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阶段性诊断测试
语文答案
1.【答案】B
A.“冠者”的“冠”读为“guàn”,“盗跖”的“跖”读为“zhí”;
D.“狡狯”的“狯”读为“kuài”;
C.“迤逦”的“逦”读为“lǐ”;“央浼”的“浼”读为“měi”。
2【答案】A
《周礼》中记载的古代“六艺”具体科目,包括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分别为学习礼法、乐舞、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其中射箭、驾车(御战车、驾车)为军事技能。
3.【答案】C
A.还是/它; B.把/因为; D.但/看。 C.本来;
4.【答案】A 例:被动句,“为所”表示被动。
D.被动句,“见”表被动。 B.被动句,“为”表被动。
C.无标志的被动句,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 A.“为”作判断词“是”并非被动句。
5.C.“并要求紫鹃随身伺候”错误,紫鹃是自愿去服侍惜春。
6.A.“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错误。由“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可知,司机只知“我”老伴住院,而不知其病重危及生命,因此“对人生无常的哀痛”语意过重。
7C.“而‘我’隐身其后,不再参与其中,处于次要地位”错误。从文章来看,“我”与文中所写人物及大多数的事件都有联系,而在叙述时,“我”也参与其中,和其他人物共同为表现文章主旨服务,因此,并没有“隐身其后”,也不是处于次要地位。
8.①渲染寒冷的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重病,“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②用寒冷的气候突出反衬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
9.①“我”为老伴的病情担忧,为了安慰老伴,寻找老伴喜欢吃的菜,而老伴最后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等,体现了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为对方着想的深情。老伴生重病,“我”没告诉别人,敢于面对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
②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我”陌不相识,叫“我”一起过年,告诉我小饭馆的位置,还祝“我”老伴早日康复。体现了以苦为乐、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精神。
③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对待“我”很热情,价格与平时一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体现了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④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还不收其车费,送大娘进车站口后才走,体现了为人热心,救助危难的道德品质。
10【答案】C “赵滋”为主语,“为”是谓语,“雄州”是宾语,主谓宾句子结构完整,“专”作“以猛悍治边”的状语,是另外一个句子,所以“州”后断句,排除选项AB;
“以……为”固定结构,把……看作是、认为,“朝廷以知雄州李中祐为不材”之间不可断开,排除选项D。
11.B “明清时期成为对会试及第者的称呼”错误。进士,明清时期成为对殿试录取者的称呼。
12 D.“他觉得高宜命令边官对疆界琐事用武力惩处的做法不当,应治罪他”错误。由原文“宜敕边吏,疆场细故辄以矢刃相加者,罪之”可知,应该是“他觉得(国君)应当勒令边地官吏,如果因为疆界琐事动不动就用武力惩处的,按罪论处他。”
国家在少数民族归附时,喜欢同他们计较细微之事,等他们桀骜不驯时,却又放纵姑息他们。
赋分点:当,在;好,喜欢;及,等到;桀骜,不驯服;从,放纵。
不赞成。因为愚昧的百姓易盲目借贷,且青苗法在县官督办下,难以根据市场及时调整,容易给百姓带来不公平交易。
不赞成。由原文“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亦不强也。昔太宗平河东,立籴法,时米斗十钱,民乐与官为市。其后物贵而和籴不解,遂为河东世世患。臣恐异日之青苗,亦犹是也。’”可知,司马光说:“愚昧之民只知道借债的好处,不知道还债的害处,不单县官不强求,就是富有的百姓借贷也不强求。以前太宗平定河东,建立和籴法,当时一斗米十文钱,百姓喜欢同官府贸易。此后物价贵了而和籴没有解除,于是成为河东永久之患。我恐怕他日的青苗法,也还是这样。”可见,因为愚昧的百姓易盲目借贷,且青苗法在县官督办下,难以根据市场及时调整,容易给百姓带来不公平交易。
D.“传达出诗人思奋报国而不得的愤懑之情”说法错误,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写此诗时,正值开元盛世,唐王朝到处是繁荣的景象,诗人青春年少,富有理想,有积极进取之心。作者希望自己能像鹰一样去战斗,表达的是他的凌云壮志,没有愤懑之情。
本诗风格激昂豪迈,与《登高》沉郁顿挫的风格截然不同。
①情感豪迈而不伤感。作者借“鹰击凡鸟”表达自己奋发有为的热情和疾恶如仇的性格,情感表达豪迈高昂,与作者后期忧国忧民、伤己的情感不同。②意象昂扬而不萧瑟。“鹰”的凶猛英武的特性传达出的是作者早期的自信和抱负,与《登高》中选用的落木、白沙、盘旋的鸟等一系列萧瑟凄冷的意象不同。③用词生动而不沉郁。一“竦”“思”精妙地描绘了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心理,将画中鹰写得富有活力:“击”字更是写出了苍鹰搏击长空,勇于击敌的不凡,语言生动,富有生机。与《登高》中用到的“多病”“潦倒”等词表现出来的郁闷低沉是不一样的。
(1)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 (2)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3)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4)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5)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①徒劳无功(或徒劳无益)②量力而行(或适可而止)③因人而异
