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二节电解池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厨房垃圾发酵液通过电渗析法处理同时得到乳酸的原理如图所示(图中HA表示乳酸分子,表示乳酸根离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交换膜I为阴离子交换膜,从浓缩室通过向阳极移动
B.交换膜II为阳离子交换膜,从浓缩室通过向阴极移动
C.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400mL 0.1mol/L乳酸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浓度上升到0.6mol/L,则阴极上产生的的体积为2.24L
2.以和为原料的共电解技术既能制备原料气(和),又能实现减排,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为掺杂了氧化钇的氧化锆)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为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B.若,则M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理论上每生成(标准状况)和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
D.该装置在常温下工作,可节约能源
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品都离不开电镀,现将一块铜牌镀上一层银,工作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银片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B.电镀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浓度会变小
C.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D.反应一段时间后,将电源反接,铜牌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4.如图所示,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时使用的阳离子交换膜法只允许通过,其中箭头方向表示的移动方向。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极a为电源负极 B.电极B可使用铁棒
C.2为氢气 D.5为饱和食盐水
5.三氧化二镍(Ni2O3)可用于制造高能电池,其电解法制备过程如下:用NaOH调NiCl2溶液pH至7.5,加入适量硫酸钠后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l2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ClO-,把二价镍氧化为三价镍。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铁作阳极材料
B.电解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
C.阳极反应方程式为:
D.1mol二价镍全部转化为三价镍时,外电路中通过了1mol电子
6.常见镍氢电池的某极是储氢合金LaNi5H6(LaNi5H6中各元素化合价均为0),电池反应通常表示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储氢合金作负极
B.充电时储氢合金作阴极
C.充电时阴极周围c(OH-)减小
D.放电时负极反应:LaNi5H6+6OH--6e-=LaNi5+6H2O
7.工业上用电解法处理含镍酸性废水并得到单质Ni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①Ni2+在弱酸性溶液中发生水解;②氧化性:Ni2+ (高浓度)>H+> Ni2+(低浓度)
A.碳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4OH- -4e- =O2↑+2H2O
B.若将图中阳离子膜去掉,将A、B两室合并,则电解反应总方程式发生改变
C.电解过程中,B室中Na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将不断减小
D.为了提高Ni的产率,电解过程中需要控制废水pH
8.工业上利用双极膜电渗析法制取盐酸和氢氧化钠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的双极膜中间层中的电离为和,并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分别向两极迁移。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N表示阴离子交换膜
B.甲室流出的为氢氧化钠溶液
C.电解总反应:
D.相比现有氯碱工业制取氢氧化钠,该方法更环保
9.氯碱工业的一种节能新工艺是将电解池与燃料电池相结合,相关物料的传输与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电极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池的阴极反应式为
B.通入空气(除)的电极为负极
C.电解池中产生2mol时,理论上燃料电池中消耗0.5mol
D.a、b、c的大小关系为
10.2020年9月中科院研究所报道了一种高压可充电碱﹣酸Zn﹣PbO2混合电池,电池采用阴、阳双隔膜完成离子循环(如图),该电池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为解决传统水性电池的关键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PbO2+4H++SO+2e-=PbSO4+2H2O
B.电池工作时,a、d两极室电解质溶液pH都增大
C.离子交换膜b、c分别为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
D.放电时,每转移2mol电子,中间K2SO4溶液中溶质减少1mol
11.某电化学装置如图所示,A、B分别为两个电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B均为相同的石墨电极,a、b之间接上电流计,则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B.若A为锌片,B为铜片,a、b之间接上电流计,则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C.若A为锌片,B为铜片,a接电源负极、b接电源正极,则溶液中基本不变
