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第五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
语文试题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和第Ⅱ卷(表达)两部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校、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方框内,涂、写错位不得分,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Ⅰ卷 阅 读(81分)
一、现代文阅读(4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最常见的艺术门类是诗歌、音乐、舞蹈(三种在起源时是统一体),建筑、雕刻和绘画(合称“造形艺术”),戏剧、小说以及近代歌剧、哑剧和电影剧之类综合性艺术。德国美学家们一般把艺术分为“空间性的”和“时间性的”两大类。属于空间艺术的有建筑、雕刻和绘画,其功用主要是“状物”,或写静态,描绘在空间中直立和平铺并列的事物形状;所涉及的感官主要是视觉,所用的媒介主要是线条和颜色。属于时间艺术的主要有舞蹈、音乐、诗歌和一般文学,其功用主要是叙事抒情,写动态,描绘在时间上先后承续的事物发展过程,所涉及的感官较多,音乐较单纯,只涉及听觉和节奏感中筋肉运动感觉,舞蹈、诗歌和一般文学则视觉、听觉和筋肉运动感觉都要起作用。时间艺术在所用的媒介方面有一个值得重视的差异,这就是其他各种艺术的媒介如声音、线条、色彩之类都是感性的,即可凭感官直接觉察到的;至于文学则用语言为媒介,而语言中的文字却只是代表观念的一种符号,本身并无意义,语言这种媒介不是感性的而是观念性的,也就是说,语言要通过符号(字音和字形)间接引起对事物的观念。这个分别就是使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独特地位的首要原因。
②其次一个原因是各种艺术都要具有诗意。“诗”这个词在西文里和“艺术”一样,本义是“制造”或“创作”,所以黑格尔认为诗是最高的艺术,是一切门类的艺术的共同要素。维柯流美学家克罗齐还认为语言本身就是艺术,美学实际上就是语言学。各门艺术虽彼此有别,毕竟有基本共同点。例如莱辛虽严格区分过诗和画的界限,我国却很早就有诗画同源说。大诗人往往同时是大画家,王维就是一个著例,苏轼说过:“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苏轼本人就同时擅长诗和画。在起源时诗歌、音乐和舞蹈本是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后来虽分道扬镳,仍是藕断丝连。这足以见出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所占的独特地位。
③文学的独特地位,还有一个浅而易见的原因。语言是人和人的交际工具,日常生活中谈话要靠它,交流思想感情要靠它,著书立说要靠它,新闻报道要靠它,宣传教育都要靠它。语言和劳动是人类生活的两大杠杆。任何人都不能不同语言打交道。有些人话说得好些,有些人话说得差些,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发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说话的艺术就是最初的文学艺术。说话的艺术在古代西方叫做“修辞术”,研究说话艺术的科学叫做“修辞学”,和诗学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我们历来对文学的范围是看得很广的,例女《论语》之类哲学著作,《史记》、《汉书》之类史学著作。《本草纲目》、《齐民要术》之类科学著作乃至某些游记、日记之类日常小品都成了文学典范;西方人也和我们一样把文学的范围看得广。
④文学在各门艺术中既占有这样独特地位,它的媒介既是人人都在运用的语言,而它的范国又这样广阔,这些事实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我们每个人都在天天运用语言,接触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思想情感时时刻刻在动荡,所以既有了文学工具,又有了文学材料,那就不必妄自菲薄,只要努一把力,就有可能成为语言艺术家或文学家。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第九章《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空间艺术的功能主要是“状物”,或写静态,所涉及的感官主要是视觉,但其中音乐要涉及听觉和运动感觉。
B.语言作为文学的媒介本身并无意义,要通过符号间接引起对事物的观念,与其他各种艺术的媒介有所分别。
C.作者认为各门艺术虽然彼此有别,但仍然具有基本共同点,即诗是一切门类的艺术的共同要素。
D.每个人都要用语言打交道,其中话说得好就会如实达意,发生美感,成为艺术,而说话的艺术就是最初的文学艺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对比论证,从不同门类艺术在功用、感官、媒介等方面的不同点展开论述。
