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司马光》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司马光》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1 23:4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司 马 光
司马光 字君实,谥(shì)号文正,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zuǎn)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走近作者
司机 庭院 跌倒
丢弃 持刀 皆大欢喜
tíng
diē

chí
字词学习


公司
同桌


家庭
挺直


登高
黄澄澄


跌倒
铁圈


放弃
丢弄


续持
等待
形近字
初读课文
这个故事发生在司马光小时候,那年他多大?(七岁)大家是怎么知道的?
答: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
事情发生的地点?这群孩子在做什么?哪个字能说明?
“庭”
“戏”
“群儿”
群儿戏于①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④。众皆⑤弃⑥去⑦,光持⑧石击瓮破之⑨,水迸⑩,儿得活。
司 马 光
①于:在。 ②庭:庭院。
③瓮(wèng):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
④足跌没水中:指小孩失足跌入可以漫过其头顶的水中。
⑤皆:全,都。 ⑥弃:放弃。
⑦去:离开。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
⑧持:拿。 ⑨之:代词,它,指瓮。 ⑩迸:涌出。
司 马 光
文中的三个“儿”分别指谁?“众”是指谁?
第一个“儿”指这群小孩子,第二个和第三个“儿”指跌入水缸中的小孩“众”指除跌入水缸的小孩和司马光之外的其他小孩。
思考:
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做游戏,一个孩子爬到瓮上去玩,一不小心失足跌落瓮中,一下子就被水淹没了。其他的小孩子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着石头把瓮砸破,水从瓮中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课文翻译
重难点解析
群儿戏于庭。
翻译: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 后院里玩耍。
句子理解



很多孩子。
这里指小伙伴。
玩耍

院子里。
文中指后院里。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译文:其他孩子都吓跑了,司马光却拿起石头把缸打碎。
这两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众人和司马光在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时的不同表现,突出了司马光的聪明勇敢。
司马光“持石击瓮”时,他心里会怎么想?
示例:我不能慌,我要赶紧想办法,快点把他救出来。否则,他会有生命危险的。
想象并讨论
翻译: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儿得活。
孩子得救了,真是让人松了一口气。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令人欣慰的结局吧!
小孩落水后,孩子们都有哪些反应?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不知所措,纷纷跑开
拿石头砸破水瓮
其他小朋友
司马光
对比
从其他小孩和司马光行为上的对比,可以看出司马光怎样的品质?
在危急时刻,司马光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惊慌跑开,而是临危不乱,急中生智地砸瓮救人,可以看出司马光的镇定自若,聪明果断。
思考
思考:你认为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司马光是一个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善良友爱的人。
作者写了司马光的表现,还写了其他孩子的表现,为什么这样写?
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司马光的不慌张,沉着冷静。
从司马光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越是在危险的时候,我们越不能慌张甚至放弃,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在危险关头,我们只有冷静下来,分析现实情况,积极思考解决的办法,才能够摆脱困境。
思考
运用衬托手法,突出人物形象
课文作者在描写司马光砸瓮救友的故事时,简洁的语言中还有对其他孩子的描述,突显出司马光的沉着冷静,凸显出司马光机敏聪慧。
写做手法
课文框架
起因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司马光
沉着冷静 机智勇敢
经过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结果 水迸,儿得活
课文中心
本文写了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品质。
练一练:
你最喜欢什么人?认真观察后写一写,注意试着运用其他人的表现,衬托这个人的特点。
下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