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1 19:2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贯穿三部分内容的主线是金的发展壮大,以及金与两宋之间的关系。因此,学习本课内容,首先要了解金的发展及其与辽、宋的关系。
核心素养目标
1、识记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的基本史实,叙述女真族的崛起。
2、掌握金灭辽、北宋的史实,分析辽和北宋灭亡的原因
3、讲述岳飞抗金的故事,说出岳飞值得后人尊敬的原因,评价岳飞抗金的行为;分析归纳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重难点
重点:叙述金灭辽、北宋的史实,分析辽和北宋灭亡的原因
难点:分析归纳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结合学案,并联系课本,进行自主学习,记忆基础知识,初步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利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自学,试做学案,找出不能理解的难点问题。 进行自主学习,在课本中做出标划,完成学案,记忆基础知识。
通过自学,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内讨论预习学案内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班级内展示预习成果。注意展示的同时,教师要及时指导、纠正问题。保证知识点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能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知识网络。 引导学生交流展示预习成果,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初步形成知识网络。 交流展示预习学案,对比答案,完成知识的初步总结。
一、课堂导入播放岳飞被赐死的视频。师:同学们看到岳飞被赐死,有何感受?岳飞生活在什么年代,为什么会被赐死,让我们一起学习《金与南宋的对峙》,来寻找答案吧。 二、新课讲授(一)女真族的崛起 1、学生观察女真人物图,根据图示总结女真族的崛起: 2、归纳总结:金作为一个后起的少数民族政权,发展壮大的原因是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 明确:过渡:当女真族不断强大,建立政权时,辽和北宋的统治者越来越腐朽,人民起义不断发生,1125年,辽被金灭亡;1127年,北宋被金灭亡。 (二)金灭辽及北宋1.结合《金灭辽、北宋》动画地图,了解金灭辽、北宋的史实。 师讲述:金灭辽和金灭北宋的历史过程。2、阅读课文 P38第二至四段教材,结合地图合作探究:北宋灭亡的原因明确:北宋方面:统治危机重重,统治者腐败无能,人民不断起义统治者压制主战派,一味求和。②实行重文轻武政策,使军队战斗力减弱,与金交战时往往不战而逃。金方面:女真族骁勇善战,军队战斗力强。金是新兴王朝,上下团结;灭辽的胜利,使金对灭宋更加充满信心,并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物质保障。过渡:北宋以耻辱的方式被金所灭,但其皇族又重建宋朝,历史上成为南宋。金与南宋的关系怎样,金会继续南下灭南宋吗,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三)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师提示: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定都临安,史称南宋。2、岳飞抗金出示岳飞抗金图片,学生看课文 P39第二段及P40任务扫描。(1)抗金背景: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2)主要事迹:(1)收复失地: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2)郾城大捷: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3)学生探究:岳飞是民族英雄还是抗金英雄?提示:不是民族英雄,而是抗金英雄。过渡:虽然抗金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威胁到他们的统治,决定趁胜利与金求和,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议。3、宋金和议(也称绍兴和议)视频播放《岳飞抗金与宋金和议》思考回答宋金和议的内容及其影响。明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4、合作探究:历史上都是将军打了胜仗受到奖赏,打了败仗受到惩罚。为什么宋高宗、秦桧在岳飞节节胜利的情况下,还将他杀害?师提示:从真假罪名上加以分析,特别是宋高宗和秦桧的角度去看。5、出示岳飞有关的四张图片,了解岳飞的相关故事,让学生说出岳飞值得后人尊敬的原因并评价岳飞抗金的行为提示:原因:岳飞精忠报国,屡建战功;岳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是正义的斗争。6、讨论:如何正确看待宋辽/宋金和议?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进行讨论和回答提示:①增加了北宋/南宋人民的负担②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教师导入新课,学生思考。师出示女真人物及活动图片,解说女真生产生活情况;图示女真的三个时间,引导学生加以回答。师引导学生对比上节课中耶律阿保机和元昊,找到他们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建立者的相同点师结合《金灭辽、北宋》动画地图,讲解金灭亡辽和北宋的过程,特别补充靖康之变和靖康之耻相关史实师说出辽灭亡的主要原因,提问学生:北宋被灭亡的原因又有哪些?