B.文章论述脉络清晰,用分总结构论证“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独特地位”的三个原因。
C.文章举王维、苏轼的例子,证明诗歌、音乐、舞蹈在发展中虽分道扬镳,仍是藕断丝连。
D.文章通过论证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提出了有启发性和指导性意义的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言作为人类生活的杠杆之一,在很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作为文学艺术的基本构成,体现文学独特地位。
B.“人”这一观念,世界各民族用来代替它的文字符号各不相同,它本身无意义,只是感性的观念符号而已。
C.我们历来对文学的范围看得很广的,因此哲学、史学、科学著作乃至某些日常小品都成了文学典范。
D.由于我们既有普遍的文学工具,又有丰富的文学材料,只要努一把力,就能成为语言艺术家或文学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个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6题。
俩老头
汪曾祺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象五十岁;从后面看象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捏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耿老头能喝酒。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售货员找了钱给他,他亮着个空碗:“酒呢 ”售货员有点忧伤: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功夫,二两酒已经进了他的肚了。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崭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俩老头还都爱穿撒鞋,斜十字实纳帮,皮梁、荡底,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这种鞋过去是专门卖给抬轿的轿夫穿的,后来拉包月车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神!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类似“哥俩”、“姐俩”。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
两个老头现在都是生产队的技术顾问。郭老头精通瓜菜,也懂大田;耿老头精通大田,也懂瓜菜。
两个人的身世可不一样。
我第一次遇见郭老头是在一个卖老豆腐的小饭铺里。他坐在我对面,我对他看了又看,总觉得他脸上有点什么地方和别人不大一样。他看着我,知道我心里琢磨什么,搭了碴:“耳朵”。可不是!他的耳朵没有耳轮。“你拿牙咬咬!”那可不行,哪能咬人的耳朵呢!“那你用手撕撕!"我也没有撕,倒真用手指头捏了捏:他的耳朵是棒硬的!--“这是摔跤的搭膊磨出来的。”
他告诉我,他不是此地人,是北京人,--他说的是一口地道北京话。安定门外住家,就在桥根底下。种一片小菜园子,自种自卖。从小爱摔跤。那会拌跤,新手初下场子,对方上来就用褡膊蹭你的耳朵。那会的褡膊都是粗帆布纳的,两下,血就下来了。他的耳朵就这么磨出来了。
我有一天傍晚从城里回来,那天是八月中秋,远远听见大队的大谷仓里有个小姑娘唱《五哥放羊》,真是好嗓子,又甜,又脆,又亮。哪来这么个小姑娘呀 去看看!走进门,是耿老头!
耿老头唱过二人台。艺名骆驼旦。“骆驼”和“旦”怎么能联在一起呢 再说,他哪儿也不象骆驼呀 既不驼背,也不是庞然大物,--他是个瘦瘦小小的身材,本地人所谓“三料个子”,据说年轻的扮相俊着呢。也许他小名叫个骆驼。这一点我到现在还没弄清楚。他这个“旦”是半业余的。逢年过节,成个小班子,七八个人,赶集趁庙,火红几天。平常还是在家种地。
俩老头都是在江湖上闯过的人,可是他们在作务庄称上,都是一把好手。
他们现在不常下地干活了,每天只是到处转转,看看,问问,说说。
也许因为俩老头闻过江湖,他们不怕官。
大跃进那年月,市里下来一个书记,到大队蹲点。在预报产量的会上,他要求一再加码。有人害怕,有人拍马,产量高得不象个话。耿老头说:“这是种庄稼 是起哄哪!你们当官的,起了哄,一走!俺们秋后咋办呢 拿什么往上交,拿什么吃呀 ”书记有点恼火,说:“你这是秋后算帐派。”郭老头说:“秋后算帐派有什么不好呀 就是要秋后算账嘛!秋后算账比春前瞎闹强!”胳膊拧不过大腿,产量还是按照书记要求的天文数字报上去了。措施呢 主要是密植。小麦试验田一亩下了二百斤麦种!高粱、玉米、谷子,一律缩小株行距,下种超过往年三倍。郭老头,耿老头坚决不同意,书记下不来台,又不能拍桌子,气得他说:“啊呀,你就做一次社会主义的冒失鬼行不行 "
到了锄地时,俩老头拿着小锄,下地干起活来。他们把谷子地过密的小苗全给锄掉了。锄一棵,骂一句:“去你娘的!”--锄一棵,骂一句:“去你娘的!”队长知道了,赶紧来拦住:“啊哟!你们这是干啥呢!这是反领导呀!”俩老头一起说:“怕啥 他打不了我反革命!”
