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2014-201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31 多变的天气》同步教学设计+课件+教材习题解析+重难点突破+同步检测试题(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2014-201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31 多变的天气》同步教学设计+课件+教材习题解析+重难点突破+同步检测试题(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0-03 07:07:06

文档简介

《多变的天气》同步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天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描述天气
B.天气反映一个地方长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C.天气比较稳定,一般变化不大
D.天气与人类的生产有关,与生活无关
2.(2013·广东湛江)下列词语表示气候的是(  )
A.暴风骤雨 B.冬冷夏热 C.风和日丽 D.乌云密布
3.(2013·山东滨州)下列描述天气的语句是(  )
A.终年高温多雨    B.春暖花开
C.今天最高气温32℃ D.冬冷夏热
4.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中,与图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相对应的是(  )
5.某地突降大雪,在高速公路上滞留了约4 000辆机动车。这个现象说明了 (  )
A.天气与工业的关系 B.天气与军事的关系
C.天气与农业的关系 D.天气与交通的关系
6.2012年8月17日12时30分,台风“启德”在广东沿海登陆,此时,我国的卫星云图上,广东沿海呈现出何种颜色 (  )
A.绿色 B.白色 C.蓝色 D.黄色
7.(2013·武汉学业考)某学校七年级一班的师生准备第二天到郊外秋游,小亮担心下雨去不了,晚上看了电视上的天气预报后,小亮很高兴。他在预报中听到,明天吹东南风六级,能表示这种风的符号是(  )
(2013·临沂学业考)下面是山东省临沂市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据此回答8~9题。
8.由中雨转小雨的时间点是(  )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三 D.星期四
9.小明所在班级计划3月4日到临沂市科技馆参观,出行时你会建议他带上(  )
A.防晒霜 B.墨镜 C.雨伞,御寒的衣物D.太阳帽
10.(2013·江西九江)读九江市某日的天气预报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日可能会出现霜冻现象 B.该日天气是多云转小雨
C.该日适合组织登山活动  D.学校操场上的国旗向西北方向飘扬
(2013·江苏苏州)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每天的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通常用空气污染指数表示。下图表示2008~2012 年苏州市区空气质量变化情况,读图完成 11~12题。
11.下列有关苏州市区空气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012年空气污染指数为 64,空气质量为良
B.与 2008年相比,2012年优良以上天数比例约增加了3%
C.2008年~2012年空气质量呈持续下降趋势
D.2010年的优良天数比例是五年中最低的
12.空气质量的高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列行为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
①燃烧秸秆,用秸秆灰肥田 ②使用煤炉生火做饭 ③加强城市公共绿地建设 ④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下列关于空气质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量有关
B.空气质量的高低,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C.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好,对人体健康越有利
D.空气质量的高低除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外,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14.下列关于天气预报和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西北风是指吹向西北的风
B.降水概率超过50%表示肯定“有雨”
C.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
D.空气质量分为五级,级数越高表示空气质量越好
二、综合题
15.读我国某年3月20日的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图中A、B两区的天气是______________,若A地区21日天气为阴转中雪,则天气符号为______________。(绘制)
(2)此时,C半岛的风向是______________,风力为______________。
(3)此时,D地区的天气为___________。
(4)此时,E地区出现的特殊天气是____________,近几年,该类天气出现的次数明显增多,除自然原因外,你认为人为原因是什么?
