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
地理试卷
(本试卷全部为单项选择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1—40题每小题1.5分,第41—60题每小题2分)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a、b、c、d四地,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它们在分布上的共同特点是( )
A.都位于中纬度地区
B.都濒临海洋
C.都是平原
D.年降水量都在1 000毫米以上
2.图中人口稠密区人口较多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
A.种植业历史悠久 B.矿产资源丰富
C.现代工业起步早 D.经济发展条件好
读“世界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和人口比重图”,完成下面两题。
3.如果以距海岸超过200千米为内陆,则居住在沿海地区人口比重最大的是( )
A.大洋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
4.非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比重最小的原因是( )
A.热带大陆,终年气候炎热
B.高原大陆,且地势起伏小
C.海岸线平直,少海湾和半岛
D.自然带南北对称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疏。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5.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
①北半球中高纬度 ②平原地区
③沿海地区 ④赤道地区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6.下列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
A.西亚 B.北非
C.大洋洲 D.东亚
人口的分布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7.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A.气候炎热 B.降水少
C.矿产资源贫乏 D.地势起伏大
8.美国东北部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温暖湿润
B.地势平坦开阔
C.交通便利
D.工矿业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社会经济发达
9.一般高山、高原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有( )
①土壤贫瘠 ②交通不便
③气候寒冷、风力大 ④干旱缺水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热带地区的居民主要生活在高原地区,是因为高原上( )
A.气候凉爽 B.降水较多
C.河流较多 D.土壤肥沃
1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
A.逐步增强,是主要因素
B.逐步增强,是基础因素
C.逐步减弱,甚至没有影响
D.逐步减弱,仍是基础因素
1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
A.经济发达 B.开发历史悠久
C.气候条件优越 D.资源丰富
“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近年来我国“候鸟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大。据此回答
13.我国“候鸟老人”主要在下列哪两个省级行政区之间迁移( )
A.北京、江苏 B.黑龙江、海南
C.新疆、河南 D.湖北、河北
14.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养老设施
C.气候条件 D.婚姻家庭
15.关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容纳的最适宜人口数量
B.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来越大
C.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D.在原始社会,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较小,因此资源环境承载力很大
读木桶的“短板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一,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6.某地的四类要素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为 ( )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
17.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
甘肃省的永泰城曾是宜居古城,近几十年来,由于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和土壤盐碱化、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外迁。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8.导致永泰城中居民外迁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生态环境因素
19.永泰城中居民外迁,说明当地( )
A.人口合理容量不变
B.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
C.人口合理容量变大
D.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20.下列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资源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资源环境承载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1.图示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下列不属于农业用地范畴的是( )
A.林地 B.耕地
C.水域 D.道路
阅读诗句“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完成下面三题。
23.诗句描述的是 聚落( )
①乡村 ②城市
③平原 ④山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4.诗句描述的聚落具有 特点( )
①规模较小
②空间分布相对分散
③聚居的人口较少
④呈团块状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5.产生诗句中聚落形态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下图为“我国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26.①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A.环境极差
B.地价太高
C.交通不便
D.设施不全
27.③区域可能属于( )
A.工业区 B.居住区
C.商业区 D.行政区
某城市具有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下图为该城市地租随距市中心距离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8.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从市中心到城市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29.在地租最高峰处和次高峰处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
A.居住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钟摆族”指工作在城市中心,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潮汐车道”方便“钟摆族”上下班。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0.对“钟摆族”的叙述最可信的是( )
A.“钟摆族”多居住在高级住宅区
B.“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环境质量
C.“钟摆族”都自己驾车上下班
D.“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有关
31.“潮汐车道”的设置目的主要是( )