B 文中加点的“我们”是泛指,指所有人。
A.是特指,指小明和小强; B.是泛指,指所有人。
C.是特指,指说话的双方; D.是特指,指小明这样的学生;
20.①该句使用了引用和夸张的修辞手法。②效果:使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生活化的俗语,形象直观,说服力强,富有韵律美;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增强感召力。
21.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立足自身,求得发展。 中谚提倡高远目标,西谚倾向更实在的目标。
上帝给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意思是因为笨鸟在学习飞翔的时候会比一般的鸟儿更加艰难,所以上帝给他们准备一根矮树枝,这样它们练习的时候不至于摔得很惨。这句话是暗示人们,假如你在某方面的天分比一般人低,不用灰心,上帝给你安排了另外的出路。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确定自己的坐标,立足自身,求得发展。
结合中国的谚语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发展自己,提升自己,追求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实现自己事业的辉煌。仔细分析两则谚语,它们的区别在于:西方谚语倾向更实在的目标,而中方谚语提倡高远目标。
22.【答案】例文:
慕大师风范,让青春闪闪发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追慕大师风范,让青春闪闪发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耄耋之年的袁隆平不断追逐自己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心中梦想澎湃如昨,奋斗热情依旧高涨,这位“当代神农”,不仅让更多人远离了食不果腹之忧,还以自身经历给了世人另一种精神财富:对科研的忘我投入与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不断学习、不断突破,对未来充满希望,为理想倾尽毕生精力,让自己活出闪闪发光的样子。
心系天下苍生的袁隆平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发现水稻“杂种优势”,攻克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难关等,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绿色神话。在89岁高龄之时,袁隆平用发音清晰的英文致辞,且全程脱稿,尽显大师风范。袁隆平在致辞中表示,自己努力练习英语的目的是更好地与国际友人沟通,更好地帮助世界解决粮食问题,这种胸怀世界、胸怀人类的思想正是大师的情怀和风范,值得世人致敬!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袁隆平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伟大的英雄主义精神。美国的摩西奶奶认为“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热爱生命的她,70岁拿起画笔,80岁首次开个人画展,她坚持绘画,不断创作,活出了勇于挑战自我的境界。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对于一个真正有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
我们正值青春年华,面对未来和自我的挑战,只有放飞理想,青春才能变得色彩斑斓!只有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拿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姿态,我们的每一天才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追梦的路上怎能不跌跌撞撞?唯有一路向前,才能让青春在梦想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当我们用辛勤的汗水铺成通往理想的大道,越过泥泞奋勇向前,高扬青春的旗帜,才能让青春的颜色变得多姿多彩,让青春的价值在进取中彰显。
大师终会老去,手握历史接力棒的青年人,理应责无旁贷地扛起使命,不负青春年华,追逐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在人生的航程不断劈波斩浪,用奋斗书写辉煌的明天。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审题】材料选材于袁隆平院士获得感动中国人物时的颁奖词,在弘扬楷模精神的过程中有机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任务指令的设置上看,不仅明确了交际情境,而且限定了写作主体与受众的身份,并确定了具体语境之下的交流话题,体现了交际语境写作的基本特点。
本题要完成的任务是:复兴中学计划开展以“致敬大师,筑梦青春”为主题的晨会活动,你将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国旗下讲话稿。
(一)发言话题或主题的确定。
(二)写作主体和交流对象的确定。
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应关注发言稿能否入情入理的与全体同学就“致敬大师,筑梦青春”的话题展开交流。改卷中应关注阐发的感想是否合理,是否明确,是否立足时代有所创造。
【立意】1.慕大师风范,让青春闪闪发光;
2.知不可止,学不可已;
3.致敬大师,放飞青春。
