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章综合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2g肼()分子中含σ键数目为5
B.标准状况下,11.2L 所含分子数为0.5
C.1mol铜铝合金与足量稀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小于2
D.室温时,1.0L 的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0.2
2.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在其化合物中不显正化合价,Y的金属性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强,由W、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的结构如图所示,M中各元素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 B.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C.M中Z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D.W与Y可以形成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3.三氟化氯是极强助燃剂,能发生自耦电离:,其分子的空间构型如图,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 B.中元素化合价为
C.具有强还原性 D.比更易发生自耦电离
4.二氯异氰尿酸钠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消毒剂,实验室通过以下原理制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
B.反应中涉及元素位于s区和p区的种数之比为1:2
C.二氯异氰尿酸钠中的氮为杂化,碳为杂化
D.氰尿酸和二氯异氰尿酸钠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5.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精炼铜时,当阳极质量减少6.4g,转移电子数一定为0.2
B.1L 0.1硫酸铁溶液中所含的数目小于0.2
C.2.7g HCN分子中所含π键的数目为0.2
D.常温下,1L 0.1的亚硫酸溶液中数目小于0.2
6.科学家发现对一种亲水有机盐LiTFSI进行掺杂和改进,能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传输电荷的能力。LiTFSI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A、B、C、D为同一短周期元素,E与C同主族,E的原子序数是B、D的原子序数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B的简单氢化物能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
B.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C.含有元素E的钠盐水溶液呈中性或碱性,不可能呈酸性
D.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7.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的空间构型:平面三角形
B.的键的电子云图形:
C.水晶的分子式:SiO2
D.基态铬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8.由簇介导的光辅助水蒸气重整甲烷的两个连续催化循环机理如图所示(“UV”代表紫外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
B.都有可能在循环中作催化剂
C.反应过程中金属元素Rh、V的价态均不变
D.该循环的总反应为:
9.某化合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含有 H、O、N、Ni 四种元素
B.该化合物属于配合物,中心离子是 N
C.该化合物中含有σ键、π键、极性键、非极性键、配位键和氢键
D.该化合物是配合物,中心离子的配位数是2,配体是氮元素
10.下列化学反应或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苯与溴水反应: +Br2 +HBr
B.1-氯丙烷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
C.向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D.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反应:
11.AlN、GaN属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更适合于制作高温、高频、抗辐射及大功率电子器件,在光电子和微电子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二者成键结构与金刚石相似,晶体中只存在N-Al键、N-Ga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GaN的熔点低于AlN
B.晶体中所有化学键均为极性键
C.晶体中所有原子均采取sp3杂化
D.基态Al原子有3个未成对电子所以化合物里常显正三价
12.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为短周期元素,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元素的原子的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递增,而、、的氢化物的空间结构都呈形,的氢化物的沸点高于的氢化物
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递增
C.,是因为的3p轨道电子填充处于半充满状态
D.晶体熔化、液态气化克服的作用力不同
13.石墨是层状结构,许多分子和离子可以渗入石墨层间形成插层化合物。Li+插入石墨层中间,形成晶体结构如图(a),晶体投影图如图(b)。若该结构中碳碳键键长为apm,碳层和锂层相距dpm(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Li+插入石墨层中间改变了石墨的堆积方式