师提示:可以从北宋和金两个方面来分析归纳(可以结合 6课所学相关知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金、南宋、西 夏 形 势 图(1142 年)》,指出南宋建立和北宋的过程,特别是通过靖康之变认识北宋统治的腐朽和军队战斗力的低下。学生阅读课文,同学间展开充分的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使学生学会从不同方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学生回答南宋建立的三要素:时间、都城和建立者。并与北宋建立情况进行对比记忆。 南宋疆域范围等基本情况。师补充当时的抗金形势,指出岳家军的特点及岳飞得天下太平认识的名言。突出强调:郾城大捷师补充民族英雄的含义,学生回答后进一步强调和明确教师引导看视频学生思考回答。师给学生简单概括为:称臣、给币、划界。对峙:并存相对而立,双方有敌意,但也没有战争。说明宋金在政治、军事力量均衡。师补充岳飞的史实并教育学生要像岳飞一样有强烈的报国志之和爱国之心。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师引导学生结合两次和议的内容来引出评价。并引导学生找出宋朝三次和议的共同点:给少数民族政权岁币,是屈辱的也增加了宋朝人民的负担 引发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更好地进入新课的学习点名学生回答女真族崛起壮大的三个时间段相应的史实并在课本中标划出来。生答:金太祖模仿汉制,改革军政体制,发展生产,颁行女真文字势力迅速壮大。学生加以归纳总结,进一步认识阿骨打的贡献。学生认真了解和认识金灭亡辽和学生看视频:在聆听岳飞慷慨激昂的《满江红》后,认真体会岳飞的报国之志和强烈的爱国精神。学生讨论并进行回答,对历史上的重要知识要坚决明确,避免学生误解。学生对应上课前的视频,理解认识岳飞被赐死的大背景。学生结合地图加以回答并记住三条内容和影响,包括边界线。学生在了解岳飞故事的过程中,体会到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并总结归纳其值得后人尊敬的原因。学生畅所欲言,结合所学知识展开充分的讨论,并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理解记忆。
讨论:如何正确看待宋辽/宋金和议? 师引导学生结合上节课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 学生充分展开讨论,畅所欲言,特别是如何评价上。
总结: 南宋与金对峙,不仅向我们展现了这一历史时期中国舞台上复杂的政治格局,而且也使我们认识到祖国大家庭的形成是建立在各民族不断融合和发展之上的。女真族对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地区的开发,发展和巩固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我们在了解宋金并立的政局之时,还要永远记住岳飞的可敬可泣的感人事迹,树立起强烈的报国志之和爱国之心。正确认识民族政权并立现象,树立各民族平等团结的正确民族观。
《第 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思路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老师语言比较精炼,富有亲和力与感染力;师生关系融洽,气氛和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以生为本”的理念,突出了历史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还原历史,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一、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预见性充分把握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对视频资料做了一定的剪辑处理,让它充分服务于课堂。对课堂得一些预见使我们这一堂课的时间把握基本上是恰到好处,课堂结构完整。二、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巧妙的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课外延伸、联系实际、归纳总结等方法,层层剖析,较有效地实现了三维目标。本课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利于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驾驭知识,改变了以前只以模仿、继承、积累和重复前人的固定知识的守旧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综合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等。第三、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升华民族情感:民族团结一家亲,众志同心,共筑中国梦。四、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媒体技术来刺激所探讨与研究的问题,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整个教学过程高潮迭现,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第一,三个子目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略欠缺。第二,课堂气氛还不够活跃,学生有些拘束;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努力实践方面还有欠缺。如何根据实际,组建合作小组,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这个问题还有待于继续探讨。第四,由于本课内容较多,因此讨论的时间和学生回答的时间略仓促。以上几点还有待进一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