D.若B为粗铜,A为精铜,a接电源正极、b接电源负极,则A减少的质量与B增加的质量不相等
12.关于如图所示各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1是原电池,总反应是:Cu+2Fe3+=Cu2++2Fe2+
B.图2通电一段时间后石墨I电极附近溶液红褐色加深(已知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
C.若用图3精炼铜,则d极为纯铜,电子迁移方向为b→d→c→a
D.若用图4电镀,M为CuSO4溶液,可以实现在铁上镀铜
13.铅酸蓄电池是常见的二次电池,电池总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的负极反应式为
B.充电时铅酸蓄电池的正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C.放电时发生氧化反应
D.充电时的阴极反应式为
14.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新型铝—石墨烯(Cn)可充电电池,电解质为阳离子()与阴离子()组成的离子液体,该电池放电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电路中每转移1mol电子,有1mol被还原
B.放电时正极的反应为
C.充电时石墨烯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D.充电时的总反应为
15.目前,光电催化反应器(PEC)可以有效地进行能源的转换和储存,一种PEC装置如图所示,通过光解水可由制得主要产物异丙醇。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装置的能量来源为光能
B.光催化剂电极反应为
C.每生成60g异丙醇,电路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一定为(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D.从光催化剂电极一侧通过蛋白质纤维膜向电化学催化剂电极移动
二、填空题
16.电镀
(1)原理图
(2)含义: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再镀上一层其他金属或合金,增强金属的抗腐蚀、表面硬度或美观目的。
(3)电镀池构成:
①电极材料:待镀件作___________极,镀层金属作___________极。
②电解质溶液:___________。
(4)电极反应:阳极:X—ne—=Xn+;阴极:Ym++me-=Y。
(5)特点:当电路中转移1mol电子时,阳极质量减少质量与阴极质量增加质量相等,电镀液的浓度基本不变。
17.如图所示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Z溶液可能为:①稀硫酸;②NaOH溶液;③Na2SO4溶液;④CuCl2溶液;⑤NaCl溶液;⑥稀盐酸;⑦CuSO4溶液。
(1)若通电后发现a、b两电极上均有气体产生,且V(a):V(b)=2:1,则电极a为______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电极b为______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Z溶液可能为_______(写序号,下同)。
若产生的气体体积比1:1,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Z溶液可能为_______。
(2)若通电后出现a电极的质量增加,b电极上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则电极a为______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Z溶液可能为_______。
(3)若通电后出现a电极的质量减少,b电极质量增加,且质量变化值相等。则该装置可能为_______装置,Z溶液可能为_______,a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三、实验题
18.某实验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并检验其产物的实验,当图中开关K闭合片刻后,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a为电源的_______(填“正”或“负”)极;D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
(3)C试管盛放的是_______溶液,可以用来检验B电极上产生的气体。A电极附近的溶液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
19.如图所示,常温下通电5 min后,发现铜电极的质量增加,试回答:
(1)电源电极X的名称为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电解池B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KCl溶液的体积是200 mL,则当铜电极的质量增加2.16 g时A中溶液的pH=________(忽略电解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若要使电解后的溶液恢复
到与电解前完全相同的状态,则应加入________(填物质的种类及物质的量)。
(4)当铜、银两电极的质量差为2.16 g时,A中生成的气体最多为________ mol。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该电解池左端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右端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则左端惰性电极为阳极,右端惰性电极为阴极,阳极上是OH-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H+从阳极通过交换膜Ⅰ进入浓缩室,阴极上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A-从右侧通过交换膜II进入浓缩室。
【详解】A.左边电极上电极反应式为2H2O 4e ═4H++O2↑,生成的H+通过交换膜I进入浓缩室,所以交换膜I为阳离子交换膜,A 从阴极通过交换膜II移向浓缩室移动,则交换膜II为阴离子交换膜,故A错误;
