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物理量相应单位的表达中,错误的是( )
A.物质的量 mol B.气体摩尔体积 L/mol
C.阿伏伽德罗常数 mol/个 D.物质的量浓度 mol/L
2.下列仪器名称为“容量瓶”的是( )
A. B. C. D.
3.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面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列所列物质,贴错了包装标签的是( )
A.A B.B C.C D.D
4.电解饱和食盐水时,先要精制盐水,以除去、、,通常依次加入的溶液是
A.溶液、溶液、盐酸、NaOH溶液
B.溶液、溶液、NaOH溶液、盐酸
C.溶液、溶液、盐酸、NaOH溶液
D.溶液、溶液、NaOH溶液、盐酸
5.欲除去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乙酸乙酯(乙酸):加饱和Na2CO3 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B.乙醇(水):加入新制生石灰,蒸馏
C.乙酸(乙醇):加入金属钠,蒸馏
D.苯(液溴):加入NaOH溶液,分液
6.运输氢氧化钠的车辆上必须贴有的警示标志是
A. B.
C. D.
7.有关Cl和Cl﹣两种粒子中说法正确的是
①核内质子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同 ③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④属于同位素关系.
A.①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8.标准状况下aL氨溶于水(水的密度近似为1.0g/mL)中,得VmL氨水,其密度为ρ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ω=35a/Vρ ②ρ<1.0g/cm3 ③等体积稀释上述溶液,所得溶液质量分数大于ω/2 ④c=1000a/22.4V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9.除去括号内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都正确的是
A.NaCl(Na2CO3)——加稀盐酸,分液
B.SO2(HCl)——氢氧化钠溶液,洗气
C.NaCl溶液(碘)——四氯化碳,萃取、分液
D.KNO3溶液(KCl)——降温结晶,蒸馏
10.已知铱(Ir)元素的一种同位素是,则其核内的中子数是
A.77 B.114 C.191 D.268
11.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依据实验事实,提出了各种假说和原子结构模型,其中提出“带核原子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
A.汤姆生 B.波尔 C.卢瑟福 D.道尔顿
12.下列仪器名称正确的是
A B C D
蒸发皿 直形冷凝管 长颈漏斗 广口瓶
A.A B.B C.C D.D
13.我国研制的新一代核反应堆以为燃料。关于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子数是90 B.质量数是232
C.中子数是142 D.质子数是232
14.某间学做实验需要80mL1.0mol/L的CuSO4溶液,下列有关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需要称量CuSO4·5H2O的质量为20.0g
B.称量12.8gCuSO4固体,在100mL烧杯中加入80mL蒸馏水充分溶解
C.定容时仰视读数会使配制出的溶液浓度偏低
D.定容后发现容量瓶中液体超过标线,用胶头滴管吸出一部分
15.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这里用的方法可用于分离
A.硝酸钾和氯化钠 B.煤油和水
C.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 D.碘化钾和碘
二、填空题
16.某同学帮助水质检测站配制480 mL 0.5 mol·L-1NaOH溶液以备使用。
(1)该同学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量筒、试剂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
(2)其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则如图操作应在下图中的_______(填选项字母)之间。
A.②与③ B.①与② C.④与⑤
(3)该同学应称取NaOH固体________g,用质量为23.1 g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所需NaOH固体时,请在附表中选取所需的砝码大小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e
砝码大小/g 100 50 20 10 5
并在下图中选出能正确表示游码位置的选项________(填字母)。
(4)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大小有何影响?