(5)此时,上海的空气污染指数是86,其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_____、______。
16.(2013·湖南长沙)阅读下列关于PM2.5的资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又称“可入肺颗粒”。机动车尾气排放、生产生活中排放的烟尘及扬尘为主要来源,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体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PM2.5数值越高,代表大气污染越严重。
材料二:我市某中学环保社跟随环境监测站监测PM2.5浓度活动的结果如下。
(1)材料二的四个采样点中,大气污染程度最轻的是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有关信息,写出化工厂采样点PM2.5污染物的主要来源________。
(3)当PM2.5浓度过高的时候,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
A.在公路旁晨练     B.外出活动时尽量带上防护口罩
C.开车时要尽量保持车距 D.督促施工单位控制扬尘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课标要求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本题考查的是天气的定义、特点及天气现象的描述。天气是反映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其特点是多变的,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息息相关。
2.【解析】选B。课标要求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气候是长时间的,较稳定的。暴风骤雨、风和日丽、乌云密布都是形容短暂时间内的天气状况,冬冷夏热是较稳定的气候特点。
3.【解析】选C。课标要求“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本小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指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经常变化的;而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时间比较稳定的大气状况,选项中A、B、D都是一个地区长时间比较稳定的大气状况,属于气候,C是指天气。
4.【解析】选D。课标要求“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本题考查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A项台风天气,不宜出海捕鱼;B项沙尘暴天气,不宜户外活动;C项霜冻天气,不宜种苗;D项晴朗天气,适合体育锻炼。
5.【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因下雪导致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滞留,说明了天气与交通的关系。
6.【解析】选B。课标要求“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本题考查的是卫星云图的判读。台风登陆时往往会带来暴雨天气,天空云层厚,体现在卫星云图上就是白色。
7.【解析】选A。课标要求“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风向是指风的来向。三条短线代表六级,风旗代表八级风。风杆代表风向,A风杆朝向西北,说明风从东南方向来,是东南风,而B风杆朝向东南,说明风从西北方向吹来,是六级西北风。
8.【解析】选B。结合题干,很容易判断中雨转小雨为3月5日,星期二。
9.【解析】选C。课标要求“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结合题干,3月4日是星期一,天气为多云转小雨,气温从12℃下降为7℃,根据生活经验应该带上雨伞与御寒的衣物,而A、B、D都应该是太阳辐射强的时候所带的装备。
10.【解析】选D。课标要求“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图中是几个常用的天气符号,代表阴转大雨,东南风,气温18到23摄氏度,对照这些天气符号分析各选项,正确的是D,由于是东南风,所以国旗向西北方向飘扬。
11.【解析】选B。空气污染指数为 64,空气质量属于良;2008年~2012年空气质量有高低起伏;2008年的优良天数比例是五年中最低的。
12.【解析】选D。课标要求“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燃烧秸秆、使用煤炉生火做饭均会造成大气污染,给空气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13.【解析】选C。课标要求“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差,对人类健康越有害。
14.【解析】选C。课标要求“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只有降水概率为100%的时候才一定有雨;空气质量的级别越高,表示空气质量越差。
15.【解析】(1)雨夹雪 绘制略
(2)西北 6级 
(3)大雨
(4)沙尘暴 人类乱砍滥伐,破坏草原,使植被减少,土地沙化
(5)二级 良
第(1)题,由图可知A、B两地为雨夹雪天气,阴转中雪符号略。   
第(2)题,结合图中表示风力的符号可知,C半岛风向为西北风,风力为6级。
第(3)题,由图中符号可知D地区为大雨。
第(4)题,表示沙尘暴,人类乱砍滥伐、开垦草原引起土地沙化是引发沙尘暴次数增多的主要原因。
第(5)题,上海的污染指数为86,其对应的空气质量是二级,空气质量状况良。
16.【解析】居民区 机动车排放尾气,火电厂燃煤排放的烟尘 A
本题联系生活实际密切,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解析能力,题目不难,只要对材料分析到位,就能很好解答。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通过对天气和气候的感受对比,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通过收看媒体天气预报,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提升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并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认识卫星云图,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理解天气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质量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百度资料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阅读思考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设疑导入
《多变的天气》教材习题解析
认识天气及其影响
1.看看下面几句话,哪些是说天气的?哪些是说气候的?
解析:
①昆明四季如春(气候) 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气)
③明天大风降温(天气) ④极地地区全年严寒(气候)
2.阅读图文资料,说说天气的影响。
(1)简要分析图文资料,总结它们提供的信息。
解析:材料A说明了:天气与交通的关系;
材料B说明了:天气与生活起居的关系 ;
材料C说明了:天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
材料D说明了:天气与军事战争的关系 。
(2)补充更多的资料,说明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天气影响到生活的很多方面,包括出行、穿着、吃住、经济活动等。尽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列举:风寒感冒多是温度变化造成的、大雨影响体育活动、暴雪影响上学、高温或风沙不利于户外活动等等。
记录天气状况和模拟播报天气预报
1.收看天气预报,记录学校所在地区近一周的天气状况,完成下表。(以济南为例)
解析:
注:以当地实际情况为例填写,目的是感悟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培养观察生活的现象的能力,养成记录天气变化状况的好习惯,正确选择和绘制天气符号。
2.模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2011年7月2日的天气预报。
解析:本活动通过再现电视天气预报的情景,了解获得天气信息的途径,感知天气因素包括哪些内容。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完成好本活动的关键,以北京为例,播报天气预报的一般模式是:北京,中雨到多云,气温25℃—27℃。播报时,同学们选择城市时按照北→南或东→西的顺序,先说城市,再说天气的阴晴等状况,最后说气温变化状况。
认识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城市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有的时候,人类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下面两例可能就发生在你的身边。选择一个你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焚烧秸秆:每年秋收以后,村里有些农民都要把田里的秸秆烧掉,用秸秆灰肥田。但是,这样做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能不能改变这种传统的肥田方法呢?