B.右边电极反应式为2H2O+2e ═2OH +H2↑,溶液中A 从右侧通过交换膜II进入浓缩室,所以交换膜II为阴离子交换膜,H+从阳极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浓缩室,故B错误;
C.阳极上水失电子生成氢离子和氧气,电极反应式为2H2O 4e ═4H++O2↑,故C正确;
D.400mL 0.1mol·L-1乳酸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浓度上升到 0.6mol·L-1,则生成的乳酸物质的量=0.4L×(0.6 0.1)mol/L=0.2mol,转移n(H+)等于生成n(HA)为0.2mol,同时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2mol,根据2H2O+2e ═2OH +H2↑知,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在标况下的体积是2.24L,但题中并未告知产生的H2是否处于标况,故D错误;
答案选C。
2.C
【分析】该电解池中,O2-离子移向N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O2,则N极为阳极,N极与电源正极相连,M极是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M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详解】A. 据分析,M为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A错误;
B. 据分析:M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若,则M极的电极反应式为,B错误;
C.存在关系式:,每生成(标准状况) 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每生成(标准状况)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则理论上每生成(标准状况)和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C正确;
D.常温下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为掺杂了氧化钇的氧化锆)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高温下熔融离子可自由移动,则该装置在不能在常温下工作, D错误;
答案选C。
3.A
【分析】本图为在铜牌表面镀银,银作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铜作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电镀过程中电镀液浓度不变。
【详解】A.银片与电源的正极相连,A正确;
B.电镀过程中溶液的浓度不变,B错误;
C.铜作阴极,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C错误;
D.Cu活泼性比Ag强,将电源反接,铜牌作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即Cu会溶于溶液中,铜牌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D错误;
故选A。
4.B
【分析】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由钠离子移动方向可知,A为阴极、B为阳极;
【详解】A.A为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则电极a为电源负极,A正确;
B.电极B为阳极,需要选择惰性电极,不可使用铁棒,B错误;
C.A为阴极,水放电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故2为氢气,C正确;
D.B为阳极,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故5为饱和食盐水,D正确;
故选B。
5.A
【详解】A.由题意知电解过程中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该反应应在阳极发生,阳极:2Cl--2e-=Cl2↑,则阳极应为惰性电极,因此不能是铁,故A错误,
B.阴极:2H++2e-=H2↑,阴极溶液呈碱性,pH升高,故B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阳极反应为:,故C正确;
D.由Ni2+→Ni3+,失去1 mol e-,外电路中转移1 mol e-,即Cl-失去1 mol e-,H+得到1 mol e-,故D正确;
故选:A。
6.C
【详解】A.镍氢电池放电时作原电池,发生反应:LaNi5H6+6NiO(OH)=LaNi5+6Ni(OH)2,储氢合金是还原剂,作原电池的负极,A正确;
B.充电时,外电源的负极接在原电池的负极上,所以充电时储氢合金作阴极,B正确;
C.充电时阴极:LaNi5+6H2O+6e-=LaNi5H6+6OH-,所以充电时阴极周围c(OH-)应该增大,C错误;
D.镍氢电池放电时,负极LaNi5H6中0价的氢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LaNi5H6+6OH--6e-=LaNi5+6H2O,D正确;
故选C。
7.C
【分析】碳棒与电源正极相连,为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氢氧根放电生成氧气,镀镍铁棒与电源负极相连,为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i2+放电生成Ni单质,由于溶液显酸性,H+也会放电生成氢气。
【详解】A.碳棒与电源正极相连,为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氢氧根放电生成氧气,电极反应为4OH- -4e- =O2↑+2H2O,A正确;
B.若将图中阳离子膜去掉,氯离子进入阳极室,阳极会生成氯气,总反应发生改变,B正确;
C.由于C室中Ni2+、H+不断减少,Cl-通过阴离子膜从C室移向B室,A室中OH-不断减少,Na+通过阳离子膜从A室移向B室,所以B室中Na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断增大,C错误;
D.由于H+氧化性大于Ni2+(低浓度)的氧化性,所以为了提高Ni的产率,电解过程中需要控制废水的pH,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8.C