① 转移完溶液后未洗涤玻璃棒和烧杯,浓度会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
② 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浓度会__________。
③ 以480mL溶液体积计算所需NaOH的质量_________。
④ 未冷却到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_________。
17.Ⅰ.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现电解消耗NaCl的质量为175.5g,则:
(1)消耗的NaCl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
(2)生成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
(3)生成的的质量是_______。
Ⅱ.将3.9g过氧化钠投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所得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
(4)反应中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_______。
(5)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三、计算题
18.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准状况下,0.85 g NH3的体积为__________L。
(2)Fe2(SO4)3溶液中SO的浓度为0.3 mol L 1,c[Fe2(SO4)3]=__________ mol L 1。
(3)同温同压下,气体N2和O2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__。
(4)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气体SO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5)标准状况下,0.66 g某气态氧化物RO2的体积为336 mL,则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
(6)将7.8 g Na2O2溶于93.8 g水中充分反应后(此时溶液密度近似为1.0 g·cm 3),c(NaOH)=__________ mol L 1。
19.硫酸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原理:Fe2O3+3H2SO4=Fe2(SO4)3+3H2O)
(1)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1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____?
(2)要使16gFe2O3恰好完全反应,需消耗上述10%的稀硫酸的质量是多少_____?
四、实验题
20.如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C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向C装置中加入碘水和足量,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到现象是:C内液体分两层,下层液体呈___________________色。
(3)碘单质和溴单质有相类似的性质,都可以用有机溶剂萃取水溶液中的单质,若利用C仪器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下列有机溶剂中不能选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直馏汽油B.C.酒精D.苯
21.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所示。
(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___、___。
(2)写出流程图中氧化②的离子反应议程式___。
(3)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___。
A.酒精 B.四氯化碳 C.醋酸 D.水
(4)为使海藻灰中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里有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
(5)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需经过蒸馏,指出图中实验装置中的错误之处。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A.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 mol,A正确;
B. 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是L/mol ,B正确;
C.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单位是mol-1,C不正确;
D.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是 mol/L,D正确;
答案选C。
2.C
【详解】A. 为蒸馏烧瓶,故A不符合;
B. 为分液漏斗,故B不符合;
C. 为容量瓶,故C符合;
D. 为蒸发皿,故D不符合;
答案为C。
3.C
【详解】A.浓硫酸有腐蚀性,属于腐蚀品,图为腐蚀品标志,故A正确;
B.苯为易燃烧的有机液体,属于易燃液体,应贴易燃液体标志,故B正确;
C.高锰酸钾具有强的氧化性,应贴氧化剂标志,图中为剧毒品,故C错误;
D.KClO3属于易爆物,应贴爆炸品的标志,图为爆炸品标志,故D正确;
故选:C。
4.D
【详解】要先除硫酸根离子,然后再除钙离子,Na2CO3可以除去过量的钡离子,否则过量的钡离子不能完全除尽,至于加NaOH除去镁离子顺序不受限制,可放在加入BaCl2之前或之后,因为过量的NaOH加HCl就可以调节了,只要将三种离子完全除去,过滤即可,最后加HCl除去过量的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
故选D。
5.C
【详解】A.乙酸与碳酸钠反应而被吸收,但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所以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故A正确;
B.新制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沸点较高的氢氧化钙,蒸馏时,可得到较为纯净的乙醇,故B正确;
C.二者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金属钠不能对其除杂,故C错误;