秋后,大田全部减产,有的地根本没有秀穗,只能割了喂老牛。只有俩老头锄过的地获得了大丰收。
在市里召开的丰产经验交流会上,俩老头当了代表,发了言,题目是《要做老实庄稼人,不当社会主义的冒失鬼》。主持会议的就是来蹲过点的那位书记。书记致过开幕词,郭老头头一个发言,头一句话就是:“书记叫俺们做社会主义冒失卑……”
俩老头后来一见这位书记,当面就叫他“社会主义的冒失鬼”。书记一点办法没有。看来他这顶“冒失鬼”的帽子得戴几年。(有删改)
一九八〇年一月五日写成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郭老头精通瓜菜,也懂大田;耿老头精通大田,也懂瓜菜。”这句为后文俩老头把过密的小苗全锄掉反而获得大丰收埋下伏笔。
B.小说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上唇的胡子平崭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写出了俩老头非常“要好”的特点。
C.小说有意识地采用一种“过去时态”的写作,将小说置于回忆笔调之中,这增强了小说抒情性,形成了作家的独特风格。
D.小说通过俩老头和蹲点书记在预报粮食产量上的尖锐冲突,讽刺了书记的虚伪和好大喜功,赞扬了俩老头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5.请简要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6分)
汪曾祺的小说善于表现善良、美好、健康的人性,请结合原文具体分析。(6分)
(三)外国短篇小说及名著阅读(21分)
7.下列对契诃夫小说的理解和鉴赏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变色龙》中只写了狗咬人一件事,警察断案一个场面,仅仅抓住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审案过程中的几次“变色”加以描绘,便收到极其强烈的讽刺效果。
B.《凶犯》不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和主观议论,而把这种主观倾向寓含于客观冷静的人物对话中,让生活本身来说话,做到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C.《一个文官之死》从历史事件中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在曲折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谛,使得其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D.《第六病室》除了医生和病人格罗莫夫,其他几乎所有角色都如行尸走肉,区分在于有的是体面的、聪明的,有的是卑微的、愚昧的,也有的在二者之间。
8.下列对莫泊桑小说写作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在小说中作者经常直接站出来议论抒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抒发个人的感情,或是借助小说中的人物抒情和议论,所以作品的抒情性特别浓厚。
B.作者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和生活片段作为透视点来窥视大千世界,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地反映普遍的社会真实。
C.作者以有限的篇幅、少许的人物和比较单纯的背景及事件,高度凝练地集中到几个场景和场面中,去反映时代的某一侧面或片段本质。
D.他的短篇小说里许多人物之所以能够“立起来”给人留下经久不灭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跟他在细节描写的处理上既准确又传神有关。
9.下列对作品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珠宝》这篇小说心理描写非常细腻,作品除了运用直接的心理描写外,还通过人物的行为和语言对人物的心理进行间接的描写和剖析。
B.《财神与爱神》讲述的是老安东尼·洛克沃尔借助权力制造一系列意外,帮助儿子俘获美人芳心的故事,对爱情与权力的关系的叙写颇具讽刺意味。
C.《羊脂球》这部作品的时间与空间都非常集中,作者把社会大舞台搬到一辆狭窄的马车里,整个故事在短短几天里发生发展、结束。
D.苦恼无处诉说是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和《苦恼》中的姚纳共同的处境,他们在遭遇不幸时渴望倾诉,可他们不但没有得到同情反而被嘲笑。
10.填空。(6分)
(1)莎士比亚写戏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而不拘泥于要求行动、时间、__________一致的“三一律”陈规。
(2)朱光潜在《谈美》的末篇《__________》里表达出他最根本的人生观: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
(3)《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以集团为中心,以__________为主线,精心组织__________故事情节,笔法千变万化,叙述有条不素。
(4)《堂吉诃德》充满荒诞的和能催人“含泪的笑”的__________,这跟作品产生的__________时代背景有些关系。
11.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虽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关注了底层人物,但也有差别。请结合各自的作品中的一个人物简要分析,并概括刻画的底层人物的不同特点。(6分)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 题。
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
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筠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约常从客启高祖曰:“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
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焯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其见重如此。
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
