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
素养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生字、新词。会写“毯、裳”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等19个词语,理解文中新词的意思,领会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并学习作者在写景叙事中融入感受和想象的表达方法。能从作者描写的四个画面想开去,感受草原的辽阔美丽,体会蒙汉民族情谊,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通过揣摩优美的语段,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会情景交融地抒发情感,形成审美品位。
新课导入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 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教师谈话:
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能谈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学生自由尽情描述: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那儿牛羊成群。还可以说说那里的民族风俗等等。)
3.板书课题:草原
阅读鉴赏
任务一:自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草原给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任务二:小组合作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说说作者按照什么表达顺序?本文围绕草原描写了哪几个画面?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先描写草原秀丽的景色,再描写蒙古人民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依次描绘了四个画面,分别是“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依依惜别图”。
任务三:1、读读下面的一段话,思考: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句子是: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样写的好处是: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有艺术效果。
任务四:你还喜欢文中哪些语句?找出来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说说你的体会。
示例: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段话中描写草原“绿”的词语有:一碧千里、绿色渲染、翠色欲流。“绿”“翠”“碧”虽然都是绿的意思,但“一碧千里”侧重突出绿的辽阔;“翠色欲流”着重写出绿得有生命力。用不同的字表达同一个意思,避免了重复,显得富有变化。这就是作者的用词之妙。)
任务五:默读课文,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示例: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比喻)
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牛羊在这辽阔美丽的草原中陶醉)
任务六:再读课文,想想从草原人民迎接远客的场景中,你体会到他们有怎样的特点?从主客联欢和话别的情景中,你又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草原人民热情好客;汉族人民和蒙古族人民亲如一家的真挚感情。
任务七:你是怎样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交流。
这句话是说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能忍心马上分别呢?于是,大家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既是全文的关键句,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
梳理探究
任务一:小练笔:学习了老舍笔下的《草原》,我们仿佛置身于翠色欲流的美丽草原,请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写你眼前的美景。
任务二:
1.读了本文,你心中是否还有一些疑惑,请把问题写下来,并与同桌交流。
2.搜集内蒙古大草原的相关资料,如地理位置、自然风光、民俗民风等,加深对《草原》的理解。
任务三: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什么呢?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请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活动,还像什么呢?试着写一写: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 一朵朵大大白云在游动 。
2.“这种境界”指的是( A )。
A.天底下,草原上一碧千里的绿色所构成的静态美和羊群走动所形成的动态美。
B.羊群在小丘上走上去,走下来。
C.绿色无边无际,但并不茫茫。
D.小丘美丽的线条所勾画出的意境美。
任务四:课外阅读
锡林郭勒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注注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 ”上。
2.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特点是(广阔美丽)、(欢腾热闹)。
3.第3自然段在文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4.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并仿照此句写一句话。
例句:矫健的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
仿写:星星顽皮地眨着眼睛,月儿羞涩地躲在了云后。
任务五:课外阅读
趵突泉
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
在西门外的桥上,便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流着。这就是由趵突泉流出来的。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泉太好了。泉池是差不多见方的,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不由你不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有的……这比那大泉还更有趣。
1.根据原文填空。
一( 片 )热气 一( 溪 )活水
一( 种 )境界 一( 串 )珍珠
2.按原文填空。
(1)在桥上就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流着。
(2)永远那么(纯洁),那么(活泼),那么(鲜明),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
3.下面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是(B)。
A.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腾。
B.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
C.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
4.这篇游记的写作顺序是(B)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景物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