附翻译: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时,凛然像成年人,听他人讲解《左氏春秋》特别喜欢,回来以后讲给家人听,就能讲述其中的大概要旨。从那以后,对于《左氏春秋》喜欢的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中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当初,西夏派遣使者祭奠问候,延州指派高宜陪伴外来使者,高宜傲视使者,侮辱西夏国王,使者投诉于朝廷。司马光与吕诲请求加罪于高宜,朝廷不同意他们的建议。第二年,西夏人进犯边地,杀害官吏掠取土地。赵滋治理雄州,专门以刚猛凶悍的办法治理边地,司马光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这之后,契丹百姓在界河捕鱼,在白沟以南砍伐柳树,朝廷认为雄州知州李中祐没有才能,打算另外派人取代他。司马光认为:“国家在少数民族归附时,喜欢同他们计较细微之事,等他们桀骜不驯时,却又放纵姑息他们。近来的西部祸害起于高宜,北边的祸害起于赵滋;当时正认为这二人为贤能,所以边地官吏都以生惹是非为能事,对此宜加疏导不可助长。(国君)应当勒令边地官吏,如果因为疆界琐事动不动就用武力惩处的,按罪论处他。”王安石执政,颁行新法,司马光上书陈述新法的好处和坏处。司马光说:“平民百姓出息借钱,尚且能够蚕食下户贫民,何况有县官督责的威仪呢!”吕惠卿说:“青苗之法,愿意借取就贷给他,不愿意的并不强求。”司马光说:“愚昧之民只知道借债的好处,不知道还债的害处,不单县官不强求,就是富有的百姓借贷也不强求。以前太宗平定河东,建立和籴法,当时一斗米十文钱,百姓喜欢同官府贸易。此后物价贵了而和籴没有解除,于是成为河东永久之患。我恐怕他日的青苗法,也还是这样。”神宗说:“坐守仓库买进粮食怎么样?”在座的众臣都起身,司马光说:“不方便。”吕惠卿说:“买米百万石,那么可节省东南之地的漕运费用,可用这些钱供给京师。”司马光说:“东南地区发生钱荒而谷米散乱堆积,如今不买入粮米而取漕运钱,舍弃它充足的部分,取用它不足的部分,农商都会受到伤害。”侍讲吴申站起来说:“司马光的话,是深切中肯之论。”司马光亲自处理国家各种事务,不分昼夜。客人们见他身体很虚弱,便举诸葛亮食少事烦,心力劳竭而死的先例,劝他引以为戒。司马光说:“生和死,听天由命而已!”办事更加卖力。到病危将死时,已不再有任何知觉,只嘴巴还在断断续续吐出一些像梦呓一样的话,但所说的全部都是朝廷和国家的大事。元祐元年九月死去,享年六十八,谥曰文正。京师百姓停止市集营业前往吊祭,卖掉衣服来祭奠,在里巷间相聚号哭来致敬。等到下葬时候,哭者像痛哭自己的亲人一样。都城中以及四方各地都绘其像以祭祀,吃饭时候必须祝祷。乌鲁木齐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阶段性诊断测试
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罪愆(qiān) 怵然(chù) 冠者(guān) 盗跖(tuó)
B.酒馔(zhuàn) 会晤(wù) 孝悌(tì) 间或一轮(jiàn)
C.赍发(jī) 迤逦(lì) 央浼(miǎn) 涕泗横流(sì)
D.砒霜(pī) 畏葸(xǐ) 狡狯(huì) 少不更事(gēng)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礼》中记载了古代“六艺”的具体科目,包括“礼、乐、射、御、诗、数”六种。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
传”。
C.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和陈寿《三国志》合称为“四史”。
D.书,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如林觉民的《与妻书》、李斯的《谏逐客书》。
3.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B.申之以孝悌之义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
C.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D.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4. 下列选项中的文言句式与例句不相同一项是( )
例:若属皆且为所虏
A.难壬人,不为拒谏
B.遂为华胥报充里正役
C.洎牧以谗诛
D.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5. 下列关于《红楼梦》相关内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府的奴仆众多,他们的命运都掌握在主子的手里。不论男女奴仆,小有过错,就可以随时拉到角门上打板子,重一些的“撵出去”。把丫鬟“配小厮”或“交官媒发卖”,都算是“家有常刑”。很有地位的丫鬟金钏儿、司棋,一经受到“撵出去”的惩罚,结果就是自杀。
B.王夫人性格复杂,她既有慈善的一面,也有狠毒的一面;既有沉着冷静的时候,也有糊涂急躁甚至竭斯底里的时候;既是富贵双全、威严体面的贵太太,也是内心脆弱、战战兢兢心怕宝贝儿子受到引诱或者伤害的普通母亲。王夫人的多重性格多副面具体现了人性的复杂。
C.贾府中的种种丑恶,使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 决意“独卧青灯古佛旁”。小说后四十回里,写了惜春的一些故事,如王夫人等都在铁槛寺为贾母守灵,委托惜春看家,于是她经历了妙玉被劫、家财被盗等不幸,这使她更加看破红尘,最后,入栊翠庵带发修行,并要求紫鹃随身伺候。
D.《红楼梦》在叙述方面善用伏笔。如第一百一十回写到凤姐在大观园里遇见秦氏后到散花寺拜佛求签,求了一支签上面写着“王熙凤衣锦还乡”几个字。众人都道这是一只好签,只有宝钗私下认为这签必有缘故。这一回实际上是为第一百一十四回“王熙凤历幻返金陵”张本。
二、现代文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夕的夜
阿成
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
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医生说,看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
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
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现在,这条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
边走边寻找着。街道两旁大商家、小商店、饭店,等等,都关门了。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
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
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