B.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LiC6
C.同层Li+最近距离为3apm
D.该晶体的密度为×1030g cm-3
14.已知晶体晶胞边长为a cm。将掺杂到该晶胞中,可得到一种高性能的p型太阳能电池材料,其结构单元如图所示。假定掺杂后的晶胞参数不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和Mg间最短距离是 cm
B.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C.若M点坐标为,则Li的坐标为
D.若O原子的半径为b cm,则O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
15.Mg与Si两种元素形成的某化合物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在光电子器件、能源器件、激光、半导体制造、恒温控制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该化合物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图,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1号原子的坐标为,3号原子的坐标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B.2号原子的坐标为
C.晶体密度为 D.离Si最近且等距的Si有12个
二、填空题
16.如图表示不同类型共价键形成时电子云重叠情况:
(1)其中形成的化学键属于镜面对称的有______。
(2)下列物质中,通过方式①化学键形成的是______(填选项,下同);通过方式②化学键形成的是______;只通过方式③化学键形成的是_______;同时含有③、④、⑤三种方式化学键的物质是______。
A.Cl2 B.HCl C.N2 D.H2
(3)甲、乙、丙三种有机物的结构如图:
甲: 乙:CH2=CH2丙:CH2=CHCN
①甲分子中有______个σ键,______个π键。
②乙分子中______(填“有”或“没有”)极性键,是______。(填“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
③丙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为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Cu2+能与NH3、H2O、OH-、Cl-等形成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
(1)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可生成。
①画出配离子的结构:_______。
②写出该过程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③中除了配位键外,还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
A.离子键 B.金属键 C.极性共价键 D.非极性共价键
(2)Cu2+可以与乙二胺形成配离子(如图):
①乙二胺分子中N原子成键时采取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
②乙二胺沸点高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三、实验题
18.八水合磷酸亚铁[,]难溶于水和醋酸,溶于无机酸,可作为铁质强化剂。某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制备八水合磷酸亚铁,步骤如下:
ⅰ.在烧瓶中先加入维生素C稀溶液作底液;
ⅱ.通过仪器a向烧瓶中滴入足量与的混合溶液;
ⅲ.再滴入的溶液,保持为6左右,水浴加热且不断搅拌至反应充分后静置;
ⅳ.将烧瓶中混合物进行抽滤、洗涤、低温干燥,得到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____
(2)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配制溶液时需将蒸馏水事先煮沸、冷却,其目的是___________
(3)用维生素C稀溶液作底液而不用铁粉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合成时需保持为6左右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产率的计算:称取产品,用足量的稀硫酸溶解后,立即用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滴定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9.FeS是一种黑色固体,常用作固体润滑剂、废水处理剂等。可通过高温合成法和均相沉淀法合成纳米FeS。
Ⅰ.高温合成法
称取一定质量还原铁粉和淡黄色硫粉,充分混合后置于真空密闭石英管中。用酒精喷灯加热。加热过程中硫粉升华成硫蒸气。持续加热至反应完全,冷却,得纳米FeS。
已知:S8蒸气为橙色,S6蒸气为红棕色。
(1)若用等质量的S8和S6分别与足量铁粉反应制取FeS,消耗Fe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2)能说明反应已进行完全的标志是___________。
Ⅱ.均相沉淀法
实验室以硫酸亚铁铵 []和硫代乙酰胺(CH3CSNH2)为主要原料合成纳米硫化亚铁的装置和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硫代乙酰胺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均能水解。水解方程式如下所示:
(3)实验前通N2排尽装置中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装混合液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
(4)“反应”时,控制混合液pH约为9,温度为70℃。硫酸亚铁铵溶液和硫代乙酰胺溶液恰好反应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该方法得到的产品中常混有少量的沉淀,实验时可向混合液中加入少量某种试剂降低,在反应中再缓慢释放,从而抑制的形成。这种试剂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H2O B.柠檬酸钠() C. D.Na2CO3
