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11.赵州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这篇课文,从建筑艺术这个侧面,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材分析】
总分结构的段落对三年级的同学来讲,已不再陌生。在《秋天的雨》、《花钟》都已有接触。但过渡句是个新的知识概念,教师应着重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2、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
3、感受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2、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1、感受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第一课时
一、赏图入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桥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能说说你见过的桥吗?(课件出示各种桥的图片)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你觉得哪座桥比较古老?(指赵州桥)看,就是这座桥!你想知道它有多少年的历史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其中的奥秘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注意读准“赵(zhào)、州(zhōu)”这两个翘舌音。设计意图:“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心理学研究表明,配合直观演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生对学习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出示自读要求。(1)说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用序号标一标。(2)默读课文,遇到的比较难记或容易读错的字词圈一圈,并多读几遍。(3)读一读多音字“爪”的两个读音。读zhǎo时,指的是指甲或趾甲;鸟兽的脚趾。读zhuǎ时,指的是禽兽的脚(多指有尖甲的);某些器物上像爪的东西。
2.出示字词卡片开火车认读。
3.生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不丢字、不添字,还要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指导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赵县:在河北省,古代叫赵州。隋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离现在有一千四百多年。石匠:本文石匠是指隋朝的李春,是设计赵州桥的建筑师。冲毁:冲垮。)
4.指名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结构的情况,采用“读读—标标—圈圈”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读文过程中的障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再读课文,词句点拨
1.师:请大家思考作者笔下的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预设:生1: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生2:它是一座设计独特的桥。
2.师:正如同学们体会到的那样,赵州桥的独特设计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它的历史非常悠久,让我们读读第1自然段。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为什么说这座石拱桥世界闻名?预设:生1:因为它的年代久,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生2:因为它在设计上的独特。
4.师:这座桥的设计到底有何独特之处呢?让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这一自然段的教学,从找出重点词“世界闻名”到围绕重点词理解课文的思路设计,让学生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提升能力。
四、引放结合,品读感悟
1.师:我们知道了赵州桥是一座非常有名的桥,它的设计非常独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去看看它为什么这么出名。它的设计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请自由读课文,先独立完成学生活动卡设计,然后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活动卡设计。
3.课文中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怎样评价赵州桥的?(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4.文中的哪些地方体现出了赵州桥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第2、3自然段)
5.学习第2自然段。
师: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这段主要写赵州桥的什么特点?(赵州桥非常雄伟)(板书:雄伟坚固)
(1)找一找,这个自然段中哪句话具体写出了赵州桥的雄伟?把它画出来。(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师: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表示数量的词语的?如果把“雄伟”改成“雄壮”行不行?为什么?试想一下,你站在这样一座桥上心情会怎样?带着这份心情来读读这段话吧!
(2)赵州桥为什么如此坚固?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呢?(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板书:石头砌成,没有桥墩)
(3)“创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种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课件出示赵州桥那个年代之前的桥的图片。)
预设:生1:创举就是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生2:因为以前人们修桥都有桥墩,而这座桥却没有桥墩,所以说这是创举。生3:因为赵州桥的四个小桥洞的设计既可以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这种设计在当时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所以说是个创举。
(4)你能用“既……又……”说句话吗?
(5)合作讨论、总结学法:第2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教师小结:第一句话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写出了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
教师小结:作者赞美桥的同时也在赞美建桥的人,赞美劳动人民。让我们现在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抒发自己心中的雄伟气魄、自豪之情。
(6)教师联系上一课强调写作特色并拓展资料袋。
设计意图: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那样: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二、回顾总结,指导学法第1自然段写了赵州桥世界闻名,是全文的总起(板书:总起);第2、3自然段分述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板书:分述);第4自然段总结了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板书:总结)。大家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尝试运用这样的结构。教学中不仅仅需要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更应该借助文本让学生有所收获。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结构的总体框架,从而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提高习作能力。
五、板书
11、赵州桥
简介:概况 地位(历史悠久)
雄伟:长、宽--创新---设计之巧
坚固(结构坚固)
美观?
喜爱、赞美
【教学反思】
《赵州桥》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1.以简驭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点,扫清字词障碍。字词教学是讲读每一篇课文经常性的任务,同时又最能体现教师驾驭教材的功力。在第一课时中,我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先后出现的生字难词轻松愉快地进行了学习。2.环环相扣,为突出训练重点巧作安排。我根据《赵州桥》这篇课文的特点,确定了教学的重点是第2、3自然段。因此,在第2自然段的教学设计中,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突出这座桥的设计是一个创举。接着理解第3自然段时,又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理解较难的句子,使学生深刻领会赵州桥栏板图案之精美。3.重视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地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