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上造(吃),这才来脾气呢。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过来喝一杯吧!
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
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
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
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
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
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
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老板娘说,没问题。
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满,都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
我问,今天的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
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院。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
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
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
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
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哪。
老伴儿说,好好活着。
我说,什么?
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选自2019年第1期《长城》,有改动)
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
B.文中插叙“我”小时候逃避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的孤独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
C.文章两次写“我”流泪,第一次突出了“我”受到陌生人祝福时的感动,第二次表达了“我”找到小饭馆时的感喟。
D.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饭馆形成了对比。
B.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
C.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它人物推到前台,让读者来认识其言容笑貌,而“我”隐身其后,不再参与其中,处于次要地位。
D.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
8.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共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初,西夏遣使致祭,延州指使高宜押伴,傲其使者,侮其国主,使者诉于朝。光与吕诲乞加宜罪,不从。明年,夏人犯边,杀略吏士。赵滋为雄州专以猛悍治边光论其不可至是契丹之民捕鱼界河伐柳白沟之南朝廷以知雄州李中祐为不材将代之。光谓:“国家当戎夷附顺时,好与之计较末节,及其桀骜,又从而姑息之。近者西祸生于高宜,北祸起于赵滋;时方贤此二人,故边臣皆以生事为能,渐不可长。宜敕边吏,疆场细故辄以矢刃相加者,罪之。”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光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悬官督责之威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取则与之,不愿不强也。”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亦不强也。昔太宗平河东,立籴法,时米斗十钱,民乐与官为市。其后物贵而和籴不解,遂为河东世世患。臣恐异日之青苗,亦犹是也。”帝曰:“坐仓籴米何如?”坐者皆起,光曰:“不便。”惠卿曰:“籴米百万斛,则省东南之漕,以其钱供京师。”光曰:“东南钱荒而粒米狼戾,今不籴米而漕钱,弃其有余,取其所无,农末皆病矣!”侍讲吴申起曰:“光言,至论也。” 光欲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元祐元年九月薨,年六十八,谥曰文正。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岭南封州父老,亦相率具祭,都中及四方皆画像以祀,饮食必祝。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滋为雄州专/以猛悍治边/光论其不可/至是/契丹之民捕鱼界河/伐柳白沟之南/朝廷以知雄州李中祐为不材/将代之/
B.赵滋为雄州专/以猛悍治边/光论其不可/至是/契丹之民捕鱼界河/伐柳白沟之南/朝廷以知雄州/李中祐为不材/将代之/
C.赵滋为雄州/专以猛悍治边/光论其不可/至是/契丹之民捕鱼界河/伐柳白沟之南/朝廷以知雄州李中祐为不材/将代之/
D.赵滋为雄州/专以猛悍治边/光论其不可/至是/契丹之民捕鱼界河/伐柳白沟之南/朝廷以知雄州/李中祐为不材/将代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下户,在宋代是指乡村主户按财产划分出的第四、五等级,主要是贫苦农民。
B.进士,是唐宋时期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明清时期成为对会试及第者的称呼。
C.薨,周代指诸侯之死,后世二品以上官员之死亦称薨。此外,天子之死曰崩。
D.谥,是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员、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或褒或贬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禀赋迥异,能苦读不怠。他七岁时便像成年人,听讲《左氏春秋》后,就能讲述其中大概要旨,读书时不受外界影响,专心致志。