(6)已知硫酸亚铁铵[]为浅绿色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下表中列出了不同温度下硫酸铵、七水合硫酸亚铁、硫酸亚铁铵在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 溶解/g 物质 10 20 30 40 50 70
73.0 75.4 78.0 81.0 84.5 91.9
40.0 48.0 60.0 73.3 — —
18.1 21.2 24.5 27.9 31.3 38.5
请补充完整实验室制取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实验过程:取4.0g充分洗净的铁屑,加___________,水浴加热并不断搅拌,至不再产生气体,趁热过滤,洗涤、烘干,得未反应铁屑1.2g。向滤液中加入___________,加热浓缩至出现晶膜为止,将溶液静置、冷却结晶、过滤,用___________,低温烘干,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可选用的实验试剂有:晶体、溶液、蒸馏水、无水乙醇]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32gN2H4的物质的量为1mol,1个N2H4分子中含4个N—Hσ键和1个N—Nσ键,则32gN2H4中含5molσ键,即含σ键数目为5NA,A项正确;
B.标准状况下SO3不呈气态,不能用22.4L/mol计算11.2LSO3物质的量,即标准状况下11.2LSO3物质的量不为0.5mol,B项错误;
C.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H2O,1molCu参与反应转移2mol电子,Al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铝、NO和H2O,1molAl参与反应转移3mol电子,则1mol铜铝合金与足量稀硝酸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在2mol和3mol之间,即转移电子数大于2NA,C项错误;
D.室温下pH=12的Ba(OH)2溶液中c(OH-)=0.01mol/L,1L溶液中含OH-物质的量为0.01mol,含OH-的数目为0.01NA,D项错误;
答案选A。
2.D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在其化合物中不显正化合价,X为F元素;Y的金属性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强,Y为Na元素;由W、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M中各元素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W形成2个共价键,Z形成4个共价键,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为O元素、Z为Si元素,以此来解答。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W为O元素、X为F元素、Y为Na元素、Z为Si元素,
A.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减小,则第一电离能:F>O>Si>Na,故A错误;
B.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则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F>O>Si,故B错误;
C.M中Si原子形成2个双键、2个单键,不含孤对电子,杂化方式为sp2,故C错误;
D.O与Na可以形成具有漂白性的物质为过氧化钠,故D正确;
故选:D。
3.D
【详解】A.ClF3分子中Cl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7-3×1)=5,Cl原子采取sp3d杂化,Cl原子不可能采取sp3杂化,A项错误;
B.Cl的电负性比F的电负性小,F吸引共用电子对的能力比Cl强,ClF3中F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l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B项错误;
C.ClF3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且ClF3是极强助燃剂,ClF3具有强氧化性,C项错误;
D.Br的电负性小于Cl的电负性,Br—F键的极性强于Cl—F键的极性,则BrF3比ClF3更易发生自耦电离,D项正确;
答案选D。
4.B
【详解】A.O2-和Na+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O2-半径比Na+大,A错误;
B.位于s区的元素有H、Na元素,位于p区的元素有C、N、O、Cl元素,则图中元素位于s区和p区的种数之比为1:2,B正确;
C.连接双键的氮原子也采用杂化,C错误;
D.二氯异氰尿酸钠中存在离子键,氰尿酸没有,D错误;
故选B。
5.A
【详解】A.阳极为粗铜,比铜活泼的杂质也参与反应,无法判断转移电子数,A错误;
B.溶液中存在的水解,所以1L 0.1硫酸铁溶液中所含铁离子物质的量小于0.2mol,数目小于0.2,B正确;
C.HCN分子中存在碳氮三键,1mol HCN中所含π键的数目为2,2.7g HCN物质的量为0.1mol,所含π键的数目为0.2,C正确;
D.亚硫酸为弱酸,不能完全电离,故1L0.1mol/L的亚硫酸溶液中数目小于0.2,D正确;
故选A。
6.A
【分析】其中A、B、C、D为同一短周期元素,E与C同主族,C有两个价键,E有6个价键,则C为O,E为S,D有一个价键,则D为F,A有四个价键,则A为C,E的原子序数是B、D的原子序数之和,则B为N,则元素A、B、C、D、E分别为C、N、O、F、S。
【详解】A.能与发生反应,故A正确;
B.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B错误;
C.溶液呈中性,溶液、溶液、溶液均呈碱性,溶液、溶液均呈酸性,故C错误;
D.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沸点:,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7.A