A.优化配置道路资源
B.美化城市道路景观
C.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D.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32.图中阶段②→⑤反映的现象是( )
A.郊区城市化 B.城市化加速发展
C.逆城市化 D.城乡差别加大
33.城市化发展过快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现城市“热岛”现象 B.地表水下渗增多
C.生物的多样性增加 D.城市环境质量提高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 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4.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35.“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
“我是京东智能配送机器人,已顺利抵达您的楼下,请凭提货码提取商品。”这是在北京海淀区一居民楼下发生的一幕。这些配送机器人可以识别、躲避障碍物,辨别红绿灯,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6.这些配送机器人完成快递工作,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RS B.GPS C.GPS、GIS D.RS、GIS
37.下列城市管理工作中,未来最先可能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是( )
A.道路清扫 B.医疗救护 C.幼儿看护 D.事故处理
38.下图是四幅反映不同地域文化的剪纸作品,关于图中地域景观所呈现的文化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顺应自然 B.②—中西融合 C.③—御外凝内 D.④—江南文化
方言是一个地区的特色文化,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和独特的语言价值。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汉语分成十大方言区,例如官话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等。方言的形成因素有很多,有的属于社会、历史、地理等因素,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不同语言之间相互抵触,同时又相互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与我国北方相比,南方方言区数量多、范围小,最主要的影响条件是( )
A.交通便利,人们对外联系广泛 B.地形崎岖,人群在地域上相对稳定
C.战乱较多,人群经常迁移 D.经济发达,便于人们学习各种语言
40.湘语区内还拥有自己的方言,如湘语、西南官话、赣语、客家语、湘南土话等数十种。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地形复杂 B.气候适宜 C.位置特殊 D.行政干预
41.—些城镇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色调、色彩。下列能正确反映一个地区文化特点的是( )
A.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的房子五彩缤纷
B.意大利弗罗伦萨粉墙黛瓦
C.福建永定土楼黄橙交织
D.老北京四合院淡雅朴素,天人合一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据此完成7~8题。
42.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生产技术先进 B.交通运输便捷
C.自然条件优越 D.生产成本低廉
43.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 )
A.满足国内需求 B.拓展国际市场
C.提高研发水平 D.增强国际影响
2015年,我国某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生产的服装20%在卢旺达销售,80%出口欧美国家。2015年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2 500家,其中民营中小企业超过70%。据此完成1—3题。
44.该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的有利条件是
A.基础设施好 B.人工成本低 C.本地市场大 D.获取信息快
45.我国在非洲投资的民营中小企业较多,主要是因为其
A.工人素质高 B.融资能力强 C.适应能力强 D.研发能力强
46.要使走出去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强起来,需要
A.打造自主品牌 B.快速更新产品 C.增强售后服务 D.符合国际标准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图。读图完成8-9题。
47.该企业属于( )
A.劳动力指向型 B.市场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 D.原料指向型
48.两地间产业转移方向及主导因素分别是( )
A.甲地迁往乙地,技术成本更低 B.乙地迁往甲地,市场更加广阔
C.乙地迁往甲地,技术更为发达 D.甲地迁往乙地,用工成本更低
“互联网+商业”即电商,作为一种新业态,对传统的第三产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49.若干年前,某国际著名出版社利用互联网开办网上书店,消费者订购图书后,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即可。在网上书店购书不但方便,而且更加便宜。但网上书店也会对某些企业产生不良影响,这些企业包括( )
①实体书店 ②实体银行
③电信公司 ④航空公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6年1月上映的《星球大战7》获得北美票房冠军,电影以超卓、逼真的特效给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下图为电影特效制作流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0.电影特效产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科技、市场 B.廉价劳动力、地价
C.科技、交通 D.市场、地价
51.这种服务分包行业在全球发展的前提条件是( )
A.工业化 B.现代化通信
C.现代金融业 D.现代物流业
下图为某区域商业中心规划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2.图中商业中心分布特点是( )
A.靠近居民区 B.靠近河流
C.靠近交通便利处 D.靠近工业区
53.下列关于商业中心与商业网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都位于区域的核心位置
B.商业网点对交通的要求更高
C.商业中心多散布于居民区中
D.商业中心专业性更加突出
下图为某山区公路的航拍照片,该公路被称为世界上“最险恶”的公路之一。图中呈白色线状的是公路,呈白色块状的是高山积雪。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4.图中公路被设计得曲折多弯是为了( )
A.降低公路坡度 B.便于游客观光
C.跨越多条河流 D.增加驾驶乐趣
55.图示路段冬季经常被关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车流量及人流量大
B.便于养护和施工
C.地震、滑坡频发
D.受冰雪灾害影响
下图为我国某高铁示意图,该地分布有喀斯特地貌。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56.该高铁最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
57.该高铁所在区域的主要交通方式是( )
A.铁路 B.公路
C.水路 D.航空
兰新高速铁路(又称兰新客运专线)将兰州至乌鲁木齐的行程缩短至不到12小时。读图,完成题。
58.与普通铁路相比,高速铁路( )
A.周转快,投资小,舒适度提高
B.速度快,运费低,安全性较差
C.运费低,运量大,灵活性降低
D.速度快,效率高,技术要求高
59.兰新高速铁路绕道西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客运量
C.气候 D.水温
60.兰新高速铁路建设后( )
①实现了甘藏新三个省级行政区的铁路贯通 ②减轻了兰新线铁路的货运压力 ③实现了西宁和兰州的“同城效应” ④促进了新丝绸之路的经济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1-10 BDACADBDCA
11-20 DBBCCDDDBA
21-30 DDCDAABCCD
31-40 ABADBCACBC
41-50 AABBC AADAA
51-60 BCDADABD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