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章综合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第二章综合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21 18:4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二章综合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白磷与氧气可发生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a kJ·mol-1、P-O:b kJ·mol-1、P=O:ckJ·mol-1、O=O:d kJ·mol-1,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1 mol白磷反应放出的热量,其中正确的是
A.(6a+5d-4c-12b) kJ B.(4c+12b-6a-5d) kJ
C.(4c+12b-4a-5d) kJ D.(4a+5d-4c-12b) kJ
2.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①Sn(白,s)+2HCl(aq)=SnCl2(aq)+H2(g) △H1
②Sn(灰,s)+2HCl(aq)=SnCl2(aq)+H2(g) △H2
③Sn(灰,s)Sn(白,s) △H3=+2.1kJ mol-1
A.△H1>△H2
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3.H2与O2发生反应的过程用模型图表示如下(“—”表示化学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I是吸热过程
B.该过程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C.过程III是放热过程
D.该反应只能以热能的形式进行能量转化
4.下列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Fe2O3(s)+3CO(g)=2Fe(s)+3CO2(g) ΔH=+26.7kJ·mol-1反应的能量变化
B.乙图表示碳的燃烧热
C.丙图表示实验的环境温度为20℃,将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体积分别为V1、V2的H2SO4、NaOH溶液混合,混合液的最高温度随V(NaOH)的变化(已知V1+V2=60mL)
D.已知稳定性顺序:B<A<C,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如丁图
5.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1molH2完全反应放出akJ热量.已知:
(a、b、c均大于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断开键和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键所需能量
C.断开键所需能量约为
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和,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
6.在25℃、下,1 g甲醇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时放热,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7.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 ΔH=+131.3kJ/mol表示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mol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8.已知在25℃、101kPa下,1gC8H18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48.40kJ的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ΔH=-48.40 kJ·mol-1
B. ΔH=-5 517.6 kJ·mol-1
C. ΔH=+5 517.6 kJ·mol-1
D. ΔH=-48.40 kJ·mol-1
9.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SO2与O2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SO3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t10 D.K1>K2
10.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和发生反应:。温度分别为和时,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
B.温度为时,的平衡转化率为80%
C.加入适当的催化剂,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的产率
D.温度为时的化学平衡常数大于时的化学平衡常数
11.在某一恒温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B(g) 2C(g) ΔH<0。t1时刻达到平衡后,在t2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其反应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2时,v正>v逆
B.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以是向密闭容器中加C
C.Ⅰ、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Ⅰ>Ⅱ
D.Ⅰ、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I<Ⅱ
12.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反应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A.在0~6s内,C的化学反应速率约为0.067 mol·L-1·s-1
B.6s后,反应停止了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C 6A+2D
D.在0~4s内,v(A)=3v(D)
13.已知某可逆反应mA(g)+ nB(g)p 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P2、m+n>P,ΔH <0
B.T1>T2、P10
C.T1P2、m+nD.T1>T2、P1P,ΔH >0
14.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在0~10 s内,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1·s-1
B.反应在0~10 s内,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1
C.反应进行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15.某温度下,在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M、N、R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平衡时,R的转化率为75%
C.5min时,M的物质的量分数为50%
D.0 5min内, v(M)=0.4mol ·L-1·min-1
二、填空题
16.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和反应生成1mol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根据下列已知键能数据计算A—B键键能为_______kJ/mol。