D.溴与氢氧化钠反应,苯不溶于水,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除杂的原则:(1)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2)“三必须”是: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三除杂途径选最佳。
6.B
【详解】氢氧化钠俗称火碱、苛性钠,具有强的腐蚀性的固体,不做氧化剂,运输车辆上应贴腐蚀性标志,B符合,
故选:B。
7.A
【详解】①Cl和Cl﹣两种粒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7,故①正确;
②Cl的核外电子数为17,Cl﹣的核外电子数为18,故②错误;
③Cl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Cl﹣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故③错误;
④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为同位素,Cl﹣是离子,不是原子,故④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组成和元素性质,侧重于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计算,以及同位素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弄清离子与原子的区别。
8.C
【详解】①氨气溶于水,主要以NH3 H2O存在,但仍然以NH3作为溶质, ,故①错误;②<,则<1.0g/cm3,故②正确;③溶质质量分数 ,由于氨水的密度小于水,则<0.5,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 < 0.5,故③错误;④所得氨水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故④正确。
故答案选C。
【点睛】解题时需注意①氨水溶液溶质为氨气,该溶液的密度为ρg/cm3,体积为VmL,所以溶液质量为,溶质氨气的质量为,再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计算出。
9.C
【详解】A.加稀盐酸后蒸发,操作错误;
B.应使用饱和NaHSO3溶液,错误;
C.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可以萃取分液,正确;
D.降温结晶,过滤,错误。
10.B
【详解】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据此可知该核素的质子数=77,质量数=191。又因为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所以该核素的中子数是191-77=114;
答案选B。
11.C
【详解】A.汤姆生提出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A不符合题意;
B.波尔在行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B不符合题意;
C.卢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提出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C符合题意;
D.道尔顿提出实心球原子结构模型,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B
【详解】A.为坩埚,而不是蒸发皿,A不正确;
B.为冷凝管,因内管为直形,所以称为直形冷凝管,B正确;
C.中带有活塞,为分液漏斗,C不正确;
D.的瓶口打磨,为集气瓶,D不正确;
故选B。
13.D
【详解】原子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的质量数为232,质子数=核外电子数=90,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32-90=142,据此分析,答案选D。
14.C
【详解】A. 由于需要80mL的溶液,所以应当选用100mL规格的容量瓶进行配制,实验理论上所配硫酸铜物质的量为0.1mol,即需要称量CuSO4·5H2O的质量为0.1mol×250g/mol=25g,A错误;
B. 称量12.8gCuSO4固体,在100mL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充分溶解,在容量瓶中再进行定容,B错误;
C. 定容时仰视读数会使加入的水偏多,配制出的溶液浓度偏低,C正确;
D. 定容后发现容量瓶中液体超过标线,需要重新配制,不能用胶头滴管处理,D错误。
答案为C。
15.C
【分析】烧酒的制造工艺利用蒸馏的方法,可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据此解答。
【详解】A.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同,可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A不符合题意;
B.煤油和水是互不相溶的液体物质,两种液态物质会分层,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B不符合题意;
C.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是相互溶解且沸点不同的液体物质,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C符合题意;
D.碘化钾是离子化合物,沸点较高,而碘易升华,可用加热升华的方法分离,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16. 500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 C 10.0 c、d c 偏小 无影响 偏小 偏大
【分析】(1)根据配置一定浓度溶液的步骤:一算、二量、三溶、四冷、五转移、六洗、七加、八定、九摇、十装贴判断所需玻璃仪器;
(2)根据配置溶液的步骤判断;
(3)根据c1V1= c2V2,计算所需氢氧化钠的质量,再根据所需砝码由大到小的顺序判断所需砝码,小于5g的选择游码;
(4)根据c=n/V确定误差。
【详解】(1)选取容量瓶的规格应该等于或稍大于配制溶液的体积,实验室没有480mL容量瓶,所以应该选500mL容量瓶,另外根据配置溶液的步骤还需要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胶头滴管;
答案:500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
(2)如图所示的操作为移液洗涤后向容量瓶内加水,应在转移与定容之间,即应在④与⑤之间;
答案:C
(3)配制500mL1mol L-1NaOH溶液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0.5L×0.5mol/L×40g/mol=10.0g;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且易潮解,应放在烧杯内称量,根据氢氧化钠与烧杯总质量为10.0g+23.1g=33.1g,故应选择20g与10g的砝码,即选择cd;由表中升高可知,最小的砝码为5g,故游码的最大刻度为5g,故小于5g所以游码,所以游码应在3.1g的位置,故选择C;