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自年十三四,齐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载矣。幼年读《五经》,皆七八十遍。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余经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并再抄。子史诸集皆一遍。未尝倩人假手,并躬自抄录,大小百余卷。不足传之好事,盖以备遗忘而已。”又与诸儿书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世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世擅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备努力。
(节选自《梁书·王筠传》)
注:①陆平原:西晋文学家陆机,吴郡吴县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曾任平原内史。②王文度:东晋名臣王坦之,字文度,太原晋阳人。年轻时与郗超齐名,当时有谚云:“盛德绝伦郗嘉宾,江东独步王文度”。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
B.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
C.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
D.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对人的称谓可称姓名字号、官职官地等,文中陆平原和王文度分别为称官地和称字。
B.昭明太子,名萧统,梁朝太子,文学家,主持编撰有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
C.丁忧,古代官员父母去世,按例需辞职回祖籍守孝三年。“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孝服。
D.少傅,文中指太子少傅,与太子少师、太子少保合称东宫三师,均负责教习太子。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筠文采出众。他的赋作能押险韵,文辞优美;昭明去世,王筠主动写了一篇令人叹服的祭文。
B.昭明太子非常看重王筠。在玄圃园游乐宴饮时,昭明太子特意牵着刘孝绰的手,揽着王筠的肩膀。
C.王筠不回避做官。有人劝他先观望不要出任,但他认为能跟陆机、王文度并驾齐驱,没有遗憾。
D.王筠少有才名,且希望家族繁盛。他在书信中分析了王氏比崔氏、应氏繁盛的原因,并训示儿辈。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5分)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5分)
(二)古诗词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16~17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①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②,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①一:副词,可作“竟然”或“忽而”解。②沧海事: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介绍二人相逢的背景:社会大动乱致使两人长期音信阻隔;一”对比“十年”,表明对重逢的意外。
B.颔联正面描写重逢。运用了细节描写,连用四个动词,层次清晰地写出两人由不识到相认的神情变化。
C.颈联上句化用典故,突出了十年间世事的巨大变化;下句表明二人叙谈得十分人神,以至于忘了天色。
D.尾联以景结情,虚实结合,描写两人聚散匆匆,表弟明日走在巴陵道上途经重重秋山,去路遥遥的情景。
1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空1分,共8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苏轼以酒祭月,凭吊英雄人物,借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义隆草率北伐,想要“_________________”像霍去病一样,可是结果却“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
(4)《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时空无限的空间遨游,才是逍遥无待的至高境界。
第Ⅱ卷 表达(69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 题。
最近,“三星堆考古新发现”的热度________,已经处于霸屏状态。此次三星堆“上断”,不仅有恒温恒湿考古仓、3D打印箱等新技术、新装备,还有“直播+MV”的全新探索,( ),又让社会大众对古代文明产生了浓厚兴趣,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在新出土的三星堆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5号坑出土的“黄金面具”残件。当工作人员________地将它展开、清洗、修复之后才发现,这副黄金面具做工太精细了,简直是一只________的宝物,可惜只剩下了一半。遗憾之余,也更添神秘:它的全能是什么样的 又到底是戴在谁的脸上
人们关注的“三星堆”,不仅是源自对中华文明历史故事的好奇,而是附庸风雅。三星堆考古之所以“出圈”并且收获了社会大量的关注,是因为这次考古行动不仅生动展示了中华文明早期历史的灿烂成就,更是创新传播方式,带着所有人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之旅。热闹景象的背后,是________的中华文明,更是5000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当的一项是(3分)
A.居高临下 谨小慎微 美轮美奂 源远流长
B.居高不下 小心翼翼 精美绝伦 源远流长
C.居高不下 谨小慎微 精美绝伦 博大精深
D.居高临下 小心翼翼 美轮美奂 博大精深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们既优化了考古工作的环境、方式
B.它们既使考古工作的方式、环境得到了优化
C.它们既优化了考古工作的方式、环境
D.它们既使考古工作的环境、方式得到了优化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关注三星堆的人们,不是附庸风雅,而是源自对中华文明历史故事的好奇。
B.人们关注三星堆,不仅是源自对中华文明历史故事的好奇,而且是附庸风雅。
