咏史诗
哲理诗
豪放诗
送别诗
思念诗
讽刺诗
闺怨诗
友情诗
悼亡诗
赞美诗
山水诗
田园诗
战争诗
边塞诗
羁旅诗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各类诗歌中常见思想感情:
(一)忧国伤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3.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白居易《卖炭翁》;
4.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盗寇莫相亲。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二)建功报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陆游《书愤》;
2. 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
(二)建功报国
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三)思乡怀人
1. 羁旅愁思
如: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 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 闺中怀人
如: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四)生活杂感
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
2. 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
3.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长亭送别
1.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
2.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景关系类:
提问方式:
1. 本诗是如何处理景情关系的?
2. 本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步骤:
1. 点明情景关系
2. 描绘画面
3. 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
诗歌运用了XX的手法,借XX、XX等(景物特点)的景物,抒发了作者XX之情。
诗歌中情与景的结合方式大致有三种:
(1)情中见景
这种诗歌以诗人的情感抒发为主,有时不用写景,但景却历历所见,情中显景,景融于情。如: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着,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诗歌中情与景的结合方式大致有三种:
(2)景中含情
这类诗歌诗人寓情于景,情化于景融为一体。如: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歌中情与景的结合方式大致有三种:
(3)情景并茂
这类诗歌,诗歌中的景物描绘与感情抒发相融相生,相得益彰,景情合一。情景并茂又可分:(A)渲染烘托(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如: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歌中情与景的结合方式大致有三种:
(3)情景并茂
(B)以景衬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反衬的手法,古人曾评价说:“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如: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表达技巧
第叁章
表达技巧
壹
贰
叁
表达方式
肆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
修辞手法
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一)表达方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抒情方式。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①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
②写景顺序(上下、远近、高低、点面)
③动静、虚实、明暗(浓淡)
④写景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⑤白描、工笔
⑥渲染
⑦意象组合
⑧联想想象
(二)表现手法
1. 描写类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衬托、烘托
(二)表现手法(描写类)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象征)
借物喻理
叙事抒怀
借古讽今
用典抒情
(二)表现手法
2. 抒情类
开宗明义(开门见山)
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
起承转合
宕开一笔
画龙点睛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过渡
伏笔照应
(三)结构技巧
答题步骤:
1. 点明手法
2. 具体分析
3. 思想感情
(三)结构技巧
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双关、隐语(谐音)、夸张、借代、象征、拟人、反问、起兴、用典、反复、排比、互文、叠词等
(四)修辞手法
常见题型
第肆章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1.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意象+意象特点+情感
①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
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示例: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 分析表达技巧型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示例:
答: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3. 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示例: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4. 炼字型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示例:
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观看
感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