B.司马光死后荣耀,受百姓祭奠。他死后,谥号文正,下葬时,哭泣的百姓像哭亲人一样,都城和各地都绘他的画像来祭祀,吃饭必祝祷。
C.司马光忠于职守,视生死由命。他亲理国事,宾客劝他以诸葛亮为戒保重身体,他却回应听天由命,病危时,已无知觉,却仍记挂国事。
D.司马光建言资政,献安边策略。他认为边境事务关键在政策和用人,他觉得高宜命令边官对疆界琐事用武力惩处的做法不当,应治罪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国家当戎夷附顺时,好与之计较末节,及其桀骜,又从而姑息之。
司马光是否赞成青苗法?请简要说明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鹰①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
绦镟③光堪摘,轩楹④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713年~741年(开元年间)。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③绦(t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xuà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廊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风霜起”营造出了一种肃杀之气,一起笔就刻画出画鹰的气势,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B.“竦身”指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猎取狡猾的兔子,生动描绘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
C.最后两句深入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以真鹰气概期之”,寄托着作者的思想。
D.此鹰不只是一个画面形象,还具有主体精神的象征意义,传达出诗人思奋报国而不得的愤懑之情。
16.本诗与诗人的《登高》一诗的风格有何不同 请分别概括,并试从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三)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的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描述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登高》中采用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刚因病不能参加比赛,汪教练给他发了一条信息。写道:“人生中的机遇绝非只有一次,古诗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对你永远充满信心!”
四、语言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是一句为人熟知的民间俗语。健走由于不受年龄、性别、体力等限制,又因其简便易行、适合各类人群,颇受大众青睐。但是,如果健走的方式不够科学,很可能会 ① ,甚至对身体造成损害,我们不建议不分场合、时间和人群的健走。
健走前,要选择舒适的软底运动鞋或专业健走鞋、穿着易干或吸汗的衣物、携带必备药物和饮用水等。场地应选在树荫下或平路上,还要提前做好热身。健走过程中,要注意强度和幅度, ② 。健走结束后大约20分钟要及时放松,这有利于促进肌肉和身体的恢复,缓解肌肉酸痛。
正常人每天健走10000步左右,步数分配大致为早上3000步、上午至下午3000步、晚上4000步、具体分配要 ③ ,其中3000步需要略微快速,达到微微出汗的效果即可。健走时需控制心率,一般中老年人的适宜心率大致为每分钟100次,40岁上下的中青年大致为每分钟120至130次。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加点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见小明出了大门,小强忙催促道:“我们快走吧,要迟到了!”
B.对我们的警告,请不要置若罔闻,要积极配合,而不是逃避。
C.既然我们话不投机,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还是各回各家吧!
D.刘老师对小明说:“要记住,我们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20.请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1. 给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注意字数要求。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给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字以内)
中国也有一句谚语: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人要发展自己,提升自己,追求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追求卓越),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实现自己事业的辉煌。
这两句谚语的区别在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字以内)
五、写作(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5月22日,怀揣禾下乘凉梦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永远离开了他耕耘一生的稻田。感动中国的颁奖词曾经这样评价他:“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计划以“致敬大师,筑梦青春”为主题开展晨会,你将作为学生代表发言。结合材料、联系当下,写一篇国旗下的讲话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