解析:本题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较为熟悉。秸秆的处理可选择的方法有多种:(1)肥田:可以采用简单省事的焚烧方法,但会造成空气污染或者引发火灾,因而最好采用机械化技术,收割机加装粉碎机,使秸秆还田,或者收集起来,在田头加速腐剂沤制成有机肥;(2)饲料:收集秸秆发酵成饲料饲喂牛羊,发展养殖业;(3)燃料:粉碎秸秆做颗粒燃料,也可做燃料棒或碳化成碳,也可制作沼气;(4)食用菌:机械粉碎成小段并碾碎,栽培食用菌(露地蘑菇);(5)深加工:利用高压模压机械设备做成秸秆板材制品,用于秸秆手工编织。
2.城市交通拥堵:城市里的汽车可真多,汽车尾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解析:本题应是针对城市学生来设问的。汽车尾气的污染应以减少和改变为抓手,控制排放量,变废为宝。前者主要有:(1)控制汽车的数量,多使用公交、地铁出行,提倡骑自行车、控制汽车购买量;(2)提高汽油质量,禁用含铅汽油;(3)升级尾气处理技术;(4)采用天然气替代。后者有:(5)燃气重利用;(6)尾气收集转换做工业原料。此外,还应该加强宣传,提高人民环保意识。
课件20张PPT。多变的天气吉林长春东北师大附中 王 瑶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本课目标:——相声话天气预报迷你剧场 天气是一个地区 时间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 的。百度一下短变化 气候是一个地区 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 ,一般变化 。多年的特征不大春冬秋夏长 春  看看下面4句话,哪些是说天气的?哪些是说气候的?
1.长春四季分明 ( )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3.明天大风降温 ( )
4.南极地区全年严寒 ( )天气气候天气气候百度一下 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   、 、 和 等的情况。 阴晴风气温降水 风向:是风的 向,有“ 、 、 、 ”四个基本方向以及“ 、 、 、 ”一共八个基本方向。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 。西北东北南北西东南东西南北方来  风力:是风 的标志,共分 级,
级数越大,风力越 。 强 18强弱百度一下陆地云区海洋卫星云图(合成)  卫星云图: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绿色表示 ,蓝色表示 ,白色表示 。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 ,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 区。陆地海洋云区白阴雨图画图话天气符号知多少
画多少TV 天气预报天气小主播三亚北京哈尔滨拉萨天涯海角椰树海滩2012/11/08天坛故宫香山公园2012/11/08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亚布力滑雪场冰雪大世界2012/01/08青稞酒风干牛肉干酥油茶布达拉宫2012/07/01拉萨风向标
西小试牛刀《多变的天气》重难点突破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入手,首先讲述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特点,设计了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活动式课文;接着介绍天气对我们的影响,再进一步介绍了常见的天气预报形式──电视天气预报;同时讲述了常见的天气预报符号及获得天气预报的途径,然后引入表示空气质量的方法──空气污染指数;最后通过活动式课文介绍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从教材结构看,本节是后面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从教材内容看,本节生活性、实践性都很强,强调了天气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实践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二、教学重难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并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认识卫星云图,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理解天气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质量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案
(一)生活链接法──用身边的地理帮助学生感知和探索地理问题,让学生学习到有用的地理知识
初一学生同时接触“天气”“气候”两个同类的地理术语,很容易混淆。
因此,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入手,让学生课前从各种不同渠道收集天气或气候方面的资料或趣闻,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课堂上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以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这两个概念。
(二)问题情景法──给学生布置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思考或小组合作探究,去探索和发现地理问题
熟悉了常用的天气符号,你会阅读天气预报图了吗?找同学当天气预报小主持,给大家解说下面的城市天气预报图。
(三)点拨提升法──在学生自主思考或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和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发现进行点拨提升,这样的点拨提升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特别关键的
老师多媒体呈现多元化资料,对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及判别知识进行点拨提升。
天气与气候特点的比较──从小朋友的对话中加以体会:
关于天气:“我们那的天跟娃娃脸似的,说变就变,忽晴忽雨。”
关于气候:“我们的家乡昆明四季如春。”
老师给学生多媒体呈现知识框架,以达成进一步体会“天气与气候”联系和区别的教学目标。
(四)实践感悟法──让学生在上网查询资料和学会阅读天气预报的过程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感悟,以达成对学习目标的落实和对知识的理解
老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最新的电视天气预报图,可以让学生当天气预报小主持给大家播报,师生共同感悟提升,以达成进一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图的目的。
老师百度下面的最新网络数据资源,让学生的知识链接到生活。
雾霾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