C.人们关注三星堆,不是附庸风雅,而是源自对中华文明历史故事的好奇。
D.关注三星堆的人们,不仅是附庸风雅,而且是源自对中华文明历史故事的好奇。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左传》
②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
③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④一生奉行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朱光潜
请你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德阳市第五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 【解析】A项分类有误,音乐属于时间艺术;B项偷换概念,“语言作为文学的媒介本身并无意义”句本身并无意义的是语言中的文字,而非语言;C项张冠李戴“诗是一切门类的艺术的共同要素”不是作者的观点,是黑格尔认为。
2.C【解析】文章举王维、苏轼的例子证明的是“我国却很早就有诗画同源说”
3.A【解析】B.理解错误,原文是“语言这种媒介不是感性的而是观念性的”;C.强加因果,前后句之间无因果联系;D.太绝对。
4.D【解析】从文中语言风格和主题看,并不是要表现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汪曾祺的作品不追求激烈的矛盾冲突而是淡化情节、追求和谐。讽刺和赞扬都是错的。
5.第一段写了俩老头的年龄大、身体好、“要好”、精神、关系好的特点。(2分)
好处:①集中写出俩老头的特点,信息量大,内容充实。②突出人物形象。细节描写突出,简洁而又形象,人物形象不仅栩栩如生而且有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为后面情节做铺垫。俩老头的这些特点为后文写俩老头的坚韧、多才多艺,不怕官、坚持正确的种田经验做铺垫。④凸显主题。小说通过俩老头形象的刻画,弘扬了普通劳动者朴素美好善良的品质。(任写出2点给4分)
6.①俩老头的精神面貌:都70多岁,却有极好的精神面貌,身体好,心态好,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干净整洁,两人展现了一种积极健康美好的人生。
②俩老头之间的关系:焦不离孟,孟不离焦,这是一种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善良美好的人性。
③俩老头的人生经历:郭老头摔跤使耳朵磨得梆硬,却仍以乐观心态面对此事,耿老头扮演半业余旦角,这两段精彩的人生经历中呈现的积极人生心态,也是一种健康的人性。
④俩老头的品质:大跃进期间种粮食事件中,老头不怕官,不怕权势,敢说敢做。这也是一种善良的、健康的、美好的人性。(每点2分,任意答出3点给满分)
7.C【解析】《一个文官之死》是从日常生活中发掘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善于在平淡无奇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理,使得其作品朴素得跟现实生活一样真实而自然。
8.A【解析】他的短篇小说的重要特点是作者本人基本上不直接表达自己的倾向,而是通过故事本身表达这种倾向,尽力做到客观、冷静。
9.B【解析】不是“权力”而是“金钱”。
10.(1)地点 (2)《慢慢走,欣赏啊!》 (3)刘蜀、三国的矛盾斗争
(4)喜剧感、悲剧感(每空1分)
11.①莫泊桑笔下的人物大多是底层劳动人民,刻画人物在战争中善良美好的品质和强烈的爱国情怀。《两个朋友》中索瓦日和莫利梭虽是平民但面对敌人威逼时,有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羊脂球》中羊脂球虽是一个妓女但牺牲自己保全他人生命,从言行中看出她美好的品质和爱国精神。
②契诃夫笔下人物多是俄国封建专制统治下逆来顺受,胆小怕事,有强烈奴性的底层人物形象。如《一个文官之死》中切尔维亚科夫是因为打喷嚏一个小事而害死自己;《套中人》别里科夫因为一次争执在笑声中葬送自己,都反映了专职压迫下人性的异化和奴性。
③欧亨利笔下的底层人物展现了困难之际人与人之间的真挚美好的品质,有崇高的牺牲精神。如《麦琪的礼物》中一对平凡夫妻为了对方牺牲自己最宝贵之物去买礼物;《最后一片叶子》贝尔曼为救助女孩而牺牲自己的生命,都可看出人性的温暖和美好。
评分标准:每点2分,任意答对三点,并结合文本分析正确的给满分。
12.A。
13.D【解析】合称“东宫三师”错,应是“东宫三少”。
14.C【解析】A项主动写了祭文错,原文是“敕为哀策文”,是皇帝下的命令。B项王筠和刘孝绰弄颠倒了。D 项没有分析原因。
15.(1) 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他。(判断句、辞宗、咨嗟吟咏、不逮各1分,大意1分。)
(2)我想遵奉诏命为皇上奔走效劳(急速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则、笃、苟、告诉、不许各1分。)
16.D【解析】虚实结合错,应是虚写想象,以虚衬实。
17.①抒写了与表弟久别后不期而遇的欣喜之情。前六句,从久别,到重逢,到叙旧,突出了一个“喜”字。②表现了社会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别来沧海事”概括了十年间个人、亲人、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③抒发匆匆离散的不舍和后会难期的惆怅。“明日”点出聚散匆匆,“秋山又几重”点出重山阻隔的场景,又表现了新的别离。
18.(8分,每句1分,错字、漏字,该句不得分)
(1)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2)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3)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
(4)(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19.B【解析】居高临下,本义指处在高处向下俯视,形容地势非常有利,处在有利的地位。居高不下,指没有下降的趋势。谨小慎微,意思是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精美绝伦,指精致美妙得没有东西可以比得上。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
20.D【解析】考虑到下文“又让……产生了浓厚兴趣”,所以括号内应搭配“既使.……得到了优化”,最恰当为D项。
21.C【解析】主语应该是“人们关注三星堆”这个事件,排除A和D;附庸风雅是一一个贬义词,所以关联词用“不是……而是……”,排除B和D。所以选C。
22.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