【详解】A.的中心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发生sp2杂化,且C原子的最外层不存在孤电子对,则其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A正确;
B.的键的电子云,应为两个3p轨道头对头发生重叠,B不正确;
C.水晶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属于共价晶体,其由Si、O原子构成,不存在分子式,C不正确;
D.基态铬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则其轨道表示式: ,D不正确;
故选A。
8.C
【详解】A.反应过程中,CH4与、反应生成H2和,发生极性键的断裂,在UV作用下分解生成CO、H2、,发生极性键的生成,A正确;
B.反应开始时,可能是、先与H2O反应,也可能是、先与CH4反应,循环的起点不同,催化剂不同,所以都有可能在循环中作催化剂,B正确;
C.反应过程中,、、中,金属元素V的价态一定发生改变,C错误;
D.将两个循环发生的反应加和,都可得到该循环的总反应为:,D正确;
故选C。
9.C
【详解】A.由该化合物的结构知,该化合物中含有C、H、O、N、Ni五种元素,A项错误;
B.该化合物属于配合物,Ni离子提供空轨道,中心离子为Ni离子,B项错误;
C.该化合物中存在C—C非极性键,C—H、C=N、N—O、O—H极性键,N→Ni配位键,单键和配位键为σ键,双键中含1个σ键和1个π键,含O—H…O氢键,C项正确;
D.该化合物是配合物,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4,配位原子为氮原子,D项错误;
答案选C。
10.D
【详解】A.苯与溴水不反应,A项错误;
B.1-氯丙烷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发生水解反应不是消去反应:CH3CH2CH2Cl+NaOHCH3CH2CH2OH+NaCl,B项错误;
C.向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生成配离子[Cu(NH3)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项错误;
D.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反应:CaC2+2H2O → Ca(OH) 2+CH≡CH↑,D项正确;
答案选D。
11.D
【详解】A.因为AlN、GaN为结构相似的共价晶体,由于Al原子的半径小于Ga,N—Al的键长小于N—Ga的,则N—Al的键能较大,键能越大则其对应的共价晶体的熔点越高,故GaN的熔点低于AlN,A说法正确;
B.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故两种晶体中所有化学键均为极性键,B说法正确;
C.金刚石中每个C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即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C原子无孤电子对,故C原子均采取sp3杂化。由于AlN、GaN与金刚石结构相似,则其晶体中所有原子均采取sp3杂化,C说法正确;
D.基态铝原子只有1个未成对电子,D说法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D。
12.A
【分析】R、Y、Z、W为短周期元素,W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R元素的原子的2倍,则R为O元素、W为硫元素;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Y为Si元素、Z为P元素。
【详解】A.磷化氢分子中磷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对电子对数为1,分子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故A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则硅、磷、硫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递增,故B正确;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磷原子的3p轨道为稳定的半充满结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则磷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硫元素,故C正确;
D.二氧化硅为共价晶体,熔化时破坏的是共价键,而液态三氧化硫是分子晶体,气化时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则二氧化硅晶体熔化和液态三氧化硫气化克服的作用力不同,故D正确;
故选。
13.D
【详解】A.石墨由错层结构变为两层对齐,堆积方式发生改变,故A正确;
B.根据均摊原则,四棱柱单元中个数,C原子个数,所以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LiC6,故B正确;
C.同层Li+最近距离为棱柱顶面边长,同层Li+最近距离为3apm,故C正确;
D.晶胞质量为g,晶胞体积为,密度为;
故D错误;
选D。
14.D
【详解】A.由图可知,Li原子和Mg原子间的最短距离为晶胞面对角线的一半,即 cm,A错误;
B.根据均摊法,1个晶胞中Li原子的个数为,Mg原子的个数为,Ni原子的个数为,O原子的个数为4,因此该物质的化学式为,B错误;
C.若M点坐标为,则Li的坐标为,C错误;
D.O原子的体积为 cm,晶胞体积为 cm,则O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D正确;
故答案选D。
15.C
【详解】A.由晶胞图可知,Si原子位于顶点和面心,个数为8×+6×=4,8个Mg原子位于体内,Mg:Si=8:4=2:1,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2Si,故A正确;
B.将晶胞分成8个小立方体,2号原子位于右后下方的小立方体的体心,1号原子的坐标为(0,0,0),3号原子的坐标为(1,1,1),则2号原子的坐标为,故B正确;
C.晶胞质量为g,晶胞体积为a3×10-21cm3,晶胞密度ρ= =g cm-3=g cm-3,故C错误;
D.由晶胞图可知,距顶点的Si原子最近的Si原子位于相邻的面心,离Si最近且等距的Si有=12个,故D正确;
故选:C。
16.(1)④⑤