答案:10.0;c、d;c;
(4)①转移时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造成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溶液浓度偏小;
②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都不变,所以配制溶液浓度无影响;
③ 以480mL溶液体积计算所需NaOH的质量,造成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所以配制溶液浓度偏小;
④ 未冷却到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根据热胀冷缩原理,所加水的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大;
答案:偏小 无影响 偏小 偏大
【点睛】易错小题(1),选取容量瓶的规格应该等于或稍大于配制溶液的体积,实验室没有480mL容量瓶,所以应该选500mL容量瓶,所需溶质的量也要按照500mL溶液计算。
17.(1)3mol
(2)33.6L
(3)3g
(4)0.56L
(5)0.2 mol/L
【解析】(1)
消耗的NaCl的物质的量 ,故答案为:3mol。
(2)
根据物质的量运用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可知:
解得:V(Cl2)=33.6L,故答案为33.6L
(3)
解得: m(H2)=3g,故答案为 3g。
(4)
3.9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解得:V(O2)=0.56L,故答案为0.56L。
(5)
所得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溶液,生成的氢氧化钠物质的量n()=2n()=20.05mol=0.1 mol,则c()==0.2 mol/L,故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
18. 1.12 0.1 7:8 1:1 12 2
【详解】(1)标准状况下,0.85 g NH3的物质的量为,其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故答案为:1.12。
(2)Fe2(SO4)3溶液中SO的浓度为0.3 mol L 1,根据Fe2(SO4)3~3SO,得到c[Fe2(SO4)3]=;故答案为:0.1。
(3)同温同压下,气体N2和O2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气体N2和O2的摩尔质量之比为,因此气体N2和O2的密度之比为7:8;故答案为:7:8。
(4)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等体积的气体SO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答案为:1:1。
(5)标准状况下,0.66 g某气态氧化物RO2的体积为336 mL,其物质的量为,RO2的摩尔质量为,则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16×2=12;故答案为:12。
(6)将7.8 g Na2O2(物质的量为)溶于93.8 g水中充分反应后(此时溶液密度近似为1.0 g·cm 3),根据2Na2O2 + 2H2O =4NaOH + O2↑,0.1mol Na2O2消耗0.1mol水(水的质量为)生成0.2mol NaOH和0.05mol O2,;故答案为:2。
19.(1)440g
(2)2940g
【详解】(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需水的质量为x,则有50g×98%=(50g+x)×10%,解得x=440g;
(2)铁锈中Fe2O3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H2SO4═Fe2(SO4)3+3H2O。设需10%的稀硫酸的质量是y,,可列方程:=,解得y=2940g。
20. 蒸馏烧瓶 分液漏斗 紫红色 C
【分析】根据仪器构造分析仪器名称,根据萃取原理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图示仪器的结构分析写出仪器A、C的名称分别是蒸馏烧瓶、分液漏斗,故答案为:蒸馏烧瓶;分液漏斗;
(2)四氯化碳能萃取碘水中的碘,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看到的现象是分液漏斗内液体分两层,上层液体基本无色,下层液体呈紫红色;故答案为:紫红色;
(3)直馏汽油、CCl4、苯与水都互不相溶,且溴在汽油、四氯化碳、苯中的溶解度大于水,所以可以做为萃取剂;酒精与水相互溶解,不符合萃取剂的条件,不能做萃取剂,故答案为:C。
【点睛】汽油分为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裂化汽油中含有不饱和键,容易和溴发生加成反应,不能作萃取剂。
21. 过滤 萃取 2I-+Cl2═2Cl-+I2 B 分液漏斗和漏斗 加热未垫石棉网 温度计的位置不正确 冷凝管进出水方向不正确
【分析】海带晒干灼烧可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海带灰中含有碘化钾等物质溶于水,浸泡过滤得到含有碘离子的溶液,加入氯水或通入氯气,氯气置换出碘,得到碘的水溶液,用四氯化碳萃取得到含碘的有机溶液,经蒸馏可得到碘,,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①分离固体和液体用过滤,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跟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这种方法叫做萃取;③利用有机物将碘水中的碘单质萃取出来,互不相溶的物质的分离是分液法;
(2)过程②中的反应是氯气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I-+Cl2═2Cl-+I2
(3)萃取的基本原则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另一种大的多,故可用四氯化碳,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4)为使海藻灰中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根据实验装置原理,基本操作有过滤、萃取分液、使用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分液漏斗等,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普通)漏斗和分液漏斗;
(5)冷凝水应是下进上出,烧杯加热应垫石棉网,温度计水银球应与烧瓶支管口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