【详解】A.由图可知,左边石墨为阴极,右边石墨为阳极,电流方向由右向左,阳离子方向由右向左,阴离子方由左向右。氯离子由乙室向丙室迁移,N为阴离子交换膜,A正确;
B.钠离子由乙室向甲室迁移,OH-由双极膜向甲室迁移,甲室流出的为氢氧化钠溶液,B正确;
C.电解总反应为: ,C错误;
D.相比现有氯碱工业制取氢氧化钠,该方法无氯气产生,更环保,D正确;
故选C。
9.A
【分析】左边是电解池,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氢氧化钠溶液、氢气和氯气,右边是燃料电池,通入空气(除)的电极为正极,则Y为氢气。
【详解】A.由题图可知Y是氢气,生成氢气的一极为电解池的阴极,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阴极反应式为,A正确。
B.由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可知,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通入空气(除)的电极为正极,B错误。
C.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关系式,则电解池中产生2mol时理论上燃料电池中消耗1mol,C错误。
D.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燃料电池中通过阳离子交换膜从负极室移向正极室,正极上氧气得到电子产生,反应后正极室氢氧化钠的浓度升高,即小于;负极上氢气失电子生成的氢离子消耗氢氧根离子,且由负极室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正极室,所以,因此,D错误。
故选A。
10.C
【分析】由图可知,a极为负极,Zn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电极反应式为Zn 2e +4OH =,d极为正极,PbO2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PbO2+4H+++2e ═PbSO4+2H2O,负极区电解质为KOH,正极区电解质为H2SO4,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中的K+通过离子交换膜b、正极区溶液中的通过离子交换膜c移向中间中性溶液中,离子交换膜b、c分别为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充电时为电解池,阴阳极反应与负正极反应相反,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d极为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PbO2+4H+++2e ═PbSO4+2H2O,充电时,阳极反应与正极反应相反,即阳极反应式为PbSO4+2H2O 2e ═PbO2+4H++,故A错误;
B.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Zn 2e +4OH =,正极反应式为PbO2+4H+++2e ═PbSO4+2H2O,则a极室电解质溶液pH减小、d极室电解质溶液pH增大,故B错误;
C.该酸碱混合电池中,a极区电解质为KOH,b极区电解质为硫酸,放电时K+通过离子交换膜b、通过离子交换膜c移向中间中性溶液中,则离子交换膜b、c分别为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故C正确;
D.放电时每转移2mol电子,则有2molK+通过离子交换膜b、1mol通过离子交换膜c移向中间中性溶液中生成1molK2SO4,所以中间K2SO4溶液中溶质增加1mol,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侧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推断能力,把握原电池工作原理、离子交换膜的判定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1.D
【分析】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详解】A.若A、B均为相同的石墨电极,a、b之间接上电流计,不能构成原电池,电流计指针不偏转,A项正确;
B.若A为锌片,B为铜片,a、b之间接上电流计,构成铜锌、溶液原电池,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B项正确;
C.若A为锌片,B为铜片,a接电源负极、b接电源正极,构成电解池,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溶液中基本不变,C项正确;
D.若B为粗铜,A为精铜,a接电源正极、b接电源负极,构成电解池,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减少的质量与B增加的质量相等,D项错误。
故选D。
12.D
【详解】A.根据形成原电池装置条件,图1为原电池装置,因为Fe比Cu活泼,且Fe能与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Fe作负极,总反应为Fe+2Fe3+=3Fe2+,故A错误;
B.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通电后向阴极移动,即向石墨Ⅱ电极移动,该电极附近溶液红褐色加深,故B错误;
C.根据图3电流方向,a为正极,b为负极,依据原电池工作原理,电子不通过电解质溶液,电子迁移方向是b→d,c→a,精炼铜时,纯铜作阴极,粗铜作阳极,即d电极为纯铜,故C错误;
D.电镀过程中,待镀金属作阴极,根据图4可知,铁作阴极,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溶液,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阴极反应式为Cu2++2e-=Cu,可以实现在铁上镀铜,故D正确;
答案为D。
13.A
【详解】A.放电时Pb在负极失电子,电极反应式为,A正确;
B.充电时铅酸蓄电池的正极作电解池的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B错误;
C.放电时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错误;
D.充电时的阴极反应式为,D错误;
答案选A。
14.B
【分析】由示意图可知,放电时铝为负极,被氧化生成,电极方程式为 ,正极反应为,电解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则电路中每转移1mol电子,有1mol被还原,A正确,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B错误;