(2) D B A C
(3) 8 2 有 非极性分子 2∶1
【详解】(1)p-pπ键属于镜面对称,具有镜子与成像关系的有④2个pz轨道以肩并肩方式发生重叠,形成π键,⑤2个py轨道以肩并肩方式发生重叠,形成π键,故答案为:④⑤。
(2)方式①是s-s σ键,故为氢气分子,两个氢原子通过1s轨道形成σ键,故选D;
方式②是s-p σ键,故为氯化氢,氢原子通过1s轨道与氯原子的3p轨道形成σ键,故选B;
方式③是p-p σ键,故为氯气,两个氯原子通过3p轨道形成σ键,故选A;
同时含有③、④、⑤三种方式化学键的物质是氮气,两个氮原子通过2p轨道形成σ键;同时另外两个p轨道以肩并肩的方式形成两个π键,故选C。
(3)①由图可知甲分子中含有3个C-H键,1个O-H键,1个C-C键,1个C-O键,1个C=C键,1个C=O键,单键属于σ键,双键中含有1个σ键,1个π键,所以该分子中,有2个π键,8个σ键;
②乙分子中含有C-H键,属于极性键,乙烯是非极性分子;
③丙分子中含有3个C-H键,1个碳碳双键,1个碳碳单键,1个碳氮三键,单键属于σ键,双键中含有1个σ键,1个π键,三键中含有1个σ键,2个π键,丙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为6:3=2:1。
17.(1) CuSO4+4NaOH=Na2[Cu(OH)4]+Na2SO4 AC
(2) sp3 乙二胺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详解】(1)①在配离子中,Cu2+与4个OH-中的O原子间形成配位键,其结构为:。
②CuSO4与过量NaOH反应,生成等,化学方程式为CuSO4+4NaOH=Na2[Cu(OH)4]+Na2SO4。
③中除了配位键外,还存在离子键、O与H原子间的极性共价键,则化学键类型有AC。答案为:;CuSO4+4NaOH=Na2[Cu(OH)4]+Na2SO4;AC;
(2)①乙二胺分子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成键时采取的杂化类型是sp3。
②乙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但沸点高于,主要原因是乙二胺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答案为:sp3;乙二胺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点睛】在中,中心Cu2+的配位数为4。
18.(1) 3d6 正四面体
(2) 恒压滴液漏斗 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防止Fe2+被氧化
(3)避免产品中混入铁粉
(4)pH降低,不利于沉淀的生成;pH过高,会生成Fe(OH)2沉淀
(5)5Fe2++MnO+8H+=5Fe3++Mn2++4H2O
【分析】八水合磷酸亚铁是通过先在烧瓶中加入维生素C稀溶液作底液,用恒压分液漏斗滴入足量与的混合溶液;再滴入的溶液,保持为6左右,水浴加热且不断搅拌至反应充分后静置;得到的产品取少量溶于水,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来测定产品含量。
【详解】(1)Fe为26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变为阳离子是先失去最外层电子,则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其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故答案为:3d6;正四面体形。
(2)根据图中信息得到仪器a的名称是恒压滴液漏斗,由于亚铁离子有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因此配制溶液时需将蒸馏水事先煮沸、冷却,其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防止Fe2+被氧化;故答案为:恒压滴液漏斗;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防止Fe2+被氧化。
(3)八水合磷酸亚铁[]难溶于水和醋酸,易和固体物质混合,用维生素C稀溶液作底液而不用铁粉的主要原因是避免产品中混入铁粉;故答案为:避免产品中混入铁粉。
(4)八水合磷酸亚铁[]难溶于水和醋酸,溶于无机酸,铁离子在碱性较强时会生成氢氧化亚铁,因此合成时需保持为6左右的原因是pH降低,不利于沉淀的生成;pH过高,会生成Fe(OH)2沉淀;故答案为:pH降低,不利于沉淀的生成;pH过高,会生成Fe(OH)2沉淀。
(5)根据题意亚铁离子和酸性高锰酸根反应生成铁离子、锰离子和水,其滴定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为5Fe2++MnO+8H+=5Fe3++Mn2++4H2O;故答案为:5Fe2++MnO+8H+=5Fe3++Mn2++4H2O。
19.(1)1∶1
(2)石英管中硫蒸气的颜色不变或气体变为无色
(3) 防止Fe2+和CH3CSNH2(或S2 )被氧化 三颈烧瓶
(4)FeS↓+CH3COO +3NH3↑+3H2O
(5)B
(6) 适量溶液 6.6g (NH4)2SO4晶体 无水乙醇洗涤晶体
【详解】(1)质量相等的S8和S6中S原子数目相等,所以消耗Fe的质量比为1∶1。
(2)石英管中硫蒸气的颜色不变,说明硫蒸气浓度不变,证明反应已进行完全。
(3)实验前通N2排尽装置中空气的目的是防止Fe2+和CH3CSNH2(或S2 )被氧化;装混合液的仪器名称是三颈烧瓶。
(4)“反应”时,控制混合液pH约为9,温度为70℃,三颈烧瓶内硫酸亚铁铵和硫代乙酰胺水解生成的硫离子反应生成硫化亚铁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S↓+CH3COO +3NH3↑+3H2O。
(5)柠檬酸钠能与Fe2+形成络合物,实验时可向混合液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降低,在反应中该络合物再缓慢释放,从而抑制的形成。
(6)取4.0g充分洗净的铁屑,为增大硫酸亚铁的浓度,加入3mol·L-1 H2SO4溶液,在热水浴中加热,并不断搅拌,使其反应到不再产生气体,趁热过滤、洗涤、烘干,得未反应铁屑1.2g,则反应的铁质量为4.0g 1.2g=2.8g,其物质的量为。根据(NH4)2SO4 FeSO4 6H2O可知需要(NH4)2SO4的质量为132g·mol 1×0.05mol=6.6g。故要向滤液中加入6.6g (NH4)2SO4晶体,加热溶液至出现晶膜、冷却结晶、过滤,并用无水乙醇洗涤,再低温烘干,即得硫酸亚铁铵晶体。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