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辽夏金元, 明清王朝完。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歌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这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
是明清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
称为太庙。对列祖列宗的膜拜,从夏商
周三代就开始了。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早期国家的起源时间:约5000多年
区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
特征:金属器具使用、贫富分化产生、
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玉斧 红山文化出土
估价250000 RMB玉钺良渚文化,余杭县出土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5300年—4200年) 甲骨文 “王”字 郑州新密古城寨城址发掘现场
距今5450—4970年间 浙江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大禹治水黄帝战蚩尤图思考:1)从以上图片材料中,你认为当时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1王字等表明出现了早期的政治权力,是一种强权。
2城的出现反映了阶级对立尖锐。城内的居民可能是比较富有的氏族部落显贵。
3祭坛表明大规模的祭祀活动,社会权力集中,政权与神权结合。
4黄帝等的传说表明以强权确立初步政治管理秩序。公天下二、夏商的政治形式夏朝的政治形式:“家天下”制度由传贤到传子,王位世袭,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公天下”被“家天下”取代。
商的政治形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每个宗族都是一个政治实体。神权王权结合,占卜主宰国政的主要手段想一想史书记载?传说?名人名言?文物?周武王面临一个难题:领土空前扩大,当时交通极不方便,信息不灵,如何才能有效统治刚刚征服的领土和抵挡边境少数民族的骚扰?假如你是周天子,你会怎么管理? 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
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
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姜尚)
为首封,封尚父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
鲁。
——《史记·周本纪》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对象材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
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根据材料二指出分封的主体是什么?材料三: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顾炎武
根据材料三指出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讨论:该由谁来继承王位?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 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因为父王最疼我。材料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材料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分封制崩溃。权利:义务:封地世袭统治权、拥有土地和人民定期朝贡、服从号令,随从作战5.影响积极:扩大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
序。消极: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形成
割据混战局面。6.结果: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兼并战争),分封制受破坏 3.内容2.对象:1.目的:王族(同姓贵族)、功臣、先代贵族巩固西周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三、分封制4.主要诸侯国:鲁、齐、卫、燕、宋、晋特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天下共主。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破坏.桂林七星公园内的世纪宝鼎,高4.6米,四足举鼎,立于圆形的花岗岩台座内,象征着国泰民安。楚王问鼎 楚强盛后,庄王曾率军至周都洛邑郊外示威,向周王的代表询问鼎之大小轻重,史称“楚王问鼎”。鼎是王位的象征,说明楚庄王有替代周王号令天下的野心。成语 “问鼎中原”的典故:核心: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的大儿子)目的: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四、宗法制作用: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和团结。分封制宗法制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当时社会上最突出的形态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制,也就是说当时的统治关系由宗法关系来决定的,贵族宗法统治的宗统和贵族政治统治的君统是合一的。
——钱宗范创新思考:
请你说说宗法制对今天社会生活是否有影响?如果有,表现在哪里? 积极作用:注重家族建设,尊老爱幼,有利于家庭和谐及社会的安定,一定程度上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消极作用:突出家庭、家族本位,太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区分亲疏、远近、尊卑、高低,使个人的自主性和平等权利受到压制,这与现代社会的平等主张和法制化原则是相违背的。(任人唯亲)五、礼乐制度(礼乐文明与政治制度的关系)目的:维护分封制确立的等级统治秩序。
内容: “礼”并非礼节、礼貌,“礼”的本质是“异”,是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各色人等之间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因此形成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上下尊卑关系。而“乐”就是和谐这种等级关系。
作用:是维护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维护了当时社会秩序和政治的稳定。
结果和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但其深厚的内涵影响深远。早期国家的形成夏商的政治文化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练一练 1、西周时期有一位周王,生前积累了大量家产,在他去世之后,哪位后人有权继承其丰厚的家产
A、周王正妻所生的大儿子,但此人长相极其难看
B、周王最喜欢的妃子所生的儿子
C、周王最喜欢的小儿子,但不是正妻所生
D、周王哥哥的嫡长子,此人勤奋好学,深受群众的爱戴
2、 中国古籍中出现的部分人名: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南史》),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材料所示人名带有尊宗敬祖之意,与教材的宗法
制有关 据材料指出,当时人的起名深受什么制度的影响? 5.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6.殷商后期,兄终弟及制为父子相承制代替……帝乙的长子启,因母亲身微,非正妻,因此启虽为长子却不能承帝位。帝乙的小儿子辛(即纣王),因其母是正妻,嫡出,故继承了殷商的帝位,这说明:
A、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
B、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尚未确立
C、商朝大力推行嫡长子继承制
D、商朝政治推行内外服制度练一练3.“宗者,尊也。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这反映了宗法制:
A、强调血缘纽带
B、重视尊卑贵贱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
D、有利于凝聚宗族
4.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了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候,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废除 B、新的社会制度确立
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 商朝时的人们非常迷信。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天帝安排的。因此,不管做什么事,都必须先问问鬼神,这就叫“占卜”。
如:商王盘庚迁都一事,分明是政治事件,但还是通过占卜 ,假借神灵元龟向天下人宣称“非敢违卜” ,于是迁都于殷。
刻写在甲骨上的有关这些占卜的事情的文字,就叫做“卜辞”。而今幸存下来的近20万片甲骨,几乎全是卜辞。1.通过以上信息,你能发现商朝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2.分析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决策).生产力低下,限制了人们的认识能力;
统治者借迷信崇拜,加强对劳动人民和奴隶的残酷统治.1.神权与王权结合
2.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使血缘与政治合一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王位世袭制
5.以分封制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形式
6.夏商西周三个王朝,都是各由一个部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总结: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