化学键 B—B
键能(kJ/mol) 946 436
(2)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①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若大烧杯上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②甲同学用50mL盐酸与50mL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计算得到,该结果与有偏差,产生此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
A.用温度计测量盐酸起始温度后直接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
B.一次性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C.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③若改用60mL盐酸与60m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②中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若用50mL溶液代替盐酸进行②中实验,测得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值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17.丙烯(C3H6)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丙烷脱氢制丙烯发生的主要反应及能量变化如图。
(1)由上图可知,主反应在_______(选“高温”或“低温”)时更加容易自发进行
(2)丙烷脱氢制丙烯的过程中。恒压时向原料气中掺入高温水蒸气,则K(主反应)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转化率α(C3H8)____。温度升高,副反应更容易发生的主要原因是___。
(3)如图为丙烷直接脱氢法中丙烷和丙烯的平衡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图中的压强分别为104Pa和105Pa)。
105Pa时,图中表示丙烯的曲线是_______(填“ⅰ”、“ⅱ”、“ⅲ”或“ⅳ”)。
三、原理综合题
18.请回答以下有关能源的问题: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___________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2)打火机使用的燃料一般是丙烷(C3H8)。
①已知11g丙烷(C3H8)在298K和101Kpa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55kJ,请写出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丙烷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脱氢反应可以得到丙烯。
已知:C3H8(g)→CH4(g)+HC≡CH(g)+H2(g) ΔH1=+156.6kJ·mol-1
CH3CH=CH2(g)→CH4(g)+HC≡CH(g) ΔH2=+32.4kJ·mol-1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H3CH=CH2(g)+H2(g)的ΔH=___________
(3)已知:H—H键的键能为436kJ·mol-1,H—N键的键能为391kJ·mol-1,根据化学方程式:N2+3H2 2NH3 ΔH=-92.4kJ·mol-1
①请计算出N≡N键的键能为___________。
②若向处于上述热化学方程式相同温度和体积一定的容器中,通入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后,恢复原温度时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92.4kJ(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19.(I)
(1)已知在448℃时,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1为49,则该温度下反应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K2为___________;反应1/2H2(g)+1/2I2(g)HI(g)的平衡常数K3为___________
(Ⅱ)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2)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
(3)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正(H2)=v逆(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_℃
(5)在800℃时,发生上述反应,某一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CO2)为2mol·L-1,c(H2)为1.5mol·L-1,c(CO)为1mol·L-1,c(H2O)为3mol·L-1,此时反应___________达到平衡(填“是”或“否”)。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中放出热量=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的总能量-断开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总能量。由图可以看出:P4中有6mol的P-P,5mol的O2中含有5molO=O,1mol的P4O10中含有4mol的P=O,12mol的P-O,故该反应中放出能量=(4c+12b)kJ-(6a+5d)kJ=(4c+12b-6a-5d) kJ。
故选B。
2.D
【详解】A.依据盖斯定律,由② ①可得反应③,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ΔH3=ΔH2 ΔH1>0,所以ΔH1<ΔH2,故A错误;
B.根据反应③Sn(灰,s)Sn(白,s)可知,温度高于13.2℃时,灰锡会转变为白锡,所以在常温下,锡以白锡状态存在,故B错误;
C.根据反应③Sn(灰,s)Sn(白,s) △H3=+2.1kJ mol-1可知,由灰锡变为白锡会吸热反应,故C错误;
D.根据根据反应③Sn(灰,s)Sn(白,s)可知,温度低于13.2℃时,白锡会转变为灰锡,而灰锡以粉末状态存在,即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侧重考查学生盖斯定律和物质存在形式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
3.D
【详解】A.过程Ⅰ分子化学键断裂形成原子,属于吸热过程,故A正确;
B.过程Ⅰ为旧化学键断裂,过程Ⅲ为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故B正确;
C.过程Ⅲ为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是放热过程,故C正确;
D.该反应可通过燃料电池,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故D错误;
故选:D。
4.D
【详解】A.图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应Fe2O3(s)+3CO(g)=2Fe(s)+3CO2(g) ΔH=+26.7kJ·mol-1为吸热反应,与图示不符,选项A错误;
B.C的燃烧热是指1mol C完全燃烧生成CO2(g)时的焓变,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选项B错误;