C.充电时,石墨烯为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正确;
D.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则充电时的总反应为,D正确;
故答案选B。
15.C
【分析】该装置的能量来源于光能;由图可知,电化学催化剂上CO2→异丙醇[CH3CH(OH)CH3],H+→H2,其中C元素的化合价由+4→-2价、H由+1→0价,CO2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生成CH3CH(OH)CH3、H+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生成H2,则电化学催化剂为正极,光催化剂电极为负极,正极反应为3CO2+18H++18e-=CH3CH(OH)CH3+5H2O、2H++2e-═H2↑,负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移向正极,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题图可知,该装置的能量来源是光能,A正确;
B.由题图可知,光催化剂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故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B正确;
C.电化学催化剂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故每生成60g(即1mol)异丙醇,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不为,C错误;
D.由题图可知,电化学催化剂电极为正极,光催化剂电极为负极,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从光催化剂电极一侧通过蛋白质纤维膜向电化学催化剂电极移动,D正确。
故选C。
16. 阴 阳 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盐溶液
【详解】电镀时,待镀件作电解池的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电解质溶液为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盐溶液,故答案为:阴;阳;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盐溶液。
17.(1) 阴 2H++2e-=H2↑ 阳 4OH--4e-=O2↑+2H2O ①②③ 2Cl--2e-=Cl2↑ ⑤⑥
(2) 阴 Cu2++2e-=Cu ⑦
(3) 电镀 ④⑦ Cu-2e-=Cu2+
【详解】(1)由题给信息,电解时两极均产生气体,若气体体积比为2:1,则应为电解水型,a为阴极,产生氢气,电极反应为:2H++2e-=H2↑,b为阳极,产生氧气,电极反应为:4OH--4e-=O2↑+2H2O,Z溶液可能为可溶性强碱(如NaOH)、含氧酸(如H2SO4)或者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Na2SO4),Z溶液可能为①②③;若产生气体体积比为1:1,则可能为电解盐酸或NaCl溶液即⑤⑥。阴、阳极产生的气体分别为H2和Cl2;阳极反应式为:2Cl--2e-=Cl2↑,故答案为:阴;2H++2e-=H2↑;阳;4OH--4e-=O2↑+2H2O;①②③;2Cl--2e-=Cl2↑;⑤⑥;
(2)由电解现象可知,a有金属析出,则a为阴极,Z溶液为CuSO4溶液;故答案为:阴;Cu2++2e-=Cu;⑦;
(3)由a电极质量减少,b电极质量增加可知,该电解装置为电镀池,Z可能的溶液为CuCl2溶液或CuSO4溶液,电极a材料为纯铜。故答案为:电镀;④⑦;Cu-2e-=Cu2+;
18. 负 氢气 淀粉—碘化钾 有气泡产生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分析】根据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原理及装置特点分析电极产物,判断电源的正负极,根据电极反应分析实验现象。
【详解】(1)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NaOH、和,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NaOH、和,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D中收集的气体是,而是在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则a为电源的负极;故答案为:负;氢气;
(3)B电极上产生氯气,可以用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则C试管盛放的是淀粉—碘化钾溶液;A电极上除了有氢气产生外,附近的溶液中还生成了NaOH,所以A电极附近的溶液中现象为有气泡产生,溶液变红;故答案为:淀粉—碘化钾;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19. 负极 Ag-e-=Ag+ 13 0.02 mol HCl 0.01
【详解】(1)B装置的铜电极质量增加,说明铜极上有金属析出,即溶液中的银离子被还原生成银单质,故铜极为阴极,由此可确定X极为负极,故答案为:负极;
(2)阳极上的银失去电子变成银离子,电极反应式为:Ag-e-=Ag+,故答案为:Ag-e-=Ag+;
(3)A装置是电解KCl溶液,阴极析出氢气,阳极析出氯气,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n(Ag)==0.02mol,转移电子数为0.02mol,则电路中有0.02mole-通过,A中生成的KOH为0.02mol,c(OH-)==0.1mol·L-1,c(H+)=,则pH=-lgc(H+)=13,当转移电子数为0.02mol时,生成0.01molH2和 0.01molCl2,相当于0.02molHCl,为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应加入0.02molHCl;故答案为:13;0.02 mol HCl;
(4)当铜银两电极质量差为2.16g时,表明铜电极上生成了0.01molAg,银电极溶解了0.01molAg,此时电路中有0.01mole-通过,根据2H++2e-=H2↑、2Cl--2e-=Cl2↑知,转移0.01mol时生成的氢气、氯气各0.005mol,则A中生成的氢气、氯气共为0.01mol,故答案为:0.01。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