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将相和课件(共2个课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将相和课件(共2个课时,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1 18:3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将相和
将:廉颇
相:蔺相如
第一课时
约前145年出生,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
称号: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代表作:《史记》是中国最早的通史。
司马迁
司马迁祠
作者简介
本文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内容改写。
资料袋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战国时,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资料袋
战国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475-前221)。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峙,战火频繁。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高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完壁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阅读训练
练 习
连词成句地读,就是一眼扫过去,尽可能地多看到词语或者句子,通过扩大阅读视野提高阅读速度。
一日一短语
一日一句子
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读读恩。边读边思考:你了解了哪些内容?(计时)
读书要求
你的阅读时间约为( )分钟,你是怎么读的?
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几个人物?
蔺相如、廉颇、秦王、赵王
整体感知
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_时期,主要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组成。
战国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第一部分( ):写 __________的故事。
第二部分( ):写__________的故事 。
第三部分( ):写 ________的故事。
1-10
完璧归赵
11-12
渑池之会
13-15
负荆请罪
读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
整体感知
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一目一长句连词读
阅读小提示
检测阅读效果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将相和》的故事发生在( )
A.春秋时代 B.战国时代 C.秦朝
(2)渑池会上,蔺相如要求秦王( )
A.击缶 B.鼓瑟 C.唱歌
B
A
检测阅读效果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1.战国的时候,秦国最强,常常侵犯别的国家。( )
2.秦王要拿十座城来和赵国换和氏璧,不换的话,就要攻打赵国。( )
3.蔺相如答应赵王说,如果秦王不讲信用,他就拿着和氏璧,和秦王同归于尽。( )
×

×













zhào chén yì quē gōng xiàn
nuò diǎn
chāo qiè
jù jīng zuì
字词乐园
(召集)(微臣)(议论)(缺少) (王宫)(献礼)
(诺言)(典礼)(抄写) (胆怯) (抗拒)(荆条)(罪名)

宰相
xiàng
蔺相如和廉颇相见了。
xiāng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

qiáng
强迫 倔强
qiǎng
jiàng
多音字
秦王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huá
夜幕降临,赵老爷子划船离开了小岛。
huà
击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鼓瑟:弦乐器,似琴。
一、默读《完璧归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自主思考
经过
结果
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起因
秦国自以为强大,想骗取赵国的宝物和氏璧,
赵王很着急。
蔺相如不辱使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畏强暴的精神与秦王斗智斗勇。
思考:从故事中你了解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关注人物的言行,圈出关键词,谢谢批注。
细读故事
计时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如果秦国提出用城换壁,我国却不答应,那理亏的是我们。如果我们把和氏壁给了秦国,秦国却不给我们十五座城,那理亏的就是他们。我愿意带着和氏壁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壁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如果
如果
如果
如果
本段写了蔺相如分析的两种可能性和对策,说明蔺相如是个深谋远虑、智慧过人的人。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 聪明机智
绝口不提
双手捧住璧
暴露秦王骗宝的丑恶嘴脸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蔺相如: 勇敢机智、不畏强暴
撞碎
蔺相如反复思量,觉得泰王还是不会信守承诺的,一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壁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说:“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 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
反复思量
叫手下人化了装
抄小路
小结: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说一说:看图复述这个故事。
提示:要讲清楚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
课堂演练
那么,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是怎样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我们继续往下学习。
将相和
第二课时
回顾故事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1.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阅读小结
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的方法
按照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默读课文第10-15自然段。小组学习,讨论、汇报。
思考探究
渑池之会
自主思考
经过
结果
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
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起因
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
记录下来。
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
渑池之会
思考:从故事中你了解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关注人物的言行,圈出关键词,谢谢批注。
细读故事
计时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绳池会面。赵王胆怯,不敢去。但蔺相如和大将军廉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
蔺相如和大将军廉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
还是去的好,
蔺相如、廉颇审时度势,认为不能对秦王示弱还是去得好。由此可见他们时时以国家的尊严和利益为重,有着高尚的爱国情怀。
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廉颇做好防御准备是秦王在渑池之会上不敢妄动的原因之一。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
秦王要赵王鼓瑟。
叫人记录下来
秦王为什么要叫人将赵王为其鼓瑟的事情记录下来?
“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
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出言要求
行动威逼
书面记录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这是蔺相如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反映了他为维护国家的尊严,毅然地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表现出蔺相如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也堪称一员猛将,虽然没有刀光剑影的战场,但战斗同样惊心动魄
默读课文第10-15自然段。关注人物的言行,感悟人物性格特点。
思考探究
负荆请罪
自主思考
经过
结果
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起因
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
之间产生矛盾。
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负荆请罪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要是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蔺相如听说了,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蔺相如靠的只是一张嘴吗?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以国家利益为重,为国着想
顾大体、识大局
1.廉颇听到蔺相如的话后是什么反应?
2.蔺相如面对廉颇的道歉又是怎么做的?
讨论交流
廉颇: 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 连忙出来迎接
诚恳、坦率、直爽
宽容、大度
说一说:观察图片,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行,说说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
提示:可以展开合理想象、各抒己见,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
课堂演练
各抒己见
学了《将相和》这篇课文后,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一、按要求写句子。
1.秦王真的拿15座城来换。我把玉交给他。(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如果秦王真的拿15座城来换,我就把玉交给他。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