C.H2SO4、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当二者体积比为1∶2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多,混合液温度最高,此时H2SO4溶液为20mL,NaOH溶液为40mL,选项C错误;
D.稳定性B<A<C,根据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可知,物质的能量:B>A>C,故A→B为吸热反应,B→C为放热反应,A→C为放热反应,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5.B
【详解】A.已知H2和I2燃烧生成2HI是一个放热反应,故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正确;
B.已知H2和I2燃烧生成2HI是一个放热反应,断开键和键所需能量小于断开键所需能量,B错误;
C.根据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之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则有:-akJ=bkJ+ckJ-2E(H-I),则2E(H-I)=(a+b+c)kJ,断开键所需能量约为,C正确;
D.由于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向密闭容器中加入和,2molH2不能完全反应,故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D正确;
故答案为:B。
6.B
【详解】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32g甲醇即1mol甲醇燃烧放的热量为726kJ,64g甲醇即2mol甲醇燃烧放的热量为1452kJ,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出为:CH3OH(l)+O2(g)=CO2(g)+2H2O(l)△H=—725.8kJ/mol或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kJ·mol-1;
答案选B。
7.C
【详解】A.未指明物质的量的多少及各物质的状态,A错误;
B.未指明各物质的状态,B错误;
C.既指明了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又指明了各物质的状态,可以确定反应的热效应,C正确;
D.从ΔH的单位可知,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指的是物质的量,不是原子和分子数,D错误;
故答案选C。
8.B
【分析】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标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②标明吸热还是放热,ΔH>0时为吸热,ΔH<0时为放热;③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要对应。
【详解】A.H2O的状态标错,A错误;
B.1gC8H18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48.40kJ的热量,1molC8H18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5517.6kJ的热量,热方程式准确无误,B正确;
C.本题为放热,ΔH<0,C错误;
D.能量变化与物质变化未对应,D错误;
答案选B。
9.C
【详解】A.根据“先拐先平”者大,从图像中可以看出t2先达到平衡,所以温度t2>t1,A正确;
B.该正反应的气体分子数减小,则体系的混乱度减小,即 S<0,B正确
C.随着温度的升高,达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降低,所以随着温度升高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ΔH<0,C错误;
D.因为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逆向进行,K值减小,K1>K2,D正确;
故选C。
10.D
【详解】A.由图可知,温度为时反应先达到平衡,,且温度高对应的体积分数小,可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的,A错误;
B.设转化的为,则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解得,的平衡转化率为,B错误;
C.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则加入适当的催化剂,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但的产率不变,C错误;
D.K与温度有关,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时的化学平衡常数大于时的化学平衡常数,D正确;
故选D。
11.B
【分析】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放热反应,该容器为恒温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t2时刻改变条件逆反应速率突然增大,后逆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直至达到新平衡,新平衡状态时逆反应速率与旧平衡状态时的相等,说明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向密闭容器中加C。
【详解】A.由图可知,0~t1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反应正向进行v正>v逆,t1~t2反应保持平衡状态,v正=v逆,A项错误;
B.根据分析,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以是向密闭容器中加C,B项正确;
C.I、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相等,结合反应的特点,达到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I=Ⅱ,C项错误;
D.I、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温度相同,则平衡常数I=Ⅱ,D项错误;
答案选B。
12.B
【详解】A.在0~6s内,C的化学反应速率约为,A正确;
B.6s后,反应达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零,反应没有停止,只是达到动态平衡,B错误;
C.由图中信息可知,0~6s内B、C物质的量分别减小0.6mol、0.8mol,A、D物质的量分别增加1.2mol、0.4mol,所以B、C、A、D系数比为3∶4∶6∶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C 6A+2D,C正确;
D.在0~4s内,用不同物质表示表示反应速率,速率比等于方程式系数比,v(A)=3v(D),D正确;
故答案选B。
13.B
【详解】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 可知P1T2;增大压强,B在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可知正反应气体系数和增大,m+n0,故选B。
14.C
【详解】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A错误;
B.X初始物质的量为1.2mol,到10s物质的量为0.41mol,物质的量减少了0.79mol,浓度减小了0.395mol/L,B错误;
C.Y初始物质的量为1mol,到10s剩余0.21mol,转化了0.79mol,转化率为79%,C正确;
D.X、Y物质的量减小,Z物质的量增大,说明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达到平衡时Z物质的量变化量Δn(X)=0.79mol,Δn(Y)=0.79mol,Δn(Z)=1.58mol,故X、Y、Z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2,D错误;
故选C。
15.B
【详解】A.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错误;
B.平衡时,R的转化率为,B正确;
C.5 min时,M、R、N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4 mol、2 mol,M的物质的量分数为40%,C错误;
D.0~5 min内,M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2 mol,,D错误;
故选B。
16.(1)391
(2) 环形玻璃搅拌器 保温(或隔热或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 偏大 AC 不相等 偏小
【详解】(1)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为放热反应,
。设A—B键键能为x,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故答案为:391;
(2)①该实验装置是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装置,图中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器,为了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烧杯间填满碎纸条,若大烧杯上不盖硬纸板,会有热量散失,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数值偏小,偏大,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器;保温(或隔热或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偏大;
②用温度计测量盐酸起始温度后,没有冲洗、冷却温度计,直接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导致测量温度偏高,使得偏小,求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偏大,A符合题意;一次性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符合操作要求,B不符合题意;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造成热量损失,使求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偏大,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
③所放出的热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有关,若改用60mL盐酸与60mLNaOH溶液进行反应,参加反应的HCI和NaOH的物质的量比②中实验的大,放出的热量比②中实验多;醋酸为弱酸,电离要吸热,若用50mL溶液代替②中盐酸进行实验,测得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会偏小,故答案为:不相等;偏小。
17.(1)高温
(2) 增大 增大 副反应的活化能低于主反应的活化能
(3)iii
【解析】(1)
主反应为吸热反应,让反应自发进行,则,,,高温时,故高温更加容易自发进行;
(2)
掺入高温水蒸气,温度升高,主反应为吸热反应,故温度升高,K增大,平衡正向移动,α(C3H8)增大;主反应和副反应均为吸热反应,更容易发生是因为活化能低,故温度升高,副反应更容易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副反应的活化能低于主反应的活化能;
(3)
主反应和副反应均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丙烷的体积分数减小,故ii和iv代表丙烷,丙烯的体积分数增加,i和iii代表丙烯;主反应和副反应正向气体分子数增多,相同温度下,加压平衡逆向移动,故压强大的丙烯的体积分数小,故105Pa时,图中表示丙烯的曲线是iii。
18.(1)C
(2) C3H8(g)+5O2(g)=3CO2(g)+4H2O(l)ΔH=-2220kJ·mol-1 +kJ·mol-1
(3) 945.6kJ·mol-1 小于
【详解】(1)(1)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能源,核能不可再生,但属干新能源,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属干新能源,故答案为C;
(2)①11g丙烷(C3H8)在298K和101Kpa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55kJ,计算1mol丙烷放出热量,则1mol丙烷燃烧放出热量为2220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3H8(g)+5O2(g)=3CO2(g)+4H2O(l) ΔH=-2220kJ·mol-1
故答案为:C3H8(g)+5O2(g)=3CO2(g)+4H2O(l) ΔH=-2220kJ·mol-1;
②已知:反应①C3H8(g)→CH4(g)+HC≡CH(g)+H2(g) ΔH1=+156.6kJ·mol-1,
反应②CH3CH=CH2(g)→CH4(g)+HC≡CH(g) ΔH2=+32.4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C3H8(g)→CH3CH=CH2(g)+H2(g) ΔH=ΔH1-ΔH2=156.6 kJ·mol-1-32.4kJ·mol-1=+124.2 kJ·mol-1,故答案为:+124.2 kJ·mol-1;
(3)设N≡N键的键能是x,N2+3H2 2NH3 ΔH=-92.4kJ/mol,则x+3×436 kJ·mol-1-2×3×391kJ/mol=-92.4kJ/mol,解得x=945.6kJ/mol,故答案为:945.6 kJ·mol-1;N2+3H2 2NH3 ΔH=-92.4kJ/mol,意义为1mol氨气与3mol氢气完全反应生成2mol氨气放出热量,而该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氨气与3mol氢气不能完全反应,所以放出的热量小干92.4kJ,故答案为:小于。
19.(1) 1/49 7
(2)
(3)BC
(4)830
(5)否
【详解】(1)第2个反应是第1个反应的逆反应,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关系,即K2==;第3个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与第1个相比,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平衡常数也会发生变化,得K3===7。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g)+H2(g)CO(g)+H2O(g)可知,化学平衡常数K=。
(3)A.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则反应前后,容器中的压强不变;故容器中压强不变,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
C.v正(H2)=v正(H2O),当v正(H2)=v逆(H2O)时,v正(H2O)=v逆(H2O),则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
D.c(CO2)=c(CO),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4)当c(CO2)·c(H2)=c(CO)·c(H2O)时,K=1,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温度为830℃。
(5)此时,Q===1>0.9,所以反应未达到平衡。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